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歷史長河的對話——《藝術家》對經(jīng)典藝術的致敬
第 84 屆奧斯卡《藝術家》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五項重獎成為當之無愧的大贏家。這部采用荒廢多年的黑白默片形式的影片也使電影界時隔八十余載后重新提及默片電影美學。有趣的是,其創(chuàng)作背景是自《阿凡達》以來,3D技術日囂塵上,技術改變或創(chuàng)造新的電影美學的呼聲層出不窮的2011年,如此時機顯得導演的創(chuàng)作動機顯得相當“不純”,與其說這是對奧斯卡的一次試探性的投機取巧,不如說這是技術壟斷下電影人嚴肅認真的人文思考——技術革新并不代表電影 “幻象式”這一本體屬性的改變,重新審視電影藝術的傳統(tǒng)手法,去粗取精,才是維系這門藝術長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一、《藝術家》與傳統(tǒng)默片的聯(lián)系
1、溫暖而非獵奇
本片講述1927年的好萊塢,著名男演員喬治·瓦倫丁和想要進軍電影界的平民女孩兒米勒一見鐘情,米勒在喬治提攜下逐漸成名的同時,喬治由于拒絕接受有聲電影即將取代無聲片的事實,被電影公司解雇。他企圖獨自投資拍攝默片,以證明自己的藝術價值,結果恰逢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遭遇慘敗。經(jīng)歷了頹廢、焦躁以及自殺事件之后的他最終接受了已成為巨星的米勒的幫助,接受了有聲影片。在一片歡呼喝彩聲中,喬治與米勒主演的歌舞片放映,宣告新的電影時代來臨。
這是典型的好萊塢式的情節(jié)劇再現(xiàn),導演創(chuàng)作劇本時曾提到大部分經(jīng)典默片都采用了情節(jié)劇的敘事模式——依賴故事的曲折性吸引觀眾,靠情節(jié)的內在驅動力以及人物塑造的豐滿性取悅大眾,使觀眾情緒跟隨劇中人物的命運跌宕起伏,最終得到情緒的宣泄。
在電影誕生至今一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電影類型也在逐步變化。現(xiàn)代觀眾無論是對各種鏡頭語言的熟悉程度、對人物造型的審美態(tài)度還是對敘事結構多樣化的接受程度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電影最初呈現(xiàn)的單一性。觀眾見多識廣,更加敏銳和聰明,各種視聽奇觀往往已不能達到獵奇的效果,加速頻率的審美疲勞幾乎成了電影創(chuàng)造各種“奇葩”的外在推動力,讓創(chuàng)作者們無一不絞盡腦汁,只求達到驚奇、驚艷甚至驚悚至極的效果,仿佛這樣才能凸顯不同,滿足觀眾一時的談論欲望。
《藝術家》反其道而行之,其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力求“懷舊”,如同默片時代慣用的在女演員輪廓外打上一層迷霧般的柔光,使其顯出高貴如珍珠般的光暈,只有此時,才讓人感受到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中提到的Aura也許不僅僅存在于傳統(tǒng)藝術,電影當中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這種沉靜而溫暖的高潔。
在此我們必須提出,《藝術家》中體現(xiàn)的懷舊,并非其他很多影視作品中造作的商業(yè)性質的“復古”。這種復古體現(xiàn)的是物質性的奢靡,是迎合觀眾對于未知歷史的充滿欲望般幻覺的一種獵奇(如《黃金甲》中的大唐盛世,如大量舊上海黑幫片中十里洋場的糜爛奢華腐朽之氣),觀眾往往沉侵在華麗的物戀感受之中,這種消費性質的庸俗化懷舊往往成為炒作的催化劑,是商業(yè)上的詭計而已?!端囆g家》之所以溫暖,是在于他懷舊的詩興,重在思考電影生存的意義和價值,體現(xiàn)一種終極關懷,回顧歷史,著眼于現(xiàn)在,并展望未來。
2、熟悉而又陌生
