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三板斧”新解——芻議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學
一、預習:激發(fā)課堂學習的原動力
一是課前預習的目標定位科學合理。小學生課前預習目標,我認為主要是讓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一種的期待。我們不應該只對學生提出知識與技能維度預習要求,讓學生掌握一些字詞的音、形、意,甚至背誦課文,而是讓他們在學前準備中,獲得更多的體驗、感受,從而對即將到來的課堂充滿期待、渴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學生通過預習,獲得自己的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chuàng)成功的快感。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p>
二是依據(jù)課前預習確立課堂教學起點?!耙詫W定教”是有效教學的定律,學情是組織教學的出發(fā)點。因此,課堂教學首先必須讓學生展示預習中的收獲、感受與困惑,由此展開教學。
三是進行有效課前預習輔導。包括兩個方面:一要教給學生預習方法。預習一般是在課外進行的,但是學生開始不會預習,因此應該把預習拿到課堂上來,酌情上幾次預習指導課。在預習課上,老師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帶著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二要精心設計預習提綱。堅持這樣幾個原則:1.針對性,即針對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2.趣味性,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使他們主動探求問題。3.啟發(fā)性,能啟迪學生思維。4.可接受性,預習題盡量“瘦身”,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
二、傾聽:體悟課堂互動的親和力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一些場景:老師在講臺上激情澎湃,學生臺下個個正襟危坐,看似一片和諧??勺屑氂^察,學生中開小差者大有人在。有的在聚精會神地把玩著自己的手指,甚至隨便一樣東西都可以成為他們玩耍的道具;有的和同桌聊起了悄悄話,有時還借助手中的道具偷偷玩起游戲,課桌底下,你來我往,好不熱鬧;有的學生雖然坐得端端正正,既不做小動作,也不隨便說話,可被老師猛一喊,竟然愣在了那里不知老師問的是什么問題。我們都知道,當下的課堂正在發(fā)生著靜悄悄的革命。教師
中心的教學模式,正在被對話中心的教學模式所替代,而傾聽則是對話的前提和基礎。這里所謂的傾聽,是指靜靜地、耐心地、認真地聽,不急不躁,不打斷,不忙于下結論性判斷,它是彌散的、滲透的,運用于教學的全過程。
其一,教師是傾聽者。傾聽就是教師耐心專注地聽學生表達表現(xiàn)并積極予以回饋的過程,甚至有人將傾聽能力上升為教師專業(yè)性的指標之一。我們從教師的傾聽的方式,解讀出蘊含在這種行為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品質:即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關愛、信任、寬容和期待。傾聽面對的是人的生命存在,教師通過傾聽學生的訴說,伴隨著觀察、辨別、判斷、選擇,“去參與學生的成長、參與創(chuàng)造學生的聲音”,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生發(fā)了教育的意義。
其二,讓學生學會傾聽。請看這樣一則案例——課堂上,一學生正在聲情并茂地作著精彩的回答,可這樣的精彩對部分學生來說似乎不具任何吸引力。也許他們沒有做小動作,可他們的神情告訴周圍人,別人的回答與他們毫不相關,他們的思想早已游離到課堂之外。有時,一學生正在做著精彩回答,可下面依然小手如林,耳旁對老師的呼喊聲此起彼伏。他們不懂得關注別人的回答,只想著將自己想到的答案盡快公布于眾。
新課程背景下,“發(fā)言熱鬧的課堂”固然可喜,“用心相互傾聽的課堂”更值得提倡。所以,當下有人提出了“傾聽教育”的理念,將傾聽視作一種能力、一種習慣、一種品質、一種素養(yǎng)。會不會傾聽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接受和掌握。
三、質疑:凸顯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造力
當下,沒有問題的課堂并不被人們看好。新課程積極倡導基于問題的教學,其理論依據(jù)是基于心理學的,心理學認為,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思維活躍于疑路的交叉點。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看成為一個由不知到知,由質疑到釋疑的過程。正所謂“疑者覺悟,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孩子提出的問題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認識周圍的東西也就越多,在學校中愈聰明,眼睛愈明,記憶力愈敏銳,創(chuàng)造力愈強。一位教師在《廬山的云霧》一課的教學時,就如何重視學生質疑,突顯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造力,為我們做了很好的范例:
師:讀這個題目,你看課文會重點寫什么?
生:這篇課文會重點寫廬山上的云霧。(師在“云霧”的下面加上點。)
師:讀題目要動腦筋,好多文章的題目會告訴我們要寫什么。讀了這個題目,我們看出作者重點要寫它的云霧?,F(xiàn)在你腦袋瓜里面還會有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要寫廬山的云霧?
生:廬山的云霧有什么稀奇的?
生:廬山的云霧是什么樣的?
師:這兩個問題,于老師都明白。你們是想讓我告訴你
們,還是自己到書里找答案?
生:在書里找答案。
學生質疑問難,是對課文深入探究的結果,其間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學生質疑,讓課堂充滿創(chuàng)造力。總之,有效教學必須從先進的教學理念出發(fā),堅持以生為本,關注學生預習、傾聽、質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12-baidu.cn/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