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對口升學《機械基礎》的復習技巧
我從事對口升學教學工作十幾年,對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文化底子了如指掌,尤其是機械專業(yè)的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但學習效率和質量總是沒有太大的提高。為此,我一直潛心鉆研業(yè)務知識,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法和復習技巧,在《機械基礎》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任務驅動式復習法
任務驅動式復習法是一種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以 “任務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講解、指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復習帶傳動的安裝與維護時,內容繁雜、細節(jié)多,不易記。我就將這一部分內容設計成一個個任務,在實驗室完成教學過程。例如設計的任務為:車床的帶傳動機構中有一根帶斷裂了,應該怎么處置?在安裝V帶時,如何保證安裝位置正確,傳動正常呢?布置學生分成小組完成帶傳動的安裝和調試,根據(jù)老師給出的學習任務一一對應,互相討論,評價,最終完成學習目標,掌握教學內容。
二、 刨根問底式復習法
“打破砂鍋問到底”是一種執(zhí)著學習的精神,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獲得學問的過程。學問就是邊學邊問,不僅要知道學習的結果,還要學個所以然,追根溯源。只有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生才能將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并且牢牢記住。即使有所忘記,也會從根源找出關聯(lián),重新找回失去的記憶。如在帶傳動中對于V帶的張緊輪裝置的安裝要求是張緊輪放置在松邊、內側、靠近大帶輪處。簡單的一句話可許多學生記不住或記錯。于是我在復習這一知識時,就連珠炮式地問了三個“為什么”。①為什么張緊輪放在松邊?②為什么張緊輪放在內側?③為什么要靠近大帶輪?一連串的發(fā)問,使學生知道張緊輪的放置位置不是隨意的,這個答案不是死記硬背出來的,它有內在的原因。于是同學們立刻集中注意力,認真思考答案。經(jīng)過學生短暫的思考和討論后,我逐一解開謎底:①是因為帶要張緊,所以張緊輪應在松邊一側;②是為了使帶只產(chǎn)生單向彎曲,所以張緊輪放在內側;③為了不使小帶輪包角過分減小,所以應盡可能靠近大帶輪處。這樣一分析,同學們在實踐操作時就會深深記住這三點,不會再犯錯誤了。
刨根問底式復習方法是學習的常用方法,要想知識掌握扎實,就必須學會刨根問底兒,學個究竟,學個明白,但要注意不要鉆牛角尖。任何事情都會過猶不及,有些知識因學生自身能力和學習階段不同學習要求會不一樣,對于超出教學大綱的內容鼓勵學生可作課下鉆研、拓展,不需太過較真。
三、對比參照式復習法
《機械基礎》的學習內容學科分類多,對比性強,同一篇章知識聯(lián)系多,對照性強。既要學習它們的共同點,又要區(qū)別對待它們之間的不同點,以求準確掌握和應用。
如鋼的熱處理中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雖一字之差,但它們的加熱溫度、冷卻速度、目的、應用等各個方面大相徑庭。在學習時,我用列表的形式,對比出它們的特點和區(qū)別:(見表1)
在列表對比中,這四把火的定義反映了熱處理的基本步驟——加熱、保溫、冷卻,這是它們的共同之處。其不同點表中明確列出,學生對比后會有更清晰的認識,這比他們看書中的文字要方便許多。
類別 |
溫度(45鋼) |
冷卻速度 |
目的 |
應用 |
退火 |
800—840℃ |
緩冷 |
降低硬度 |
預備熱處理 |
正火 |
840—870℃ |
空冷 |
調整硬度 |
預備熱處理 |
淬火 |
820—860℃ |
快冷 |
提高硬度 |
最終熱處理 |
回火 |
(淬火鋼)727℃以下 |
冷卻 |
消除淬火缺陷 |
與淬火共同使用 |
(表1)
另外,在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學習中,它們的特點都是重點知識,同學們總記不住,這里同樣可以運用列表對比法(見表2)。我將四種傳動形式中最典型的特點(傳動比)分別列出來,這是四種傳動形式的精髓,也是出題率較高的知識點,通過列表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可以加強學生理解記憶,掌握起來就容易多了。
傳動類型 |
傳動比 |
帶傳動 |
傳動比不準確 |
鏈傳動 |
平均傳動比準確 |
齒輪傳動 |
傳動比精確 |
蝸桿傳動 |
傳動比精確 |
(表2)
四、 比喻擬人式復習法
