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殊事件看媒體公信力-新聞論文
作者:許瑞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4-27人氣:1376
去年以來,出現了一系列諸如“茶水發(fā)炎”、“紙餡包子”“瘋狂粉絲楊麗娟”、“華南虎”等引起公眾高度關注和眾多爭議的事件,對這些事件的報道引發(fā)了大眾傳媒一片“集體狂歡”的景象。在這些眾多引起紛爭的特殊事件的報道中,媒體的公信力受到了極大損害。
媒體公信力,是指新聞媒體所具有的一種被社會公眾所信賴的內在力量,是衡量媒體權威性、信譽度和社會影響力的標尺。為何普利策當年能一呼百應地讓紐約市民為自由女神像捐款?為何《華爾街日報》被稱為世界經濟的風向標、世界金融的指南針?這就說明凡是贏得公眾信賴的媒體,它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諸領域就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隨著我國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fā)展,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受眾對信息需求及對傳媒的認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為傳媒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首要因素、立身之本,而它一旦受到損害,其產生的負面作用是巨大的,修復也將是長期和艱巨的。然而,近年來,一些新聞媒體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自覺或不自覺地做出了不少有損媒體公信力的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使得不少人對媒體或多或少抱有懷疑甚至不信任態(tài)度,也使我們越來越感到提高媒體公信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媒體公信力下降的表現
1.新聞娛樂化傾向
有些新聞報道為了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不惜“為娛樂而娛樂”,制造一些格調不高的“產品”。就如對追星女楊麗娟的報道,這本是一個極端的個案,傳媒用少量的篇幅報道即可,但《蘭州晨報》不僅刊登系列追蹤報道,還呼吁全國傳媒關注,推動事件的發(fā)展。傳媒的參與,不僅沒有把楊麗娟拉回正常的生活軌道,反而把楊一家追星的歷程推向了一條畸形發(fā)展的道路。
在新聞傳播理念中,新聞和娛樂涇渭分明,而如今兩者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這就是20世紀晚期新聞價值改變的另一個表現:新聞被當作娛樂,娛樂被當作了新聞。”①我國學術界把新聞信息與娛樂信息相融合的趨向稱為“新聞娛樂化”,具體是指,將名人趣事、犯罪新聞、暴力事件、災害事件、體育新聞、娛樂信息等軟性新聞作為新聞報道的重點,強調故事性、情節(jié)性、事件的煽情效果,用戲劇或文學創(chuàng)作的手法描述新聞過程,追求報道的刺激和趣味。
毋庸置疑,大眾傳媒具有提供娛樂的社會功能,“娛樂休閑”也是很多受眾接觸媒介的重要動機。但“新聞娛樂化”過度會對社會公眾產生“麻醉”作用。以“楊麗娟瘋狂追星”事件為例,客觀上說這是一個社會極端個案,而且劉德華是名人,信息具備一定的新聞價值。但此后傳媒把楊麗娟母女各種瑣碎的“小道消息”都當成新聞刊登在每天的重要版面上,就是惡俗的新聞炒作,嚴重違背了新聞專業(yè)主義精神。新聞炒作產生的“新聞”是一種“垃圾信息”,它會使得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不值得關注的事情上,而忽視了那些應該受到關注的新聞。新聞職業(yè)道德的要求之一便是:“傳媒應該更好地區(qū)別花邊新聞與重要新聞,去關注那些影響了某一社會群體的生活,或全社會乃至全人類生活的事件上?!雹跅铥惥戬偪褡沸堑男袨橐呀洺尸F出一種病態(tài),并不適宜在公共場合展現。正如《人民日報》對該事件發(fā)表的時評所說:“眾多傳媒熱衷于報道這件事的每一個細節(jié)……事實上,將楊勤冀最終推下大海的,可能有幾只興奮的手掌,其中一雙用力最猛的,正是那些口水四溢的娛記和他們背后渴望吸引眼球、推高發(fā)行量的傳媒老總。”③這種市場利益驅動下的新聞娛樂化潮流,將基本的新聞道德從根本上消解了。傳媒努力制造并販賣給公眾的東西充滿了煽情和感官刺激,卻忘記了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又何談其公信力呢?
