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唐詩宋詞選讀》的探究式教學思考
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點撥下,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進行知識探索,在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最終獲取知識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新課標強調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水平,重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具體到高中語文《唐詩宋詞選讀》課,采用探究式教學,不僅有利于改變沉悶窒息的學習模式,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充分調動已學的知識并搜集更廣泛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與此同時,還有利于學生處于自主開放的狀態(tài),在鮮活的實踐活動獲取更廣泛的知識。因此,從探究式學習的定義和特點著眼,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與素質教育的結合點,高中語文《唐詩宋詞選讀》課開展探究式教學十分必要。
高中語文《唐詩宋詞選讀》課堂上,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試述一二,供方家指正。
一、興趣與積累是探究的基石。
誦讀方面,古今結合。
知古:在中國古代,詩樂是一體的,詩與詞都配合樂譜歌唱,后來逐漸脫離樂譜,但字詞仍然保留著鏗鏘的音樂性。吟誦的基本要求,必須要掌握詩詞的格律,包括押韻、平仄、節(jié)奏、音節(jié)等。其中,吟誦律詩、絕句,要分清平聲和仄聲;吟誦詞,則要注意調式的變化和音節(jié)的切分。學生通過抑揚頓挫、一唱三嘆的吟誦,必然陶醉在詩詞的美好意境里,枯燥乏味的古典詩詞教學就會立刻變得興味盎然。
古為今用:聽歌賞文、配樂填詞。唐詩宋詞,本身就是一首首美妙的樂章,教師不妨將唐詩宋詞與音樂融合在一起學習。不少流行歌曲是直接取材于古典詩詞的?!兜溉碎L久》來自鄧麗君的《古詞絕唱·淡淡幽情》專輯,其余的11首歌曲的歌詞也來自宋詞。再如舒錦霞融合越劇、昆曲元素,用現(xiàn)代歌曲演唱的《聲聲慢》,歌詞取自于宋代注明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另外還有《華章雪韻》用昆曲演唱17首唐詩宋詞,也是相對容易找到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在悠揚的歌曲旋律與唱腔中,親身體會古典詩詞意境,激發(fā)學生對古典詩詞的探究興趣。
掌握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
知古論今:讓學生掌握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例如“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情景關系”等。“以意逆志”的鑒賞方法,是指在理解詩詞的字句含義的基礎上,學生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把自己當作詩人,由表及里地去領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和主旨。然而“詩人不同,詩風各異;境遇不同,詩情有別;時代不同,精神迥異”,要正確體會詩人的情感、深入理解詩詞的含義,“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必不可少。這就要求學生探究詩人的生平遭際、理想追求以及他們所處的社會大環(huán)境?!扒榫瓣P系”的鑒賞方法,要求學生掌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結情”三種情景關系,以及 “以樂寫哀、以哀寫樂、以哀寫哀、以樂寫樂”等四種形式。
第二、掌握多樣探究方法。
對比。對比的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比如,比較同一作者在不同時代所寫作品;比較同一個時代,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比較同一個題材,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比較同一個風格,不同作者的寫作特色,等等。比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探究方法,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認真掌握,并在探究實踐中靈活運用。
質疑。設置疑問,激發(fā)探究。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有目的地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問題的設置難度要適中,既符合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獲取成功感。
下面,筆者以《九日齊山登高》一課為例,演示探究式教學在《唐詩宋詞選讀》課程中的實施。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很多人評價杜牧《九日齊山登高》這首作品是“抑郁之思以曠達之語出之”。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是否同意這一個評價,并且列出依據(jù)填寫下表。
比較 | 杜牧的悲情意識——“曠達中的抑郁” | |
情景 關系 | 景 |
|
情 |
| |
原因 | 內在 |
|
外在 |
|
探究式教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是要獨立思考。因此,每一位同學都要運用所學習過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情景關系”等鑒賞方法,對詩詞進行自主解讀和賞析。
然后,教師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個小組,五到六人為最佳,每個小組要選出小組長、資料整理員、討論記錄員。教師指導學生學會自主搜集資料,獲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是互聯(lián)網(wǎng),也可以是圖書館,小組成員要群策群力,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在討論過程中,遇到問題,學生定時開展小組討論,把無法解決的問題整理好,由組長向老師請教。小組長將組內同學的活動成果匯總,以書面形式向全班同學報告。
在教學《唐詩宋詞選讀》時,教師可以采取專題的形式,將題材、風格相同的篇目放在一起學習,采用對比的探究方法,以“以點帶面”的方式讓學生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xiàn)象。因此,在學習杜牧《九日齊山登高》時,教師可以將其與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李商隱的《安定城樓》放在一起,整合成“登高詩”專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你認為這幾首登高詩的情調會是怎樣呢?抒發(fā)哪些情感呢?為什么詩人登高才會產(chǎn)生這種情緒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紛紛討論起來,認為登高臨遠,使人感觸到個人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因此,登高詩的感情基調是各種“愁”,包括壯志難酬之愁、漂泊他鄉(xiāng)之愁、牽掛家人之愁、擔憂國家朝廷之愁,等等。
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至古以來,我國就有九月重陽登高習俗,其實,我們古代文人不單重陽節(jié)才登高,其他時間也愛登高,不僅喜歡登高山,而且喜歡登樓、登亭閣、登遺址。每次登臨完,文人必然會詩興大發(fā),臨高寫詩作賦,寄寓情懷,因而留下很多登高詩。請大家分組討論,探討一下這三篇詩歌的異同,完成下表。”
比較 | 《九日齊山登高》 |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 《安定城樓》 | |
相同點 |
| |||
不同點 | 作者 |
|
|
|
朝代 |
|
|
| |
寫作 背景 |
|
|
| |
思想 情感 |
|
|
|
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方法,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在交流和研究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對詩詞的理解和認識。
除了整合《唐詩宋詞選讀》內的登高詩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搜集和整理以前學過或者課外遇到的登高詩,比如,崔顥的《登黃鶴樓》,杜甫的《登高》、《登樓》、《登岳陽樓》,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王安石的《登飛來峰》,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等等,仿照上述作品的比較方法,作一次較為系統(tǒng)的登高詩探究。
由此可見,主題活動其實就是一種探究性教學,學習的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不但記得牢,而且實用性強。
關于探究式教學,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同行深入探討,限于筆者水平,故擱筆于此,希望本文能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12-baidu.cn/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