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先當好受眾,再當好編輯——創(chuàng)作廣播電視教育類節(jié)目的心得

作者:李眾焱來源:《視聽》日期:2015-10-29人氣:1049

教育作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一直為新聞工作者所關注。生活中,對媒體記者、編輯和主持人,群眾都尊稱為“老師”。筆者認為,這不能僅僅看作客套,而是他們認為媒體人類似學校教師,也擔任“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那么我們與學校老師一樣,也應“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晌覀冃麄鳌⒔逃齽e人時,有沒有想到“先受教育”、“先當學生”呢?

新聞工作者也是普通百姓,我們有家有孩子,受眾想了解什么信息,想獲知什么政策,想解決什么問題,同樣也是我們想的。筆者與許多家長一樣,有了孩子當起媽媽之后,“天然地”當起教育者來,擔負起教育責任,有過揪心的糾結,有過辛勤的探索。與其說是新聞工作的職業(yè)需要讓筆者找到了節(jié)目素材,不如說是一位母親對自身的提高與對孩子成長的思索才發(fā)現了新聞典型。

一、自己的生活選為新聞素材

身在縣級臺,很多同事都抱怨地方小,素材難找。而筆者認為,或許小地方難做“高大上”的節(jié)目,不如就把目光鎖定在熟悉的生活,就不難發(fā)現身邊的閃光點。原來,自己生活中并不缺少感人的故事,而且有時自己就在故事中。

2011年,兒子的一篇作文引起筆者的注意,作文題目叫《想說出的愛》。文中講述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回家要對爸爸媽媽說一聲 “我愛你”,到第二天在班會上作匯報并進行討論,再把這個過程寫成作文。那一天,他一次次想對筆者說出愛,卻一次次被不知情地打斷。眼看到第二天要上學了,孩子一心尋找說出口的機會,在緊張中忘記帶書包,遭到了筆者的嚴厲斥責。兒子沒有完成“口頭作業(yè)”,完成了書面作文。他在文章中訴說了委屈,卻原諒了媽媽的粗暴,理解了媽媽平日的辛勞和付出。這篇作文讓筆者內心愧疚和震動。筆者訪問了孩子的班主任、分管校長、包括別的語文老師后得知,原來這是五年級下學期課本上的一個作業(yè)。老師們告訴筆者,這樣看似簡單的作業(yè)卻讓每一屆五年級的孩子們感到難辦。孩子們在作文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尷尬:“我支支吾吾了半天,臉漲得像個紅蘋果,怎么也說不出口”;“我踏進房門的第一步后又緊張地縮了回來,媽媽見我臉通紅,就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我,我心里七上八下,一下子就忘了詞了”;“吃著吃著,忽然有個靈感在我腦海里一閃而過,我怎么沒想到在夾菜的時候對媽媽說出那三個字,我看準了一塊牛肉,緊閉雙眼,一夾夾給了媽媽。咦!怎么感覺不對呢?我頓時傻眼了,怎么夾成了胡蘿卜?”......“我愛你”這簡單的三個字居然讓孩子們窘態(tài)百出,是什么難倒了孩子?為什么他們對待生命中最重要的也是他們最愛的人都無法開口說愛?筆者把這個小故事做成了一檔專題節(jié)目。為了讓節(jié)目真實生動,筆者預先邀請兒子參與節(jié)目創(chuàng)作,把我們的這段經歷制作成廣播劇,并由他擔任主角。因為說的是自己的故事,孩子表演起來很有激情。筆者還邀請了孩子的班主任當嘉賓走進直播室。直播節(jié)目中,筆者一邊播放廣播劇,一邊和老師以及收音機前的聽眾一起探討“愛的作業(yè)”,筆者想告訴收音機前孩子們和他們的爸爸媽媽:作為孩子,應該理解和寬容辛勞的父母;作為家長,我們在應試教育中沉浸得太久了,和孩子的溝通更多的是站在了考分、名次這個冰冷的平臺上,缺少了愛和溫情,我們漸漸變得焦慮和功利,忘記了情感教育,忘記了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專題節(jié)目《想說出的愛》受到好評,并獲得了省獎。筆者認為這個褒獎與其說是送給一個編輯、主持人的,不如說首先是給予一個母親和一個受眾的。今年夏天,兒子考上上海市重點中學,分班考試后編進了實驗班,并在開學軍訓和班級演講比賽中有著較好的表現,反映出他在素質教育中取得了進步。

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黨的全面素質教育方針都不難理解,難在落實上。筆者認為如果真的為孩子的幸??紤],從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目標出發(fā),再難也要在實踐中落實。當我們實踐了,落實了,也就有了做好媒體節(jié)目的本錢。