雖然《機械基礎》的知識枯燥,理論性強、信息量大,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要求較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就有理由學不好。我認為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要我們結合學生認知特點,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學生就會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中職學生形象思維比較好,而抽象思維相對較差。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將新知識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告訴給學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能力。比如學習齒輪傳動時,它的三大基本參數(shù)是學習重點,這是齒輪的靈魂,掌握了三大基本參數(shù),學習后續(xù)知識就比較容易。而其中模數(shù)、壓力角又比較難學。課堂上我會告訴學生齒輪傳動肩負兩大重任,一是承載能力;二是傳動能力。介紹完模數(shù)的定義后,我形象地把模數(shù)(m)比喻為“人的體型”,它反映了輪齒的大小,也就是承載能力;壓力角(α)比喻為“人的工作能力”,反映了齒輪的傳動能力。壓力角的標準值之所以等于20°,是因為太大或太小的壓力角使齒輪要么強度低,易折斷;要么傳動費力,不實用。所以,選擇“體形”和“工作能力”綜合評價指數(shù)較高的結果,即α=20°此外,在講解各部分尺寸計算時,我不主張死記硬背公式,而是從公式原理講解。如齒頂高ha=ha*·m,關于ha*的取值,我也形象地用兩種體型比喻:一種是大眾體型;一種是特殊體型。一般取大眾體型標準,即ha*=1,所以ha=m,而特殊體型則取ha*=0.8,這樣下面的公式由此能一一化解。
五、 聯(lián)想式復習法
學習不是孤立的,學而時習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前面的知識是后面知識的鋪墊和基礎,新知識是舊知識的拓展和延續(xù),前后聯(lián)系既能復習舊知識,又能學好新知識,將學習連貫起來,使知識更完整、更充實。比如,復習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特點時,有一個缺點是傳動時產(chǎn)生軸向力,它不利于齒輪的傳動,影響了齒輪的傳動效率。當復習到滾動軸承的類型選擇時,我會提出問題:斜齒輪上的軸承應選擇哪一類?許多同學會翻看前面斜齒輪的內容,這時我引導學生注意它的缺點,思考答案。最終學生得知正確答案:選即能承受徑向力又能承受軸向力的向心推力類軸承,如圓錐滾子軸承。這樣的聯(lián)想式復習法能用較短的時間記憶更多的知識,并且不會輕易忘記。
六、 順口溜式復習法
記憶方法分為多種形式,比如有興趣記憶法、反復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等等。平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習和工作中需要特別記住的事情往往記起來非常費勁,可生活中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卻過目不忘。怎么才能讓學生對機械知識感興趣呢?在教學中,我努力將一些特別規(guī)律的知識編成順口溜的形式,這樣不僅朗朗上口,學生也很有興致的去學習。如在鉸鏈四桿機構一節(jié)中,我把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類型編成下面的順口溜:1、機架固定在一邊 2、 連架相連于兩端
3、最后只剩一連桿 4、 立在機架正對面
句式工整,平仄押韻。學生一讀起來就會很輕松的記在腦海里。還有在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特性學習中,我編了下面的順口溜:
曲柄搖桿是基型,機構條件細分清;
曲柄主動有急回,曲柄從動死點停;
急回特性有K值,極位夾角相對應;
壓力角小傳力好,形式尺寸要決定。
短短的四句話概括了鉸鏈四桿機構運動特性的重點,言簡意賅,很受學生歡迎。
七、 綜合復習法
不同的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各有不同,以上的復習法在實踐應用中不能生搬硬套,而要靈活運用。不僅如此,我還會把以上方法融會貫通,綜合使用。比如復習帶傳動、摩擦式棘輪機構、摩擦式離合器時,既采用了對比法,又滲透了聯(lián)想法。在復習帶傳動時我總結出一個結論:依靠摩擦力傳動時有兩大特點,一是傳動比不準確,二是過載打滑,并且強調這個特點在后續(xù)學習中有所應用。當復習摩擦式棘輪機構時,我提醒學生回憶這個特點,自己總結其傳動特點。依據(jù)此法,在摩擦式離合器的復習中,再次照方抓藥,學生學起來就游刃有余了。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必須要講究方法。作為教師,對良好教學方法的追求應是無止境的。我相信,只要把握好學生特點,對癥下藥,教學得法,那我們在教學時就一定會始終充滿著愉悅感和成就感,教學工作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機械基礎》—— 李世維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職校<機械基礎>對口高考復習教學八法》—— 孫華 張家港職教中心
3、《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