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教育論文 > 正文

中小學舞蹈美育課程規(guī)劃的基本思路

作者:許嬋來源:《尚舞》日期:2023-04-22人氣:1452

開展美育課程,是推動中小學美學教學順利開展的一種有效途徑。新時代的中小學美學教育要重視對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培養(yǎng)其對美的鑒賞能力。舞蹈教育在美學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學舞蹈美育課程的實施效果,就必須構建完整的中小學舞蹈課程體系,開發(fā)中小學舞蹈教材,提高中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本文結合自身實踐,對中小學舞蹈美育課程規(guī)劃的基本思路展開論述。

一、“賞”——開展舞蹈鑒賞類課程

開展舞蹈鑒賞類課程是通過對各類舞蹈的賞析,讓中學生認識到舞蹈的基礎知識,了解鑒賞的基本規(guī)律,培養(yǎng)其對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

1.選取多樣性的舞蹈素材

舞蹈藝術來源于生活,單純依靠課堂教學無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創(chuàng)作能力。由于缺乏人生經歷,中小學生的舞蹈創(chuàng)作缺乏亮點、深度和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地域特色和當地文化歷史資源,引導學生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把具有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豐富內涵的舞蹈作為舞蹈鑒賞課程的素材。比如廣東省是廣府、客家、潮汕、僑鄉(xiāng)等多元文化的集中地區(qū),嶺南舞蹈的主題具有獨特性。教師可以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這些珍貴的地方舞蹈文化,并在學習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一條基本的舞蹈鑒賞脈絡,然后引導中小學生將民族舞蹈融入到自身的舞蹈學習中,突出其民族特征。最后,利用舞蹈課程教學,激發(fā)中小學生對民族和祖國的熱愛,進而繼承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族特色。

2.提高中小學生審美能力

舞蹈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并提高其對舞蹈藝術的興趣。本階段的課堂教學以口頭講授、作品欣賞、集體討論等方式為主,目的是使學生對相關舞蹈作品有一個基本的感覺認識。舞蹈美學教育的目的在于,首先以最直觀、最形象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其整體內容,之后通過美妙的音樂、身體的律動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從而調動中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就舞蹈作品展開自由討論,根據個人理解,對舞蹈的特點、音樂特征、情感表達、舞蹈內涵等進行論述【1】。針對學生所提的異議,教師要首先予以肯定,不能立刻給予否定的評價。在討論階段可以實現不同觀點、不同思維方式的相互碰撞、融合。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對作品的情感、意義和風格的理解也日益明朗。

當學生對舞蹈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舞蹈作品進行歸納和評論,并對其創(chuàng)作背景、主題要義、情感意境、風格特征、動作要領等進行簡單講解,讓學生對所學習的舞蹈有更深的了解。但這種了解程度并不需要太過深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自身情感,感受、分析、理解舞蹈的各種元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舞蹈,獲得美學經驗,激發(fā)美學興趣,提高其審美水平。

二、“學”——開展舞蹈技能類課程

1.選取契合學生生理發(fā)展特點課程

在這一階段課程規(guī)劃上,教師應選取契合學生生理發(fā)展特點的課程。在中小學階段,學生的骨骼發(fā)育已趨于成熟和穩(wěn)定,而骨密度相對較低。所以,在練習基本功時,應適度減少軟度、開度、控制、跳躍等技能的練習,同時減少難度,使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掌握基礎動作。此外,由于許多學生沒有舞蹈經驗,身體協調能力也不好,所以在舞蹈動作的選擇上,要注意選取一些學生能接受、容易學、有代表性的動作組合,讓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就可以很容易掌握。這樣既可以防止學生產生身體上的不適,又可以讓中小學生避免產生學習挫敗感。

比如,可以選取初級階段的東北秧歌內容,如"手帕花"、"跳、踢腿結合"。“手帕花”既能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動作節(jié)奏,又能鍛煉腰部和腕部的基本協調性,還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動作節(jié)奏?!疤卟健币蚱鋭幼黛`活,易于學生進行學習【2】。此外,蒙古族“硬肩組合”、“提壓腕法”、藏族“弦子”、“腳法”、傣族的“基礎手位法”、“小跳法”、維吾爾族的“三步一抬”、“手鼓舞”、都可以作為契合學生生理發(fā)展特點舞蹈教學內容。通過對動作技巧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的身體素質、氣質進一步提高,增強學生對舞蹈的了解和興趣。

