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山水盆景藝術特性
作者:李斌斌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4-04-03人氣:1528
山水盆景是自然界秀山麗水、名山大川、自然風光的藝術再現。它通過藝術加工制作去粗取精、遮丑揚美與及配植植物,使之呈現出小中見大,在咫尺盆盎中塑造出千里之景來讓人們進行藝術觀賞?!耙环鍎t太華天尋, 一勺則江湖萬里”就是對山水盆景藝術的寫照。
山水盆景作為立體視覺藝術,它是以空間藝術(即造型藝術)為主,時間藝術為輔的特殊藝術形式。人們通過三維空間將山石布局于盆盎之中,來體現作者對客觀世界的藝術理解,再現了自然世界山水風貌的韻律美。山水盆景這門高等藝術與繪畫攝影等二維空間平面藝術和與及為三維空間藝術的工藝美術作品如雕塑,根藝等藝術門類有一定的相互相承關系和相通之處,但也存在著實質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表現形式與內容上的本質區(qū)別。因此系統(tǒng)地理解山水盆景的本質與藝術特性,有助于人們正確理解山水盆景的本質,對于山水盆景的實際創(chuàng)作及藝術革新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山水盆景的藝術特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山水盆景的特定與及局限性
(一)要想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山水盆景,首先要先具備一些具有一定形態(tài)和特點如顏色、紋理、質地相協(xié)調的石料和一些相應材料,同時作者還要有良好的藝術素質、嫻熟的制作技巧,再配合現代化機械工具進行加工,一件優(yōu)秀的山水盆景作品才能制作出來。山水盆景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始終貫穿著作者——作品——觀眾——作者的周期性循環(huán)過程,通過作者精心創(chuàng)作,經過觀眾的觀賞,再反饋回作者本人中去,作者在此基礎上將創(chuàng)作體會和反饋內容進行綜合的分析,為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周而復始才能形成山水盆景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過程,促使山水盆景藝術效果與及作者的技能不斷朝著社會需要和人民的欣賞能力方面不斷發(fā)展。因此山水盆景的發(fā)展過程和其它門類藝術的發(fā)展過程所具有特性大致是一樣,也就是它們相承,溝通之處。
(二)山水盆景從整體上看,主要表現為咫尺之盎,盆立大千。在表達了“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同時,還應合理地處理好盆盎與山石,山石與山石與及各種配件擺放的相互關系。山水盆景在制作過程中,因受盆盎的制約,在構圖形式上與其它藝術門類相比顯得有些單純,某種程度上還要對原材料的依賴性較大。同時在布局中也要受到傳統(tǒng)方法的約束,還不能完全脫離山體形象用主、次、配峰等三角形布局。即便是孤峰式盆景或者群體式,集散式盆景同樣用三角形或不等邊三角形表現在主峰與其它配峰之間與及樹木,配件等組合關系之間。從山水盆景個體看,這就是它們的局限性。其它一些二度空間藝術,在創(chuàng)作中既可表現一個局部,幾根枝花條,半個山峰,而山水盆景則要通過各種石材精心組合,刻意琢造,才能創(chuàng)作出無限的意境美,才能體現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的藝術效果。這就是山水盆景與其它門類藝術的區(qū)別之一。
二、創(chuàng)作原材料的特殊固定性
(一)山水盆景的作者的任務就是要利用石料,盆盎,配件,植物,水泵,霧化器械等山水盆景特用的表現材料來表現出大自然的無限風光。這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要獲得具有一定姿態(tài)、色彩、紋理等天然石料為先決條件,也就是人們通常認為要具有皺、瘦、漏、透、雄、險、秀、奇等形態(tài)。這種石料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和風吹日曬,其本身就會自然形成自然中的美麗縮影,孕含著自然美之純韻。獲得這種石料就可以按人們對自然界的理解和審美情趣去完善它,通過藝術加工(人工美),將人工美有機地融合或者隱藏到自然美中去。
