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高三對口升學《機械基礎》的復習技巧

作者:李潔來源:日期:2014-01-11人氣:2122

我從事對口升學教學工作十幾年,對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文化底子了如指掌,尤其是機械專業(yè)的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但學習效率和質量總是沒有太大的提高。為此,我一直潛心鉆研業(yè)務知識,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法和復習技巧,在《機械基礎》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任務驅動式復習法

任務驅動式復習法是一種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以 “任務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講解、指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復習帶傳動的安裝與維護時,內容繁雜、細節(jié)多,不易記。我就將這一部分內容設計成一個個任務,在實驗室完成教學過程。例如設計的任務為:車床的帶傳動機構中有一根帶斷裂了,應該怎么處置?在安裝V帶時,如何保證安裝位置正確,傳動正常呢?布置學生分成小組完成帶傳動的安裝和調試,根據(jù)老師給出的學習任務一一對應,互相討論,評價,最終完成學習目標,掌握教學內容。

二、 刨根問底式復習法

    “打破砂鍋問到底”是一種執(zhí)著學習的精神,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獲得學問的過程。學問就是邊學邊問,不僅要知道學習的結果,還要學個所以然,追根溯源。只有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生才能將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并且牢牢記住。即使有所忘記,也會從根源找出關聯(lián),重新找回失去的記憶。如在帶傳動中對于V帶的張緊輪裝置的安裝要求是張緊輪放置在松邊、內側、靠近大帶輪處。簡單的一句話可許多學生記不住或記錯。于是我在復習這一知識時,就連珠炮式地問了三個“為什么”。①為什么張緊輪放在松邊?②為什么張緊輪放在內側?③為什么要靠近大帶輪?一連串的發(fā)問,使學生知道張緊輪的放置位置不是隨意的,這個答案不是死記硬背出來的,它有內在的原因。于是同學們立刻集中注意力,認真思考答案。經(jīng)過學生短暫的思考和討論后,我逐一解開謎底:①是因為帶要張緊,所以張緊輪應在松邊一側;②是為了使帶只產(chǎn)生單向彎曲,所以張緊輪放在內側;③為了不使小帶輪包角過分減小,所以應盡可能靠近大帶輪處。這樣一分析,同學們在實踐操作時就會深深記住這三點,不會再犯錯誤了。

刨根問底式復習方法是學習的常用方法,要想知識掌握扎實,就必須學會刨根問底兒,學個究竟,學個明白,但要注意不要鉆牛角尖。任何事情都會過猶不及,有些知識因學生自身能力和學習階段不同學習要求會不一樣,對于超出教學大綱的內容鼓勵學生可作課下鉆研、拓展,不需太過較真。

三、對比參照式復習法

《機械基礎》的學習內容學科分類多,對比性強,同一篇章知識聯(lián)系多,對照性強。既要學習它們的共同點,又要區(qū)別對待它們之間的不同點,以求準確掌握和應用。

如鋼的熱處理中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雖一字之差,但它們的加熱溫度、冷卻速度、目的、應用等各個方面大相徑庭。在學習時,我用列表的形式,對比出它們的特點和區(qū)別:(見表1)

在列表對比中,這四把火的定義反映了熱處理的基本步驟——加熱、保溫、冷卻,這是它們的共同之處。其不同點表中明確列出,學生對比后會有更清晰的認識,這比他們看書中的文字要方便許多。

 

類別

溫度(45鋼)

冷卻速度

目的

應用

退火

800—840℃

緩冷

降低硬度

預備熱處理

正火

840—870℃

空冷

調整硬度

預備熱處理

淬火

820—860℃

快冷

提高硬度

最終熱處理

回火

(淬火鋼)727℃以下

冷卻

消除淬火缺陷

與淬火共同使用

(表1)

另外,在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學習中,它們的特點都是重點知識,同學們總記不住,這里同樣可以運用列表對比法(見表2)。我將四種傳動形式中最典型的特點(傳動比)分別列出來,這是四種傳動形式的精髓,也是出題率較高的知識點,通過列表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可以加強學生理解記憶,掌握起來就容易多了。

傳動類型

傳動比

帶傳動

傳動比不準確

鏈傳動

平均傳動比準確

齒輪傳動

傳動比精確

蝸桿傳動

傳動比精確

   (表2)

