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探討
一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的概念
1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的本體分析
我們對任何事物的理解都可以沿著歷史軌跡以及抽象軌跡出發(fā),其有利于對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的本體進行分析。
從歷史的角度看,產品設計是人為了實現(xiàn)意圖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人類的設計活動在時間的推移下,使得產品呈現(xiàn)出不同的狀態(tài)。但是,產品之間的差異只是一種現(xiàn)象。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并沒有具體的風格、流派、理論等。但是不可否認其設計價值。社會結構、生產方式、文化模式等都是在某個時間下構成產品設計的內在動因。所以,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是社會、文化等內在動因的載體。比如在儒家文化盛行的時期,古人把祭祀作為非常隆重的活動進行,在這樣的社會結構與文化的背景下,產品主要以祭祀為設計目的。 從抽象的角度看,只要人類利用知識、經驗來改變未來現(xiàn)狀,都屬于設計性質。英國的《百科全書》將孔子定義為設計師,因為他創(chuàng)造了儒家文化思想觀念體系。因此,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是儒家文化的衍生品,是新的形態(tài)產品,擁有獨立的設計風格。但產品與產品之間又有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不同的產品描述著不同的功能。
設計的歷史折射出某個時代的主流思想觀念,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式。我們可以從不同時代的產品背后尋找其設計意義,探尋儒家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的表現(xiàn)形式以及其對不同時代的影響。
2 基于儒家文化下產品設計的演進
自然社會經濟時期,原料是經濟結構的核心要素,靠積累經驗、知識來評價真理。生產活動融于感覺、經驗與悟性。周商時期,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以青銅制造的禮器、樂器為主。禮器是儒家文化下“禮治”的象征,是等級與權利的代表,有助于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但是進入秦漢社會后期,社會混亂,禮崩樂壞,禮儀文明難以繼承,青銅禮器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宋明時期,儒家文化復興發(fā)展到理學的階段。道德文化修養(yǎng)被士大夫注重,因此,儒家文化成為探究的風尚標。此時,科學已經從直接的經驗中抽象出來,理性地分析產品背后的統(tǒng)一性與規(guī)律性,產生了技術至上的傾向。產品設計向功能主義發(fā)展。 商品社會經濟時期,西方科技傳入中國,西學東漸,出現(xiàn)了否定儒家文化的觀念,批判君主專制的等級制度。豐子愷在其《工藝實用品與美感》一文中描述中西產品的混合只是“混亂”,是迎合、模仿、卑劣和守舊的混亂的狀態(tài)。在這段時期,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由于西方文化的沖擊,地位逐漸下降。
新中國成立以后,儒家文化地位徹底被推翻?;谌寮椅幕漠a品設計停滯。
信息社會經濟時期,改革開放后,儒家文化地位逐步上升。儒家文化作為民族的文化遺產與新文化結合,設計師們開始探尋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的發(fā)展之路。
3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流變與邏輯
工業(yè)革命之后,不同的國家與地域產生了眾多的流派、運動,如荷蘭風格派,現(xiàn)代主義設計運動,德意志制造聯(lián)盟等。設計史類書籍均對這些流派進行了描述與分析。李樂山把這些流派的思想基礎總結為五種,它們分別是:( 1 ) 以藝術為中心的設計(2) 面向機器和技術的設計思想(3) 以刺激消費者為主要設計思想(4)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5) 自然中心論,可持續(xù)設計
柳冠中結合李樂山的分析,認為人、環(huán)境、資本三個深層的支配因素是設計思想發(fā)展的內部原因?;谌寮椅幕碌漠a品設計符合人的邏輯,可以歸納為以人為中心的設計。
理學作為儒學的一種歷史形態(tài),是明朝主要的哲學派別。儒家中庸之道主張含蓄,講究“度”的拿捏?!堕L物志》第六卷將椅的典故、形制和優(yōu)缺點描述的很清楚。儒家文化與禮教相關,儒家文化與人的德行聯(lián)系在一起,具有倫理色彩。所以,強調人格的清正。因此,其家具設計不過度使用金、玉,在造型上除去了多余的裝飾紋樣,達到了簡潔的造型效果。此外,文中也對椅的尺度、材料進行了科學分析。通過 《長物志》的描述,我們可以總結出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形態(tài)都是以人的需求為本的,強調功能性,美觀性,文化性,注重人與產品的和諧關系。
二 產品設計與儒家文化1 儒家文化的概念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文化流派。儒家學說是孔子在春秋時期所創(chuàng),在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中心思想中“仁”是核心。儒家學說在歷史的潮流下,不斷地發(fā)展傳承,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 產品設計與儒家文化的關系
2.1 產品設計是儒家文化的投射活動
克拉克洪說:“文化是后天的歷史所形成,也是人類生活中外顯和內隱生活樣式的設計?!蓖怙@是行為,內隱是價值觀。產品作為文化的載體,聚集了時代的文化與價值觀,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識。
產品背后隱含著人類的文明心理與精神。儒家把色彩賦予了尊卑等級的意義,而紅色在倫理道德上正是尊貴的象征。因此,中國人對紅色十分崇拜。產品設計是通過文化觀念推理的假設,并不是設計師的憑空想象。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也受到其文化背景的影響,所以設計是將文化物質化的過程。
2.2 產品設計對儒家文化的反作用
設計是帶有目的性的人的行為活動。產品作為設計活動的外在結果,既是功能的載體,也是情感與精神的載體。產品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問題,實現(xiàn)其功能性。其直接依托于科學、技術的支持。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看,傳統(tǒng)的產品總會被新的產品所取代。
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下,實現(xiàn)產品的功能性已經不再是難題,實現(xiàn)人類的精神訴求成為設計的重要內容。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對于產品的功能性有著新的要求。然而產品所隱含的精神與文化因素卻不容易改變。從文化的角度看,傳統(tǒng)的文化有脈絡可尋,儒家文化作為文化脈絡的主線,有著不可取代的文化價值。
