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俄語語言國情學的多視角探究=——讀《語言與文化》(«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之心得

作者:劉娟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07-14人氣:2538

“語言作為一個多元素的復雜現(xiàn)象,可以從不同角度被人們學習和研究”(Е. М. Верещагин,В. 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13)。語言與文化水乳交融,不可分離。盡管索緒爾(Ф. де. Соссюр)強調(diào)研究語言的內(nèi)部結構的重要性,然而我們無法否定語言與語言外部事物的關聯(lián)性。《語言與文化》是研究語言及與其相關文化之間關系的先河之作。“俄語語言國情學是應用于對外俄語教學的外語教學法。在以培養(yǎng)外語交際能力為主要目的的俄語教學中,融入俄語語言國情知識可以使學習俄語的人在與俄羅斯人的交往中,避免或減少令人尷尬或不愉快的語言文化沖突,使交際得以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效果?!保ě? М. Верещагин,В. 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37)針對這本書筆者一方面在其整體結構上宏觀把握,另一方面對各個章節(jié)重點話題微觀梳理,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表達對該書的理解。

(一) 語言國情學方法論原則

我們知道,語言的屬性分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其本質是社會屬性(Социальная природа)。也就是說,語言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是社會發(fā)展的晴雨表。《語言與文化》從語言的社會屬性出發(fā)來歸納出幾點關于如何學習或教授語言國情學的方法論原則:首先,充分認知語言的社會屬性。即以語言的三大功能(交際功能、蓄載功能和指導功能)為研究目標,并堅定不移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其次,在端正民族立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文化移入(Аккультурация)學習和教授俄語。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會走向兩種極端,一種是過于崇尚外國文化以至于對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另一種則是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鄙夷別國民族文化的存在。因此,為避免兩種極端的泛濫,我們應該遵循該原則。再者,拓寬信息獲取途徑。這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學習過程的目的性和同一性(Гомогенность)要求。一方面以譯成母語的書籍為主要知識來源深化研究方向;另一方面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wǎng)絡等途徑泛化研究范圍。此外,努力提高語文水平。“語文學是不同民族所學文化的科學總和?!保ě? М. Верещагин,В. 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12)《語言與文化》告訴我們語文學與語言國情學之間是種與屬的關系。學好語文是學習語言國情學的奠基石??傊趯W習語言國情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本著上述幾點原則找到語言與文化的深邃。

(二)對文化的認知

 “文化的定義大約有200多種說法。從科學的角度理解文化就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總和?!保ě? М. Верещагин,В. 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23)《語言與文化》中將文化劃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難給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一個明確的界定。例如,如果我們說看的見摸得著的事物就是物質文化,那么對于故宮、長城、圓明園等歷史古跡,從歷時的角度看,在古代他們也許只是一種建筑,而今天時代賦予了他們更多的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文化價值,一種象征民族生衍不息的精神氣魄。從共時的角度看,即便在古代,不同形式的建筑也紛紛代表不同階層的地位。因此,隨著時代的變遷關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界線會越來越模糊。

《語言與文化》中表達了一種對文化普遍認同的觀點。首先,文化是人類積極的社會活動的產(chǎn)物;其次,所有學者都承認文化的歷史淵源,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文化的傳承性,每一代人都對文化的積累和沉淀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最后,文化對于人格的塑造至關重要。盡管關于文化定義的最終版本尚未敲定,但是如今不得不承認爭鳴中學者們?nèi)詮闹谐恋沓隽送苿由鐣幕l(fā)展進程的催化劑——代代相傳的文化產(chǎn)物(Культурный продукт)。

(三)俄語核心詞匯的國情潛力

 “針對來自同一個國家的學生我們有必要對詞匯學習的課文和篇章進行修訂,不僅要刺激積極轉變,而且要排除消極影響?!保ě? М. 韋列夏金,В. Г.科斯托羅馬夫,1990:95)。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對于了解該國家的文化內(nèi)涵起著基礎性作用。 在這一階段會充分接觸到大量的核心詞匯(Языковая ядра)。“核心詞匯是數(shù)量關系上的最小值的總和。”(Е. М. Верещагин,В. 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99)有這樣一項調(diào)查,倫敦郊區(qū)的一位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老太太所掌握的詞匯量僅有3000個,然而她卻能自如地與他人交流。這關鍵在于她所掌握的詞都是我們?nèi)粘I钪械暮诵脑~匯。因此,核心詞匯應該是使用頻率較多的。但是語言能夠作為交流和傳播的工具,其限度是有限的。語言本身所涉及的領域則起著制約性作用。

