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宋體字的發(fā)展源流及特征
一、何謂宋體字
宋體,或稱明朝體 ①(Mincho),起源于宋代,成形于明朝,是基于楷書的基礎上,適用于印刷技術的一種字體形式。其字形方正、橫細豎粗,點、撇、捺、鉤等筆畫末尾部分有裝飾,屬于襯線字體(Serif)。因便于雕刻,其書面印刷效果工整清晰,閱讀起來最為舒適,常用于書籍、雜志、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是16世紀以來漢字的主要印刷字體。
由于宋體字首先是由雕刻工人對楷書筆畫進行刻畫形成刻刀痕跡,而后由印墨涂之,最后與中國紙張拓印而成。因此,宋體字筆畫末端的棱角部分帶有一種圓潤渾厚的效果,也類似楷書中橫畫末端落筆處的頓挑,形成了宋體雕版 ② 印刻味與書法味的完美融合,欣賞起來十分美觀、耐人尋味。
二、宋體字的發(fā)展源流
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宋體字的始創(chuàng)者是宋代奸相秦檜。其緣由是在一次公文來往中,秦檜發(fā)現(xiàn)這些字體形式各異,較不規(guī)范,于是他潛心鉆研,特別是對宋徽宗趙佶的字體進行深入研究,在仿照宋徽宗趙佶字形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了一種端正工整、簡單易學、獨具特色的字體。隨后他使用這種新字體書寫奏折,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并下令讓他將其模板推廣至全國,以此作為范本進行公文的書寫。宋徽宗的這一舉措使宋體字很快得到了推廣 ,并被后世繼承下來。[1] 也因為這個原因,還有人認為宋體其實就是“瘦金體”的印刷體。
宋朝初期,統(tǒng)治者吸取在五代時期武將得寵驕行所形成的君弱臣強的教訓,改變統(tǒng)治策略,確定了“以文化成天下”的國策來鞏固政權,以“興文教,抑武事”的“右文政策”來具體貫徹實施統(tǒng)治者意圖。在這種大興文化建設的背景下,文化空前繁榮起來,印刷出版業(yè)進入了黃金時期,[2] 刻書中心快速發(fā)展,活字印刷 ③ 應運而生。北宋慶歷年間( 1041~1048)畢昇 ④ 發(fā)明印刷術后,早期具有濃厚的正楷書法味道的雕版印刷字體已無法滿足印刷的需要。為適應印刷出版業(yè)的需要,文字逐漸向適用于印版雕刻的方向發(fā)展。在宋代的刻版印書中,出現(xiàn)了非歐非顏、筆畫工整,便于書寫和刻寫的印刷專用字體,宋體字的萌芽由此開始。[3] 到了元代初期,刻寫的風格基本延續(xù)了宋代書體,而后因為趙孟 的書法廣泛流行,官刻及民刻相繼開始效仿趙體。[4] 其宋體字在刻書中比例縮小,發(fā)展較為緩慢。
到了明代洪武年間,由于經濟原因,民間又開始盛行一種橫細豎粗,字形略為扁、占據(jù)版面較小的字體,主要用于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和祠堂里的神主牌等地方,被稱之為“洪武體”。[5] 至明代正德、嘉靖年間,宋體字體基本已經成熟,如明嘉靖十四年蘇獻可通津草堂本《詩外傳》的正文字體,其宋體字體特征更加鮮明。[6] 到了明代隆慶、萬歷年間,刻書工人對洪武體這一字形進行了改良,創(chuàng)造了“膚廓體”。⑤ 這一名稱清代的蒲松齡(1640~1715)在《聊齋筆記》曾有記載到:“隆、萬時(指隆慶、萬歷朝)有書工,專寫膚廓字樣,謂之宋體,刊本有宋體字,蓋昉于此?!盵7] 可見,膚廓體就是宋體。到了明萬歷二十三年,北京地區(qū)的國子監(jiān)使用宋體字印刻《南齊書》 。隨后,南京地區(qū)的國子監(jiān)也使用宋體字印刻了 《三國志》 ,此種官方的銅活字印刷術,使宋體字再次得到了推廣??傊?,這一階段的宋體字在廣泛使用的同時,減弱了毛筆書寫所帶來的流暢性與圓滑感,字形方正,橫細豎粗、橫平豎直,起筆落筆之處有明顯的棱角,其字形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形。另外,在其稱謂上,由于明代刻字,多委托于普通工匠。因此,這些工匠所創(chuàng)造的這種字體,又俗稱匠體、明體或老宋體,而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區(qū)因宋體字字形是在明朝成形,故稱之為“明朝體”。
