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器 大課堂——探討豎笛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器樂演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創(chuàng)造等能力。從推行器樂進課堂以來,小樂器豎笛憑借簡單易學和聲音優(yōu)美等特征得到廣大師生的廣泛認可,教師通過讓學生學習豎笛,促使他們掌握基本音樂知識和技能,獲得豐富的樂器學習體驗。然而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制約下,小學音樂課堂中豎笛的應用暴露出教學方法單一、演奏形式或分組探究一成不變等問題,不利于豎笛教學的實施,也阻礙小學生音樂發(fā)展,亟待改進和強化。
一、方式多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練習每一種樂器都是一個枯燥的、重復性很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只有達到一定的積累量才能有質的轉變。對于學習時間、練習時間都非常有限的小學生而言,讓他們在有限的音樂課堂中有效學習、練習豎笛是教師面臨的巨大考驗,需要教師不斷探索,經(jīng)常改變教學方式,增添豎笛教學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從枯燥重復的練習中品出樂趣。
(一)用游戲提升豎笛練習趣味性
教師在音樂課堂可以從音階練習開始組織全班學生開展“音階接龍”游戲活動,練習豎笛。先為學生示范cl-c2音階的上行與下行吹奏,通過吐音吹奏一遍,并與學生們齊奏一遍;接下來闡明游戲規(guī)則,以橫排或者豎排的順序依次吹奏,每人吹奏一個音,保持連續(xù)性,如果斷了其他學生就要幫助這名學生一起吹奏一遍,這名學生還要正確吹奏一遍?!耙綦A接龍”游戲要求所有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即便沒有輪到自己吹奏,手指也要放好,跟隨正在吹奏豎笛的同學模仿動作,確保輪到自己時能快速正確地接上,看似每一名學生只練習了1-2個音,但默默跟隨模仿,多次鞏固音階指法。還可以把這個游戲轉化成 “樂句接龍”,當學生們掌握簡短曲子的豎笛演奏以后進行,因為樂句較長,每名學生奏一句的難度較大,可以每個小組或者每一排演奏一句,讓豎笛教學充滿新意和趣味。
(二)充分體現(xiàn)獨奏和齊奏的價值
獨奏與齊奏是豎笛演奏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們喜愛的、熟悉的、傳唱容易且趣味性強的曲子作為學生練習獨奏、齊奏的曲目,讓他們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頑皮的杜鵑》就是這樣的樂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演奏,先自行演奏主要的樂句,由學生們齊奏曲中的“咕咕”部分;交換角色演奏,或者改變組合,讓不同小組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變化練習歌曲所有樂句的豎笛演奏,從中體會歌曲的特征,感悟歌曲活潑輕快的節(jié)奏、流暢清新的旋律。而且讓學生們演奏“咕咕”部分是指導他們鞏固并運用“頓音”知識點,理解代表杜鵑叫聲美妙的擬聲詞,讓人獲得跳躍的、俏皮的聽覺感受,增添整首曲子的詼諧與童趣。
(三)在合奏中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除了獨奏與齊奏,小學音樂教材中的部分二聲部合唱歌曲能夠用于引導學生練習豎笛合奏,《柳樹姑娘》作為一首輕快的、曲調優(yōu)美的二聲部合唱曲目適合學生合奏。其中第二聲部只用了第一聲部同音支聲,搭配固定八分音符的跳音與節(jié)奏性塑造音樂形象,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們進行豎笛合奏,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建立豎笛合奏信心。之后可以選擇多種樂器合奏的歌曲,流暢的、簡單的民歌《白樺林好地方》描繪了自然界的美麗風光,有打擊樂器沙錘、鈴鼓的伴奏譜子,讓學生逐漸參與樂器伴奏,練習單聲部的節(jié)奏以后加入二聲部,用豎笛將旋律奏出來,再用所有樂器合奏,用器樂演奏完整地、純粹地表現(xiàn)整首歌曲。
二、合唱教學,培養(yǎng)學生視唱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要能辨識簡單的樂譜,豎笛是固定音高樂器,學生經(jīng)常吹奏可以感知音程變化,對音高留下深刻印象,逐漸在思維里形成內在聽覺,有助于教師解決小學音樂課堂識譜教學難的問題。教師在豎笛教學中引導學生先視唱、后視奏,針對某些演唱不準確的音程就可以通過吹奏豎笛去感知,降低唱歌的難度??紤]到小學生嗓子嬌嫩,唱歌練習過多容易讓嗓子疲勞,豎笛吹奏練習不僅有助于學生減輕聲帶負擔,保護好嗓子,還有助于調節(jié)小學音樂課堂氛圍,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合唱,鍛煉視唱能力。
在課堂練習中通常可以選擇分組練習的形式,一組合唱、一組吹奏,交替進行,或者讓學生齊奏、伴奏等。針對二聲部合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吹奏豎笛把握音準、音程,避免出現(xiàn)相互串調的問題。在教學時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分別負責吹奏兩聲部曲譜,然后合奏、相互聆聽,在合唱中融入合奏的感覺。合唱時指定部分學生為每一個聲部伴奏,交替練習,促進合唱與合奏的整合,不僅讓學生在歌曲二聲部合唱中增強節(jié)奏感、和聲感、協(xié)調感,還能培養(yǎng)學生合唱的能力,提高視唱技能。
