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流域音樂資源在廣西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開發(fā)應用的探討
不同地域的民間音樂有著不拘一格的本土性特點,一般來說,這類音樂依附于當?shù)氐牡赜颦h(huán)境、人文風俗等因素發(fā)展而來,在一個地區(qū)內部長期流傳,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以及動態(tài)的發(fā)展性,且能夠代表該地區(qū)的音樂特征。左江流域山清水秀,綠樹翠竹,群峰爭艷,素有“不特石山景勝,而石石岸尤奇”的美稱,當?shù)厝嗣裨⑶橛诰?,能夠將內心的情感以歌唱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且這里人們世代而居,鄰里相處和睦,民風淳樸,孕育出了別具一格的壯族原生態(tài)民歌,其中尤以龍州山歌、寧明明江山歌、大新高腔山歌最為出名?!爸挥忻褡宓?,才是世界的”,在國家重視文化建設的背景下,地方區(qū)域應努力開發(fā)挖掘本地區(qū)的文化資源,做好保護和傳承工作,因此,廣西各高校應逐步將左江流域豐富的音樂資源融入到高校的音樂教育之中,開設具有地域特色的音樂課程,開辟民間音樂校園傳承的新途徑。
一、左江流域民間音樂的開發(fā)價值分析
民間音樂資源豐富多彩,將這些資源進行系統(tǒng)整合,并引入到高校的音樂教學中,對于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闡述民間音樂引入高校的開發(fā)價值:
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將民間音樂引入到高校音樂課程教學,能夠增加學生對民間音樂的親近感。當前社會流行音樂泛濫,大學生又是追逐前衛(wèi)、個性鮮明的群體,自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對我國傳統(tǒng)音樂來說,由于很少有接觸的機會增加,因此并不了解。如果將民間音樂引入高校,保證學生與傳統(tǒng)音樂的接觸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增進他們對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了解,他們就會對其產(chǎn)生親近的訴求。與此同時,民間音樂具有本土性特征,帶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將左江流域的民間音樂引入高校音樂課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左江流域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還可以拓寬其音樂文化視野,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自身的審美能力。
對于高校教學來說,左江流域民間音樂引入到高校,高校音樂教育會越來越注重民族性、傳統(tǒng)性。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首先,在音樂教育理念會有所轉變,屆時高校音樂教育方式、手段會著重圍繞民族音樂展開,逐漸形成學民樂、愛民樂的教學氛圍;其次,有利于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當前“傳承民族民間音樂、推進高校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也成為高校音樂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音樂引入高校音樂課堂之后,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考核評價都會作出相應的變革,這就給地方高校的音樂課程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突破口。
對于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來說,有利于弘揚左江當?shù)氐囊魳肺幕?。就左江流域的壯族民歌來說,植根于當?shù)厣詈竦奈幕寥?,曲風樸實自然,一直延續(xù)著口耳相傳的傳承方式,但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市場化、社會化的經(jīng)營觀念滲入到當?shù)厝嗣竦纳钪?,演唱形式越來越趨于商業(yè)化,而且年輕人向往城市的生活不愿意學習民歌,致使當?shù)啬芨钑娜嗽絹碓缴?,特別是龍州旦歌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如果將當?shù)氐呢S富的音樂資源采集、整合后應用于當?shù)氐母咝R魳方虒W,借助于高校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就能夠最大程度地發(fā)掘、保護和傳承地方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弘揚左江流域的音樂文化,促進當?shù)靥厣幕陌l(fā)展。
二、左江流域民間音樂引入高等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針對民間音樂在高校教學中進行傳承與弘揚進行可行性分析,有助于體現(xiàn)高校發(fā)展民間音樂教學的科學性,增強高校發(fā)展民族音樂的信心。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
其一,當前地方民間音樂在高校教學傳承具有政策環(huán)境優(yōu)勢。新時期,我國越來越重視民族文化,尤其是地方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發(fā)展。經(jīng)過多年不懈地努力,當前我國己經(jīng)建立起了國家、省、地、縣四級傳承體系,并且相繼在地方高等院校中開設了特色的音樂專業(yè),這對于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挖掘、傳承、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助推作用,為民間音樂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
地方高校的生源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本區(qū)域內的學生,這些學生從小就聽著民歌長大,對于生活的環(huán)境有著很深的情感,而民間音樂又有著很強的本土性特點,因此,學生在接觸音樂、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會感到茫然與陌生。加之高校音樂教師通過合理地引導,增加他們對本土音樂的親近感,逐漸使他們加深對本土音樂的理解,有助于高校音樂教學工作的實現(xiàn)。