核心詞匯應當具備一定的國情潛力。因為國情價值原則是篩選核心詞匯的重要標準。所謂國情潛力(Страноведческий потенциал)是指反映詞語的大眾性和歷史、文化、經(jīng)濟、民族生活方式的特殊性的詞匯的總和?!墩Z言與文化》這本書告訴我們《俄語語言國情詞典》中有大約300個單詞(例如,автобус, адрес, белый, билет, весна, власть 等)具有國情價值,這些詞匯都在不同領域里具備一定的國情潛力。掌握好這些詞匯的國情潛力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四)篇章和文學作品的語言國情研究

“篇章是任何一部言語作品,無論它以什么形式出現(xiàn),書面形式還是口頭形式,無論是被記錄在磁帶上還是被記載在書本里,它都可以稱之為篇章。“(Е. М. Верещагин,В. 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110)篇章的最大特點是具有述謂性(Предикативность)。作為述謂性就是交際內(nèi)容對客觀現(xiàn)實的關系。述謂性模式與句法層面上的語言單位的關聯(lián)性有關。從語言國情學的角度看,“述謂性能夠保證新的信息在交際雙方之間的順利傳遞以及交際策略的正確制定和采納?!保ě?М. Верещагин,В.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111)盡管篇章還有其他特征,但我們認為述謂性始終是第一性的。

按照俄語語言國情學的理論,篇章可以分為直陳式篇章(Прагматичные тексты)和隱含式篇章(проективные тексты)。“如果言語意圖通過合理的邏輯直截了當?shù)乇硎龀鰜?,那么相應的篇章就稱之為直陳式篇章?!保ě?М. Верещагин,В.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112)反之,如果交際者的意圖不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需要運用暗示、間接、迂回等方式真正理解其含義,這樣的篇章稱之為隱含式篇章。直陳式篇章常見于教科書、詞典、教參、官方通知、議定書等。而隱含式篇章則多用于文學著作和政論文體的文章。從語言國情學角度看,篇章學習的重要任務在于揭示隱含式篇章中暗含的所學語言的國家的國情。此外,篇章中的上下文、潛臺詞以及文化背景都是分析篇章尤其是隱含式篇章時要重點關注的知識點。

(五)非言語性語言與視覺直觀性

非言語性語言(Невербальный язык)有它存在的必要性,《語言與文化》中非言語性語言有身勢語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語。語言不是人們進行思想、情感交流的唯一工具。有時無聲的語言更能表達說話者內(nèi)心流露的真實情感。此外,不同國家的非言語性語言具有一定差異性?!敖虒W法專家認為,在語言國情和文化都相對單一的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學生總是會喪失一種用其他方式表現(xiàn)自我的能力(Е. М. Верещагин,В. 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160)?!币虼耍瑢τ谏婕傲硪环N文化的外國人來說掌握別國的非言語性語言與掌握好語言性語言同樣重要。

中國有句古話,叫“百聞不如一見”,人們的視覺感受是及其微妙的,有時,甚至不能用任何言語來代替。就比如,一個不懂俄語的人在國外買日常生活用品,他不用說一句話,只要稍加比劃,售貨員立刻就能明白他的意圖。當然,這種方法不是每次都能奏效,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因為“視覺接受能力是聽覺接受能力的十倍。”(Е. М. Верещагин,В. Г. Костомаров,1990:169)《語言與文化》介紹了兩種應用視覺直觀手段的方法:一種是為教學設計和創(chuàng)作的作品安插圖畫或照片,另一種是通過原版的圖畫、照片、幻燈片、電影片段等來豐富教學手段。如今,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遠程教育、多媒體、視頻等方式逐漸成為視覺直觀教學的熱門手段。

小 結

通過對語言國情學基本理論、文化、詞匯、篇章、文學作品、非言語性語言和視覺直觀性等方面的語言國情學研究,我們對該書的整體脈絡有了大致的了解,在細節(jié)上這本書字里行間都閃爍著作者的智慧之光?!墩Z言與文化》不僅是實踐對外俄語教學的方法論基礎,而且對語言學家、國情學家以及文學理論家來說也是一部不朽之作。

《語言與文化》具有前瞻性。盡管有些術語(例如:“文化原型”、“文化休克”,“移情作用”等)只是點到為止,沒有詳細論述,但卻為我們后人提供了多棱的研究方向。但是今天當我們對這本書的任何觀點產(chǎn)生疑問時,應該積極地提出問題、論證問題、最終解決問題。但切記不要僅糾結在術語定義的界定上。只有這樣,我們在未來的研究道路上才會越走越寬。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www.12-baidu.cn/w/wy/63.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