另外,教師在教適合吹奏的一些新歌時也可以體現(xiàn)豎笛的價值,先教學生們吹奏歌譜,基于反復吹奏練習熟悉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和速度、情緒等要素;分組分工,一組演唱歌詞,一組吹奏歌譜。針對《奧運會金牌多》、《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以及《愉快的夢》等曲子都可以進行合唱教學,搭配豎笛吹奏,讓器樂和聲樂自然而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學生們不用老師一邊彈鋼琴一邊教唱,而是自行用豎笛練習,學會唱歌,體會合唱的喜悅,調動學習豎笛的積極性,提高音樂視唱能力。在學生們掌握一定的豎笛吹奏技巧和識譜技能之后,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唱新歌,自主提升視唱能力,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異質分組,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新課程改革強調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根據(jù)學生認知規(guī)律,圍繞學生發(fā)展核心,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在探索、積累與創(chuàng)新中體現(xiàn)主體地位。鑒于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為學生們構建自主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但是小學生在音樂自主學習中時常產生困惑,當自己難以解決困惑時就要在小組內尋求幫助與合作,這是最有效、最及時的辦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豎笛分組教學中考慮異質分組,也就是將音樂課程學習理解能力不同的學生分為一組,使每一個小組都有音樂能力較弱、中等、較強的學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嘗試四人異質分組,讓小組每一名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和定位,而且每一個小組的能力水平較為平均,在預防發(fā)生組內吃大鍋飯問題的同時增強組間競爭張力,并通過演奏評選優(yōu)秀學生擔任組長,借助豎笛培養(yǎng)學生音樂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堅持異質分組,組長作為“小老師”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幫助豎笛“學困生”轉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比較特別,很多閃光點都值得教師學習。如在學生掌握豎笛C調指法以后,為了讓學生掌握F調指法,教師可以復印F調樂譜,呈現(xiàn)《送別》、《神話》以及《祝你生日快樂》等簡單易學、膾炙人口的歌曲,先讓各小組學生自由練習,拿出豎笛吹奏。有的學生單獨練習,有的學生在小組內一起學習,此時教師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組的學生異常安靜,好像在寫著什么,走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他們正在把F調樂譜移成C調,問他們?yōu)楹我普{,他們無辜地說自己只會C調,于是教師默許他們的行為。經(jīng)過思考,教師發(fā)現(xiàn)盡管自己想讓學生掌握豎笛F調指法,但這畢竟是技術知識,學生如果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將音樂表現(xiàn)出來,獲得美的體驗,這也是可行的啊。教師沒有專門教學生移譜,或許是小組內有成員在校外學過豎笛,告訴組員做法,這樣的“生教生”模式不應局限于指定方法,雖然學生們自行降低豎笛學習難度,但也加深了對音程與調式的理解。所以學生有著無窮的智慧,教師不應禁錮他們的思維,提升豎笛小組合作學習的創(chuàng)新性。
總而言之,小巧的豎笛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重要作用,豎笛在當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就像語文課程的字典,是引導小學生們學習音樂課程的基礎所在,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以上策略加強對豎笛的應用,激發(fā)了小學生學習音樂和樂器的樂趣,同時幫助學生鍛煉了視唱能力,讓他們通過形式各異的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綜合素養(yǎng),增強音樂表現(xiàn)力。今后要繼續(xù)推行器樂進課堂,用小小的樂器構建優(yōu)質的音樂大課堂,為學生的音樂學習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www.12-baidu.cn/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