(二)山水盆景的盆就像繪畫中的紙一樣,也是作品的基礎之一。一個好的盆同時也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藝術品,盆好才能更好地襯托出山石的自然美。配件,幾架,植物等的合理利用與及利用新科技術來增加山上的瀑布、霧氣等更能表現出自然之美,也能對山水盆景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使山水盆景的詩情畫意更濃,更能突出主題。
三、觀賞效果的多面性
一盆具有觀賞價值的山水盆景,必須要做到步隨景移,在不同的視角要有不同的意趣效果,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情趣,不管是“因材選意”還是“因意造材”都要做好這一點,抓住多面觀賞性,立體透視性,才能體現作品的藝術性,通過盆景的外型美,引起人們的聯想,領會盆景的內涵美,使人在觀賞盆景時更能感受到具有直接性效果。
作品的生命性與靈活性
(一)作品的生命性是指作者創(chuàng)作盆景時,在山體上種植一些小草、樹木、青苔等來增添詩情畫意,增加意境的內涵。同時還可起到調整重心,分隔層次,增強盆景的真實感和完美感。畫論中寫到山之體、石為骨、樹為衣、草為毛發(fā)、水為血脈……。寺院、村落、橋梁等配件為裝飾品,說明了草木點綴的重要性。有了植物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就要進行澆水,修剪等管理過程。近年來得到廣大盆景愛好者好評的水旱盆景也正是人們對樹石結合重要性的反映。在這個山水盆景的特性中,其它藝術是所無法比擬的。
(二)一盆山水盆景一般都是由多組山石組合而成的。山石的高低、遠近、位置的前后錯落,都可進行靈活的調整,會得到異想不到的意境美,也可增加人們對盆景的新鮮感,反映了山水盆景靈活多變之特性。
總之,只要作者匠心獨運,師法自然,造型奇特,把自然界層巒疊嶂,波光島影等山水畫面藝術凝縮于盆盎之中,使人產生“咫尺之盆,可瞻萬里之遙;方寸之間,乃辨千里之峻的觀感?!敝灰`活掌握山水盆景的藝術特性,就能制作 出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藝術作品來,使觀賞者的內心達到景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山水盆景作為立體視覺藝術,它是以空間藝術(即造型藝術)為主,時間藝術為輔的特殊藝術形式。人們通過三維空間將山石布局于盆盎之中,來體現作者對客觀世界的藝術理解,再現了自然世界山水風貌的韻律美。山水盆景這門高等藝術與繪畫攝影等二維空間平面藝術和與及為三維空間藝術的工藝美術作品如雕塑,根藝等藝術門類有一定的相互相承關系和相通之處,但也存在著實質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表現形式與內容上的本質區(qū)別。因此系統(tǒng)地理解山水盆景的本質與藝術特性,有助于人們正確理解山水盆景的本質,對于山水盆景的實際創(chuàng)作及藝術革新等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山水盆景的藝術特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山水盆景的特定與及局限性
(一)要想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山水盆景,首先要先具備一些具有一定形態(tài)和特點如顏色、紋理、質地相協(xié)調的石料和一些相應材料,同時作者還要有良好的藝術素質、嫻熟的制作技巧,再配合現代化機械工具進行加工,一件優(yōu)秀的山水盆景作品才能制作出來。山水盆景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始終貫穿著作者——作品——觀眾——作者的周期性循環(huán)過程,通過作者精心創(chuàng)作,經過觀眾的觀賞,再反饋回作者本人中去,作者在此基礎上將創(chuàng)作體會和反饋內容進行綜合的分析,為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周而復始才能形成山水盆景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過程,促使山水盆景藝術效果與及作者的技能不斷朝著社會需要和人民的欣賞能力方面不斷發(fā)展。因此山水盆景的發(fā)展過程和其它門類藝術的發(fā)展過程所具有特性大致是一樣,也就是它們相承,溝通之處。