清代初期,由于滿漢之間的民族沖突,歷代清朝統(tǒng)治者采取的禁書政策、文字獄等一系列鎮(zhèn)壓反清思想的措施,使得成千上萬的人受到迫害。因此,大部分的讀書人都躲在家中鉆研學問,使得??薄⒖紦?jù)等學問漸漸興起,刻書行業(yè)大為興旺。[8] 而清代的印刷技術并沒有突破性進步,但各種印刷技術的運用越加嫻熟普遍,除了雕版印刷術,不同材質的活字印刷術也快速興起。并且,由于橫平豎直的宋體字筆畫方便進行刻制活字,各種活字印刷術幾乎都使用的是宋體。而使用宋體字活字印刷技術印書規(guī)模較大的例子當屬清代皇家書局武英殿使用銅活字技術印刷的《古今圖書集成》 以及木活字技術印刷的《欽定武英殿聚珍版叢書》 ,[9] 其印制字體不管是在結構、形態(tài),還是筆畫的規(guī)范性上都達到較高的水準。清代設立皇家書局武英殿的這一舉動對宋體字在清代的推廣有著重大意義。乾隆朝之后,經濟開始逐漸衰落,刻書質量也受到一些影響,宋體字的字形結構變得有些呆板,并且字體版式之間的間距也變得緊湊,閱讀起來十分費力。到了清代后期,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西方印刷技術開始傳入我國,刻字高手在此印刷技術基礎上,吸收宋代以來雕版刻字的各種風格特點,重新創(chuàng)新了宋體字,使其成為印刷行業(yè)的主流字體。
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對漢字做了科學、規(guī)范的整理,特別是在標題和正文的地方,對字體的大小和筆畫進行了重新規(guī)范設計。之后,伴隨著計算機在全國的廣泛使用,一套字體的制作時間大大減少,成本也降低了許多。不同的印刷字體形式開始聚增,宋體字也相繼繁衍出長宋、扁宋、雅宋、標宋以及宋黑等字體樣式。但由于我國字體設計起步較晚,其水平與西方國家相差甚遠,而西方精美的字體設計,已受到眾多設計者的青睞并逐漸遞增。三 宋體字的特征
宋體字的發(fā)展由宋代到現(xiàn)代經歷了千余年,縱觀其發(fā)展史,可以看到其字體特征和定型不是一下而成的。從整體上來看,宋體字字形工整、結構嚴謹,筆畫秀麗且美觀大方。出版書籍多用宋體字來排版布局,如封面標題或內頁正文,再加上宋體字的字形屬于方塊形,方便活字排版印刷,而宋體字筆畫經過不斷標準規(guī)范后,橫細豎粗的比例關系,使筆畫中帶有一種特殊韻味,更是受到了人們的喜愛。這些原因使得宋體字歷經千余年依然得以廣泛應用,而一種漢字形式既能使用這么長久必然有它的獨特魅力,下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介紹宋體字的特征。
1、宋體字的易讀性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社會對書籍的整體需求日益增長??虝橙送ㄟ^長期實踐探索,利用漢字橫向筆畫多過于豎向筆畫的特點,把橫向筆畫縮細,豎向筆畫加粗并略微減短,創(chuàng)造出了宋體字,在其雕刻印刷和視覺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是因為人類長期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橫輕豎重的宋體字正好適應人眼的視錯覺。[10] 另一方面,宋體字在頁面排版布局上,黑、白、灰三者關系適宜,粗細對比節(jié)奏明快。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相比于其他字體,長期近距離長篇閱讀,宋體字更能讓人靜心并感到舒適,避免了視覺上的疲勞。其次,從古至今宋體字的長期使用,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的閱讀習慣。人們已經認可了宋體字的大面積使用,不管是視覺上還是心理上更易于人們所接受。如:網頁、各軟件的界面、書籍等,凡是需大面積使用字體的地方都能看到宋體字的身影??梢?,宋體字如此廣泛的應用,與宋體字的易讀性是分不開的。如圖1該書籍使用字形秀麗、剛勁有力的宋體字為正文排版,穿插圖片結合,整體文字與圖片在色調上濃淡適宜,布局上錯落有致。既緩解了人們在閱讀時視覺上的疲勞,又能給人帶來一種舒適的享受。
2、 宋體字的審美性
宋體字本身具有橫細豎粗、橫輕豎重的特點,有點類似中國傳統(tǒng)木作建筑,架子穩(wěn)靠,結構緊湊,筆畫末端帶有裝飾,刻版味十足,體現(xiàn)了刀刻印刷的感覺。而隨著印刷術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在宋體字出現(xiàn)之后,漢字的字體結構更加的規(guī)范化。[11] 這種特質能使信息更加清晰準確地傳遞出來,增強產品的視覺審美性,促進產品的銷售。在現(xiàn)代生活中,社會的發(fā)展造就了宋體字高頻率的應用。如:在一些書籍封面設計中,就能看到宋體字的身影。見圖2這本呂敬人的 《外交十記》 中,以簡單有力的宋體字為標題主體,對同樣是宋體字的副標題在字體大小、顏色以及背景等方面做了不同的處理。明確了書籍名稱,又通過宋體字的方正端莊的特點,體現(xiàn)了該書籍內容的嚴謹性。此外,在產品的銷售過程中,文字是傳播的主要媒介,而宋體字本身帶來的審美感受既能突出產品的信息,又能刺激消費者的視覺感受。 基于宋體字的審美性,被廣泛使用在標題或正文排版印刷設計中。根據(jù)字體使用地方的不同,在字體大小、間距、版式處理上也有所不同,其產生的視覺效果也不同。如圖3此書在封面上僅用簡潔秀麗的宋體字形式來突出主題,背景大面積留白。正文部分同樣使用宋體字來排版布局,只是在字號和版式上有別于封面的設計,整體上給人一種清秀雅致之感。
