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的教學——更強調對話性
著名的后現(xiàn)代課程家威廉姆·多爾認為,教育就是教師與學生通過不斷對話與反思而探究未知領域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多爾提出應該建立一種“以對話性會話為核心的課程”,這種對話,不是單純意義上的一般語詞交流,而是教師、學生與課程間多向的、能產生“新的意義和理解”的活動與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后現(xiàn)代課程的開放性而非封閉性、建構性而非結構性、情境性而非既定性的特點。
一直以來,語文課堂中,大部分學生被動接受著老師那所謂的權威的指導與控制。新課程實施之后,很多教師為了營造一種與學生進行互動、對話的氣氛,硬性的幾乎在每堂課都設置一個討論探究的環(huán)節(jié),造成同學們“被對話”,這與后現(xiàn)代主義所倡導的對話性教學是相悖的。
多爾認為“開放的、放松的、啟發(fā)性的、引發(fā)對話的會話”是構建后現(xiàn)代課程的關鍵。在這種課堂中,教師首先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獨立的人格;其次,善于在活動中觀察同學,了解他們的需要、興趣、心理發(fā)展特點以及個別差異;再次,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平等和對話的環(huán)境,提供給同學充分表現(xiàn)和表達的機會。
事實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有教師與學生間的對話,還有學生之間、師生與閱讀文本的對話。如果說教師和學生作為個體讀者,在與文本對話的時候,更多的是凝神傾聽和揣摩作者與編者的心聲,沉浸于自己沉思的狀態(tài)之中。那么,當教師和學生讀者,帶著與文本初次對話的結果進入課堂,一場多主體,多維度,多層次的閱讀教學對話,就有聲有色、生動活潑地展開了。他們各自發(fā)現(xiàn)的文本的空白不同,各自選取的介入文本的對話策略不同,他們各自的初步理解和存疑也有差異:這些都要在課堂這一共有的對話情境中匯聚,碰撞。他們之間的質詢,答疑,贊賞,批判,不僅給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話題,而且在其中蘊含了重要的教育主題和教學內容。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