《夢余集》所折射的文學創(chuàng)作精神——文學論文
《夢余集》收李肇亨鼎革前夕至順治十五年間作品。這十余年中,詩人歷經清朝入關,社會動蕩之后,一改衣食無憂的生活方式。在不斷的奔波、躲避戰(zhàn)亂中,常于夢中作詩,驚愕而醒。其“小引”曰:“予嘗夢中作詩,醒輒記憶,間以語客,或詫為奇……蓋自癸未甲申,迄今戊戌十余年間,欣戚悲愉,驚愕駭恫,無不歷。寐語所綴,亦無不有。近乃汰其不必存者,存其不必汰者,得如干首。委之副墨,命曰夢余?!贝吮緸闅埍荆婢硪恢了?,收詩至順治乙未,佚丙申至戊戌間詩。《夢余集》卷四“一笑還看少壯時,豈知轉眼遂衰遲”詩前小序曰:“天啟丁卯(1627),余年三十有六?!眲t李肇亨生于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當鼎革之時其年齡為53歲。順治戊戌十五年(1658),年六十八。此書不避康熙諱,應為順治末年所刻。
是集所收多唱和、題畫,詠物之作,風格大抵如《檇李詩系》所評:“如秋碉流泉,雖波濤不興,亦自清冷可悅。”典型詩句若“樹深連別塢,溪盡得幽棲”(卷一《題招隱圖》)”,“千林飛葉雨,一枕撼牕風”(卷二《九月十三連日雨》),“群峰昨夜過梅雨,嵐翠蒙蒙畫影連”(卷四《題寫小景》)之類。詩人甲申乙酉之際所作,因其身遭避地漂泊之苦,故而多發(fā)悲愴愁苦之音。尤其以元旦除夕之作,在萬家燈火慶祝春節(jié)之時,其詩作中的離亂之苦體現得淋漓盡致。如:
崇禎甲申除夕:手披殘歷意愴然,猶是先皇舊紀年。歲月忽遷難難后,江山仍在震隣邊。一生誦法思酬國,半世行藏欲問天。明日春風吹閶闔,中興誰矢未央篇。乙酉元旦:斗杓東指地南旋,瑞靄朝凝半壁天。想望欃槍消害氣,共于耒耜祝豐年。梅花噴玉偏宜笑,柏葉浮尊亦可憐。欲向光風憂漆室,鎬京春宴有群賢。
除夕之夜詩人手翻舊朝黃歷,觸景生情,慨嘆自己“一生誦法思酬國,半世行藏欲問天”,表達了期盼國家復興之情。隔日元旦之時,作者“想望欃槍消害氣”強作歡顏,以“鎬京”喻避地一方的南明小朝廷,仍不失揮戈北上之豪情。 再看乙酉除夕與丙戌元旦之作:
乙酉除夕:舊歷頻看倍愴情,紀年垂盡戀殘更。艱難歲月催人老,傾洞乾坤入夢驚。野屋愁吟消漏永,誰家團坐笑燈明。東風強為吹庭竹,近曉蕭蕭起凍聲。丙戌元旦:避地偏驚歲月催,春風又早入庭梅。千莖白發(fā)從他長,一寸丹心未許灰。試手偶拈詩筆健,破顏空憶舞衣廻。田家簫皷喧晴畫,野老聊同覆一杯。
一年之后的除夕之作,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李肇亨再沒有國家剛剛淪亡之時的豪情,甚至連希望也在無謂的等待中破滅。同樣是翻看舊黃歷,愴痛之情倍增,慨嘆歲月流逝,夢驚時局已定,詩中展現的是愁、老、驚、凍的情感,讀來令人心酸。隔日元旦之時肇亨同樣作有小詩,詩中展現的是另一番情景:垂暮的老人懷揣對舊朝的一寸未泯丹心,追憶著往昔歌舞盛況,在詩畫技藝中與友人一同醉倒,再不復問時事了。
李肇亨出身嘉興望族,自幼受到父輩及家藏名家的熏染,中國傳統(tǒng)書畫功底頗深。曾言:“吾禾近日文人多喜作畫,然而既無師承又少見古人真跡,不免率意為之,不入于溟涬荒誕說野狐禪,則刻劃豆飣下拾工匠之唾矣。嘗嘆畫雖小道,而山川草樹云霞晦明與天地相翕受,無識見、無胸次、無神理、無法式,不可為也。元宋而上無論既邇者文沈盛時吳下諸君子受觀摹之益,發(fā)性地之靈,大小各自成家,流傳至今可寶,蓋有繇也?!崩钫睾嗯c當時名畫家項圣謨、魯得之最相善,故集中保存項、魯佚聞頗多。