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環(huán)節(jié)對中藥質量的影響及對策
中藥質量的優(yōu)劣,取決于有效成分含量高低,而有效成分高低除取決于藥用植物的種類、藥用部位、產地、生產技術外,藥材的采收年限、季節(jié)、時間、方法等也有直接影響藥材的質量與產量。因此我們在采集中藥材時,必須依據(jù)植物“春生、夏長、秋實、冬藏”的生長規(guī)律以及藥的具體作用,來選擇最佳的采摘時節(jié)。例如,丹皮和芍藥均含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藥苷,其有效成分在四月中旬和七、八月含量最低,以五、六月和九、十月含量最高;知母含有芒果苷,該成分于三月份萌芽初期含量低,四月份含量達到最高值,開花以后含量下降,而在十月以后又升至較高的水平;草麻黃中的生物堿,春天含量很低不宜采收,而8~9月含量最高,此時采收正合適宜;人參中人參皂苷的含量夏季是冬季的3倍。又如,果實類中藥材枳實,經驗以“蛾眼枳實”為佳,即在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采收,其所含各類藥效成分含量最高,其中揮發(fā)油為1,13ml/kg,橙皮苷為6.32%,辛弗林為O.382%,N-甲基酪胺為0.036%。
在采收環(huán)節(jié)上保障中藥質量的對策是:一是廣泛的宣傳中醫(yī)藥材的相關知識,讓普通大眾對中藥材有更加充分的認識,從而引導市場向著良性的發(fā)展方向上前進,進而避免因為市場需求而混亂中藥材的采摘時間。二是加大對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對于藥效成分低的藥材出售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從而規(guī)范市場。三是加強對藥農的技術指導,嚴格遵守中藥材的傳統(tǒng)采收原則,同時建立起藥材的集中出售保障機制,有效減少市場需求對藥材種植和采摘的影響力度。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