2.3 儒家文化與產品設計的創(chuàng)新
隨著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為了實現(xiàn)產品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國際標準化的產品大量涌現(xiàn)到市場。世界文化與儒家文化如何均衡,是當代設計師需要探究的問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北歐、德國等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本土文化,為其產品建立了一套鮮明的設計風格。然而,中國的設計一直追隨西方的設計之路,抄襲與模仿使中國一直處于制造大國,而非設計大國的位置。
儒家文化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不同文化的沖擊,在現(xiàn)代社會依然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梢?,儒家文化依然符合現(xiàn)代中國人的精神文化與特定需求。作為設計者,應當深入研究儒家文化,經歷了幾千年,儒家文化顯然有了新的文化象征。我們在重視基于儒家文化下產品設計的同時,也要重視設計的差異性,不可將其商業(yè)化,而是應該賦予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下新的意義。
三 儒家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1 從明代家具看儒家文化
實學思想是儒家文化在明末時期的主流思想。它的核心是“經世致用”。它明顯的主張就是強調實用,其實用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民為主。從明代家具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儒家文化講究致用。例如明代圈椅的設計,傳達了儒家中庸思想。圈椅造型為上圓下方,椅子并無多余的裝飾,簡約大方。椅背呈S形,貼合人體腰、背部,精準的人體尺度設計,添加了其舒適性。但椅子扶手向下傾斜,不得不讓用戶正襟危坐又顯示對客人的尊重。它的造型設計除了象征幸福、穩(wěn)健,還達到了“禮”的功能性。
2 從禮器、樂器看儒家文化
禮樂文化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組成性質。原始時期的禮樂通過供物奉神來表達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社會關系。而青銅時代,通過敬奉祖先來維護宗法等級。戰(zhàn)國時期后,禮崩樂壞,禮器、樂器逐漸成為一種娛樂手段。 從禮器、樂器的演變中,我們發(fā)現(xiàn)儒家文化鼎盛的青銅時代強調群體意識。從側面?zhèn)鬟_了儒家文化中嚴格的等級制度,體現(xiàn)了 人類的尊卑等級。
四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創(chuàng)新方法
1 剝離“非現(xiàn)代”部分的內部因素
“設計事理學”將設計行為歸納為協(xié)調內外因素的關系。針對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而言,其內部因素是材料、科學技術、造型、成本等,其外部因素是時間、空間等。在外部因素的變化下,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并未發(fā)生本質性的變化,但是其產品設計的內部因素卻在不斷演變。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受到生產工藝、材料以及設計風格的沖擊,不僅功能載體得到了更新,而且其評價、方法、知識、信息等整個系統(tǒng)也進行了重新的整合。這種新的組合形式,推進了產品設計的革新。然而,現(xiàn)代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并不能完全認識到這點,甚至有些設計師把儒家元素符號等應用到產品設計中,就認為那是體現(xiàn)儒家文化的產物。因此,儒家文化在產品設計的運用中,要以現(xiàn)代設計為最終表現(xiàn)的形式,剝離儒家文化中“非現(xiàn)代”的外在因素。比如,青銅材質、儒家元素符號等運用到產品設計中并不能完全代表儒家文化,它們只是某個時代下,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的一種表層的體現(xiàn)形式??傊?,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不是毫無保留地繼承與發(fā)揚。其產品設計在隱含儒家文化價值觀的同時,也要把握當代社會特征,注重生產工藝、材料、造型等內部因素與當代儒家文化的關聯(lián)性。
2 形式追隨內容 儒家將美與善作為評價產品設計的標準,其中美是從設計形式說的,它可以是材料、結構、造型之美;善則是產品設計的內容,它是思想、價值觀。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中,“善”可以理解為“以人為本”。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設計師需要用社會科學去尋找人們行為背后的意義、情感與價值系統(tǒng)。我們對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中國條凳為例進行分析。條凳在中國農村很常見,通常幾個人坐在一起的時候,兩側的某人一旦起身,其他人就容易因為條凳傾翻而摔倒。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分析,條凳的結構設計并不合理,忽略了用戶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使用方式。但是,我們追溯到條凳設計初期,就會發(fā)現(xiàn),其設計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禮儀互動。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中國講究人與人之間的禮敬。既然你要起身,就應該知會與你同坐在條凳上的人。條凳通過人與人之間共同保持平衡來實現(xiàn)其目的。
根據(jù)事理學以“ 人為事物”科學的理論基礎,條凳的設計符合其規(guī)律,確定需求的目標系統(tǒng)后,對造“物”原理、工藝等內部因素進行選擇。產品設計的形式需要在其需求目標系統(tǒng)確定后再進行信息的整合。(圖1 )
五 總結
儒家文化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并未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設計理論。本文借助設計事理學,對基于儒家文化下的產品設計進行了分析,它是借助產品實現(xiàn)儒家思想價值體系的手段,其通過具有儒家文化特征的事,利用現(xiàn)有的技術與方法實現(xiàn)其產品設計。在設計過程中,事被賦予了原因、目的、情感、價值。當儒家文化被得到理解后,就可以消除時代需求與儒家文化之間的沖突,從中找到新的設計點。
欄目分類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wǎng)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