2.策劃新聞傾向
從“茶水發(fā)炎”到“瘋狂粉絲楊麗娟”,媒體這一連串的新聞報道活動究竟是一次成功的新聞策劃,還是不負責任的“策劃新聞”?新聞策劃,本是新聞報道主體遵循新聞規(guī)律,對已占有的新聞資源進行開發(fā)與配置,以實現最佳傳播效果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它是主客觀相結合的產物,不能脫離客觀存在的新聞事實而憑空產生,其目的是向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使報道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策劃新聞”,則是為達到商業(yè)宣傳效果或社會效果而人為策劃的可供報道的事件,它完全在主觀的預想和操作之中。媒體為“考察”醫(yī)德醫(yī)風,假扮患者將事先準備好的茶水送到10家醫(yī)院當作尿水檢測,有6家醫(yī)院檢測出茶水有炎癥,引起社會轟動。媒體根據自己的主觀傾向策劃出“以茶代尿”的新聞事件,是典型的“策劃新聞”。媒體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基于片面結論的報道已經失去了真實性,而后來許多媒體不加判斷就急躁跟進報道的做法更是誤導了受眾。在楊麗娟事件中,如果說媒體最初是對新聞事件的客觀報道,那么后來楊麗娟由拋卻父尸到接受歌手“捐贈”、再到媒體爭掏腰包承擔楊家母女的路費以獲得獨家采訪權……,媒體已經轉變?yōu)橥苿邮录l(fā)展的參與者,先前的新聞策劃就演化成“策劃新聞”。這樣做,可以說媒體考慮的更多的是自身的經濟利益,其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事實的客觀公正性,公信力自然受到很大的打擊。
3.虛假新聞傾向
真實是指按照事實的本來面貌反映報道事實,真實不僅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媒體公信力的核心,它是決定受眾對媒體信任度的重要因素,每個新聞工作者都必須樹立視真實性為生命的意識。但近年來,一些媒體在不擇手段的競爭中,放松甚至淡忘了基本的職業(yè)道德,使得媒體應有的公信力遭受損失。
盡管“紙餡包子”的始作俑者訾北佳為自己的荒唐行為付出了一年的牢獄之災,但是這一事件卻為媒體如何樹立公信力敲響了警鐘。通常的虛假新聞往往是由于記者不深入采訪、捕風捉影和道聽途說導致失實。而“紙餡包子”事件則是新聞從業(yè)人員蓄意、惡意的造假,其危害更大。“紙餡包子”事件后,很多人質疑播出此條新聞的北京電視臺:作為首都電視臺這一重要新聞媒體,其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不能低估。然而,為何這樣一則事關民生與社會和諧的新聞報道審核把關如此粗放,致使該虛假報道得以播出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這樣制造虛假新聞的從業(yè)人員又是如何進入采編隊伍的提升媒體公信力的舉措
1.明確新聞媒體的性質和功能。
當前,新聞媒體在改革發(fā)展中急需明確其性質和功能,比如主流媒體的社會性質是什么?應該歸屬事業(yè)抑或企業(yè),在這個本來應該非常清晰的問題上,近年來由于媒體發(fā)展較快、政府的投入逐漸減少而模糊不清,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認為,媒體有了自收自支的能力應該完全走向市場,完全企業(yè)化。媒體的快速發(fā)展是事實,但不可否認的是,媒體正在以犧牲公信力來換取廣告創(chuàng)收,以犧牲社會效益來交換經濟效益。興許誰都不愿意承認這個嚴酷的事實,但一個個“坐臺”節(jié)目的存在卻證明了這個事實。所謂“坐臺”節(jié)目就是不管誰只要支付一定金額,媒體就可以拱手讓出最重要的陣地—版面或話筒。這是一種什么交易呢?然而正是這一類節(jié)目支撐著媒體的收入,而這正是媒體走向市場,在媒體性質功能混淆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出現的狀況。媒體的各種功能應該在不同性質的媒體、頻道、頻率上嚴格區(qū)分。具有喉舌功能的媒體應該以媒體的公信力體現政府的權威力,具有商業(yè)性質的媒體應該以社會誠信體現社會價值。讓主流媒體在傳達黨和人民的聲音中屏蔽不和諧音符,其公信力才能得到真正加強,而商業(yè)性質的媒體也才能夠以真實客觀、具有人情味、健康向上的信息贏得公信力。