如《題項易庵朱圖道影》,其小序記項氏“痛憤崇禎甲申三月十九之變,有詩云‘剩水殘山色尚朱,天昏地黑影微軀?!蛸粡埦窨赡珜懶∮埃鞅熘畱B(tài),而自以辰硃布景,樹石林巒,洞然皆赤,志存國姓,以表忠懷?!薄俄椧租值烙白兿喔琛沸⌒蛴浫検蠈懶∮皵凳畮捌溟g有悲思故國,慕戀母氏,參請翰墨名公,及現韋馱身以護持善念者”。殆可見清初江南士人群體之心態(tài)。其題自畫詩在《夢余集》中占有相當的篇幅,其中許多展現了易代之際,作者的心路歷程,惜畫未曾寓目,惟見其詩:
題自畫:山中之人看山熟,云煙變幻在俄頃。誰知世變亦如之,興卞瞥眼不及瞬。山中不如畫中好,風煙往往驚魚鳥。溪樓相對是何人,容易莫言思避秦。
題畫小冊·又,(時水鄉(xiāng)多盜,輒稱義兵,實肆殺掠,人鮮安居,漫為紀事。)水樹幽深曲港多,屋前屋后盡通波。繇來澤國同魚樂,其奈蝦軍鱉將何。
題項易庵寫湘竹·甲申中秋,同易庵過雪峰禪院,觀易庵寫竹,因有感于二妃之事,廼系數語。蒼梧淚涌不忍說,灑向霜柯成勁節(jié)。龍髯忽墜心膽裂,鷓鴣枝上啼殘月。千古漬來留碧血,斑斑點點終不滅。忽思化作二丈矛,殺賊剛腸銳如鐵。
《夢余集》的詩歌創(chuàng)作充分體現了“情”與“意”的交融?!耙狻迸c“情”既密切關連、相互溝通,在人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又分別屬于不同的階段:情與外界事物相連,所謂感情,感而生情之謂也?!拔锷畡?,心亦搖焉”,人的五官對外界具體事物有所接觸便產生感覺,感覺稍一深化,便會動情,所以,感情是一個人對他所遇到的具體事物最初的、直接的(當然不一定外露于形)表態(tài)。由此可見,情的產生,處于人們認識世界的感性階段,明代的焦竑說:“茍其感不至,則情不深,情不深則無以驚心動魄,垂世而行遠?!比珙}字畫。歷史上每一次王朝的更替,相伴而來的必然是兵荒馬亂、生靈涂炭的社會動蕩。為躲避這種社會動蕩,詩人不得不遠離故土,在外漂泊,歷盡生活艱辛,飽嘗羈旅之苦。由此生發(fā)風云變幻、世事無常的感慨。感情的產生、積累并進一步深化,便產生了“意”。對于真理的追求,便是人的感情的升華,形成了人的思想意識。人的思想意識,形成于各種社會關系之中,受到政治、經濟、生活環(huán)境、個人遭際等各方面的影響,而各方面的影響,又都是通過感情來傳導的,眾多的“意”組成人的思想意識,使他對周圍世界有個總的看法,由此可見,意的產生是由于感情的深化而進入的人認識世界的理性階段?!邦}項易庵寫湘竹”,詩人借湘妃二事以詠古。清朝入關使詩人的人生軌跡發(fā)生了巨大改變,亡國之痛、故國之思縈繞在詩人的心頭。國破家亡,但是詩人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性追求,仍熱血澎湃,“千古漬來留碧血,斑斑點點終不滅。忽思化作二丈矛,殺賊剛腸銳如鐵”,渴望抗擊賊人,收復故國。這即是李肇亨的理想追求,即“意”。正所謂“靜言深溪里,長嘯高山頭”。
結語
李肇亨一生跌宕起伏,明亡之前,他過著鐘鳴鼎食的優(yōu)越生活,繼承父輩衣缽,并蓄名家之優(yōu),博取方家之長,詩畫兼擅。明亡后,他避難南方,寄情山水,優(yōu)游林下,詩畫會友,結社娛情?!秹粲嗉肥瞧涠Ω锴昂蟮男穆穼懻眨涊d了多數結社唱和之作,反映了特定時期一個詩畫群體的整體創(chuàng)作旨趣。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