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提升兒童文化素養(yǎng)
書是文化的種子,好讀書、讀好書是汲取知識、啟迪心靈的重要途徑,也是滋養(yǎng)智慧、提升文化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隨著家校共育理念的提出,親子共讀作為一種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逐步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與接受,很多家長也紛紛在教師的引導下,與孩子一起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間的情感溝通,增強家庭成員關系的緊密性,也能夠使孩子在閱讀中汲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yǎng)。所以,本文就如何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展開探討,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一、親子共讀的涵義及意義
(一)親子共讀的涵義
親子共讀,也被稱為親子閱讀,主要是指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討論、感悟書籍內容的一種教育方式。這是一種強調發(fā)揮家庭教育作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強調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共同享受閱讀的樂趣。親子共讀對于孩子的早期閱讀教育尤為重要,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獲取知識,還能激發(fā)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時,對于父母而言,親子共讀也是一個了解孩子想法、分享愛與智慧的好機會。
(二)親子共讀的意義
親子共讀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親子共讀有利于促進情感交流,改善親子關系。親子共讀不僅僅是閱讀書籍,更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過程。在共讀的過程中,父母可以與孩子分享故事、交流想法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從而更好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對改善親子關系、深化親子情誼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親子共讀有利于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閱讀是孩子了解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親子共讀活動中,家長可以通過生動的表情、夸張的語氣以及有效的互動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人物性格并感受故事哲理,使其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從而愛上閱讀,逐步形成主動閱讀、每日閱讀的良好習慣。
第三,親子共讀有利于提升兒童文化素養(yǎng)。在親子共讀中,家長選擇適合孩子成長階段的圖書,借助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塑造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有助于孩子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觀念,為其未來健康積極地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第四,親子閱讀有助于提高兒童的表達能力。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們進行討論、交流,啟發(fā)他們用更準確、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僅可以拓展他們的詞匯量,還可以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使其掌握更多的語言表達和語言溝通技巧。
二、親子共讀助力兒童文化素養(yǎng)提升的策略
(一)精心挑選書目,保證親子閱讀質量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則是知識的寶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合閱讀和感受,只有有內涵、有意義的書籍才能夠幫助人們拓寬視野,積累知識,豐富思想,提升文化素養(yǎng),而這也是一直強調“讀好書”的原因。所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首先要根據兒童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選擇合適的書籍,保證所選的書籍一方面既能夠激發(fā)兒童的閱讀的興趣,幫助兒童增長知識,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兒童塑造正確積極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第一,結合兒童年齡及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繪本或者書籍。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是親子共讀的第一步。在家長與孩子進行共同閱讀時,家長要選取適合孩子年齡的繪本或書籍。比如,對于3-5歲的幼兒,可以選擇一些圖文并茂、內容簡單易懂的繪本,如《三只小豬》、《小貓釣魚》等,這些書籍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意義,適合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對于6-9歲的兒童,可以選擇一些情節(jié)豐富、內容豐富的童話故事或啟蒙讀物,如《小王子》、《安徒生童話》等,這些書籍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面,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于年齡更大一些的兒童,可以選擇《上下五千年》、《山海經》等歷史類、文學類書籍,引導兒童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地翱翔,使其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促進自身成長。除了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書籍,家長還應該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例如,如果孩子喜歡動物,可以選擇一些關于動物世界的繪本或科普讀物;如果孩子喜歡冒險故事,可以選擇一些奇幻類或偵探類的小說,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熱情。