(二)山水盆景從整體上看,主要表現為咫尺之盎,盆立大千。在表達了“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同時,還應合理地處理好盆盎與山石,山石與山石與及各種配件擺放的相互關系。山水盆景在制作過程中,因受盆盎的制約,在構圖形式上與其它藝術門類相比顯得有些單純,某種程度上還要對原材料的依賴性較大。同時在布局中也要受到傳統(tǒng)方法的約束,還不能完全脫離山體形象用主、次、配峰等三角形布局。即便是孤峰式盆景或者群體式,集散式盆景同樣用三角形或不等邊三角形表現在主峰與其它配峰之間與及樹木,配件等組合關系之間。從山水盆景個體看,這就是它們的局限性。其它一些二度空間藝術,在創(chuàng)作中既可表現一個局部,幾根枝花條,半個山峰,而山水盆景則要通過各種石材精心組合,刻意琢造,才能創(chuàng)作出無限的意境美,才能體現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的藝術效果。這就是山水盆景與其它門類藝術的區(qū)別之一。
二、創(chuàng)作原材料的特殊固定性
(一)山水盆景的作者的任務就是要利用石料,盆盎,配件,植物,水泵,霧化器械等山水盆景特用的表現材料來表現出大自然的無限風光。這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要獲得具有一定姿態(tài)、色彩、紋理等天然石料為先決條件,也就是人們通常認為要具有皺、瘦、漏、透、雄、險、秀、奇等形態(tài)。這種石料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遷和風吹日曬,其本身就會自然形成自然中的美麗縮影,孕含著自然美之純韻。獲得這種石料就可以按人們對自然界的理解和審美情趣去完善它,通過藝術加工(人工美),將人工美有機地融合或者隱藏到自然美中去。
(二)山水盆景的盆就像繪畫中的紙一樣,也是作品的基礎之一。一個好的盆同時也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藝術品,盆好才能更好地襯托出山石的自然美。配件,幾架,植物等的合理利用與及利用新科技術來增加山上的瀑布、霧氣等更能表現出自然之美,也能對山水盆景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使山水盆景的詩情畫意更濃,更能突出主題。
三、觀賞效果的多面性
一盆具有觀賞價值的山水盆景,必須要做到步隨景移,在不同的視角要有不同的意趣效果,即“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情趣,不管是“因材選意”還是“因意造材”都要做好這一點,抓住多面觀賞性,立體透視性,才能體現作品的藝術性,通過盆景的外型美,引起人們的聯想,領會盆景的內涵美,使人在觀賞盆景時更能感受到具有直接性效果。
作品的生命性與靈活性
(一)作品的生命性是指作者創(chuàng)作盆景時,在山體上種植一些小草、樹木、青苔等來增添詩情畫意,增加意境的內涵。同時還可起到調整重心,分隔層次,增強盆景的真實感和完美感。畫論中寫到山之體、石為骨、樹為衣、草為毛發(fā)、水為血脈……。寺院、村落、橋梁等配件為裝飾品,說明了草木點綴的重要性。有了植物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就要進行澆水,修剪等管理過程。近年來得到廣大盆景愛好者好評的水旱盆景也正是人們對樹石結合重要性的反映。在這個山水盆景的特性中,其它藝術是所無法比擬的。
(二)一盆山水盆景一般都是由多組山石組合而成的。山石的高低、遠近、位置的前后錯落,都可進行靈活的調整,會得到異想不到的意境美,也可增加人們對盆景的新鮮感,反映了山水盆景靈活多變之特性。
總之,只要作者匠心獨運,師法自然,造型奇特,把自然界層巒疊嶂,波光島影等山水畫面藝術凝縮于盆盎之中,使人產生“咫尺之盆,可瞻萬里之遙;方寸之間,乃辨千里之峻的觀感?!敝灰`活掌握山水盆景的藝術特性,就能制作 出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藝術作品來,使觀賞者的內心達到景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