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主動脈病變的腔內血管外科治療效果分析
所謂主動脈指的就是人體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干,主動脈的病變的常見形式包括主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創(chuàng)傷等。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治療主動脈病變的方式逐漸從傳統(tǒng)的外科手術治療轉變?yōu)榍粌妊芡饪萍夹g治療。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影響,腔內血管外科技術治療主動脈病變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1]。
一、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36例主動脈病變患者,在這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的最小年齡為32歲,最大年齡為75歲,平均年齡為51.5歲。在這36例主動脈病變患者中,有8例患者屬于主動脈創(chuàng)傷,且都合并有胸腔積液。同時8例患者的主動脈創(chuàng)傷均出現(xiàn)遠近端移位;有24例患者屬于主動脈夾層病變;還有4例屬于主動脈粥樣硬化。24例主動脈夾層患者均屬于Stanford B型,且急性期的患者有18例,慢性期的患者6例。在這24例主動脈夾層中,有20例具有10多年的高血壓病史。其中合并腸管缺血患者有8例;合并腎動脈缺血5例,合并腎動脈缺血、腸系膜上動脈缺血的有5例;合并下肢缺血的有5例;合并腹主動脈瘤的有1例。將這36例主動脈病變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兩組患者各1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變情況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差距,p值大于0.05,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
首先對兩組的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這兩種造影技術對患者的真腔和假腔的大小和瘤頸的直徑進行初步的定位,再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支架型人工血管。在手術前8個小時,患者禁止進食。在患者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從患者的左側肱動脈處進行插管穿刺,當插管插入到升動脈處時采用上述兩種造影方式進行造影定位,判斷患者的真腔和假腔的大小、頸瘤的直徑等,分辨患者的第一個破口位置,觀察患者的腹腔干和腸系膜上以及主動脈的真腔假腔的供血情況,確定患者主動脈夾層瘤所牽涉的范圍等,然后再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患者使用的支架型人工血管。
對照組的18例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的方式進行手術,治療組患者采用腔內血管外科技術聯(lián)合開腹手術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其治療方法為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然后從患者的左側或者右側的股動脈部位做一個切口,對患者的股動脈進行解剖,然后再插入導管導絲,確定導管導絲插入患者的真腔內之后再插入導送系統(tǒng),通過控制性降壓的方法控制患者的血壓之后,再從患者的正側兩個部位的雙重顯示之下將支架型人工血管的封堵破口釋放開來,最后再采用造影方法對患者的支架型人工血管的定位情況進行檢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漏血的情況。對于有特殊情況的患者可以適當增加帶膜支架的長度[2]。
1.3療效判定
無漏血,主動脈創(chuàng)傷術后恢復,真腔進行正常供血、各種合并臟器缺血情況恢復,沒有出現(xiàn)臟器和肢體等缺血壞死的判定為痊愈;無漏血或者7天內停止漏血,主動脈創(chuàng)傷得到有效改善、真腔能夠進行基本供血,各種合并臟器缺血情況顯著改善的判定為顯效;無漏血或者7天內停止漏血,主動脈創(chuàng)傷有所改善、真腔功能得到改善,各種合并臟器缺血情況得到緩解的判定為有效;患者持續(xù)漏血,基本病情沒有改變甚至加重的判定為無效。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文章中所有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5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并采用X2對所有的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統(tǒng)計學分析用p值表示,當p小于0.05時,統(tǒng)計學有意義。
二、結果
文章中的36例主動脈病變患者中,36例患者均植入了支架型的人工血管,其中植入Ta lent支架型的人工血管有7例;Zen ith支架型的人工血管的有5例;還有24例患者植入的是微創(chuàng)支架型的人工血管。經過造影檢查發(fā)現(xiàn),對照組腔內漏血的有8例,其中有3例漏血在7天后停止,剩余5例持續(xù)漏血;治療組有4例出現(xiàn)漏血,其中3例在7天后停漏,只有1例持續(xù)存在漏血[3]。
在這36例主動脈病變患者中,治療組的4例主動脈創(chuàng)傷患者完全康復,對照組的4例主動脈創(chuàng)傷患者有2例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治療組的其他患者內臟動脈在手術后恢復了真腔供血的能力,各種合并臟器缺血的情況已經逐漸恢復,且沒有出現(xiàn)臟器官和肢體缺血壞死的情況出現(xiàn);而對照組的合并臟器缺血情況有所改善,有2例患者出現(xiàn)了臟器官和肢體缺血壞死的情況[4]。采用腔內血管外科技術聯(lián)合開腹手術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一開腹手術的治療效果,兩組的治療效果有明顯的差距,p值小于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如表1所示。
表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組別 |
例數(shù) |
痊愈 |
顯效 |
有效 |
無效 |
總有效率% |
對照組 治療組 P值 |
18 18 |
12 8 |
3 4 |
2 2 |
1 4 |
94.4% 77.8% <0.05 |
三、討論
主動脈病變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病變情況,主動脈病變的情況復雜多樣。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不斷進步,醫(y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目前,主動脈病變的治療方式逐漸開始從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方式向腔內血管外科技術治療轉變。與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的方式相比,腔內血管外科技術治療主動脈病變可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并發(fā)癥比較少、住院時間比較短等優(yōu)勢。腔內血管外科技術治療主動脈病變以其優(yōu)勢逐漸被廣大醫(yī)生和患者接受采用。然而,由于受到主動脈病變情況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腔內血管外科技術治療的費用問題等的影響,因此,目前腔內血管外科技術并沒有在主動脈病變中有很廣泛的應用[5]。
腔內血管外科技術自1964年創(chuàng)立以來,發(fā)展十分迅速,到目前為止,動脈擴張病、動脈阻塞病、靜動脈的瘺等疾病中,腔內血管外科技術治療方式得到廣泛的應用。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輔助治療方法和技術等的不斷進步和密切配合,主動脈病變疾病的腔內血管外科治療的適應證逐漸放松,主動脈病變疾病的腔內血管外科治療禁忌越來越少,文章采用腔內血管外科技術聯(lián)合傳統(tǒng)開腹手術的方式治療復雜的主動脈病變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不斷加強主動脈病變治療中腔內血管外科技術治療是我國臨床學未來的目標[6]。
【參考文獻】
[1]于春利;張童;馬魯波;莊百溪.動脈硬化閉塞癥膝下動脈血管腔內治療的近遠期療效觀察[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0,14(06):7-8
[2]Schoder M,Grabenwoger M,Holzenbein T,et al.Endovascularrepair of the thoracic aorta necessitating anchoring of the stent graftacross the arch vessels.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11,07(08):14-15
[3]史信寶;孫樂波;邵國豐.微創(chuàng)腔內隔絕術治療降主動脈病變[A].2008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學會胸心外科學分會體外循環(huán)學組、胸腔鏡學組成立大會論文匯編[C].2008,12(08):21-22
[4]李學東;陳劍秋;吳義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腔內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暨第三屆全國老年動脈硬化與周圍血管疾病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19(21):32-35
[5]Lopera J,Patino JH,Urbina C,et al.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Type-B Aortic Dissection with Stent-Grafts: Midterm Results.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12,17(14):15-17
[6]陳任政;陳麗云.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動脈病變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21(16):19-21
欄目分類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wǎng)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