第二,選擇具有正面教育意義的書籍。親子共讀的目的是使孩子在書中增長見聞,并形成良好的品德以及健全的人格。所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家長要選擇具有正面教育意義、能夠傳遞正能量、鼓勵孩子積極向上的繪本或者書籍。例如,《小蝌蚪找媽媽》、《尋寶記》、《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等。另外,在選擇書籍時,家長要注意檢查書籍中是否存在設計暴力、低俗、恐怖等元素的內容,如果含有此類不良因素,切勿讓孩子接觸,以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以《小蝌蚪找媽媽》繪本為例,主要講述了一只小蝌蚪在尋找自己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并引發(fā)了一系列對話,最終在其他小動物的描述下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這個故事不僅具有正面教育意義,讓孩子學會關愛和感恩,同時也非常健康,沒有涉及任何暴力、低俗等不良內容。
簡而言之,精選書目是親子共讀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家長要通過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和興趣且具有正面教育意義、內容健康的書籍,以保證孩子的閱讀質量,實現通過閱讀引導孩子提升文化素養(yǎng)的目標。
(二)營造閱讀氛圍,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的良好保障,也是親子共讀活動有序開展的先決條件。為了能夠引導孩子增強閱讀意識,并使其逐步形成積極閱讀、每日閱讀的良好習慣,家長一方面要做好督促和引導工作,另一方面要積極營造和諧溫馨的閱讀環(huán)境,并且要以身作則積極閱讀,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之中習慣閱讀、享受閱讀并愛上閱讀。
首先,提供安靜、舒適的閱讀空間。在親子共讀中,整潔的環(huán)境、安靜的氛圍、明亮的燈光、舒適的坐墊、有趣的書籍缺一不可。它們不僅能夠讓家長以及孩子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還能夠使家長與孩子以更加投入地閱讀,全身心地感受書中曲折有趣的故事,陪伴故事中的主人公漸漸成長,使孩子在沉浸式閱讀中積累知識或者產生深刻感悟,同時與父母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建立起深厚的親子關系,繼而對孩子未來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所以,在進行親子共讀之前,家長要注意營造適合閱讀的環(huán)境,如果家里環(huán)境嘈雜,孩子比較煩躁或者對閱讀比較抵觸,家長應暫時擱置親子共讀活動,而是要在家長、孩子都適合進行閱讀的時機下開展親子共讀活動,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照顧孩子的情緒,切勿盲目或者強硬地要求親子共讀,這樣不僅不會獲得預期效果,反而會激發(fā)孩子的抵觸心理,甚至使孩子對親子共讀活動以及閱讀活動產生厭惡。
其次,合理安排親子共讀時間。閱讀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yǎng)成的,而是一個持續(xù)性、漫長性的過程。為了能夠促進親子共讀活動穩(wěn)定開展,并使孩子在親子共讀活動的引領下逐步對閱讀產生興趣并愛上閱讀。家長可以設定一個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例如。每天晚上固定的半小時或一小時用于親子共讀,這個時間可以是晚餐前,也可以是晚餐后或者睡覺前等,這樣既能保證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專心閱讀,又能使親子共讀成為一種習慣。為促進每日親子共讀活動順利持續(xù)進行,家長要盡量排除外部因素對活動的干擾,并且凡事做好規(guī)劃,盡量保證親子共讀活動每日舉行,這樣孩子就能夠在日復一日的知識積累中拓寬視野,汲取知識營養(yǎng),使其獲得無與倫比的精神享受。另外,為了激發(fā)家長及孩子的親子共讀積極性,教師可在順應“家校共育”潮流的基礎上,設置“親子共讀打卡任務”,即鼓勵家長及孩子在完成親子共讀活動之后,將其共讀的書籍、共讀的過程以圖片或者視頻的方式進行記錄,再上傳至班級群或者“人人通空間”打卡平臺,并且每日堅持打卡的兒童能夠獲得教師的小獎勵,以形成全班集體打卡親子共讀活動的良好氛圍,而這也是培養(yǎng)兒童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
(三)豐富共讀形式,提升親子閱讀價值
親子共讀的本質是一種互動式閱讀的過程,旨在通過家長的引導和講解,使兒童更好地理解書籍的內容和意義。但是在現實中,很多家長與孩子進行共同閱讀時,多采用家長朗讀、孩子聽的方法,并且鮮少調整共讀方式,這種共讀模式對不識字的幼兒是非常適合的,但是不適用于大齡兒童,并且日復一日地按照此形式進行共讀,不利于實現深度閱讀,難以提升閱讀價值,還容易引起兒童的反感。所以,在開展親子共讀活動時,家長要學會利用新技術、新工具、新方法創(chuàng)新并豐富共讀形式,以實現親子閱讀價值最大化。
第一,角色扮演式親子共讀。角色扮演式親子共讀非常適合10歲以下的兒童,他們不僅喜歡探索新鮮事物,也非常喜歡參加帶有娛樂性和游戲色彩的活動,開展此類親子共讀活動更容易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在進行角色扮演式親子共讀時,首先,由家長與孩子共同確定讀物,最好選擇情節(jié)細膩且對話比較多的繪本。其次,采用家長領讀、孩子復讀的形式幫助孩子熟悉故事內容;之后,家長與孩子共同布置營造一個逼真的場景,比如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或服裝,讓孩子和家長身臨其境地融入到故事中去。最后,分配角色,孩子在父母的帶動下回憶故事,并通過動作、語言等還原故事,使孩子在閱讀中獲得快樂和知識。
