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森·麥卡勒斯筆下孤獨者的形象
卡森·麥卡勒斯(1917-1967)是二十世紀美國南方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她與同是南方文學代表的福克納生活在同一時期。麥卡勒斯在短暫的一生中為我們留下了四部長篇小說、一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一部未完成的自傳。長篇小說包括:《心是孤獨的獵手》、《黃金眼睛的映像》、《婚禮的成員》、《沒有指針的鐘》;短篇小說集《傷心咖啡館之歌》;自傳《神啟與夜之光》。其中,《心是孤獨的獵手》不僅令她一舉成名,這部作品還被評為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之一。在這些作品中,麥卡勒斯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孤獨的世界。孤獨、獨立以及隔絕疏離始終貫穿在她的作品中,每個人都不可能逃脫孤獨的統治,麥卡勒斯曾經說過:“人的精神孤獨---這是我所有小說主題的基調。”我們可以看到,小說中的孤獨既表現出了作者本人對自我生存狀態(tài)的迷茫,同時也是美國當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真誠溝通的一個真實表現。目前國外評論界對麥卡勒斯的研究比較廣泛且深入,主要從新批評主義、女性主義、后結構主義、酷兒理論等方面進行研究,而國內的研究則略顯蒼白,趙毅的《孤獨者的悲歌》可以說是我國最早最系統的從內容和藝術手法方面研究麥卡勒斯作品的評論,除此之外,也有從其作品的敘事手法、哥特現實主義以作品主題等方面進行研究。本文將從其作品中的人物入手,重點分析卡森·麥卡勒斯筆下孤獨者的形象,包括愛情中的孤獨者、親情中的孤獨者、寄托中的孤獨者。
一、愛情中的孤獨者
愛情是人類生活中最美妙的事情,孤獨的人們總是渴望通過愛情來擺脫自己生存的困境,但是在麥卡勒斯的筆下,愛情不僅不能使人們擺脫孤獨的境地,撫慰人們精神的空虛,反而卻使得他們成為了愛情中的孤獨者,一步一步將他們推向死亡的邊緣。
首先,人的孤獨體現為永遠不對等的愛情。在麥卡勒斯的筆下,處于愛情中的人似乎永遠找不到對等的位置,也就是在愛情的關系中,一個人不可能在扮演愛者的同時也扮演著被愛者,愛情中的對等關系是不可能的,小說《傷心咖啡館之歌》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說中的愛密利亞小姐是鎮(zhèn)上一家咖啡店的女主人,她的外貌粗獷健壯,具有男性化的特點并且性格古怪,然而鎮(zhèn)上的美男子馬文·馬西卻偏偏愛上了她,為了贏得愛密利亞的愛情,馬文·馬西一改從前的流氓本性,變成了一個彬彬有禮的紳士,但是馬西的改變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愛密利亞不僅對其拳腳相加,而且還將馬西送入了進監(jiān)獄。令人意外的是,愛密利亞卻義無反顧的愛上了丑陋不堪且駝背的李蒙,愛密利亞對李蒙事事遷就,就像馬西從前對待她一樣,然而李蒙卻無可救藥的愛上了馬西,然而馬西在和李蒙砸掉愛密利亞的咖啡館后將其賣入了雜技團。所以在這場愛情中,沒有人得到相應的回報,“愛”與“被愛”永遠不對等,三個人最后都成為愛情的孤獨者,繼續(xù)生活在無盡的孤獨中。
其次,人的孤獨體現為婚姻的禁錮?;橐隹梢哉f是對愛情的升華,然而在麥卡勒斯筆下,婚姻只不過是愛情的監(jiān)獄和墳墓,處于婚姻中的人們實質上并沒有情感和精神上的交流,他們之間不存在真正的愛情,即使存在的愛也是扭曲變形的,它們都成為了婚姻的禁錮者。小說《黃金眼睛的映像》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群孤獨者。小說主要向我們講述兩組婚姻,上尉潘德騰與妻子利奧諾拉,少校蘭頓與妻子艾莉森,他們都被各自的婚姻禁錮著,特別是潘德騰上尉,完成為了精神孤獨的隔絕者,面對妻子與蘭頓少校的婚外情,他無能為力只能選擇忍耐,同時他還是一個同性戀者,喜歡上了自己的士兵威廉姆斯,然而他只能將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壓抑在心里,他從來不與任何人交流,他不了解任何人,也不讓任何人了解他,他能做的只是在這段絕望的婚姻中苦苦掙扎。最后發(fā)現他喜歡的威廉姆斯偷窺自己的妻子,就開槍殺死了他。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被困在婚姻中的孤獨者,婚姻并沒有將他們從孤獨解放出來,反而讓他們陷入來了更加隔絕孤獨的境地。
二、親情中的孤獨者
若果說愛情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情,那么親情就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感情了,無論何時,人們總是能從親情中得到心靈上的慰藉,然而在麥卡勒斯的筆下,親情如同愛情一樣讓人失望,同樣不能將人們從孤獨中解放出來。
