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心中的自然人格美-文學論文
作者:軒袁祺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6-30人氣:2424
《莊子·漁父》曰:“禮者,世俗之所以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薄百F真”就是珍惜符合自然之道的自然本性,保持樸實無華的品質和感情,因此,要在世俗社會不喪失自我,就必須保持本真。魏晉士人一切行為順其自然,率真適意,享受真實的人生。
第一,魏晉士人行事真,說話真。
過江初,拜官,輿飾供饌。羊曼拜丹陽尹,客來早者,并得佳設,日晏漸罄,不復及精,隨客早晚,不問貴賤。羊固拜臨海,竟日皆美供,雖晚至,亦獲盛饌。時論以固之豐華,不如曼之真率。(《雅量20》)
羅友作荊州從事,桓宣武為王車騎集別,友進,坐良久,辭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日:“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無事可咨。今已飽,不復須駐?!绷藷o慚色。(《任誕44》)
率真強調對待他人時不轉彎抹角,真誠真性。羊曼的“率真”在于行事真實,不以外力改變事情的本來面目,讓事情自然而然的發(fā)展。他看待客人不問身份的高低、官職的大小,只憑來得早晚,體現(xiàn)了對人本身的尊重?!柏S華不如真率”的評價,足可見魏晉時期人們對自然人格的欣賞。羅友的“率真”在于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直爽單純,一片赤子之心。他明確告訴桓溫自己到他家做客的原因就是“嘴饞”,羅友沒有一點兒慚愧之色,讓人在驚異之中看到了一個真實自然的人,率真在他這里表現(xiàn)為率直和純真。說真話,辦真事,不用各種幌子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不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編理由,這是魏晉自然人格的一種表現(xiàn)。
第二,魏晉士人行隨興起,游隨情至。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任誕47》)
隨性的意思:一是依隨自己的心情,不迎合,隨性情而定;二是毫無顧忌,無拘無束。王子猷一時興起,隨即冒著大雪,乘舟夜行訪友,他的“率真”在于行為不受外在因素的羈絆,興起則動,興盡則止,自己感悟其中的滋味,自己控制生活的節(jié)奏?!斑@截然地寄興趣于生活過程的本身價值而不拘泥于目的”?5?,其實最終的目的就在于行為本身。《簡傲17》記載,王子敬從會稽郡經(jīng)過吳郡,聽說顧辟疆有個名園,在不認識主人的情況下,王子敬游遍了整個花園,并恣意品評花園的優(yōu)劣,主人罵他“非禮非道”,他也全不在意,“怡然不屑”以對。魏晉士人任性自適,拋開了外在的束縛,不理會別人的非議和評價,盡情享受心靈的解放。這是莊子逍遙游的境界,魏晉士人有了這樣的心性,山高水遠都在腳下,也都在心中。
二、超越名教,展現(xiàn)灑脫的自然美
魏晉時代,名教經(jīng)過別有用心的野心家的改造,成為實現(xiàn)的政治利益的工具,消磨人的自然本性。這時,魏晉士人勇敢地站在“名教”的對立面,響亮地喊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宣言!在理論上,他們積極探索,尋找反對“名教”的理論支持,“自然”之說進入他們的視野,成為反對名教的有力武器。與此同時,魏晉士人還以切實的行動,表示對“名教”束縛的反抗,與名教倡導的“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針鋒相對。
阮籍嫂嘗回家,籍見與別?;蜃I之,籍日:“禮豈為我輩設也?”(《任誕7》)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第一,傳統(tǒng)的禮教在當時社會還有極大的影響力,阮籍與嫂見別,尚且有人譏笑、鄙視他的做法;第二,魏晉時代,還有阮籍這樣的士人站在禮法的對面,大膽向名教宣戰(zhàn)。他們要打破陳舊的價值體系和評判標準,為構建一個嶄新的符合人性的價值體系掃除障礙,奠定基礎。魏晉士人以曠達、放誕反對壓抑人性的社會,反抗禁錮天性的禮教,以發(fā)掘人生的價值為己任。
首先,魏晉士人以不屈的生命,為爭取自然人格進行不懈的抗爭。
嵇中散l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日:“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雅量2》)
