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報記者新聞寫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新聞主要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進行報道。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性質,決定著政治新聞是新聞事業(yè)當中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文化水平、參政意識的提高,使得人們對各種政治信息需求量也開始加大。日報記者所報道的新聞大多傾向于宏觀的政治信息,例如國家重大的方針政策、領導人活動等等,因此,日報記者必須提高自身的新聞寫作水平,讓日報新聞的功能性得到最大發(fā)揮。我們首先便來日報記者新聞寫作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日報記者新聞寫作存在的問題
筆者根據(jù)自身豐富的日報新聞寫作經(jīng)驗,將日報記者的新聞寫作和都市報記者的新聞寫作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了日報記者在新聞寫作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標題不夠吸引人眼球
據(jù)相關研究顯示,許多日報記者所撰寫的新聞作品,其新聞標題都不夠吸引人眼球,敘述比較平淡、乏味。而都市報的新聞標題,則比較有吸引力。主要是因為兩者在新聞事實的選擇上,有所不同。都市報的新聞報道,由于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新聞標題、新聞內(nèi)容上都比較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例如2015年9月1日7點,羊城晚報上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廣東村官侵占169萬礦山資源 警方曾稱危害不大”,由于該新聞的內(nèi)容和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新聞事實通過記者的加工,反映在新聞標題上,該新聞很容易便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而日報記者所報道的新聞事實大多和社會政治有關,如國家重要的方針政策、領導人談話等等,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距離較遠,這就使得新聞標題的吸引力比較弱。而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繁榮,各媒體之間的競爭力逐漸增加,都市報為了追求行業(yè)效益,便會千方百計的提高新聞標題、新聞內(nèi)容的吸引力,吸引群眾的眼球,擴大受眾范圍[1]。而日報受眾人群范圍有限,這就使得其標題的吸引力有所削弱。
(二)新聞報道的選擇性較少
由于日報記者所撰寫的新聞內(nèi)容,大多是跟國家的政治內(nèi)容相關,例如國家的經(jīng)濟情況、領導人活動等等,新聞報道的選擇性較少。例如2013年3月28,人民日報有這樣一則新聞:”在當?shù)念I導下匯聚圓夢力量”,由于這種新聞報道和人們的生活距離較遠,群眾可以選擇知道,也可以選擇不知道。日報記者在報道的過程中,要注重采用恰當?shù)膱蟮婪绞竭M行報道。
(三)報道的導語是固定的“新華體”
通常情況下,日報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都是采用較為固定的“新華體”寫作模式。通常在導語部分要將報道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jīng)過、結果給報道清楚。例如這則新聞,“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閉幕”,該新聞的內(nèi)容如下,“本報是8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的,會議通過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關于修改組織法、選舉法、代表法的決定……”,這種固定的模式,往往會讓新聞報道失去其自身的特色[2]。而都市報在報道新聞的時候,卻可以選擇自由的報道形式,如散文式結構,或者設置懸念等方式等等。
二、日報記者新聞寫作的改進方法
針對上述日報記者在新聞寫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寫作方法:
