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愛情詩情感表現(xiàn)和空間設置比較——文學論文
自古以來,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無論是中國的詩歌,還是西方的詩歌,都在其文學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從最寬泛的意義上講,詩歌可以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而在抒情詩中表達男女感情又是其主要內容。縱觀中西方抒情詩,對愛情的向往與贊美,是中西方詩人共同追求的不朽題材。但是由于中西方在環(huán)境、地域、文化、審美、語言等方面的差異,它們又擁有各自的特色。本文將從情感表現(xiàn)和空間設置兩方面來分析中西方愛情詩的差異。
一、情感表現(xiàn)上的“怨”與“慕”
在中國愛情詩中男性作者假托女性之口書寫的愛情詩比較多,中國的封建社會,男女地位是男尊女卑的,夫妻、夫婦、子女、男男女女等詞序表明男先女后的原則不可顛倒,婦人在男人心中不占地位,擇偶得命于父母媒妁之言,嫁后須“主中饋”“奉箕帚”,生兒育女,婦女受教育的條件很差很少,“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就必然導致女性詩人的甚少。再加上男司外,女司內的分工,婦在家則“入廚下”,夫在外則“寄寒衣”,因而婦女一般內心痛苦,這個內心痛苦復雜情感的領域,自然為男性詩人所發(fā)覺,所利用。因此,中國愛情詩詩人常假托女子之口,來唱對男子,丈夫的恩愛情深,抒寫遠離的相思情苦,渲泄被遺棄的怨和恨。而且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中“怨”尤為明顯,春怨、宮怨、閨怨,無一不是愛情得不到對等回應的苦悶與怨憤。而這怨憤又與癡情纏綿交織,形成中國愛情詩歌在情感表現(xiàn)上的別具一格。抒發(fā)春怨的詩歌如李白的《春怨》:
白馬金羈遼海東,羅帷繡被臥春風。
落月低軒窺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1]
這首詩歌描寫了一個婦人思念在那遙遠的遼海之東從軍的丈夫,夜很深了,也無法入睡?!傲_帷繡被臥春風”,從這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婦人盡管身處繡帳錦被中但只有春風相伴非常寂寞?!奥湓碌蛙幐Q燭盡,飛花入戶笑床空。”是擬人的寫作手法。月亮西落,從低低的窗戶斜照進來,偷偷地看著將燃燒盡的蠟燭,凋謝的花瓣飄飛進門,也笑床空,表現(xiàn)出婦人因思念丈夫,內心的憂愁苦悶。突出了一個“怨”字,自己的悲涼和寂寞油然而生。描寫宮怨的詩歌有王昌齡的《長信秋詞五首》,托班婕妤長信故事以詠唐宮婦女之愁怨。如其一: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2]
詩歌前三句布景,為靜態(tài)敘述,所取意象,兩兩相對,通過對比,渲染出深秋中的冷宮景象,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動態(tài)描寫的結句閃出人物—宮女,她在臥聽未央宮漏壺那漫長的滴水聲。如此意境使得寂寞、悲傷等怨意怨情都留在了想象中。再如杜牧的《宮詞》:
監(jiān)宮引出暫開門,隨例須朝不是恩。
銀鑰卻收金鎖合,月明花落又黃昏。[3]
