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吟誦走進語文課堂的模式探究

作者:伍碧波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6-08-13人氣:1621

吟誦是傳統(tǒng)文化、古典詩詞不可或缺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古人都用吟誦的方法讀書、學習,吟誦處于讀和唱之間,它賦予古代文學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內(nèi)涵。百年前,隨著私塾退出歷史舞臺,吟誦也幾近銷聲匿跡,近年來,在有識之士的呼吁與努力之下,不少的國人重新認識了吟誦。在部分學校,吟誦作為一種文言讀書的方法也走進了語文課堂。筆者所在的學校也開展了吟誦走進語文課堂的課題研究。

吟誦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不可能是古代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翻版復制,也不應是對已有語文教學模式的全面顛覆。吟誦作為現(xiàn)代語文課堂的一個元素,應該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結合中自如運用。吟誦走進語文課堂,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做了幾種模式的探討:

 

一、在吟誦中背誦

經(jīng)典篇目的背誦可以內(nèi)化為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學識修養(yǎng),不是用查閱資料可以代替的。中小學生語文課程標準越來越重視背誦,不斷增多中小學生必背的篇目,背誦也成為大多中小學生學習中的一大負擔。

在背誦方面,傳統(tǒng)語文教學當中有幾點值得我們借鑒:

“一,要求大聲誦讀;二,要求讀得準確,一字不差;三,多讀遍數(shù),達到純熟,以致能夠背誦?!保?]

傳統(tǒng)意義的大聲誦讀就是吟誦,它是文學、音樂、語言的綜合體,用吟誦的方法背誦是我國傳統(tǒng)的高效語文學習方法。用這種方法,不僅記得牢,而且理解得深、體味得深。因為吟誦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審美的過程、記憶的過程。用吟誦的方法讀書也更容易做到“一字不差”。當吟誦和音樂結合在一起時,多讀數(shù)遍也就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情。

在現(xiàn)代語文課堂運用吟誦的元素輔助背誦,要重視“反復”的作用。曾國藩曾告誡自己正在求學的弟弟一日之中“讀背誦之書不必多,十頁可耳??瓷娅C之書不必多,亦十頁可耳。”[2]以古人字體的大小,十頁內(nèi)容應是相當少的,而作為一天的學習內(nèi)容,應該是反復朗讀,甚至會背之后還要再讀的。老一輩的讀書人,耄耋之年,對于小時候記過的詩書還爛熟于心,都得益于吟誦,得益于當年的熟讀功夫?,F(xiàn)代語文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不但課堂內(nèi)要騰出大量的時間給學生反復吟誦,還要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更多的吟誦遍數(shù)累積才行。

另外,還可以通過開展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活動,將背誦貫穿在吟誦中進行。比如吟誦接龍、情景吟誦、分角色吟誦、吟誦擂臺等,活動將學習和娛樂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無意之間加強記憶效果,既沒有學習的壓力,也使記憶的效果更為牢固。比如吟誦《醉翁亭記》“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將“負者”、“行者”、“前者”、“后者”、“傴僂提攜”進行角色分工,分工后揣摩應該帶著怎樣的心情吟誦,然后反復吟誦這一段,感受滁人出游的愉悅和悠閑,直至熟練成誦。

 

二、在吟誦中涵泳

 “涵泳”本義是“潛游”, 后引申至“浸潤” “品味”等。朱熹曾說:“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盵3]現(xiàn)代中小學語文課堂上的課文講解,容易存在兩種極端的傾向:一種是過于籠統(tǒng)和模糊,深入不到涵泳的層面;一種是過渡講解,每個部分都發(fā)揮到極致,講解一些與學生理解能力不相吻合的內(nèi)容。真正的涵泳是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之上的涵泳,教師起到的是一個引導的作用,方法指導及示范的作用。涵泳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對作品的體悟、增強學生的語感。涵泳教學的關鍵不是講解,而是設置問題。

比如教學崔顥的《黃鶴樓》,前兩聯(lián)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庇械陌姹緞t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學生吟誦之后,老師將兩種不同版本提供給學生對比,引導學生邊吟誦邊作思考:哪個版本更好?學生帶著問題“讀思結合”,可從音律上,從意義,從結構上讀出自己的個性體驗,這就是他們涵泳的過程,涵泳之后得到的體悟要還原到吟誦當中去,在吟誦當中再次感受、印證,這才達到了涵泳的真正目的。

又比如教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吟誦最后一節(ji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吟誦之前讓學生找出詩歌的韻腳,學生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節(jié)作者使用了兩個韻,先是“an”的平聲韻,然后是“u”的入聲韻。接著讓學生帶著作者為什么要換韻的疑問吟誦,慢慢感受作者用和緩的平聲韻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而后面的入聲韻表意急迫,情緒堅定,跟詩人激情高亢地抒情有關。

 

