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對脫貧攻堅成果認知現(xiàn)狀及深化思政課脫貧攻堅專題教學的調研——以山東傳媒職業(yè)學院為例
一、調研背景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現(xiàn)行標準下9899萬農(nóng)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
這段講話對于了解全國戰(zhàn)貧之路的所有人來說,足以熱淚盈眶。而大學生作為最有朝氣、思想最活躍的群體,更應該在這個千年夢想實現(xiàn)的時刻好好了解脫貧攻堅的相關事件。思政課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充分利用這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對大學生開展專題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并主動把社會理想作為個人奮斗的方向。
在思政課教學中,山東傳媒職業(yè)學院思政教學部在課程設置上一直在圍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教學。2018年出版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容中就有脫貧攻堅戰(zhàn)的內容。思政教學部在授課中都是把這兩部分作為重點去講解的。2020年度針對2019級和2020級學生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就把“全面建成小康 共襄復興偉業(yè)”作為必授專題進行了4課時的講解。2021年“開學第一課”中,由思政教學部承擔的思政教育也把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的相關新聞作為思政教育的重頭戲進行了1課時的講解,及時把思政課與最新的時政結合起來,把脫貧攻堅作為專題教學進行系統(tǒng)講述。從針對山東傳媒職業(yè)學院學生進行的調查問卷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思政課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當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在實踐主體即學生群體心中是怎樣的認知和評價,這是實踐教學最要緊的問題。如果學生對實踐教學本身以及對于脫貧攻堅成果的認知就是缺乏的,那么開展實踐教學就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思政課實踐和脫貧攻堅成果的相關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大學生對于實踐課和脫貧攻堅有關的認知也顯得很重要,如果學生對實踐教學不滿意,同樣達不到教育效果,因此,針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施現(xiàn)狀在學生群體中展開調研,是非常必要的一項工作。
二、調研方法與對象
本次調研方法主要采取了兩種方式,即調查問卷和個別訪談。通過問卷星向全院六個系部同學發(fā)放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92份。個人訪談則是通過思政教學部“葵花田”網(wǎng)絡思政工作室的成員從6位同學中進行的個別談話。
三、調研結果分析
(一)調查問卷的問題設置
調查問卷的問題設置主要包括三小部分。第一部分是學生對周圍脫貧攻堅動態(tài)的了解,旨在摸清學生對發(fā)生在自身周邊的脫貧工作是否有關注。第二部分是學生對于扶貧干部這一群體和脫貧攻堅意義及脫貧攻堅精神的評價和態(tài)度。第三部分是學生對未來自身作為如何支持脫貧成果的調查,了解學生能否從脫貧攻堅戰(zhàn)的視角把自身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相聯(lián)系。
(二)調查問卷數(shù)據(jù)分析
第一部分,關于學生對周圍脫貧攻堅動態(tài)的了解,共設置了三個問題。對“你身邊是否有貧困戶?”的調查結果,68.23%的同學選擇了“有”,31.77%的同學選擇了“沒有”。從調查問卷收集來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自身周圍的脫貧攻堅的了解較為關注,并擁有自身的思考與評價。
在回答“據(jù)你觀察,貧困戶生活是否有了改善?”這一問題時,87.5%的同學選擇了“有”,也有12.5%的同學選擇了“沒有”。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身邊的貧困戶生活有了改善,反映出同學們對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的成果是有深刻體會的,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確實成績非凡。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學認為貧困戶生活沒有改善。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可能是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了解不多,也有可能是對貧困戶的標準認知有限,還有可能是其他因素致使貧困戶生活確實沒有明顯的改善。無論因素有哪些,都不能因為這些數(shù)據(jù)而否定我國的脫貧成果。
對于“貧困戶能成功脫貧主要是靠什么?”這個問題,多數(shù)同學認為“自身的努力”、“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持”、“扶貧干部的幫扶”、“社會公眾的幫助”都有關系。從選擇的比例來看,同學們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持”選擇比例最高,達到了93.23%,其次是“自身的努力”87.5%,“扶貧干部的幫扶”選了78.65%、“社會公眾的幫助”占77.08%。從這個題目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學們對黨和國家扶貧政策是非常認同的,認為這些政策是充分發(fā)揮了脫貧攻堅效用的。
在回答“你是否認為脫貧攻堅成果有助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這一題時,99.48%的同學選擇了“是”這一選項,這也說明了,脫貧攻堅對于鄉(xiāng)村振興的意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需要思政教師注意的是,仍然有0.52%的同學選擇了“否”,有可能很多同學對“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這個概念本身就是認知模糊的,可能有一部分同學并沒有深刻感受到脫貧攻堅對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真正意義。這就需要下一步的思政課教學中加強脫貧攻堅意義的教育。