此詩寫鎖閉長門的宮人,亦有出來朝君之例,只不過隨例而行,故云“不是恩”,女官開門引她朝君,朝罷則依舊送入冷宮。這門的一開一關,她的一出一進,勾動愁腸,不知何日再得出來。其幽怨之情全在結語,使人一覽而意盡。而在閨怨詩中我們不得不提到溫庭筠的《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峨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月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詞的上片寫閨中女子春眠懶起,意緒慵遲的情景。下片描寫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鏡、著衣的情景。前兩句寫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鏡仔細照容,人臉與插戴的鮮花交相輝映,臉如花,花映臉,花容月貌,相互輝映。結拍兩句,寫女子穿上成雙成對的金鷓鴣的羅襦。閨中之人,見此圖紋,不禁心生寂寞,反襯出閨中女子的“怨”來。
而在西方詩歌中,很少能夠看到這種離愁別緒,更多的是熱戀時的愛情表達,其中多男、女雙方向對方表達的傾慕之情。在古代希臘傳說中,人類本是一種四手四腳,圓腦袋,兩張面孔的球狀生物。萬神之王宙斯害怕人類的力量過于強大,危及自已在奧林匹斯山上的君權統(tǒng)治,便舉起雷電,手杖,將人類一劈為二,但分開的一半?yún)s拼命撲向另一半,想重新融合在一起,這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愛情,因此西方男子傳統(tǒng)稱自已的妻子為“我那更好的一半”故而,女子的個性理想、智慧、才干,以至學識,常是男子景慕的對象,這樣,就使得西方愛情詩多是男性對女性的仰慕。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詩人彼特拉克用其《歌集》表達了對心目中的女神勞拉的愛慕。如:
如果命中注定我倆不能結合,
我的生命仍將依戀在你的身邊,
直到夕陽垂暮,天色向晚,
當你的眼睛已失去光澤。[4]
英國的斯賓塞,也寫了八十九首十四行詩集,表達了對愛人伊麗莎白進行了熱情洋溢的謳歌,如:
我所崇拜的的那位美麗姑娘,
證明這世界是多么值得贊嘆;
那團被天國圣火點燃的的光亮,
由她擢升,從我卑微的心田。
她的燦爛光輝使我眼花繚亂,
我不能在容忍看見凡夫俗景;
面對那稀有罕見的的絕世奇觀,
我只能呆呆站立,目不轉睛。
每當我想說出她應得的贊稱,
駭然驚訝總是凝住我的舌頭;
每當我想寫下她高潔的芳名,
奇思異想總是攫住我的雙手;
但在心中,我依然在寫在說,
說我無法言傳筆書的天姿國色。[5]
其后的拜倫也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情詩。如:
愛情對男人而言,
只是生活的一部份。
但對女人而言,
卻是一生的全部。
初吻并不能當作永久相愛的保障,
但它卻是蓋在生命史上的一個永久記憶印章。
戀愛是艱苦的,
不能期待它像美夢一樣出來。
歡樂的回憶已不再是歡樂,
而哀愁的回憶卻還是哀愁。
愛情可以而且應該永遠和婚姻共存。
比一切更甜蜜的,
是初次的熱烈愛情它是唯一獨尊的。[6]
另外,也有一些西方女性詩人表達對心上人的傾慕,如勃朗寧夫人的《葡萄牙十四行詩》中的一首:
我是怎樣地愛你?讓我逐一細算。
我愛你盡我的心靈所能及到的,
深邃、寬廣、和高度正象我探求。
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
