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職場人士管理問題探討-管理論文
作者:宣麗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6-29人氣:961
所謂“80后”,是特指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青年。在上一輩人眼里,他們是被寵壞的一代,從小受到父母長輩的疼愛,自立能力差,做事往往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而且容易眼高手低。但不管怎樣,在如今的職場上,正是這樣的一群“80后”成為了生力大軍,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很多公司,已有40%甚至更高比例的員工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他們中不少人甚至已經進入到了職場精英人士的隊伍。但問題接踵而來:他們中不少人畢業(yè)沒幾年,卻換了好幾份工作,因為他們不愿囿于一地,而是想要體驗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人生,實現(xiàn)更高的追求。這也成了不少擁有“80”后手下的企業(yè)管理人員頭疼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尋求新的方法,針對“80后”的特點,對其進行管理。
二、“80后”職場優(yōu)、劣勢分析
作為在特定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一批人,“80后”身上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反映在職場上,一些特點是優(yōu)點,而另一些也會成為缺點。下面就其中主要的作以分析。
(一)優(yōu)勢
“80后”生長的時代正逢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和高校擴招,他們所受的教育程度,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量,通常都超過他們的父輩、祖輩。另外,與之前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中有許多價值觀輸入不同,在“80后”的成長環(huán)境中,家庭、社會對他們的意見很尊重,因而他們的思維更活躍,心態(tài)更開放,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更靈活,能從事的工作也更具有技術含量。
生長于信息化時代的“80后”對信息、知識,包括新技術、新的科技的感覺都非常樂于接受?!?0后”的青年喜歡接受挑戰(zhàn),敢于嘗試新事物。即使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他們仍然會先進行嘗試。身為“新新人類”的他們樂于學習最新的技術,去做最不可思議的創(chuàng)新。尤其是一些剛剛進入職場的“80后”,懷著滿腔的抱負,干勁很足,辦事效率很高。而其他們不喜歡按部就班地工作,而是很快通過創(chuàng)新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二)劣勢
“80后”多是獨生子女,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在搜狐新聞、忙否網、大度咨詢聯(lián)合發(fā)布的《80后上班族生存狀態(tài)調查報告》中,對于最能代表80后的先鋒代表,43.9%的受訪者選擇了劉翔,而另有21.7%的人竟然選擇了自己。不少“80后”選擇工作時的標準是:工作的環(huán)境是不是舒服,能不能讓自己高興。做事時也不太習慣顧及別人的感受,團隊意識逐漸淡化。自己的任務完成就行了,別人的事與自己無關,寧可閑著等待,也不做一點額外的事情。
“80后”從小倍受長輩的關愛,大都一帆風順,經歷的挫折少,難以承受失敗,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和逆境中的生存問題不知所措。他們還背負著全家盼之成才的期望,因而格外渴望得到認同,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再加上他們的自我意識,在一個組織里,很容易變得脆弱。如果組織不認可其個人意識,他就會變得非常敏感。表現(xiàn)為:過于計較自我得失,領導批評就辭職,工作如需要多花精力或過于枯燥就不干。而且做出這種決定往往是沖動造成的,事后就會后悔,然后幻想別人能再給一次機會,而不是自己爭取。
三、針對“80后”的管理方法
顯然,“80后”這代人與他們的祖輩父輩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還是用以往的方式來管理他們,很可能行不通,甚至適得其反。2005年末,張瑞敏就曾在一次中國企業(yè)家的高峰論壇上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我感覺越來越不會做企業(yè)了,以前那些有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的方法,今天看來,都必須拋棄了,要采取新的策略??傮w來看,針對“80后”員工的特點,對他們不能用傳統(tǒng)的硬性管理方式,而是要更多地采取激勵、引導的管理方式,用工作的夢想、激情和價值觀來驅使他們,管理者也要努力成為一個具有親和力的領導者。
(一)加強溝通
如今企業(yè)中的管理層多是上世紀80年代之前出生的,生長環(huán)境與“80后”有很大不同,在思想和行為方式上也有差異,與后者間難免會有所謂的“代溝”。而在企業(yè)中,如果管理層與下屬之間溝通不力,那勢必給工作的展開帶來不便。因此,十分有必要針對“80后”的特點,采用他們容易接受的方式與之進行溝通。
在企業(yè)招聘前期的宣傳及后期的面試中,雇主和雇員雙方就應開誠布公地溝通,實話實說。公司應將自身的實際情況客觀地告訴高校應屆畢業(yè)生,盡量減少他們來企業(yè)后產生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這也使畢業(yè)生們覺得企業(yè)很實在,值得信賴。