媒體公信力,是指新聞媒體所具有的一種被社會公眾所信賴的內在力量,是衡量媒體權威性、信譽度和社會影響力的標尺。為何普利策當年能一呼百應地讓紐約市民為自由女神像捐款?為何《華爾街日報》被稱為世界經濟的風向標、世界金融的指南針?這就說明凡是贏得公眾信賴的媒體,它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諸領域就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隨著我國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fā)展,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受眾對信息需求及對傳媒的認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為傳媒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首要因素、立身之本,而它一旦受到損害,其產生的負面作用是巨大的,修復也將是長期和艱巨的。然而,近年來,一些新聞媒體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自覺或不自覺地做出了不少有損媒體公信力的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使得不少人對媒體或多或少抱有懷疑甚至不信任態(tài)度,也使我們越來越感到提高媒體公信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媒體公信力下降的表現
1.新聞娛樂化傾向
有些新聞報道為了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不惜“為娛樂而娛樂”,制造一些格調不高的“產品”。就如對追星女楊麗娟的報道,這本是一個極端的個案,傳媒用少量的篇幅報道即可,但《蘭州晨報》不僅刊登系列追蹤報道,還呼吁全國傳媒關注,推動事件的發(fā)展。傳媒的參與,不僅沒有把楊麗娟拉回正常的生活軌道,反而把楊一家追星的歷程推向了一條畸形發(fā)展的道路。
在新聞傳播理念中,新聞和娛樂涇渭分明,而如今兩者之間的界限日漸模糊。“這就是20世紀晚期新聞價值改變的另一個表現:新聞被當作娛樂,娛樂被當作了新聞。”①我國學術界把新聞信息與娛樂信息相融合的趨向稱為“新聞娛樂化”,具體是指,將名人趣事、犯罪新聞、暴力事件、災害事件、體育新聞、娛樂信息等軟性新聞作為新聞報道的重點,強調故事性、情節(jié)性、事件的煽情效果,用戲劇或文學創(chuàng)作的手法描述新聞過程,追求報道的刺激和趣味。
毋庸置疑,大眾傳媒具有提供娛樂的社會功能,“娛樂休閑”也是很多受眾接觸媒介的重要動機。但“新聞娛樂化”過度會對社會公眾產生“麻醉”作用。以“楊麗娟瘋狂追星”事件為例,客觀上說這是一個社會極端個案,而且劉德華是名人,信息具備一定的新聞價值。但此后傳媒把楊麗娟母女各種瑣碎的“小道消息”都當成新聞刊登在每天的重要版面上,就是惡俗的新聞炒作,嚴重違背了新聞專業(yè)主義精神。新聞炒作產生的“新聞”是一種“垃圾信息”,它會使得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不值得關注的事情上,而忽視了那些應該受到關注的新聞。新聞職業(yè)道德的要求之一便是:“傳媒應該更好地區(qū)別花邊新聞與重要新聞,去關注那些影響了某一社會群體的生活,或全社會乃至全人類生活的事件上?!雹跅铥惥戬偪褡沸堑男袨橐呀洺尸F出一種病態(tài),并不適宜在公共場合展現。正如《人民日報》對該事件發(fā)表的時評所說:“眾多傳媒熱衷于報道這件事的每一個細節(jié)……事實上,將楊勤冀最終推下大海的,可能有幾只興奮的手掌,其中一雙用力最猛的,正是那些口水四溢的娛記和他們背后渴望吸引眼球、推高發(fā)行量的傳媒老總。”③這種市場利益驅動下的新聞娛樂化潮流,將基本的新聞道德從根本上消解了。傳媒努力制造并販賣給公眾的東西充滿了煽情和感官刺激,卻忘記了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又何談其公信力呢?