我愛你的程度,就象日光和燭焰下,
那每天不用說得的需要。我不加思索地
愛你,就象男子們?yōu)檎x而斗爭;
我純潔地愛你,象他們在贊美前低頭。
我愛你以童年的信仰;我愛你
以滿懷熱情,就象往日滿腔的辛酸;
我愛你,抵得上那似乎隨著消失的圣者
而消逝的愛慕。我愛你以我終生的
呼吸,微小和淚珠——假使我是上帝的
意旨,那么,我死了我還要更加愛你![7]
西方文化的個體性使西方的男子常常舍棄事業(yè)而追求愛情,他們認為愛情是事業(yè)的動力,能促使事業(yè)成功;他們認為人生的最大幸福莫過于愛,人生的最大痛苦莫過于失愛,幸福是人生的追求,愛是人生的大事。但在中國,男子則往往以功名為重,愛情絕不會有與功名抗衡的分量。反之他們認為陷入情網(wǎng),兒女情長是極不光彩的,會使人墮落沉淪,會使事業(yè)失敗。正如俗語所說:“色字頭上一把刀,所以夫婿拋妻別子,進京趕考,追求功名,鎮(zhèn)守邊防,為國為民,效命沙場,宦游南北,離家外出,商賈四方,是極普遍的,兩地分居也就理所當然了;加之男子喜新厭舊,移情別戀,三妻四妾等情況,又注定中國愛情詩中以“怨情” 詩特別多。
二、空間設置上的“室內”與“室外”
在中國愛情詩中,男女相遇、相識、相見、相愛、相別、相逢,以大自然的曠野景物為陪襯的極少,而常在小橋邊、溪水側、月光下、柳樹旁、孤亭客舟里;四周的清風朗月、鳥語花香、小橋流水、湖光山色、幽谷小徑、云霞虹霓給人帶來藝術的感覺,情緒的感染,識讀的底蘊。中國人的內心很多是鎖閉式的,愛情的發(fā)生更多是在室內,所發(fā)愛情詩中的“小樓”、“繡閣”、“畫堂”、“回廊”、“別巷”、“深宮”、“雕欄”以及亭、榭、軒、廟、塔等屢見不鮮。如韋莊所寫的《浣溪沙》:
惆悵夢余山月斜,孤燈照壁背窗紗,小樓高閣謝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
從這首詞中可以明顯找到“月斜”、“小樓”、“高閣”等景物,作者通過這些景物來表達詩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從深夜的夢境中醒來,就在半夢半醒之間,看見山月斜照,孤燈熒熒,心下頓增幾分惆悵。原來這里是謝娘家的小樓高閣。朦朧中只見那美麗女子背靠碧紗窗下坐著,室內一盞孤燈,光影黯淡。 惆悵殘夢中,只見女子燈前月下的背影,朦朧中看不真切。于是開始了幻想:“暗想玉容知何所似”,女子貌美膚白如玉,朦朧的月光和燈光下看去象什么呢?哦,仿佛一枝被白雪素裹的紅梅花,周身彌漫著清晨的香霧,放射著朝霞般的美麗光華。又如李商隱的《無題詩》中: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8]
這首詩歌是寫情人別離后的思念。始從覺醒的甜夢中醒來覺得悵然若失,回憶起夢中依依惜別的情景,又匆忙地寫信給她。從借用劉郎的典故,顯見今后要再會是幾乎不可能了。全詩著意摹寫纏綿悱惻的相思相憶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作者通過斜月、晨鐘、燭影、香暈的環(huán)境描寫層遞而下,在夢幻交織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迷哀麗的境界。
而在西方,常用大自然的背景來襯托,大海怒濤、狂飆暴風、峭壁懸崖、荒谷沙漠等。如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
啊,我的愛人象朵紅紅的玫瑰,
六月里迎風初開,
啊,我的愛人象支甜甜的曲子,
奏得合拍又和諧。
我的好姑娘,多么美麗的人兒!
請看我,多么深摯的愛情!
