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萊文森精粹》中新媒體藝術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
新媒體藝術是在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產生的一門新興藝術。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藝術而言,新媒體藝術確實具有“革命”的意義性。直到今天,新媒體藝術仍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其定義不僅抽象而且較為寬泛。保羅·萊文森作為大師級的人物,觀點、理論多且精深,本文只選取了《萊文森精粹》中與新媒體藝術相關的部分理論。其部分觀點有助于我們了解新媒體藝術這一新興學科,通過研究保羅·萊文森的新媒體藝術觀的理論,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新媒體藝術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學習新媒體藝術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一、 技術/媒介生存進化階段:
書中第一章闡述了技術/媒介發(fā)展到藝術要經過三個階段演進。分別是:技術作為玩具;技術作為現實的鏡子;技術作為藝術的接生婆,或者是前現實,現實,后現實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和四個著名的人類發(fā)展模式十分相似:讓•皮亞杰關于精神發(fā)展的感知運動、具象、形式化三個階段;麥克盧漢關于傳播演進的口語、文字和電子的三個時代;弗洛伊德關于精神性欲的口欲、肛欲、性器欲的三個階段;凱斯特勒關于人的創(chuàng)造性展開的弄臣、圣賢、藝術家三個階段。①
在第一個“玩具”階段,技術/媒介具有高度的娛樂性和新鮮性,其必須潛在接近前技術世界的傳播模式,接近程度越高,其能夠進化到下一階段的可能性就越高,兩者關系成正比。在第二個“鏡子”階段,新媒介必須無限接近復制真實世界,和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如靜態(tài)攝影,利用光學儀器百分百復制現實。在第三個“藝術的接生婆”階段,只是初具雛形階段的藝術而已,不足以證明信息技術已經完全發(fā)展成為藝術,離真正的藝術還有一段距離。
新媒體藝術是超越現實的藝術,它將真實世界進行重組,藝術家常常依托“電、光、影”等媒介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夢幻世界。它不僅僅停滯在重述現實的層次,新媒體藝術能夠以人類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組現實。以電影為例,在1962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了立體電影《魔術師的奇遇》,獲得了轟動效應。由于接受水平有限,因此作為新事物的立體電影被當時代的人認為只是一種沖擊視覺的魔術雜耍,并沒有將其定義為是一種具有革新意義的藝術進步。
當新世紀全面進入數字新媒體時代,數字3D技術廣泛地應用于電影藝術中。自3D電影《阿凡達》上映后,一大批好萊塢3D\3DIMAX電影紛沓而至,數字3D技術所釋放出來的新能量,經過實踐和積累不斷進步,早已跨過了玩具和實用工具(如在大型體育賽事開幕式、主題公園、博物館等場所的運用)階段,真正邁向技術/媒介進化的第三個階段——“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發(fā)展。以好萊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侏羅紀公園》代表的媒介技術水平為例,影片通過實景拍攝與虛擬現實結合生成的侏羅紀公園、采用CG 動畫和真人演員表情捕捉合成畫面真實,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逼真地展現出我們人類未真眼見到過的、超現實的恐龍世界。正如萊文森所說:“這樣的非現實并不是技術玩具的前現實,而是直接掌握了真實世界的媒介創(chuàng)造的后現實?!雹?/p>
二、 新媒體藝術是技術/媒介在社會環(huán)境中發(fā)展的產物
(一)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藝術發(fā)展史上,藝術載體經歷了聲音介質到語言文字再到聲音韻律、色彩線條最后到現在的固態(tài)媒介階段,這些介質的變遷,無不是社會環(huán)境所起作用?!吧鐣h(huán)境是指人類生存及活動范圍內的社會物質、精神條件的總和。廣義包括整個社會經濟文化體系,狹義僅指人類生活的直接環(huán)境?!雹墼跁?,我們可以理解這個大“社會環(huán)境”由社會接受程度、經濟差異、人自身、文化等因素共同組成。任何技術媒介的生存,最終還是需要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共同作用。
社會環(huán)境對藝術的影響是巨大的。如原始人類制作的各種工具是為獲得食物而制作,水罐就會刻上水紋、石斧就會刻上獸類的圖案、武器上就會刻上而人形圖案,工具表意直接明了。后期,進化到宗法社會,為了表示對帝王的尊敬,出現了有以龍虎為裝飾的雕刻圖案。
(二)新媒體藝術的誕生
“新媒體藝術是被新技術、新材料、新媒介和新時代的生活催生出來的, 是伴隨著社會文化在各個方面轉變而衍生出來的文化產物。”④新媒體藝術的觀念和形態(tài)的演變與社會的發(fā)展是并行,其內容、形式必然都是與社會內容合拍的。
隨著后現代藝術思潮的出現以及社會、科技的進步等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改變,新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已經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作已經借助現代傳媒融入到了社會生活。
中國新媒體藝術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影響因素頗為復雜,基于歐美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以及中國80年代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同時受到改革開放政策下的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商業(yè)文化、大眾文化、藝術家們的積極實踐的推動而興起,并逐步成為了藝術界的“時尚”與“新寵”。
