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中意象解讀
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無法繞開的主題,最新修訂的2011版新課標提出要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钡哪繕?,古詩詞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是閃耀在華夏文化歷史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jié)晶,如何傳承這寶貴的精神財富呢?那就是在詩詞教學中恰當解讀詩歌意象,詩歌意象作為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是意和象、情和物的有機統(tǒng)一,我們教者巧妙地引領(lǐng)學生解讀詩歌意象,能夠讓學生有效地感知詩歌形象,體驗詩人情感。
而小學生對于詩歌意象的把握是他們學習詩歌的難點,小學階段課本學習七八十首古詩,但分散在六年學完,孩子的詩歌學習還是零散的詩歌意象的形成也較為困難,更不可能形成系統(tǒng)的詩歌意象。教者在引領(lǐng)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時候,應當從以下幾個放面著手。
一 架設(shè)穿越隧道 打開思維空間
教學中,我們教學者常常為了體現(xiàn)教師的尊嚴,總會要求學生課堂上正襟危坐,擔憂過度放手,放任學生,勢必影響課堂效率。其實不然,筆者在教授詩歌的時候往往要求學生想怎么坐就怎么坐,放松自己,結(jié)果學生真的這樣很自由地坐著,姿態(tài)自由了,課堂上的思維也就自由了,學生不必擔心坐姿不雅,不必擔心表達不流暢,不必擔心詞不達意,都愿意表達,放飛想象。讓學生進入放松狀態(tài),給他們講述詩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為他們架設(shè)穿越時光的隧道,進入情境,把自己假想成詩人,去體驗詩歌中的人物心境和感情色彩。
比如說筆者在教授《尋隱者不遇》時,就讓孩子放松自己,把教室想象成茂密的山林,把自己想象成隱居山林的高人,有的學生倚桌吟詩態(tài),有的學生席地而坐態(tài),有的學生提籃采藥態(tài),瞬間學生感受到隱者恣意放松的狀態(tài)……隱者這一意象就在學生的心目中立體了起來,學生很快就感受到了詩中隱者的恬淡自由,高人形象。給了學生自由的空間,很容易就打開了學生的思維,課堂中就出現(xiàn)了讀者和詩歌意象的和諧統(tǒng)一,學生就變成了稚氣未脫的童子,變成了慕名而來尋訪者,變成了神秘縹緲的隱者。隱者這樣的意象就在學生的心目中立體可感,學生就能夠感受到不同隱者之間的心境。
二 尋找情感支點 引起學生共鳴
古人云:“詩言志,詩傳情?!?如何引導孩子感受這些凝練的詩詞所濃縮的情感呢?一直以來引導孩子體驗作者情感是詩歌教學的死穴,總感覺到學生和詩詞散文之間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那是因為引導的方法有偏差,沒能一起學生和詩人之間情感共鳴。教者覺得老師在課前的功課非常必要,弄清詩人情感宣泄時的個人處境或時代背景,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更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比如說筆者在《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時候,引領(lǐng)學生感知月亮這一意象環(huán)節(jié)中,我把學生體驗詞人情感,理解詞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達方式作為教學的重難點。筆者告訴學生蘇軾因為思念弟弟,中秋夜對月抒懷而寫下了名傳千古的詞,接著帶著孩子走入了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體驗了共同的情感——思念親人。課堂上筆者更多學生的表達和體驗機會,學生暢所欲言,情不自禁地由月亮這一意象聯(lián)想到自己的親人,聯(lián)想到遠方的朋友,聯(lián)想到逝去的至親……沒有過度的講解,而是學生自主地體會。有學生談到逝去的親人潸然淚下的時候,引起了所有學生的共鳴,也引起了教者我的共鳴,我的鼻子一酸,也有了那種欲哭的感覺。我又適時地柔和地問孩子們:“看著月亮你想起了誰?”在教學過程中,我讓想學生體驗到和詩人一樣的情感——思念親人,使學生和詞作者產(chǎn)生共鳴,真正地感受到詞所表達的已經(jīng),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三 總結(jié)提升 破解情感密碼
筆者和學生共讀古詩過程中,一起著手對詩歌意象進行了總結(jié)提煉,打通了學生詩歌解讀的任督二脈,引領(lǐng)學生在詩歌意象解讀中由此及彼,融會貫通地感知詩歌意象,使學生詩歌學習得到拓展延伸,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讓詩歌的意象在孩子的腦海中有了系統(tǒng)的歸納,提高了孩子詩歌學習的效率。
情感都是相通的,自古以來詩家詞人的情感要么是家仇國恨,要么是兒女情長;亦或是春風得意,亦或是壯志未酬……如此種種詩人們往往借物抒懷:離別時折柳相送,詩人的詩歌離別常常會吟柳;愁悶孤獨時,詩人可以飲酒可以垂釣,相思離別時,詩人又會對月抒懷……筆者和學生共同讀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這一規(guī)律,基于這一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于是筆者和學生進行意象分類積累。積累了戰(zhàn)爭題材的古詩,專讀描寫春天的古詩,描寫月亮的古詩……并選出相關(guān)的古詩進行解讀,進行了專題學習。筆者曾開發(fā)過意象語文課《走近漁父》,一起和學生解讀隱者形象,感知《江雪》和《漁歌子》中兩個漁父的同和不同。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專題學習領(lǐng)悟到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境遇中的詩人選擇相同的物象所表達的相通的意象,破解了詩歌意象解讀的密碼。
基于小學生對世界認知的年齡特征,在解讀詩歌意象的時候不必過度,粗略感知即可。在小學階段引領(lǐng)學生巧妙地初步感知詩歌意象,為學生以后的詩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促進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fā)展體現(xiàn)民族美感、民族氣質(zhì)、民族智慧的詩歌,能夠有效地引領(lǐng)學生弘揚民族文化,提升學生文化修養(yǎng)。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gòu)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