2.教師“身授”,學生模仿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通過學習舞蹈的技巧,來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形體和性格,并提升學生的舞蹈技巧水平。在這一階段,教師采用“身授”的方法,學生通過模仿來掌握舞蹈技巧。教師首先展示整個舞蹈,使學生對其有一個大致的認識,接著將其拆開,使學生能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和肢體感覺來感受其舞蹈律動,獲得直觀地體驗。此外,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去了解動作的規(guī)律和軌跡。學生在掌握了基本動作以后,教師可以將其合成一組,把它們結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個舞曲。整個教學過程是:整體呈現-動態(tài)分解-組合練習-全面表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向學生提供演示、啟發(fā)、點撥的教學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的共鳴。當學生把自己的感情領悟通過身體動作體現后,可以迅速地進入到藝術的感知之中,進而將這種美感體驗轉化到形式上。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的教學重點在于指導學生理解各種動作要素、動作、組合,感受情緒的表現方法,而不是單純的動作復制。

三、“創(chuàng)”——開展舞蹈創(chuàng)編類課程

1.舞蹈創(chuàng)編的簡潔化

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教師常常會對一些基本的動作要素進行簡單的堆疊,并且生硬地運用到中小學生舞蹈中,使得舞蹈缺少了原創(chuàng)性和童趣性,呈現出中小學生舞蹈的“成人”趨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認清問題的實質,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中小學生舞蹈的形式和語言要求簡潔、清晰。中小學生舞蹈不能像成人舞蹈那樣繁復多變,而要突出中小學生的形體特點,在單純中體現中小學生的天真和趣味,體現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在中小學生舞蹈創(chuàng)作中,教師注意舞蹈創(chuàng)編要保持主題生動鮮明、故事性強、情節(jié)簡單、動作性強的創(chuàng)作特點。不要為追求中小學生表演的效果而設計高難度的、與中小學生的生理結構不符的動作,這種創(chuàng)編設計不但缺少美感,而且還會損害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此外舞蹈藝術的外在表現形式也應與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相適應。

2.合理有效運用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教育方法去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思維,促使其積極解決問題,培養(yǎng)中小學生舞蹈創(chuàng)作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思維。同時,在創(chuàng)作舞蹈動作時,要充分考慮中小學生的特征,懷著一顆童真的心,深入到中小學生當中去觀察,從中挑選出能體現中小學生舞蹈趣味的動作。其次,在中小學生舞蹈創(chuàng)作課上,教師要積極地與中小學生進行交流,使中小學生能夠更好地集中精神,從而使中小學生的大腦活動更加活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隨后的創(chuàng)作中師生們都沉浸在同一種情感中【3】。除此之外,在課余時間里,教師還需要與學生進行一些溝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業(yè)現狀進行剖析,并對其進行調整與完善;并且根據學生舞蹈基礎技能的不同,因材施教,積極引導。

四、“教”——舞蹈教學方法論課程

1.多學科融合舞蹈美育

(1)音樂課程中融合舞蹈美育

在初中美術課改革中,將“音樂與舞蹈”這一部分納入到了音樂教學中,一方面,音樂教師要將舞蹈的內容與教材相融合,同時在平時的音樂教室中,也要添加許多實際的練習。例如,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可以運用舞蹈節(jié)奏為其進行伴奏。在欣賞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的同時,音樂教師還可以將少數民族民間舞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韻律和動作與之結合起來,讓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民族音樂的魅力。

(2)體育活動中融合舞蹈美育

舞蹈本身所具備的健身、娛樂、休閑、動感于一體的魅力,使其成為了學校的大課間體育項目。課間操的主要目標在于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而體育、舞蹈等健康有益的運動方式,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精力。比如“鬼步舞”就是體育活動中融合舞蹈美育的嘗試,這種舞蹈挖掘了體育活動的潛能,借助舞蹈的形式積極引導,提高學生對舞蹈、體育教學的興趣。在運動項目中,除了像“鬼步舞”這樣的流行舞蹈之外,還有像廣播體操、民族民間舞、節(jié)拍操等內容和形式也特別適合于將舞蹈與體育運動結合起來。比如戲曲廣播體操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舞蹈的基本手位、基本舞姿、基本步伐等,而藏族、傣族和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民俗歌舞,則可以成為一種綜合體育舞蹈的素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們既能進行體能訓練,又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民族舞的內涵和精髓。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舞蹈美育