二、身邊的故事就是節(jié)目藍本

2013年,筆者擔任電視欄目《道德講堂》的編輯和主持工作,走訪了許多道德模范,整理出八萬多字的采訪記錄。怎樣讓道德模范的正能量在少兒節(jié)目中發(fā)揮作用?2014年,筆者再次邀請上初二的兒子加入節(jié)目組,共同創(chuàng)作了廣播劇《跟著媽媽去采訪》,故事大致的內容是:初三學生張小宇學習優(yōu)異,卻只關心分數,對他人漠不關心。因為學業(yè)緊張,衣食住行都由奶奶包辦代替,使他處處依賴別人。小宇的媽媽王燕是市電臺的編輯,她意識到兒子成長面臨的問題,借做節(jié)目采訪的機會,帶著小宇拜訪了家住鄉(xiāng)鎮(zhèn)的道德模范李大忠,讓兒子增長見識。初到農村的小宇因為生活習慣和觀念的差別,和李大忠的女兒梅子發(fā)生了沖突,又和李大忠的干兒子小亮產生了摩擦。但梅子的樸實、善良一次次觸動了小宇的內心,小亮在李大忠的影響下也懂得關心別人,鄉(xiāng)村一日采訪活動讓小宇開始審視自己,懂得了關愛別人、關心社會是一個人應有的責任。

劇中人物小宇代表了應試教育背景下被家長過分關愛的孩子,如何培養(yǎng)孩子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是每一個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本劇的所有人物都有真實的原型:故事中的媽媽王燕和兒子小宇實際上就是源自筆者和兒子的真實生活,劇中的采訪對象李大忠的原型是本市基層的道德模范。真實的生活,通過虛構的情節(jié)編成完整的故事,既有趣味性,又有真實性、典型性,對家長和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廣播劇《跟著媽媽去采訪》也得到了好評,并獲得了省獎。這就使筆者更加堅信,媒體人不應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教育方針的踐行者。筆者只是用真實的生活告訴受眾,只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都會有寶貴的收獲。

三、鄉(xiāng)土民情里藏著模范典型

2014年,筆者創(chuàng)作的節(jié)目《鄉(xiāng)村課堂里的“票友”師生》獲得了 “江蘇省優(yōu)秀原創(chuàng)少兒節(jié)目”一等獎(政府獎)。這檔節(jié)目講述的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進行京劇特色教育的故事。

初次走進新集中學,筆者認識了戴忠勝校長和陳久瓏老師,還有一群可愛的孩子。筆者先以一個家長的眼光觀察這個學校:在充斥題海、排名、強化班的教育領地,真有一個“桃花源”嗎?筆者看到這個學校沒有張貼考試排名,沒有一張類似“苦戰(zhàn)考名?!钡臉苏Z,有的是孩子們歡快的面容,展示著他們漂亮劇照的專欄,各種興趣班的消息掛在墻報欄,成績優(yōu)異的“小票友”們隨時會來一嗓子,這里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彌漫。從中央到地方一直都在談應試教育的弊端,談如何給孩子減負,但多年過去了,似乎改變不多。人們一直以為,鄉(xiāng)鎮(zhèn)學校里的農村孩子負擔會更重:他們沒有良好的師資,優(yōu)秀的老師都被調到城里了;農村學校的教學方法就是傳統(tǒng)的磨工,農村學生沒有休閑娛樂,想跳出農門就只能多吃苦。而新集中學卻能夠實實在在地實施素質教育,讓筆者這個“城里人”大開眼界。 

中午筆者與校長、老師們一起去學校大食堂就餐,沒有高檔的設施或者裝修,筆者就坐在孩子們的飯桌前,前方有一個寬敞的舞臺,戴校長告訴筆者,每個學期都會讓孩子們自己排練并在這里表演,一直瘋到盡興。面對這樣的老師和校長,筆者心中油然而生欽佩和感動。他們面對的是一群地道的農村孩子、留守兒童,這里的老師缺少城里同行那些資源和條件,他們靠的就是自己鉆研、吃苦和奉獻。陳久瓏老師,一個執(zhí)著于梅派京劇藝術的票友,讓筆者感受到了什么人才是合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有趣味,有修養(yǎng),有學識,愛孩子,愛祖國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大家都說素質教育很困難,筆者見到太多的推諉、等待。陳久瓏老師和戴校長他們沒有等待,他們繼承傳統(tǒng),卻沒有因循守舊,敢冒著被社會責難的風險,義無反顧地開展國粹藝術的教育實驗,對孩子們進行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的教育。進行藝術和情感教育的嘗試,他們吃了很多苦,在這四、五年里不斷探索前行,他們目光遠大,心胸開闊,心中承載著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理想,他們力求培養(yǎng)的是全面發(fā)展的、有修養(yǎng)、有品格的中國人。

作為新聞工作者,作為媒體人,我們平時想的最多的是金點子,好創(chuàng)意,聲音動聽,視覺震撼,擔心的是缺少生動的故事和先進典型?!鞍俨街畠缺赜蟹疾?,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fā)現。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人民群眾擔負著民族崛起的重大責任。我們首先是新思想、新政策宣傳的受眾,我們積極學習新人新事,才能做好宣傳新人新事的光榮事業(yè)。

本文來源:http://www.12-baidu.cn/w/xf/9501.html 視聽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