3、宋體字的文化性
從宋體字發(fā)展來看,早期的雕版印刷字體,通常先由書法家書寫楷書,之后由刻書匠人直接臨刻,最后印刷而成,其字體具有著濃厚的書法氣息。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作為具有千年歷史的宋體字規(guī)范了中國漢字,形成一種專用于印刷的規(guī)范字體體系,見證了朝代更替,既不斷注入了宋、元、明、清時期的時代審美趣味和人文精神內涵,且一如既往地保留了中國書法中筆畫的結構特征,除此之外,對點、撇、捺等轉折部分也進行了藝術概括與規(guī)范化處理。簡單來說,宋體字是由楷書演變發(fā)展而來,承襲了中國書法文化的趣味,不僅筆畫上保留了中國書法的特征,且非常恰當?shù)匕阎袊鴷瑫奈幕卣饕缘犊獭⒂∷⒌姆绞奖憩F(xiàn)出來,較之以前的楷書字體更加方正有力。由此可見,宋體字作為中國最早的印刷字體,它不僅承載著中國的漢字發(fā)展史,更是中國文化的體現(xiàn)。正如李喻軍先生曾在《宋體字的文化魅力》一文中所說:“宋體字不是美術字,它是正本漢字?!盵12] 它不僅有著獨特的自身優(yōu)勢,且蘊涵著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內涵,其形態(tài)特征以及內在的文化特征也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因此,明確宋體字的內在本質,才能在保持宋體字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更好地應用于設計,讓更多的設計工作者用它來傳承、體現(xiàn)中國文化。見圖4這是中國第一部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加工生產技術的綜合性著作《天工開物》 。[13] 此書籍內頁使用方正平穩(wěn),對稱均衡的宋體字,在體現(xiàn)內容的豐富性同時用以表現(xiàn)中國文化端莊優(yōu)雅、舒展大氣之感。四 結語
宋體字源于宋慶歷年間的活字印刷,成形于明代嘉靖年間的書籍刊印,經過千余年發(fā)展使用至今,成為最主要的漢字印刷字體之一。宋體字規(guī)范了中國漢字的印刷字體樣式,其橫細豎粗是基于漢字橫畫多于縱畫的漢字結構特點,加之其筆畫末端的裝飾,類似中國傳統(tǒng)木作建筑的樣式,給人穩(wěn)定和飄逸之感。宋體字的橫平豎直是基于印刷技術的考慮,便于刻工上的工藝制作,其方正的字形也是出于網格狀排版印刷上的需要。
所以,宋體字不是一種自然產物,它的誕生和成熟離不開傳統(tǒng)書法、印刷技術以及文化的發(fā)展。此外,宋體字的易讀性與審美性特征,使之廣泛應用于雜志、報刊等標題或正文排版印刷設計中。其文化性既保留了楷書的本質特征,傳承了中國的書法文化,又反映了人們的時代審美趣味和人文精神內涵。宋體字是中國漢字書法與印刷的結晶,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F(xiàn)如今,宋體字廣泛應用于生活當中,是現(xiàn)代漢字中必不可少的字體之一。為了滿足不同設計者的需要,宋體字的設計向多樣化發(fā)展,相繼衍生出了多種字體形式。作為中國文字的代表,宋體字更是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此引領中國漢字文化的潮流。
欄目分類
- 新疆地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轉型的價值訴求
- NABP2:肝細胞癌表達的潛在生物標志物及其與臨床病理與免疫浸潤的關聯(lián)
- 新時代加強領導干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踐路徑
- 中外合作辦學黨建工作的數(shù)字進路
- 新質生產力是優(yōu)化生產力要素的新型生產力
- 中國古詩詞文化與舞蹈藝術的融合教學研究
- 互聯(lián)網背景下中職舞蹈美育教學策略研究
- 舞蹈藝術與新媒體技術結合助力傳統(tǒng)文化傳播--以2025年河南春節(jié)晚會為例
- 環(huán)境舞蹈在高校舞蹈專業(yè)課程實踐中的應用探究——以四川傳媒學院為例
- 藏區(qū)廣場舞的音體結合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