(1)口傳身授法

口傳身授主要有“口頭講解”與“以身示范”兩種形式?!翱陬^講解”是指教師向學生傳達舞蹈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規(guī)范,并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提醒、評價和反饋;“以身示范”是指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邊做動作邊進行講解。在中小學舞蹈美育教育中,口傳身授是最適宜于舞蹈鑒賞、舞蹈基礎知識及舞蹈技巧的傳授,特別適用于舞蹈的初學者。中小學階段是“舞蹈啟蒙”的階段,教師應當多做一些示范和說明,使學生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的學習進程,降低自己的失誤,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同時,在運用口傳心授的方式上,也要注意克服這種方法的局限性。例如,該方法注重傳授知識,忽視了學生的技能訓練;過度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主體的作用。為此,教師必須自覺地在中小學舞蹈美育課程教學中進行調整與改革,使之能更好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并彌補其缺點。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是以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前提,以情境為依據,有步驟、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引起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舞蹈美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方法。情景教學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讓中小學生能夠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舞蹈環(huán)境中自由地聯想,只有這樣才能使舞蹈教學目標得以高效地實現。

一是對情境的仿真。即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虛擬的舞蹈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作、表演的靈感。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情景模擬的方法來教授學生學習《山里娃》的舞蹈。首先,教師和中小學生就山區(qū)的生活、學習條件、生活條件、個性特點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個問題:“山里娃的特點是什么?”“怎樣才能用舞蹈的方式,把一個栩栩如生的山里學生的形象刻畫出來呢?”

二是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即通過對舞蹈作品的多媒體展示,以及教師、學生的現場表演,創(chuàng)造出真實的情境。學生在實際場景中觀察、交流、感受,培養(yǎng)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比如《中國媽媽》舞蹈講述的是中國母親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養(yǎng)育日本的孤兒的故事,展現了一種寬廣似海的母愛。簡簡單單的動作,展現出了一位偉大的母親的艱辛和內心的斗爭,無論是接受孤兒的掙扎,抑或是告別的掙扎,都在她的行動和表情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整個舞蹈以“母愛”為中心展開。在情緒上,仇恨、接受、撫養(yǎng)、分離四個階段緊密聯系在一起。仇恨時的家人怨恨,接受時的排斥,養(yǎng)育時的真誠,告別時的依依不舍都需要通過真實的情境來體現。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借助情境教學法使主題不斷加強與發(fā)展,實現了動與靜、立與跪、蹲與抱的有機結合,層層渲染,層層加強,呈現出有聲、有形的真實情境。這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可以直接深入到每一個中小學生的心里。

情境教學方法適用于舞蹈作品鑒賞,也適用于舞蹈創(chuàng)作課程教學。在小學教育專業(yè)舞蹈課中,仿真情境和真實的情境不是相互獨立,而是相互聯系的。在仿真情境中,學生通過對內心情感和舞蹈作品結構內涵的探索和構建,并在真實情境中對其檢驗、鞏固和深化,使學生在“虛”和“實”的交互中,實現舞蹈能力的提高。

(3)即興創(chuàng)作表演法

“即興創(chuàng)作”是指將特定的舞蹈命題作為教學內容,而教師不會對舞蹈的概念進行限定,也不會有什么固定的概念,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命題進行理解,自由地組織舞步,用舞蹈形式來表達情感、表達意境,現場完成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舞蹈教學“以師為本”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核心性,營造一個開放,自由,公平的課堂氛圍。在這里,每位學生都是一名表演者,在不同的情緒下盡情地表演。舞蹈即興表演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表演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比如中小學生舞蹈與創(chuàng)編課上,教師可以引導中小學生在編舞技巧上運用想象力,模擬出不同的鴨子。有的學生模仿的鴨子在陸地上行走,有的在水里游泳,有的在用雙手做鴨子,還有的在水里擺水【4】。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意方式都不一樣,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看到別人的動作,從而得到自己的靈感。

需注意的是,在中小學舞蹈美育課程教學中,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在小學教育專業(yè)舞蹈課程中實行即興創(chuàng)造性表演,與專業(yè)舞蹈演員的即興表演是不能相提并論的。職業(yè)舞蹈中經常采用的即興創(chuàng)作,對學生的舞蹈基礎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學中,學生的即興表演要弱化技術,減少動作難度,注重情緒渲染和意境表現。第二是“以學生為本”,教師要把學生作為“探索者”的觀點貫穿于舞蹈即興表演教學中。

結束語

美育是五育融合的重要內容,它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相互融合,強調以美育人。在新形勢下,我國中小學舞蹈教學要正確面對目前的困難,主動改變現有的藝術教育理念,切實發(fā)展和完善我國的中小學舞蹈教育,建立起多元化、多層次的舞蹈教學課程體系。


本文來源:《尚舞》http://www.12-baidu.cn/w/wy/26862.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