親愛的,我永遠愛你,
縱使大海干涸水流盡。
親愛的,縱使大海干涸水流盡,
太陽將巖石燒作灰塵,
親愛的,我永遠愛你,
只要我一息猶存。
珍重吧,我唯一的愛人,
珍重吧,讓我們暫時別離,
但我定要回來,
哪怕千里萬里![9]
詩人以十分歡愉、自豪的口吻用兩個比喻寫出心上人之美:“紅紅的玫瑰”、“甜甜的曲子”,詩人用大海、巖石等作為寫作對象,通過大海及巖石的變化來表達自己對女子的喜愛之情。把大自然靈活運用到詩歌中,讓人感覺到愛情的偉大與神圣。還有華茲華斯的《露西》組詩中的一首節(jié)選:
三年,陽光雨露使她生長;
然后,大自然昭告我說:
比她更加美麗的花朵,
以前還未曾在世間培養(yǎng)。
我將把這孩子認領,
她將是我的,而我將要
造就她成理想的女性。
既合乎法律,又近人情,
她是我至愛的女性。
在山巖,在平原,
在天上,在人間,
在叢林,在涼亭。
她有權力凌駕這一切,
或去照亮,或去壓制。
她將玩耍嬉戲如小鹿,
在草原歡樂地奔馳,
將在山泉上面跳躍。
她又如一縷微微的香氣,
具有默默無言的靜物的,
深沉和寧靜的美。
浮云借與風韻,
碧柳纖腰低垂,
甚至風暴的來臨,
也呈現(xiàn)出別種嫵媚,
靜悄悄的贊許中,
添加姑娘體態(tài)苗條的韻味。[10]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華茲華斯在寫詩歌的時候十分注重對大自然的描寫,山巖、平原、草原、山泉、甚至風暴等,通過這些“室外”背景,烘托了一位不被工業(yè)文明所污染的大自然女兒,詩人對她用盡修飾語,就是為了贊美這美麗的姑娘,對她傾訴,讓她明白詩人對她的濃情愛意。同樣也寫出了露西的早夭帶給作者的悲傷。拜倫的《唐璜》也是典型之一,以女主角海黛的愛情詩歌為例:
這少女看著她的戀人,而那一刻
愛情、夜晚和海洋都是最孤寂,
它們共同把寂寞注入她的靈魂;
呵,就憑這砂石和粗獷的巖壁,
她和她久經風波之苦的戀人
筑起愛之巢,和人寰的一切遠離,
而太空中成群的星星遍觀世界,
竟找不到什么比她的臉更喜悅。[11]
這首詩歌很清楚的描寫了女主人公海黛已經陷入愛情中無法自拔,詩人同樣是通過大自然這個粗狂的背景:海洋、砂石、巖壁等來進一步襯托海黛與戀人的真摯愛情,經歷了風波,遠離一切世俗,和自己所愛的人一起是一個女人最幸福的事情,也是這首詩歌的高潮所在。
三、結 語
任何概括都有例外。中國也有大膽表述戀愛的詩,如《詩經·國風》和“漢樂府”里一些出自民間的情詩,情感表達就相當直率和深摯。而西方的愛情詩中,最動人的詩篇也有一些是惜別悼亡之作,如拜倫的《當我倆分別時》,是惜別的名篇;華茲華斯被人廣泛傳誦的寫露西的詩,是露西去世后的作品等等。細讀這些詩,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一般都比描寫幸福愛情和婚姻生活的詩,更為感人,更為深沉。這一點在中國也是一樣,如李清照與趙明誠,將他們表現(xiàn)愛情歡樂和惜別悼亡之作相比較,前者幾乎都是平平之作,而后者則多堪稱千古絕唱。但從一般意義上分析,中西愛情詩在情感表現(xiàn)與空間設置上存在的上述差異是比較鮮明的。
參考文獻:
[1]復旦大學古典文學教研組選注.李白詩選[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47頁
[2][3]李炳勛注譯.唐詩三百首[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57頁,73頁
[4]彼特拉克著.李國慶.王行人譯.歌集[M].花城出版社,2000.160頁
[5]斯賓塞著.曹明倫譯.小愛神—斯賓塞十四行詩集[M].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47頁
[6]拜倫著.查良錚譯.拜倫詩歌精粹[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107頁
[7]勃朗寧夫人著.文學藝譯.勃朗寧夫人十四行愛情詩[M].甘肅人民美術出版,2008.35頁
[8]李商隱著.劉學鍇.余恕誠注評.李商隱詩選[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60頁
[9]彭斯著.袁可嘉譯.我愛人像紅紅的玫瑰:彭斯詩歌精粹[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52頁
[10]華茲華斯著.楊德豫譯.華茲華斯詩歌精選[M].北岳文藝出版社, 2011.75頁
[11]拜倫著.楊貴華譯.唐璜[M].中國致公出版社,2003.185頁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