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小銜接課程實施的建議
1.課程目標彈性化
幼小銜接課程的目標設定要同時考慮幼兒園、小學兩級單位,根據幼兒的發(fā)展水平,以逐步遞進的方式實現課程上的銜接,進而實現心理上的銜接。在目標的設定上要體現彈性化特點,及時對已有課程進行反思和調整,力求幼兒從生理和心理上同步發(fā)展,使其逐步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課程目標的設置要考慮到幼兒發(fā)展的不均衡性,小步遞進,不可操之過急。同時要注意兒童發(fā)展的個體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目標,力求滿足不同能力兒童的發(fā)展需要,使每名兒童都能在課程中得到最大化的發(fā)展。
2.課程內容生活化
在幼小銜接課程的內容選擇上,應該繼續(xù)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積累作為重點,發(fā)現和探索仍應該是此階段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這階段課程內容的選擇不但要考慮到知識內容的內部邏輯整合,便于與上級學校的銜接,而且要根據幼兒興趣和需要的發(fā)展特點設置生活化的課程內容,以防止幼兒思維方式轉變中出現邏輯混亂。幼兒園、小學和家庭都應注意為幼兒提供適當的教育內容,以保證課程圍繞幼兒的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展開,使幼兒從具體的情境中學習。
3.實施手段靈活化
處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正值前運算階段,思維已經表現出符號性特點,但并非已經進入邏輯思維階段,此階段幼兒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的不可逆性和表面性較強,因此在幼小銜接課程中,應該遵循這一規(guī)律。教育應從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出發(f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事物表象逐步引導其向邏輯思維轉變,從外部動作逐步轉化為內部思維。課程的實施中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提供同伴合作的機會來激發(fā)幼兒興趣。課程中教師也要重視幼兒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切不可忽視課程中幼兒情感體驗的獲得。
4.評價方式多元化
評價要以幼兒發(fā)展的長遠性和全面性為導向,要力求評價的主體、理念、標準、方式等多元化,以多維度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必須以尊重幼兒為基點,改變評價對象的被動地位,使幼兒成為評價主體,以自評促進其他方面的發(fā)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認知、技能、情感態(tài)度、交往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多個方面,更應注意幼兒在活動中的參與性和積極程度。在評價中,尤其要注意兒童間的個體差異,充分做到縱向而非橫向比較,并對不同幼兒使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方式上,充分使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要關注到幼兒現階段的發(fā)展,又要充分考慮到其長遠發(fā)展。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