2.策劃新聞傾向
從“茶水發(fā)炎”到“瘋狂粉絲楊麗娟”,媒體這一連串的新聞報道活動究竟是一次成功的新聞策劃,還是不負責任的“策劃新聞”?新聞策劃,本是新聞報道主體遵循新聞規(guī)律,對已占有的新聞資源進行開發(fā)與配置,以實現最佳傳播效果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它是主客觀相結合的產物,不能脫離客觀存在的新聞事實而憑空產生,其目的是向受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使報道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策劃新聞”,則是為達到商業(yè)宣傳效果或社會效果而人為策劃的可供報道的事件,它完全在主觀的預想和操作之中。媒體為“考察”醫(yī)德醫(yī)風,假扮患者將事先準備好的茶水送到10家醫(yī)院當作尿水檢測,有6家醫(yī)院檢測出茶水有炎癥,引起社會轟動。媒體根據自己的主觀傾向策劃出“以茶代尿”的新聞事件,是典型的“策劃新聞”。媒體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基于片面結論的報道已經失去了真實性,而后來許多媒體不加判斷就急躁跟進報道的做法更是誤導了受眾。在楊麗娟事件中,如果說媒體最初是對新聞事件的客觀報道,那么后來楊麗娟由拋卻父尸到接受歌手“捐贈”、再到媒體爭掏腰包承擔楊家母女的路費以獲得獨家采訪權……,媒體已經轉變?yōu)橥苿邮录l(fā)展的參與者,先前的新聞策劃就演化成“策劃新聞”。這樣做,可以說媒體考慮的更多的是自身的經濟利益,其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事實的客觀公正性,公信力自然受到很大的打擊。
3.虛假新聞傾向
真實是指按照事實的本來面貌反映報道事實,真實不僅是新聞的生命,也是媒體公信力的核心,它是決定受眾對媒體信任度的重要因素,每個新聞工作者都必須樹立視真實性為生命的意識。但近年來,一些媒體在不擇手段的競爭中,放松甚至淡忘了基本的職業(yè)道德,使得媒體應有的公信力遭受損失。
盡管“紙餡包子”的始作俑者訾北佳為自己的荒唐行為付出了一年的牢獄之災,但是這一事件卻為媒體如何樹立公信力敲響了警鐘。通常的虛假新聞往往是由于記者不深入采訪、捕風捉影和道聽途說導致失實。而“紙餡包子”事件則是新聞從業(yè)人員蓄意、惡意的造假,其危害更大。“紙餡包子”事件后,很多人質疑播出此條新聞的北京電視臺:作為首都電視臺這一重要新聞媒體,其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影響不能低估。然而,為何這樣一則事關民生與社會和諧的新聞報道審核把關如此粗放,致使該虛假報道得以播出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這樣制造虛假新聞的從業(yè)人員又是如何進入采編隊伍的提升媒體公信力的舉措
1.明確新聞媒體的性質和功能。
當前,新聞媒體在改革發(fā)展中急需明確其性質和功能,比如主流媒體的社會性質是什么?應該歸屬事業(yè)抑或企業(yè),在這個本來應該非常清晰的問題上,近年來由于媒體發(fā)展較快、政府的投入逐漸減少而模糊不清,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認為,媒體有了自收自支的能力應該完全走向市場,完全企業(yè)化。媒體的快速發(fā)展是事實,但不可否認的是,媒體正在以犧牲公信力來換取廣告創(chuàng)收,以犧牲社會效益來交換經濟效益。興許誰都不愿意承認這個嚴酷的事實,但一個個“坐臺”節(jié)目的存在卻證明了這個事實。所謂“坐臺”節(jié)目就是不管誰只要支付一定金額,媒體就可以拱手讓出最重要的陣地—版面或話筒。這是一種什么交易呢?然而正是這一類節(jié)目支撐著媒體的收入,而這正是媒體走向市場,在媒體性質功能混淆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出現的狀況。媒體的各種功能應該在不同性質的媒體、頻道、頻率上嚴格區(qū)分。具有喉舌功能的媒體應該以媒體的公信力體現政府的權威力,具有商業(yè)性質的媒體應該以社會誠信體現社會價值。讓主流媒體在傳達黨和人民的聲音中屏蔽不和諧音符,其公信力才能得到真正加強,而商業(yè)性質的媒體也才能夠以真實客觀、具有人情味、健康向上的信息贏得公信力。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