首先,人的孤獨體現為親情的無能。小說《婚禮成員》真實的向我們描繪了親情的無能,小說的小主人公弗蘭淇雖然有爸爸、黑人女仆貝利尼斯和表弟約翰的陪伴,但是他們在實質上并內有真正的精神交流,他們對他的關心只是一種象征式、物理式的,這樣的親情使得弗蘭淇處于一種親情缺失的精神狀態(tài)中,這樣的家庭并沒有讓他找到歸屬感。哥哥賈維斯的婚禮成為了弗蘭淇唯一的寄托,她希望自己可以融入到哥哥的婚禮中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希望可以和哥哥嫂子一起去蜜月旅行,進而消除自己所處的孤獨狀態(tài)。因為哥哥和嫂子的名字是以JA開頭,為此她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潔絲敏,因為潔絲敏的開頭也是JA,但最后她還是從婚車上被拉了下來,她想融入家庭、集體的愿望又一次被打破?;丶抑笏x擇了離家出走,但第二天她還是被警察送回來了,從此以后,弗蘭淇放棄了反抗孤獨。從本質上說,親情應該是反抗孤獨最有利的武器,但是無論弗蘭淇怎樣怎樣努力在親情中需找慰藉,她還是無法改變自己所處的境地,情親的無能導致了她尋找幸福與歸宿的失敗。
其次,除了《婚禮成員》中的弗蘭淇,麥卡勒斯還向我們展示許多親情中的孤獨者,如《心是孤獨的獵手》中的米克。米克與弗蘭淇差不多,處于青春叛逆期,她對音樂充滿了幻想,但是她的父母并不理解這種想法,父母從來沒有就音樂問題和米克進行交流,他們關心的僅僅是自己的工作,即使他們感到了女兒的不尋常,但還是找不到與其溝通的途徑,可以這樣說,米克的父母已經失去了和女兒溝通的能力,他們之間的親情也蕩然無存,他們?yōu)槊卓藴蕚渖张蓪χ皇菫榱吮M父母的責任,并不是真正的關心女兒,所以晚會上的一切都讓米克感到可笑。小說《無指針的鐘》中也毫無親情可言,法官馬龍與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之間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這種交流上的障礙源于馬龍本人白人主義至上的理論,兒子和孫子都反對種族歧視觀念卻無力改變,最后馬龍的兒子選擇了自殺,孫子選擇了離家出走。
三、寄托中的孤獨者
人們在孤獨的時候總是想法設法的擺脫孤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人們企圖在寄托中排遣自己的孤獨,但是麥卡勒斯筆下的孤獨是不能被打破、不能被寄托的,將孤獨寄托在他人的身上,最終反而成了寄托中的孤獨者。
首先,人的孤獨體現為寄托“上帝之愛”的失敗。小說《心是孤獨的獵人》為我們講述了五個孤獨者尋求精神寄托的生命歷程,他們分別是啞巴約翰·辛格、叛逆少女米克·凱利、黑人醫(yī)生考普蘭德、共產主義者杰克·布朗特以及咖啡店主比夫·布瑞農。小說最為精彩的地方是后四個人都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聾人辛格身上,認為辛格是“上帝”的化身,不過這個“上帝”只不過是他們按照自己心愿塑造成的,四個人都不約而同的認為辛格理解他們的思想,世界上除了辛格,任何人否不能理解他們孤獨的處境。然而辛格雖然對每個人的痛苦都耐心的傾聽,但是他并沒有真正的想要理解他們孤獨與痛苦,辛格對他們的孤獨完全不考慮,反而覺得這些人的行為相當的古怪,辛格對他們的微笑只是禮貌性的,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所以這四個人想要通過辛格擺脫他們精神上孤獨的境地是不可能的,他們這種幻想中的“上帝之愛”一定是以失敗告終,他們反而成為了寄托中的孤獨者。
其次,小說中的四個人都將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辛格的身上并最終成為了寄托中的孤獨者,殊不知辛格本人也是一個生活在寄托中的孤獨者。辛格將自己的孤獨都寄托在了安東尼帕羅斯的身上,他不僅是個啞巴而且還是個智障。當辛格遇到安東尼帕羅斯的時候,他就將他的精神全部寄托在安東尼帕羅斯的身上,他愿意為帕羅斯做任何的事情,然而帕羅斯對辛格做的這些事情完全無動于衷,他惟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吃,最后因為行為古怪被送進了精神病醫(yī)院,辛格依然常常去看他并帶他喜歡吃的東西,即使帕羅斯對他做的這一切都不關心和留意,辛格還是樂在其中。所以當辛格知道帕羅斯死后,他因為失去精神寄托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辛格在本質上也一直生活在精神隔絕的精神狀態(tài),他以為通過帕羅斯可以擺脫孤獨,但那只是他的一廂情愿,辛格和那四個人一個,同樣是寄托中的孤獨者。
綜上所述,卡森·麥卡勒斯筆下的孤獨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態(tài),沒有人可以擺脫孤獨的束縛,因為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孤獨的、顛倒的、無序的且沒有意義的,在獨孤面前我們只有迷茫和無能為力。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