(一)新聞報道要有選擇性。通常情況下,時政新聞往往側重于輿論導向性。因此,日報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要注重對整個受眾群體進行分析,分析出哪些內(nèi)容是群眾所關心的,然后要盡量選擇對群眾影響較大的新聞事實進行報道,真正讓新聞起到自己的智能作用。日報記者在新聞寫作的過程中,要抓住比較吸引人的新聞要素,尤其是一些新聞細節(jié)進行敘述,提高新聞寫作水平。針對新聞報道要側重輿論導向性,筆者列舉了以下新聞例子。例如“2015年1月14號的四川5.0級地震”,通過該時政報道,可以引起全國人民的警惕,有利于及時掌握準確的地震消息,為之后的四川地震救援活動做準備;而“2015年1月11日中紀委第五次會議在京召開”,該時政報道能夠讓群眾了解會議召開的內(nèi)容,有利于群眾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讓群眾自覺參與到國家黨風廉潔的建設中來,對于凈化整個社會的風氣也具有重要作用。而“2015年1月21日,因上海外灘事件黃浦區(qū)書記等11人被處分”,該報道能夠讓群眾加強安全防范意識,對社會的官員也能起到重要的警醒作用[3]。因此,日報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要注重選擇對人們的生活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事實進行報道,在報道的時候,要注重報道方法,尤其是要將報道中的關鍵點很好的展現(xiàn)出來。
(二)注重采用多樣的報道形式
日報記者大多比較偏愛“新華體”這種報道模式,“新華體”這種報道模式能夠清晰的反映新聞事實,也是一種常見的報道方式被應用于新聞報道中。“新華體”的主要寫作特點是,寫作速度快、具備時效性,文字簡短,但是文字生硬,讓新聞失去其自身魅力。針對這種情況,日報記者要注重根據(jù)不同的新聞內(nèi)容,選擇不同的報道方式進行報道,例如可以采用“散文式“、“倒金字塔式”的報道方式,來增添新聞的特色。例如2015年8月27日,新華網(wǎng)有這樣一條報道,“最高檢8月公布54明部廳級官員被查 涉部級官員7人”,該報道首先對檢查機關,利用自己的職能,向廣大群眾揭露違法犯紀行為做了總結,又詳細分析了官員的貪污受賄現(xiàn)象。這種”倒金字塔“新聞報道模式,將整個報道詳細呈現(xiàn)在群眾面前。而“華爾街日報提”是美國慣用的新聞寫作方法,主要適用于非事件性題材的敘述。它基本的敘述特征是,以一個具體的事例比如(小故事、小人物、小腸經(jīng))來開頭,然后自然過渡到新聞主體部分,然后將新聞要傳遞的主體、中心思想、背景全盤托出,之后逐步深化主體,讓整個新聞顯得意味深長[4]。日報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的時候,盡量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報道,增添新聞報道的魅力。
(三)增強新聞報道的故事性
日報新聞由于其報道內(nèi)容往往涉及的時政事實較多,因此,增強日報新聞報道的故事性,能讓吸引群眾的注意力,讓整個報道顯得更加的生動、形象。日報記者在進行新聞寫作的時候,要注重新聞報道的故事性,讓報道吸引人的眼球。例如在時政新聞中,將典型人物采寫當成新聞特寫,是目前時政新聞采寫典型人物的重要特征[5]。在對典型人物進行報道時,可以注重報道的故事性,讓典型人物更加的深入人心。在2010年,郭明義成為了公眾模范人物,在對郭明義的報道中,增添故事性,能夠讓報道更加的吸引群眾的注意力。比如有一條報道是這樣寫的:“一個新生命的出生,本應該是家庭最大的幸福,然而,孩子在第十個月的時候,被診斷患上了白血病,這對于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場天大的災難。孩子的家人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錢,依然一籌莫展。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素不相識的普通人走進了他們的生活。郭明義說,我給孩子帶點兒錢,那孩子媽媽說,你都給過了,我不要,你一個月也工資也沒有多少。郭明義說,我掙得挺多。其實他掙得一點兒都不多,他就是郭明義,一個普通工人。他和他的妻子、女兒住的房子只有40平米,但多年來幫助比他更困難的人,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生活習慣……”。在報道中,增添一定故事,能讓整個報道顯得具備吸引力。
結束語
日報記者在進行新聞寫作的過程中,不應該將自己局限在某一種文字形式或者遣詞造句上,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文字形式,嘗試將不同的新聞元素和話題放在首句,然后依據(jù)這個起點,進行獨到的新聞敘事。新聞是時下人們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日報記者在新聞寫作過程中,應該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不斷創(chuàng)新寫作模式,有針對性的進行新聞選擇,提高自身的新聞寫作水平。
欄目分類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wǎng)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chǎn)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