在《藝術家》中,我們總能找到好萊塢全盛時期的影子。除了情節(jié)本身以外,時常有類似的經(jīng)典片段讓觀眾回憶起有關好萊塢的點點滴滴。自影片開場響起,《藝術家》帶著我們集體回頭,《雨中曲》、《佐羅》、《一個明星的誕生》、《日落大道》、《人猿泰山》一系列的經(jīng)典默片在影片中依稀顯現(xiàn)。表現(xiàn)喬治夫妻逐漸疏遠冷淡時,我們看到了《公民凱恩》最富盛名的剪輯手法;結尾男女主角共跳踢踏舞的場景可以說是好萊塢曾經(jīng)名噪一時的歌舞組合弗雷德·阿斯泰爾與琴吉·羅杰斯的翻版;片中聰明伶俐的寵物狗杰克或許是導演在向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致敬,當然也讓人想起卓別林的《狗的生涯》;而米勒唇邊的美人痣以及俏皮的小白裙無疑是對瑪麗蓮·夢露的特別追憶。我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影片的內容,還有我們觀看默片的那份記憶。
《藝術家》對經(jīng)典的膜拜,還在于創(chuàng)作時期就已經(jīng)無處不在的渲染情懷。最此片導演做了大量的有關好萊塢二三十年的研究,于他而言,此類研究并非為了再現(xiàn)一個歷史復制品,而只是創(chuàng)作與想象的起點,就像是房屋的奠基。拍攝階段,為了制造懷舊而典雅的情緒,他曾在片場播放大量好萊塢四五十年代的音樂:Bernard Herrmann、 Max Steiner、 Franz Waxman,《日落大道》和《往日情懷》的大量原聲,甚至 Philippe Sarde為《生活中的事》的音樂。音樂的作用在于幫助演員尋找情緒,從導演訪談錄里我們可以看到,他要求演員盡量忘卻對白與臺詞,這于默片時代的演員來說并非難事,但經(jīng)歷了八十余載的發(fā)展,電影演員早已適應當今的有聲技術,盡可能還原當時的表演風格顯然不易。盡管進行了大量的前期研討,他們依然很容易將自己長期以來的表演風格自然,對成熟的演員更是如此。因此,強烈時代感的音樂使演員和表演的關系變得不同,變得更加敏感、親密和直接。音樂對導演和演員的啟發(fā)功不可沒。也正是如此精細的準備和創(chuàng)作過程,才讓我們觀看《藝術家》時,感到似成相識,絲毫沒有不會有違和之覺。
然而《藝術家》畢竟不是一部模仿片,導演闡述中也曾說過“我的影片并不是要復制真相,我不是一個自然主義風格的導演。我感興趣的是把顯示風格化以及調配符號的可能性。”①在考慮到現(xiàn)今觀眾的觀影習慣之后,采取了更為折中的方式進行了場面調度以及攝影技巧,這種熟悉而陌生為觀眾帶來了各種別樣的感觸,是暮然回首后的驚艷,是追憶似水年華的美好,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嘆息。
3、光影下的敬禮
為盡量符合默片的風格,導演特意采取了彩色膠片拍攝再洗成黑白技術,并模仿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電影的解析度。此外,拍攝期間運用22偵的速度,既避免了電影開始之處放映時演員天然帶有的行為笨拙不流暢的感官,又退卻了如今觀眾所熟悉的應接不暇的閃回式的快速畫面,盡量還原默片時代才有的優(yōu)雅中帶著急促,沉默中透露俏皮的風格。
導演特意運用默片時代常用的淡入淡出、疊畫的方式進行轉場;采用大量傳統(tǒng)蒙太奇形式表現(xiàn)此片的視覺藝術,如米勒的鉆石高跟直接切入到喬治破爛的皮鞋的相似蒙太奇;將很多人說話、大笑的嘴用積累蒙太奇手法剪接在一起等等,讓我們集體回顧屬于那個年代獨特的光影。
二、《藝術家》與傳統(tǒng)默片的區(qū)別
1、呈現(xiàn)即講述
默片時代,離不開插卡字幕(intertitle),這是指隨劇情發(fā)展,為了對觀眾進行必要的提示,而插在幕與幕之間的角色臺詞。這門視覺敘事藝術,基本上是靠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講述故事,當然,這也是當時電影人引以為豪之事。據(jù)稱默片時代的劇作家都會在“書桌前懸掛一個牌子,上面寫道: 用道具來說話! 用形體來說話! (Say it with props. Say it with action.)”②可以說有才華的導演們最深惡痛絕的就是用插卡字幕破壞表演的流暢性。這符合巴贊所提出的真實電影審美觀,默片實際上更能夠保持真實的曖昧性,因為觀眾能夠依照想象,在頭腦中為角色配音,在這一點上,受眾觀感的自適性是介于文學語言與當代電影語言之間的。因此,就運用理解力和想象力完成對電影產(chǎn)生幻覺的層面上來講,默片提供了更加個人的體驗過程。