四、 比喻擬人式復習法

雖然《機械基礎》的知識枯燥,理論性強、信息量大,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要求較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就有理由學不好。我認為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要我們結合學生認知特點,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學生就會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中職學生形象思維比較好,而抽象思維相對較差。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將新知識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告訴給學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能力。比如學習齒輪傳動時,它的三大基本參數(shù)是學習重點,這是齒輪的靈魂,掌握了三大基本參數(shù),學習后續(xù)知識就比較容易。而其中模數(shù)、壓力角又比較難學。課堂上我會告訴學生齒輪傳動肩負兩大重任,一是承載能力;二是傳動能力。介紹完模數(shù)的定義后,我形象地把模數(shù)(m)比喻為“人的體型”,它反映了輪齒的大小,也就是承載能力;壓力角(α)比喻為“人的工作能力”,反映了齒輪的傳動能力。壓力角的標準值之所以等于20°,是因為太大或太小的壓力角使齒輪要么強度低,易折斷;要么傳動費力,不實用。所以,選擇“體形”和“工作能力”綜合評價指數(shù)較高的結果,即α=20°此外,在講解各部分尺寸計算時,我不主張死記硬背公式,而是從公式原理講解。如齒頂高ha=ha*·m,關于ha*的取值,我也形象地用兩種體型比喻:一種是大眾體型;一種是特殊體型。一般取大眾體型標準,即ha*=1,所以ha=m,而特殊體型則取ha*=0.8,這樣下面的公式由此能一一化解。

五、 聯(lián)想式復習法

    學習不是孤立的,學而時習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前面的知識是后面知識的鋪墊和基礎,新知識是舊知識的拓展和延續(xù),前后聯(lián)系既能復習舊知識,又能學好新知識,將學習連貫起來,使知識更完整、更充實。比如,復習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特點時,有一個缺點是傳動時產(chǎn)生軸向力,它不利于齒輪的傳動,影響了齒輪的傳動效率。當復習到滾動軸承的類型選擇時,我會提出問題:斜齒輪上的軸承應選擇哪一類?許多同學會翻看前面斜齒輪的內容,這時我引導學生注意它的缺點,思考答案。最終學生得知正確答案:選即能承受徑向力又能承受軸向力的向心推力類軸承,如圓錐滾子軸承。這樣的聯(lián)想式復習法能用較短的時間記憶更多的知識,并且不會輕易忘記。

六、 順口溜式復習法

記憶方法分為多種形式,比如有興趣記憶法、反復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等等。平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習和工作中需要特別記住的事情往往記起來非常費勁,可生活中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卻過目不忘。怎么才能讓學生對機械知識感興趣呢?在教學中,我努力將一些特別規(guī)律的知識編成順口溜的形式,這樣不僅朗朗上口,學生也很有興致的去學習。如在鉸鏈四桿機構一節(jié)中,我把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類型編成下面的順口溜:1、機架固定在一邊       2、 連架相連于兩端

3、最后只剩一連桿       4、 立在機架正對面  

句式工整,平仄押韻。學生一讀起來就會很輕松的記在腦海里。還有在鉸鏈四桿機構的運動特性學習中,我編了下面的順口溜:

曲柄搖桿是基型,機構條件細分清;

曲柄主動有急回,曲柄從動死點停;

急回特性有K值,極位夾角相對應;

壓力角小傳力好,形式尺寸要決定。

短短的四句話概括了鉸鏈四桿機構運動特性的重點,言簡意賅,很受學生歡迎。

七、 綜合復習法

不同的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各有不同,以上的復習法在實踐應用中不能生搬硬套,而要靈活運用。不僅如此,我還會把以上方法融會貫通,綜合使用。比如復習帶傳動、摩擦式棘輪機構、摩擦式離合器時,既采用了對比法,又滲透了聯(lián)想法。在復習帶傳動時我總結出一個結論:依靠摩擦力傳動時有兩大特點,一是傳動比不準確,二是過載打滑,并且強調這個特點在后續(xù)學習中有所應用。當復習摩擦式棘輪機構時,我提醒學生回憶這個特點,自己總結其傳動特點。依據(jù)此法,在摩擦式離合器的復習中,再次照方抓藥,學生學起來就游刃有余了。

總之,教育是一門藝術,必須要講究方法。作為教師,對良好教學方法的追求應是無止境的。我相信,只要把握好學生特點,對癥下藥,教學得法,那我們在教學時就一定會始終充滿著愉悅感和成就感,教學工作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機械基礎》——      李世維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職校<機械基礎>對口高考復習教學八法》——     孫華   張家港職教中心

3、《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