當員工參與工作后,企業(yè)可以通過提高員工參與度,使其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尊重他們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參與意識,因勢利導地發(fā)揮80后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在大唐電信公司,每個季度,總裁會拿出半天左右的時間來跟員工溝通。這種溝通會議不讓中層參加,總裁直接跟一線的員工交流。這樣做保證了信息的無障礙傳遞,也能有效地消除代溝。
(二)彈性管理
針對“80后”“新新人類”思維標新立異,不喜歡受束縛的特點,可以逐步實施限定工作總量、不限工作時間的彈性工作制。例如,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代表企業(yè)的Google,其工程師的彈性工作時間、小團隊合作方式、將娛樂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組織氛圍,就正好更符合“80后”員工的需求。
另外,也可以通過向年輕員工授權,培養(yǎng)員工的責任心。這些方法在一些高科技公司尤為多見。例如微軟就把大量不喜歡規(guī)則、強烈反對官僚主義的年輕程序員組成“職能交叉專家小組”,讓他們進行自我管理。漢王科技公司還推出一種“反向學習”,讓“80后”的員工介紹他們如何對上管理,管理他的領導,發(fā)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公司每半年舉辦一次創(chuàng)意大賽,所有的創(chuàng)意新星都會受到鼓勵,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強調企業(yè)文化
“80后”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往往對未來的發(fā)展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但如果企業(yè)未能按照“80后”追求個性的特點為其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讓他們看不到自己的職業(yè)前途,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偏差會使他們轉而尋找新的去處。彼得·德魯克說過,管理重要的是側重個人管理。“80后”的出現(xiàn),就更要求我們用個性化的管理來推動組織績效的發(fā)展。
這就要求企業(yè)結合自身的需要和“80后”的個人專長和愿望,雙方共同確定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改變過去由企業(yè)說了算的做法。企業(yè)要將崗位的要求、、在崗鍛煉需要的時間、考核辦法、升到更高崗位的條件等在制度中明確列出,考核不合格應“補考”,“補考”仍不合格就要“留級”或淘汰。這樣,讓“80后”們一目了然地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將來要達到的目標,也給他們以警示:如果不努力就會掉隊甚至被淘汰。同時,企業(yè)還應派專人進行跟蹤考核。
在這方面,步步高公司根據“80后”大學生的特點,要求“一帶一”的教練必須每天和學員談一次話,單位負責人必須每周和大學生作一次交流,時刻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工作和生活情況。在大學生入職第一年,總部人力資源部門每月都會把各分店的大學生招回總部召開座談會,教他們如何適應環(huán)境、如何為人處世、如何適當表現(xiàn)自己,讓大學生們覺得HR部門就是他們的“娘家”。
二、“80后”職場優(yōu)、劣勢分析
作為在特定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一批人,“80后”身上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反映在職場上,一些特點是優(yōu)點,而另一些也會成為缺點。下面就其中主要的作以分析。
(一)優(yōu)勢
“80后”生長的時代正逢九年制義務教育普及和高校擴招,他們所受的教育程度,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量,通常都超過他們的父輩、祖輩。另外,與之前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中有許多價值觀輸入不同,在“80后”的成長環(huán)境中,家庭、社會對他們的意見很尊重,因而他們的思維更活躍,心態(tài)更開放,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更靈活,能從事的工作也更具有技術含量。
生長于信息化時代的“80后”對信息、知識,包括新技術、新的科技的感覺都非常樂于接受?!?0后”的青年喜歡接受挑戰(zhàn),敢于嘗試新事物。即使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他們仍然會先進行嘗試。身為“新新人類”的他們樂于學習最新的技術,去做最不可思議的創(chuàng)新。尤其是一些剛剛進入職場的“80后”,懷著滿腔的抱負,干勁很足,辦事效率很高。而其他們不喜歡按部就班地工作,而是很快通過創(chuàng)新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二)劣勢
“80后”多是獨生子女,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在搜狐新聞、忙否網、大度咨詢聯(lián)合發(fā)布的《80后上班族生存狀態(tài)調查報告》中,對于最能代表80后的先鋒代表,43.9%的受訪者選擇了劉翔,而另有21.7%的人竟然選擇了自己。不少“80后”選擇工作時的標準是:工作的環(huán)境是不是舒服,能不能讓自己高興。做事時也不太習慣顧及別人的感受,團隊意識逐漸淡化。自己的任務完成就行了,別人的事與自己無關,寧可閑著等待,也不做一點額外的事情。