然而《藝術家》卻在插卡字幕的使用上顯得別具一格以及富有“心計”,除卻本身應該起到解釋作用的字幕以外,甚至運用了稍顯多余的字幕提示,其實這是更多的加入了現(xiàn)代電影的隱喻手法。在此,我將對《藝術家》中的文字使用做一詳解:
(1)大量有關“講”與“聽”的詞語暗示
開篇男主喬治在戲中戲被嚴刑逼供時字幕顯示“我絕不說話!一個字兒都不講!”(I won’t talk! I won’t say a word!?。。┐颂庍\用三個驚嘆號,既表明了男主所演角色的堅定,實則也暗含男主本人對無聲時代的捍衛(wèi)。而逼供著兩次使用“speak”,甚至第二次使用大寫全拼的方式(SPEAK),其實已點名主題,這是一個關于“講話”的故事。而silence、sound、talkie、talking等等一系列詞語反復出現(xiàn),并非是導演詞窮,而是對主題進行強化。影片14′20′′出現(xiàn)的鏡頭,是男主與寵物狗的合影上有男主俏皮的筆跡“Woof!”(小狗的叫聲),其實暗含此時默片的霸權,至少在男主心目當中,無聲時代,喬治本人的時代,都是毋庸置疑的強勢。
(2)選詞精辟且不同言語的相互照應
當米勒用輕蔑的表情戲稱跟自己一起上樓梯的年輕男孩兒們?yōu)椤巴媾肌保╰oys),當喬治為自己力爭時宣稱自己不是“牽線木偶”(puppet)而是藝術家時,當米勒接受采訪時意氣風發(fā)的告知記者,默片時代的演員們不過是在屏幕面前做做鬼臉(mugging)時,作為演員,尤其是無法適應時代潮流的演員的無奈和悲涼,被戲謔的表達出來。電影用詞的精辟還在于對“觀眾“的表達上,電影觀眾的單詞很多,有viewer、movie-goer、Les spectateurs等等,而在米勒接受采訪時可以選用“audience”一詞,其實暗含有聲時代的到來,觀眾更多的在“聽”而非“看”表演,這是一種新的感官刺激出現(xiàn)的強勢體現(xiàn)。
(3)言語無處不在,代替鏡頭語言進行呈現(xiàn)
即便不是插卡字幕,導演也別有用心的插入與敘事情節(jié)相適應的文字。譬如開篇喬治步入放映大廳臺后時路過高懸在墻壁上的那句醒目標語——“幕后請保持安靜”(Please be silence behind the screen)(3′46″);又比如以旋轉的報刊雜志形式出現(xiàn)的有關米勒新進有聲片與喬治自費投資的無聲片的評論對比(40′01′′至40′25′)′;再比如喬治落寞的離開拍賣會現(xiàn)場,街角酒吧名字“l(fā)onely star” (60′00″)等等語言文字的出現(xiàn),避免了過多使用插卡字幕造成的視覺疲憊感,增加了鏡頭語言的多樣性表達方式,更接近于現(xiàn)代觀眾審美觀。
由此可見,語言文字的使用在《藝術家》的角色,已超出了傳統(tǒng)默片中對觀眾進行敘事情節(jié)解釋的作用,且摒棄了傳統(tǒng)默片導演所持有的,破壞電影整體流暢性的擔憂,反倒是通過強調性提示、多樣化表現(xiàn)以及刻意增加的方式,提供了有關電影的更多更復雜的背景資料,增加了電影本身的情緒渲染,甚至加強了敘事結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
2、夢幻也真實
《藝術家》的出彩之處,還在于其在結構和表達上注入的現(xiàn)代元素。敘事中本片采用的嵌套式戲中戲的表現(xiàn)方式,并多次在影中之影(如《俄國情史》、《愛之眼淚》、《愛的光芒》等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復調式的展現(xiàn)男女主人公愛情發(fā)展線索。而其表達喬治夢境時運用的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雖對早已熟悉各種視覺奇觀的現(xiàn)代觀眾來講不足為奇,然而出現(xiàn)在一部黑白色調的默片形式的電影當中,就讓人倍感驚喜。此外,導演刻意為之的表現(xiàn)空間扭曲變形和傾斜的拍攝手法,也讓觀眾身臨其境,對喬治心理世界的崩塌感同身受。而這種形式與內容驚人的合拍,毫無任何突兀之處,實屬導演功力了得。
