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教育論文 > 正文

語文古詩詞教學之我見

作者:王瑞萍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08-23人氣:1277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在語文教學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古詩詞作為文學之母,以其語言的凝練性、節(jié)奏的美感,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作用。古往今來都比較注重詩教,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但由于古詩詞產生的年代久遠,學生很難理解古詩詞的意蘊,對古詩詞學習缺乏積極性,表現(xiàn)比較冷淡。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走出傳統(tǒng)課堂中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把古詩詞學習作為一種樂趣,從而開拓學生視野,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看法與體會。

一、 學會誦讀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是了解古詩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學習古詩詞的基本方式。但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教師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拿出來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詩詞的美,教學中比較注重字詞語法講解,把古詩詞肢解,學生理解字面意思后,背誦下來就行了,這樣無法觸及到作品的靈魂深處。所以教師應注重誦讀,首先重視詩歌平仄與押韻,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詞的音韻美。其次誦讀中要引導學生融入情感。送朗誦憂傷的詩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味傷心的事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再次指導學生多角度朗誦詩詞,不同的角度讀出來感覺是不同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詩詞。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視野,開啟學生思維,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最后全身投入誦讀。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全面投入眼、口、耳等各個器官,在詩樂交融、詩畫一體中引導學生投入,從而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觸摸到歷史的脈搏。

二、 知人論世

    詩詞創(chuàng)作與作者的寫作背景密不可分。古人云:知人論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了解作者經歷及時代背景,對學習古詩詞有著很大的幫助。詩詞教學如果脫離了寫作背景,很難理解古詩詞的深刻含義。作者的生活經歷、性格特點等都會在詩詞中留下印記,這是走進詩詞的鑰匙。如教學李煜的《虞美人》時,千古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抒發(fā)了詩人內心的愁思。這首詩是李煜最后一首懷念故國的詩,他作為南唐后主,在降宋以后還在感懷古國,因此惹怒了宋太宗而被處死。如果了解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李煜創(chuàng)作時的心態(tài),就不難理解詩中蘊含的愁苦了。

三、 品味意境

    古詩詞都有一定的意境,引導學生品味詩詞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如何讓學生跨越時空理解詩人情景,感受詩人創(chuàng)設的意境,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創(chuàng)設意境是詩人情感與客觀物象的結合,是情景交融的統(tǒng)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情感交流,引導學生探索詩歌意境,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意境是由具體的意象創(chuàng)設的,用意象營造意境,很多詩人都有自己鐘情的意象,用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營造意境,所以要注重意象教學。如“鴻雁”在古詩詞中代指書信,鴻雁在秋季南遷,能表達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教師應抓住詩詞意象,描繪詩詞意境,提高學生的意境感知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四、 豐富教法

    古詩詞教學中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針對不同的詩詞類型應采用多樣的教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詠史詩中常出現(xiàn)引經據典的現(xiàn)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相關的典故,讓學生了解歷史。詠物詩一般不是單純的詠物,而是借物抒情言志,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所詠之物的特點,理解所托之情。一般來說這類詩詞所涉及修辭手法,教師應拓展這方面的知識。邊塞詩多描寫邊塞自然風光,具有深刻的內容,有很強的藝術性,教師應注重藝術手法教學。如“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夸張手法、“湘淚淺深滋竹色”中的“用典”手法等。同時邊塞詩多表現(xiàn)戰(zhàn)士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田園詩多以田園風光為題材,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聲畫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想象詩詞中的田園情趣。

五、 比較異同

詩詞教學中,比較法是比較常用的。教師可以把詩詞分類比較,在比較中加深學生理解,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詩詞比較時可以比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還可以比較相同題目的詩歌、比較古今詩詞等。如教學《聲聲慢》和《一剪梅》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愁”的角度比較兩首詞,從而理解兩首詞分別是作者前后期的創(chuàng)作,相對于前期的愁,后期的愁更為厚重。王安石、杜牧、李清照都曾以烏江亭為題寫詩,雖然寫的都是項羽,但作者對項羽的評價不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比較中體會作者的不同觀點,從而加深理解。用比較法學習古詩詞,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鑒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12-baidu.cn/w/wy/63.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