第二,追問式親子共讀。閱讀不是目的,理解內容、懂得故事與內涵才是根本。雖然兒童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但是并不是意味著他們無法理解。家長應借著親子共讀的機會對孩子進行引導,使其在復述故事、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孩子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發(fā)展。所以,在開展親子共讀活動時,家長要以不同的形式對孩子進行“追問”。以《揠苗助長》為例,在閱讀完之后,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三連問”,第一問是“你覺得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什么?”第二問是“為什么揠苗助長會失?。俊钡谌龁柺恰澳阌袥]有類似于揠苗助長的經歷或者感受?”,這樣對孩子進行追問,既可以促進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還能夠使其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以及自我認知能力。另外,家長也可以采用“故事接龍”的方式進行親子共讀,即家長可以先講一段故事,然后讓孩子按照個人理解,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延展故事,以鍛煉孩子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數字化親子共讀。在當今數字化時代,各種智能終端設備及軟件程序的推出為親子共讀活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讓閱讀也變得更加有趣和生動。數字化閱讀最突出的優(yōu)勢是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在等待公交、午后休息或者晚餐后的閑暇時間,家長可以通過平板或者手機小程序等,與孩子進行一起閱讀。同時,可以利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功能,更好地展示文本內容,增強親子共讀的趣味性,并促進孩子更好地理解內容。在數字化親子共讀活動結束之后,家長與孩子可以根據小程序或者平臺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與作答,也可以分享各自的感想和收獲,以提升閱讀深度。最后,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或網絡平臺分享親子閱讀的經歷或者收獲,記錄孩子的閱讀成長過程,激發(fā)孩子閱讀興趣。
(四)注重反饋引導,增強兒童閱讀信心
在親子共讀中,家長不僅是孩子的閱讀伴侶,更是知識的傳遞者和啟發(fā)者。家長與孩子一起探討書中的內容、解釋生詞、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對閱讀的興趣和信心。在此過程中,及時給予積極的反饋和肯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進步,不僅能夠激發(fā)他們繼續(xù)閱讀的欲望,還能夠增強他們的閱讀信心,使其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每日閱讀的良好習慣。
第一,堅持以鼓勵表揚為主的正向反饋,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在親子共讀中,家長首先要給予孩子積極的肯定和鼓勵,當孩子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時,不論是主動說出故事情節(jié)、用自己的話語描述圖書內容還是提出問題、發(fā)出質疑,都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第二,細致觀察,了解孩子的閱讀需求。在親子共讀中,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關注與觀察,通過觀察孩子的表情、語言和行為,發(fā)現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不確定因素,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首先,通過觀察抓住孩子的喜好。在進行親子共讀時,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對不同類型書籍的反應來了解他們的喜好,并有針對性地挑選適合的閱讀材料。其次,在共讀過程中,家長需要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例如,孩子在閱讀某些主題或內容時可能會表現出興奮、緊張、擔憂等情緒,這時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應對情緒,并調整閱讀內容以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此外,家長應注重觀察孩子的閱讀習慣,有的孩子喜歡獨自安靜閱讀,有些則更喜歡與家長一起朗讀,家長應根據孩子的閱讀習慣,選取合適的方式進行共讀,以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第三,耐心傾聽,鼓勵孩子表達想法。在親子共讀中,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的閱讀感受及想法。具體來講,當孩子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疑惑或觀點時,家長不僅要給予肯定和鼓勵,還要引導孩子深入思考,拓展他們的閱讀視野。與孩子進行頻繁密切的交流互動,不僅能夠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溝通,還有利于激發(fā)孩子對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親子共讀是一項既有益于促進親子溝通也有利于兒童文化素養(yǎng)提升的家庭教育活動。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夠重視親子共讀,讓孩子在書籍中汲取知識,在文字間感受溫暖,在閱讀中提升文化素養(yǎng)。
文章來源: 《文化產業(yè)》 http://www.12-baidu.cn/w/wy/326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