對于“你是否了解脫貧攻堅精神? ”這一問題,45.31%的同學選擇了“非常了解”,53.13%的同學選擇了“有印象,但說不出來”,1.56%的同學“沒聽說”。脫貧攻堅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5日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最新提出來的,內容是“上下同心、盡銳出戰(zhàn)、精準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如果同學們對時政新聞不關注的話,確實有可能沒有聽說,但2021年開學第一課中,思政教育部分的內容已經(jīng)包括了脫貧攻堅精神的內容,這一結果也說明需要加深學生們對于脫貧攻堅精神的宣講和教育。
在“你認為扶貧干部群體對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是否作出了很大犧牲?”這一問題上,雖然有93.23%的同學選擇了“是”,但仍有6.77%的同學們選擇了“否”。也說明仍有小部分同學對于扶貧干部這一正面形象群體的認知不夠深切,需要加強學生關于扶貧干部群體正面形象的宣傳教育。
最后一個問題“ 你認為未來你可以為扶貧成果的鞏固做些什么?”,“支持黨和國家的民生政策”占比最大,為91.15%,“盡力幫扶弱勢群體”,“努力工作”兩項回答比例相同均為89.06%,回答“其他”的有16.42%?!捌渌睘榭商羁枕棧腥煌瑢W填了“讓更多人過上富足的生活”、“盡量不讓自己成為貧困戶”、“全力支持和配合黨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取得脫貧攻堅戰(zhàn)的勝利”,透露出同學們的思想覺悟和青春氣息。
從個別訪談中,也可以看出與調查問卷一致的結果。訪談中,6位同學都表示,扶貧干部對脫貧攻堅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我們尊敬。新聞傳播系的匡玉萌同學認為,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對全社會的人都有重大意義。不僅是大學生,所有人都要各司其職,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向扶貧干部學習,支持國家政策,推動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秉S志豪同學說:“扶貧干部把貧困群眾當親人;貧困群眾把扶貧干部當親人”。動畫系的一位同學說:“我了解過扶貧干部的事跡,扶貧在他們心中是最大的事,其次才是自己。他們應該被尊重和愛戴!”接受訪談的同學都表示,他們能夠從思政課關于脫貧攻堅的教育中獲得滿滿的正能量。
四、問題與建議
從調研和訪談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shù)同學對我國的脫貧攻堅成果有觀察力,對扶貧干部和脫貧攻堅精神有相當程度的正確理解。但也不能忽視少數(shù)同學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對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未來意義,對中國戰(zhàn)貧之路的艱難程度還缺乏深入的了解。而作為在校園中工作的思政教師,只從自身的社會觀察出發(fā),也很難在單純的課堂理論講解中增加學生的見識,而思政課實踐教學就是能很好彌補課堂理論教學不足的有效手段。針對調研中發(fā)現(xiàn)的上述問題,可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上加強和改善思政課實踐教學。
(一)思政課堂與校園文化增加對脫貧攻堅的宣傳力度
通過校園廣播電臺、大屏幕、宣傳欄、舉辦脫貧攻堅精神專題講座等大力宣傳國家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提高學生們對國家扶貧政策和脫貧成果的認識;轉變學生的思想認識,從而努力學習成為棟梁之才。向同學們有針對性地宣傳教育扶貧政策,讓人人知曉教育扶貧資助政策,教育子女感知國家政策的溫暖,從而樹立遠大理想。
(二)邀請本地扶貧干部進學校給學生講述中國的扶貧之路
扶貧干部是全國脫貧攻堅戰(zhàn)如期完成的關鍵一環(huán)。沒有扶貧干部的犧牲,就沒有中國的如期脫貧。涉事未深的大學生在校園中也很少能接觸和了解到扶貧干部的工作狀態(tài)。邀請本地扶貧干部進學校給學生講述中國的扶貧之路,讓學生真正深入到社會現(xiàn)實中,讓書本上的政策、數(shù)據(jù)都隨之鮮活起來,讓學生們更好的認識中國脫貧攻堅的政策和數(shù)據(jù)。通過脫貧干部的講述現(xiàn)身說法,也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脫貧攻堅的重要性和艱難程度,也會更好的認識到在脫貧攻堅中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三)思政課實踐教學圍繞脫貧攻堅專題組織學生多搞社會調研
思政課的內容不是來自教材,而是來自社會。單從課本上了解社會,無異于“紙上談兵”。思政課要學好,必須有社會閱歷。大學生涉世未深,才更應該多接觸社會。對于脫貧攻堅的認知,大學生同樣需要多觀察社會,從社會中找答案。思政教學部過去也進行過卓有成效的社會調研。2018年暑假,思政教學部啟動思政課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從學生們的選題來看,經(jīng)濟類、社會民生類的主題占多數(shù)。思政課圍繞脫貧攻堅專題進行田野調查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以去三澗溪等地實地調研,以便更好了解脫貧攻堅的先進事例,也可以到學校周邊進行隨機訪談調查,聽社會人給他們講如何擺脫貧困,讓學生們更好認識到脫貧攻堅重要性,比思政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述更生動鮮明。
脫貧攻堅戰(zhàn)的勝利收官是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最好的獻禮。所以,黨史學習教育中,脫貧攻堅成果是必須納入教育的最鮮活最有效的內容。思政課更要充分利用好這個資源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增強他們的“四個自信”。而形式創(chuàng)新就顯得格外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指出:“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系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就要秉承這樣的理念,在教學中探索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多元方式,就比如這次脫貧攻堅,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們認識到脫貧攻堅的重要性,更好的讓思政課吸引到學生的眼光,走進學生的心里。
本文來源:《魅力中國》:http://www.12-baidu.cn/w/wy/25805.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