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縱觀諧謔詞背后的蘇軾——文學論文

作者:吳嘉敏來源:《名作欣賞》日期:2014-12-29人氣:3328

一、概說

    “東坡善嘲謔”“東坡滑稽”“東坡以文滑稽”“子瞻之清談善謔”“東坡好戲謔”“東坡多雅謔”, 這些描述東坡善于滑稽、諧謔的言語在古書中常有提及。論及蘇東坡整個人生,經(jīng)歷了兩次“在朝——外任——貶居”的變遷,幾度滄海桑田,宦海浮沉,蘇東坡卻始終能以其曠達樂觀的態(tài)度看待萬物。無論是多么困難的生活境遇,東坡仍能淡然處之、泰然自若,不得不說這一切與其性格中諧謔幽默的一面是分不開的。

    在我國古代著名文藝理論著作《文心雕龍•諧隱篇》中,劉勰曾對“諧”作過如下解釋,“諧之言皆也, 辭淺會俗, 皆悅笑也?!雹儆纱丝梢? 單純的諧謔性語言多是淺近俚俗的,為了逗笑發(fā)而言之。但另一方面,《諧隱篇》在言及“諧”時, 卻又將其與“隱”聯(lián)系在一起,“讔者,隱也,遁辭以隱意, 譎譬以指事也”②, 指出了諧謔的隱意特征以及旨在微諷的功能, 即在肯定諧謔是一種逗樂調(diào)笑方式的同時,也包含著深層的隱意。常常與機智、諷刺相通,在看似游戲的語言表象之下蘊含著嚴肅與智慧,能夠形成獨特的喜劇性審美效果,除去打趣的玩笑之外,便是滿腹辛酸含淚的笑。因此“諧謔”無外乎有兩種: 一是單純的“插科打諢”似的逗笑,另一種則是與嚴肅并存的諧謔。

    蘇軾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文豪, 眾體皆備,詩詞文賦在其手中可謂落筆生風,與生俱來的才氣付諸筆端便顯得靈活自如、游刃有余。他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詞是“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的③,就連適時調(diào)笑戲謔之語也不例外。東坡的諧謔詞雖然只是其詞作中的冰山一角,但是不可否認它們依舊是其詞作的有機組成。通過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諧謔詞,我們也可以試圖窺見嚴肅面罩之下的東坡幽默詼諧的別樣風貌。

二、“打趣之笑”

   不同于柳永諧謔詞的淺俗鄙陋,蘇軾所代表的文人“雅謔”乃以俗為雅, 主要表現(xiàn)在文人交游間的酬贈題詠詞作之中,或高朋滿座,為親友祝壽;或良辰美景,應邀涵詠助興;或興趣所至,調(diào)侃逗趣等等。且往往巧用典事,頗有似乎不經(jīng)意而為的喜劇渲染效果。

   北宋熙寧七年甲寅(1074年)九月,蘇軾過吳興,恰逢其好友李公擇喜得貴子。嬰兒出生三日后,李公擇設宴邀請眾多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席間蘇軾應邀作《減字木蘭花》一首以戲之:

    惟熊佳夢, 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 未滿三朝已食牛。   犀錢玉果, 利市平分沽四坐。多謝無功,此事如何到得儂。

    夢見熊羆是生男孩的吉兆,《詩經(jīng)•小雅•斯干》中寫道,“吉夢維何,維熊維羆……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笨梢娎罟珦竦男律鷥菏悄泻ⅰ0凑张f俗,古時嬰兒出生三日后會聚集親友為其洗浴,俗稱“洗三”、“洗兒”,主人家也會分給賓客一些涂金果、犀玉錢以圖吉利。詞作上闋多為祝賀之辭,而下闋則筆鋒一轉(zhuǎn),借用典故言及無緣無故得些賞錢頗為過意不去,與友人大開玩笑。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三八引《漫叟詩話》云:“東坡最善用事, 既顯而易讀, 又切當……賀人洗兒詞云:犀錢玉果, 利市平分沽四坐。深愧無功, 此事如何到得儂。南唐時, 宮中賞賜洗兒果, 有近臣謝表云:‘猥蒙寵數(shù), 深愧無功’。李主曰:‘此事卿安得有功?’尤為親切?!雹茏阋砸姷谩耙欢亲硬缓蠒r宜”的蘇軾調(diào)笑的工夫也十分了得,此詞便于諧謔調(diào)笑間流露出了蘇軾與友人之間的質(zhì)樸情義。

    蘇軾一生交友廣闊,不僅與文人墨客往來頻繁,也頗好與僧道中人交往。力圖在儒學日益精進的同時,可以不斷研習佛道之學,兼融儒釋道思想于一身。因而,融合各種不同思想的蘇軾不可能真正地皈依佛門,他只講求汲取佛家思想的精髓,從不流于外在形式,這便使其經(jīng)常打破淺近俚俗與莊嚴神佛之間森嚴的壁壘,做出了許多事佛不敬、戲弄佛僧的行為。如其在元祐五年庚午(1090年)所作《南歌子》一詞中的記載:

    師唱誰家曲, 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 山僧莫皺眉。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

    據(jù)惠洪《冷齋夜話》載此詞應作于杭州,“東坡鎮(zhèn)錢塘, 無日不在西湖。嘗攜妓過大通禪師。大通慍形于色。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雹葜v述了蘇軾有一次在杭州帶著歌妓去拜謁大通禪師,而禪師卻露出一派嚴肅神色,頗有責其不敬佛門之意。蘇軾不僅絲毫沒有生氣反而顯出幽默本性,作詞戲弄這位古板的佛門高僧年輕時也曾有過一段放蕩的酒色生活, 不必如此正襟危坐。如此適時的打趣調(diào)笑可見他與僧友這般莫逆之交的深厚情誼。諧謔詞的戲謔娛樂功能經(jīng)東坡之手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而這些詞作一方面體現(xiàn)了蘇軾交游的廣泛,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蘇軾本人的率真性格。