在音樂教學方面,音樂教材是實現(xiàn)音樂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本土音樂教材是實施高校本土音樂教育的重要課程資源。當?shù)刎S富的音樂資源可以為高校提供給大量的教材材料,能夠有效擴充音樂教材的內容。如廣西高校音樂教師可以對左江流域的特色文化內容進行挖掘、整合,編入教材。其次,依托于左江流域豐富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為高校音樂課外實踐教學提供了理想的廣闊的情景資源,學生在學習民間音樂的同時,可以接受當?shù)刈匀弧⑷宋沫h(huán)境的洗禮,身心得到體驗和充實,更有助于學生對民間音樂的理解于掌握。
三、左江流域民間音樂引入高校音樂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
3.1 充分利用當?shù)匾魳焚Y源擴充教材內容
本土音樂教材是實施高校本土音樂教育的重要課程資源,高校應充分利用當?shù)刎S富的音樂資源,廣泛搜集大量相關的教材材料,擴充音樂教材的內容。左江流域山清水秀,綠樹翠竹,民風淳樸,孕育出原生態(tài)的壯族民歌。左江流域壯族民歌曲風樸實自然,內容十分豐富,形式種類繁多,主要有山歌、唱詩、童謠等種類,其中山歌又可細分好幾種,每種山歌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韻律。更有每年的“三月三”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歌圩文化,可謂文化底蘊深厚。高校領導應組織師生深入到左江流域采風,進行原始資料的收集,并通過對這些收集過來的原始資料進行分類、整合,匯編成冊,最后再聘請具有豐富音樂教學經(jīng)驗同時又熟知民間音樂的專家,在其指導下將這些資料擴充到高校音樂課程教學中去,為高校民間音樂教學提供豐富的教材資料。同時,在收集原始資料時要根據(jù)材料的性質,并結合課堂教學的授課形式,選擇合理的采集手段。比如,有文字記錄的書籍資料,不可以直接取用的應當進行拍照;民歌背后的故事及時做好筆錄;一些比較重要的文化場地,可以錄成簡短的視頻等,最后再將這些資料進行統(tǒng)一分類、整合。
3.2 依托當?shù)匾魳诽厣珓?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
高校音樂教材經(jīng)過相應的更新后,與當?shù)氐囊魳窌N合地更近,為了最大程度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在課堂教學方式上也要有所創(chuàng)新。新時期,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廣泛運用到各高校教學之中,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去探究,去思考,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看法,老師再在理論上加以升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再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用壯族山歌對唱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表演,還原古樸的演唱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還有,教師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要鼓勵學生在深入理解民歌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作,如壯族經(jīng)典民歌《山中畫眉》、《嘹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引導學生在原歌的基礎上進行不同形式的演繹、突破,比如,改編成小品、鋼琴曲等,通過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民間音樂的創(chuàng)作能力。此外,左江流域有很多演唱技術高超的民間藝人,他們自身又有著極為豐富的人生閱歷,高校教師可以定期邀請一些民間藝人進行課堂輔助教學,讓學生們親眼看到民歌的演唱方式,使得民歌的學習與生活結合的更為緊密。
3.3開展相關的音樂課外教學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音樂作為一種藝術性學科,離不開培育它的生活的土壤,特別是民族傳統(tǒng)音樂,與當?shù)氐纳鐣L俗、自然環(huán)境息息相關。因此,高校在進行民間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教學實踐活動。高校教師可以依托左江流域廣闊的資源,結合所教授的內容,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采風,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深入的領悟,并親身體驗民間音樂的生存現(xiàn)狀,擴大他們的音樂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讓他們在廣闊的智力背景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個性專長和聰明才智。另外,民間音樂在高校課堂中的教學內容都可以在當?shù)氐纳钪袑崿F(xiàn)一一對應,實踐教學真正成為了現(xiàn)實中的課堂,這種藝術性與現(xiàn)實性的交融更能夠激發(fā)他們保護、傳承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熱情。
四、結 語
總之,在民族地區(qū)高校音樂教學中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是絕對可行的,既能夠體現(xiàn)音樂的民族性、思想性特點,又能夠實現(xiàn)音樂教學課程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新時期,高校融入民間音樂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立足于當?shù)氐囊魳肺幕Y源,充分挖掘、發(fā)揮地方性優(yōu)勢,凸顯獨特的辦學特色,在保護和傳承我國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魏軍,廖西琳.傳承民族民間音樂、推進高校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3.
[2]王怡涵.廣西地方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專業(yè)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以廣西五所高校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2014.
[3]康紅英.民族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J].音樂時空,2014.
[4]劉志燕.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教學的新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13.
欄目分類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