其主題雖然采用了好萊塢經(jīng)久不衰的情節(jié)劇敘事模式,這部電影卻并非簡單而傳統(tǒng)的愛情片。如果說發(fā)生在同樣背景下的經(jīng)典影片《雨中曲》,用飽和的色彩和振奮的心態(tài)、喜氣洋洋的迎接一個新的技術時代的到來,《藝術家》帶給我們的,卻不僅僅是那個年代獨有的純真愛情,我們更多的感受到了殘酷的現(xiàn)實——美好的夢幻背后,有著時代更迭的苦痛、尊嚴的喪失、抉擇的艱難和壯士割腕的妥協(xié)。在這部號稱為音樂喜劇的電影背后,有著一種苦中作樂的哀傷,隱含著更多的人性的思考和無限唏噓。
3、寂靜與喧囂
當然,真正意義上完全區(qū)別《藝術家》與傳統(tǒng)默片的地方,在于其無勝于有聲的精巧結合。例如在表現(xiàn)喬治夢境的那一場戲,他看了有聲電影后,回到自己房間,發(fā)現(xiàn)所有的物品都能發(fā)出聲響——玻璃杯放置聲、車水馬龍聲、狗叫聲、電話聲……所有聲音摻雜呼應,莫名狂躁,甚至一片羽毛掉到地上都能發(fā)出轟然巨響。這種突如其來的音效介入,打破了觀眾已經(jīng)形成的默片觀影狀態(tài),強大的聽覺沖擊對比,將一個習慣于靜默的“啞巴”演員對有聲時代的恐懼表現(xiàn)淋得漓盡致。而影片最后,喬治和米勒用踢踏舞方式連接了無聲和有聲時代之后,說出了全片唯一一句話“with pleasure”,影片也咦有聲電影的方式結束,標志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導演在默片中插入生效的作用,就顯得非比尋常。
三、跨時代的對話
現(xiàn)代技術有著太多的陷阱,很多人因為急速變化的世界而感到恐慌。《藝術家》并非宣稱默片才是唯一正確的電影藝術,更不是對數(shù)字時代的宣戰(zhàn)書。在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看來,“好的電影是時刻提醒人們?yōu)楹螑垭娪暗碾娪??!睉雅f而非守舊,驅動他拍攝這樣一部影片的是對現(xiàn)代化的憂思和謹慎,是對何為真正的電影藝術的反思。
選擇與八十年前的經(jīng)典進行對話,讓人們重溫那個用手勢、眼神,或是微聳雙肩、輕佻眉毛或是唇邊含笑便能展現(xiàn)復雜與魅惑的幻影世界。在那里,一個滑步便能制造浪漫,腮邊點痣便是跳動情思,美好而含蓄,純真又俏皮,愛便是藝術的起點與終點。
《藝術家》沒有華麗的炫技,不制造夸張的聲色迷霧,有的只是干凈與質樸,細膩和從容,卻依然不乏真摯感動、沁人心脾。
注釋:
① [法國]菲爾·賽姆斯《<藝術家>導演米歇爾·哈扎納維希烏斯訪談》曹 軼譯 《世界電影》2012年第3期,第176頁
② 張欲曉《<藝術家>:向默片時代的致敬》 《電影文學》2012年21期,第96頁
參考文獻:
【1】王灜.還原默片本來面目[J].《現(xiàn)代電影技術》,2011(04)
【2】張妮.電影與文化懷舊——以《藝術家》《我與夢露的一周》為例[J].《電影文學》,2012(21)
【3】孫萌.輪回的路徑——從《藝術家》與《鋼的琴》看詩興懷舊電影[J].《文藝研究》2012(08)
【4】邵吟筠.不如來跳舞——《藝術家》中的身體敘事[J].《當代電影》,2012(07)
【5】黃框字.電影默片話語特征論析[J].《開放時代》,2001(06)
【6】[法國]菲爾·賽姆斯.《藝術家》導演米歇爾·哈扎納維希烏斯訪談,曹 軼譯[J].《世界電影》2012(03)
【7】張欲曉,《<藝術家>:向默片時代的致敬》[J].《電影文學》2012(21)
欄目分類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wǎng)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chǎn)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