三、 人在新媒體藝術與社會環(huán)境關系中起決定作用:
(一)技術/媒介是人類思想的體現
一切技術不僅僅是媒介,而且是人類思想的體現,是人的理念的外化,是可以按照人的思維得以進步發(fā)展的。作為思想體現的技術/媒介是人類指引的技術/媒介進化的結果,是人的計劃加意圖的產物。人類的思想推動人作用于環(huán)境,人是富有生產力的人類。我們周遭的由各種各樣的技術與媒介組成的物質世界處處可以體現人的思想、計劃和結構。當前新媒體藝術的應用中,最深受人們喜愛的、最有具有藝術前景的作品。這類型作品不僅表現出人類有智慧和能力將新媒介運用得游刃有余,而且還能超越技術層面,將人類思維中的藝術表現力能動的展現出來。
(二)人的主觀能動性塑造社會環(huán)境
人必須接觸社會環(huán)境,反過來對于社會環(huán)境人類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可以啟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改造社會環(huán)境。雖然,人類的知識和技術的狀況是會受到環(huán)境中難以預料的自然力的影響,但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產生的是決定性的影響。萊文森提出“人性化趨勢”理論,根據人的需求,人是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來重新塑造世界的,人類可以通過技術來實現自己的意圖以及對社會的控制,總而言之,人處于支配地位。
電子媒介將人拉入不同的虛擬空間里,模糊了人們從前的社會角色,正是因為這種不同于以往的社會角色,從而導致社會關系內部組織的變化。這里不表明人是被動的,技術使人的思想積極的作用于物質世界。人對未來的掌控能力就體現在人類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塑造社會環(huán)境。人類的理性和智慧可以對社會環(huán)境加以改造,以保存我們自己喜歡的社會環(huán)境、開發(fā)我們喜歡的環(huán)境。所謂的“人性化趨勢”的表現在于媒體對信息傳播的非集中化趨勢,也就是社會環(huán)境的民主化的程度越高,其媒介就會發(fā)展的越迅速。
(三)人在技術/媒介轉化藝術過程中的決定作用
隨著人類對社會環(huán)境的控制力日益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與交流,藝術逐漸產生。技術/媒介是按照人的意志發(fā)展的,無論技術/媒介多么偉大,多么新奇,有多么大的調試能力,它也不能自己轉變?yōu)樗囆g。只有這門技術媒介在人的推動下且同時符合社會環(huán)境才能達到轉換為藝術的結果。這個轉換過程需要經歷三個過程:認可、選擇、懷念。在認可階段:人們對待新奇媒介總是把它當做玩具,當人類覺得這門技術有潛力繼續(xù)發(fā)展,可以從具有娛樂性的玩具到主流產品、用品,人們才會對它產生認可、認同。在選擇階段:對現實的挑選就完成了人類自我滿足的需求,符合社會的意向。人們期待自己的情感在新出現的技術/媒介中里復寫。最后上升到懷念階段:藝術是人類有意為之的產物,舊媒體作為欣賞對象,因為舊媒體所處的環(huán)境離我們較遠,產生了較遠的距離,缺少了體驗和互動感,隨之產生陌生感。當新的媒介、技術產生后,新的媒介、技術會形成新環(huán)境,新環(huán)境將過去舊環(huán)境中的舊媒體轉變?yōu)槿藶榈乃囆g形式,使得這種舊媒體得以保存、成為藝術。人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對技術媒介進行提煉、進行指引,使之走上我們的感覺和需要的道路,而不需要改造我們的感覺和需要。人的指引對技術具有決定性作用,人始終掌握主動權,不斷控制著媒介和藝術。
新媒體藝術產生于新的社會生活、新的技術媒介、新的交往方式、新的消費方式、新的價值觀念等。而人在兩者關系中起決定作用,只有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新的藝術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物質基礎,新的藝術形式才能有巨大的機遇與發(fā)展空間。
注釋:
①②保羅.萊文森.萊文森精粹[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1,5,10
③ 社會環(huán)境.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10290.htm?fr=aladdin,2013-10-20/2014-5-30
④ 楊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媒體藝術的時間里程與特征.[J].電影文學,2009(8):40
欄目分類
- 淺談質量檢測對品質生活的重要意義
- 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與肢體語言的運用
- 淺析達斡爾族舞蹈的文化生態(tài)發(fā)展
- 現代語境下雜技與舞蹈的融合探究
- 紅色文化融入高中舞蹈課堂的思政教育路徑探究 ——以《紅色娘子軍》舞蹈片段為例
- 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高三網球專項教學策略研究
- 競技網球運動專項體能特征及訓練策略分析
- 彌合銀發(fā)數字鴻溝的“溫江路徑”:生態(tài)化框架下的公平與效率平衡——以成都市溫江區(qū)為例探析銀發(fā)經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
- “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對制造企業(yè)環(huán)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yè)改革重要論述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
- 別被這個老掉牙的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誤導了!最新核實91個報紙理論版投稿郵箱通道,一次集齊
- 喜報!《中國博物館》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錄2025-2026版)!新入選!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