三、在吟誦中想象

現(xiàn)代語文課堂借助多媒體的輔助,往往容易顯得熱鬧非凡,炫彩奪目,但也容易失卻語文的味道,違背讓孩子們在文字中感受文學美境的教學初衷。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不是借助圖片、音頻、視頻資料替代學生的想象,而是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之上引導他們走進詩文的意境。沒有想象的閱讀是貧乏的。想象后反復吟誦,吟誦中豐富想象內(nèi)容,兩者緊密結合,讓文字的藝術、畫面的藝術和聲音的藝術、情感的藝術水乳交融在一起,使得詩歌的鑒賞富有更多感性的認識。

課堂的實際操作中,想象的訓練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

1.重現(xiàn)型想象

重現(xiàn)型想象是根據(jù)詩文的描繪將文字轉(zhuǎn)化為形象的過程。詩詞文中大量景物、場景的描寫非常適合做重現(xiàn)型想象的訓練。這種訓練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和還原能力,訓練得越多,學生的感官會越來越敏銳,觀察能力也越來越強。

例如在講授晏殊的《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時,詞人是這樣描繪春光“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吟誦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入手,把自己的生活體驗融入到詩詞情境中,在曼聲長吟中感受詩句帶來的感官沖擊,將文字立體化。

2.補充型想象

這類訓練適合在記敘類的詩詞文中進行,文言作品在文字中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細節(jié)展示,而整個場景中為什么要突出這樣的細節(jié),通過補充型想象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領悟到作者的意圖。

比方講授《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之后,全都是老婦的哭訴,顯然在當時差吏抓人,百姓躲避的情形下,老婦不會一口氣將家里的情況介紹得那么完全,更不會舍棄家里的孩子自愿服役。那么在老婦哭訴的過程中,差吏做了怎樣的反應就有了很多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將這段獨白設計成對白,讓學生補充差吏的問話,然后進行分工吟誦。

3.體驗型想象

在詩歌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情感體驗展開想象,使自己參與到詩歌的意境之中,是詩歌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步。

比如在講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最后兩句“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情感飽滿,學生若只是浮泛讀過,雖然會背,卻終究不能體會到作者的深刻情感。教師如果引導學生想象詩人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站立了多久,眼前是怎樣的景象,詩人又為什么要這樣做,聯(lián)想自己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學生對詩歌情感的體驗就會深刻很多。

 

四、在吟誦中練筆

語文課堂上可以采用對對子、仿寫、改寫、續(xù)寫、填字等方式進行練筆,創(chuàng)作可以在吟誦中進行,創(chuàng)作完成后可以讓學生齊聲吟誦優(yōu)秀作品,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文言語感、訓練了學生的寫作基本功,也使部分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作成功的喜悅。

筆者曾經(jīng)嘗試以對聯(lián)的方式總結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為課文取小標題。比如講授胡適的《我的母親》,我和學生一起在吟誦聲中擬定了這些小標題“早起反省意味長,穿衣催學良習養(yǎng)。”“語出輕薄嚴責罰,舔眼醫(yī)翳熱衷腸。”“敗家大兒多債主,除夕后母度年關?!薄版ㄦ菜P钥椕埽涯笩釡I化糾紛。”“剛烈節(jié)婦哭鬧甚,浪蕩五叔賠罪忙。”張志公在《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中說:“屬對是一種實際的語言、詞匯的訓練和語法訓練,同時包含修辭訓練和邏輯訓練的因素。可以說,是一種綜合的語文基礎訓練?!盵1]同時,屬對又屬于文字游戲,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文言作品中有的句式特別講究,語言特別精美,適合學生仿照句型創(chuàng)作,在熟練的基礎上靈活移植到大作文之中。

比如講授《答謝中書書》一文時,文章駢散結合的特點很適合學生仿寫,我仿照原文設置了這樣一個寫作練習給學生訓練:“龜崗之美,百年共談。古木參天,石徑綿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寫景物的色彩配合之美,可寫樹木、花草、亭臺、石壁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寫景物的動態(tài)之美,可寫鳥獸、蟲魚、人物等)實是學府之靈峰,聚賢學子,未有不以登臨此崗為樂者?!?/p>

 

吟誦運用于語文教學,是古老的但也是全新的方法。不同的教師在處理吟誦元素的時候也有不同的做法。簡單的復古并不可取,因為雖然達到在反復中熟讀成誦的目的,但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對此產(chǎn)生審美疲勞,這種教學方法也容易因時間的累積而缺乏活力難以維持。在教學中滲透更多表演和娛樂元素的做法也值得商榷,因為這雖使得吟誦的課堂熱熱鬧鬧,活力十足,但卻讓語文、吟誦均成為文化的快餐消費,帶來的是虛浮的氣息。怎樣在語文課堂運用吟誦,怎樣讓吟誦在青少年整個學習過程中一以貫之,這有待進一步的摸索。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