三、“含淚之笑”

    東坡的諧謔詞縱然有其打趣的一面,目的是為了調(diào)試氣氛。會顏調(diào)笑之間或增雅趣,或諷偽飾。但有時這種諧謔詞的功能卻不僅只限于此,其于元豐七年甲子(1084年)在潤州所作的一首《減字木蘭花》便于諧謔之外挽救了兩位才藝雙絕的妓女之命運。詞作如下:

    鄭莊好客, 容我尊前先墮幘。落筆生風,籍籍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早, 瑩骨冰膚那解老。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

    這首詞是贈給潤州太守許仲途的作品,初略瀏覽之后便覺這完全是一首贊譽潤守的詞作。首先借用鄭莊好客的典故喻許仲途的熱情好客,“落筆生風,籍籍聲名不負公”贊美潤守文才出眾,名聲卓著。而后感慨人生易老,佳人之美與夜色之美。但細看來該詞頗似藏頭詩,每句開頭一字組合起來為“鄭容落籍,高瑩從良”。據(jù)《捫虱新話》載,“坡昔過京口, 官妓鄭容、高瑩二人嘗侍宴, 坡喜之。二妓間請于坡,欲為脫籍, 坡許之而終不為言。及臨別, 二妓復之船所懇之,坡曰:‘爾但持我此詞以往, 太守一見, 便知其意。’蓋是鄭容落籍高瑩從良八字也,此老真爾狡獪耶!”⑥巧妙地將歌妓的請求附托于詞中,也不忘夸耀太守一番。這首諧謔詞的背后,不僅體現(xiàn)出蘇軾的機敏才智,也表現(xiàn)了他對當時地位卑微的歌妓們的同情與關懷,頗具人格魅力。他的這首詞作讀罷雖有諧趣,卻仍不乏一定的實際功用,而其中暗含歌妓的凄慘命運又不得不使人為之心酸。

    東坡多雅謔,看似嬉笑之中莫不深蘊隱意。元豐七年甲子(1084年),他結(jié)束了黃州團練副使的貶謫生活移往汝州路經(jīng)泗州時,曾在雍熙塔下沐浴,并戲作《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 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p>

    蘇軾睿智,精通佛道,常用佛家思想來洞達人生、闡釋哲理,這首浴雍熙塔下所作之詞無疑揭示了這一點。蘇軾一生深習釋典, 經(jīng)常翻用佛家語入詩入詞。這首詞以洗浴為巧喻,卻包含了深刻的佛家思想。佛家認為一切實際存在的事物都是虛幻, 本就是無有和即將成為無有?!八浮贝颂幷Z義雙關,明指“垢”為身上的“污垢”,卻暗喻佛家所謂的“垢染”,即煩惱的意思。染垢之身意為煩惱之心,故需用凈水洗之。蘇軾戲說“細看兩俱無有”、“居士本來無垢”,意指自己并未有任何煩惱心緒,胸懷坦蕩,因而無需大洗。

    作此詞時,蘇軾剛剛結(jié)束了人生中長達五年的黃州貶謫生活,被奸佞之人所陷害而引發(fā)的“烏臺詩案”,曾經(jīng)給他造成過不小的打擊,甚至一度精神低落,而隨著逐漸適應黃州的生活,蘇軾以其樂觀曠達的態(tài)度坦然地面對了這一切。詞中調(diào)侃式地表明他并無煩惱,不需要大洗來解脫,揩背人只要輕輕搓洗即可,無形間也向那些奸佞小人予以了強烈回擊,駁斥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只是徒勞。蘇軾以平常洗浴之事入詞,可謂獨特新穎,而在看似諧謔的背后,卻滿是被貶謫的艱難處境,幸好他對這一切能夠泰然處之。

四、結(jié)語

    縱觀蘇軾諧謔詞的背后,便可發(fā)現(xiàn)他無論置身于何種處境之下都能夠努力地適應生活、融入生活,可見其自身的詼諧性格在其間必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性格不得不可謂是他順境中斑斕多姿生活的調(diào)味劑,逆境中與困境磨合的潤滑劑,也正是擁有了這樣的品格——始終如一的樂觀與豁達,諧謔之感便伴隨著他的一生,造就了東坡多彩的生活,也熔鑄了一位偉人的不凡。

注釋:

①②[南朝梁]劉勰著,王運熙、周鋒譯注:《文心雕龍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第64頁,第66頁。

③王兆鵬:《唐宋詞史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頁。

④(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257頁。

⑤(宋)惠洪、朱弁、吳沆著,陳新點校:《冷齋夜話•風月堂詩話•環(huán)溪詩話》,中華書局1988   年版,第87頁。

⑥(宋)陳善:《捫虱新話》(二冊),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70頁。

參考文獻:

[1] (宋)蘇軾著.鄒同慶,王宗堂校注.蘇軾詞編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3] (宋)]惠洪,朱弁,吳沆著.陳新點校.冷齋夜話•風月堂詩話•環(huán)溪詩話[M].北京:中華書       局,1988.

[4] (宋)陳善.捫虱新話(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5.

[5](南朝梁)劉勰著.王運熙,周鋒譯注.文心雕龍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王兆鵬.唐宋詞史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