“80后”從小倍受長輩的關愛,大都一帆風順,經歷的挫折少,難以承受失敗,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和逆境中的生存問題不知所措。他們還背負著全家盼之成才的期望,因而格外渴望得到認同,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再加上他們的自我意識,在一個組織里,很容易變得脆弱。如果組織不認可其個人意識,他就會變得非常敏感。表現(xiàn)為:過于計較自我得失,領導批評就辭職,工作如需要多花精力或過于枯燥就不干。而且做出這種決定往往是沖動造成的,事后就會后悔,然后幻想別人能再給一次機會,而不是自己爭取。
三、針對“80后”的管理方法
顯然,“80后”這代人與他們的祖輩父輩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還是用以往的方式來管理他們,很可能行不通,甚至適得其反。2005年末,張瑞敏就曾在一次中國企業(yè)家的高峰論壇上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我感覺越來越不會做企業(yè)了,以前那些有效的方法,甚至成功的方法,今天看來,都必須拋棄了,要采取新的策略??傮w來看,針對“80后”員工的特點,對他們不能用傳統(tǒng)的硬性管理方式,而是要更多地采取激勵、引導的管理方式,用工作的夢想、激情和價值觀來驅使他們,管理者也要努力成為一個具有親和力的領導者。
(一)加強溝通
如今企業(yè)中的管理層多是上世紀80年代之前出生的,生長環(huán)境與“80后”有很大不同,在思想和行為方式上也有差異,與后者間難免會有所謂的“代溝”。而在企業(yè)中,如果管理層與下屬之間溝通不力,那勢必給工作的展開帶來不便。因此,十分有必要針對“80后”的特點,采用他們容易接受的方式與之進行溝通。
在企業(yè)招聘前期的宣傳及后期的面試中,雇主和雇員雙方就應開誠布公地溝通,實話實說。公司應將自身的實際情況客觀地告訴高校應屆畢業(yè)生,盡量減少他們來企業(yè)后產生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這也使畢業(yè)生們覺得企業(yè)很實在,值得信賴。
當員工參與工作后,企業(yè)可以通過提高員工參與度,使其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尊重他們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參與意識,因勢利導地發(fā)揮80后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在大唐電信公司,每個季度,總裁會拿出半天左右的時間來跟員工溝通。這種溝通會議不讓中層參加,總裁直接跟一線的員工交流。這樣做保證了信息的無障礙傳遞,也能有效地消除代溝。
(二)彈性管理
針對“80后”“新新人類”思維標新立異,不喜歡受束縛的特點,可以逐步實施限定工作總量、不限工作時間的彈性工作制。例如,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代表企業(yè)的Google,其工程師的彈性工作時間、小團隊合作方式、將娛樂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組織氛圍,就正好更符合“80后”員工的需求。
另外,也可以通過向年輕員工授權,培養(yǎng)員工的責任心。這些方法在一些高科技公司尤為多見。例如微軟就把大量不喜歡規(guī)則、強烈反對官僚主義的年輕程序員組成“職能交叉專家小組”,讓他們進行自我管理。漢王科技公司還推出一種“反向學習”,讓“80后”的員工介紹他們如何對上管理,管理他的領導,發(fā)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公司每半年舉辦一次創(chuàng)意大賽,所有的創(chuàng)意新星都會受到鼓勵,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強調企業(yè)文化
“80后”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往往對未來的發(fā)展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但如果企業(yè)未能按照“80后”追求個性的特點為其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讓他們看不到自己的職業(yè)前途,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偏差會使他們轉而尋找新的去處。彼得·德魯克說過,管理重要的是側重個人管理。“80后”的出現(xiàn),就更要求我們用個性化的管理來推動組織績效的發(fā)展。
這就要求企業(yè)結合自身的需要和“80后”的個人專長和愿望,雙方共同確定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改變過去由企業(yè)說了算的做法。企業(yè)要將崗位的要求、、在崗鍛煉需要的時間、考核辦法、升到更高崗位的條件等在制度中明確列出,考核不合格應“補考”,“補考”仍不合格就要“留級”或淘汰。這樣,讓“80后”們一目了然地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將來要達到的目標,也給他們以警示:如果不努力就會掉隊甚至被淘汰。同時,企業(yè)還應派專人進行跟蹤考核。
在這方面,步步高公司根據“80后”大學生的特點,要求“一帶一”的教練必須每天和學員談一次話,單位負責人必須每周和大學生作一次交流,時刻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工作和生活情況。在大學生入職第一年,總部人力資源部門每月都會把各分店的大學生招回總部召開座談會,教他們如何適應環(huán)境、如何為人處世、如何適當表現(xiàn)自己,讓大學生們覺得HR部門就是他們的“娘家”。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