嵇康以生命的力量發(fā)出了反抗名教的最強音!一句“廣陵散于今絕矣”正是魏晉士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嵇康以此來對抗司馬氏的黑暗專制、社會的骯臟腐化,至死不屈,至死不悔。他挺拔如孤松,剛勁如秋風,傲視名教,用短暫的一生,為爭取自然人格進行了激烈的斗爭,他是在文化墮落之時替人類冒險爭取真實人生的殉道者。在生命結束的瞬間,嵇康以手揮五弦的風姿,完成了對名教的超越,體現(xiàn)了生命本身的張力和自然人格的崇高。
其次,魏晉士人以放達的行為舉止,傲視名教傳統(tǒng),對自然人格進行不懈追尋。
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簡傲》)
“魏晉人以狂狷來反抗這鄉(xiāng)愿的社會,反抗這桎梏性靈的禮教和士大夫階層的庸俗,向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掘發(fā)人生的真意義、真道德。他們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名譽來冒犯統(tǒng)治階級的奸雄借禮教以維持權利的惡勢力?!比罴跁x文王的席中嘯歌以對,與座中其他人的嚴肅敬重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幅反差極大地畫面中,更突顯了阮籍行為的堅定決絕和肝膽豪情。他的嘯聲正是對晉文王的蔑視,是對名教正面的反抗;阮籍飲鄰家美婦酒而醉眠其旁,吊鄰家才色美女子,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教化下,他對名教的反抗與超越已突破了男女之大防,表現(xiàn)了他對美的欣賞和對美的幻滅的哀婉。
“要求自由是人的本質”,魏晉士人對社會名教虛偽性的揭露、批判、蔑視越是激烈越是能表現(xiàn)他們內心自由的程度。他們喊著“非湯、武而薄周、孔”超越札俗的羈絆,掙脫名教久而來對士人束縛,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行動的自由,心靈的自由,完成對自然人格的重塑與建構。
三、一往情深,寄托人性的自然美
儒家的傳統(tǒng)禮教要求“發(fā)乎情,止乎禮義”,這種規(guī)范一旦陷入絕對化、極端化,就會成為束縛人性的桎梏,乃至成為虛偽的借口。魏晉士人處在人性的大覺醒時期,不僅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更發(fā)現(xiàn)了自己久被壓抑的深情。他們大膽地表達對情的珍視,對自然人性的崇尚與追求。休眠已久的情感,在魏晉士人那里終于噴薄而出!
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日:“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傷逝4》)
“情之所鐘,正在我輩”,這是魏晉士人深情的宣言。他們的哀慟,源于人類對永恒生命的追求和對超越死亡的愿景,不僅是情之所系,更是對生命的致意。“人在禮教法規(guī)的壓抑下活得太累,就需要放下肩上的匡時濟世的擔子,也需要敞開鎖閉的心靈大門,讓內心真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出來,變無情為有情,以有情之心為有情之事。”
第一,魏晉士人用鮮活的生命本色追憶友人,一往情深。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备翱徒砸蛔黧H鳴。(《傷逝1》)
肅穆安靜的墓地和靈堂,氣氛本來應該是悲慟的,但卻驢鳴聲起。一群士人,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大庭廣眾作驢鳴,這便是魏晉士人悼念友人的獨特方式。看似與莊重的場景格格不入,但在荒誕的行為背后卻流露出他們對亡友深沉的情感與追思,細想下來,卻再也沒有比驢鳴更能寄托他們哀思的方式了。如此相送,比單純地痛哭流涕更顯情真意切,也只有魏晉士人才有這樣的深廣情懷。
第二,魏晉士人尊重人性,理解情感,一往情深。
庾亮兒遭蘇峻難遇害。諸葛道明女為庾兒婦,既寡,將改適,與亮書及之。亮答曰:“賢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兒,若在初沒?!?《傷逝8》)
古代婦女沒有社會地位,遵守著男權社會為她們制定的綱常禮儀?!抖Y記·郊特牲》曰:“信,婦德也。一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边@說明婦人之道在于從一而終、守寡而不改嫁。封建社會為婦女所立的“貞節(jié)牌坊”是對婦女生活權利的剝奪,從本質上講,是對女性欲望的克制和人性的壓抑。庾亮的回答一方面表明他的開明、大義;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庾亮對人性、對情感的尊重。魏晉士人追求自然人格,在于他們能夠推己及人,由自己的深情轉而同情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尊重人的本性,不以禮法限制他人的自由選擇。
向秀在《難養(yǎng)生論》中說:“有生則有情,稱情則自然得,若絕之而外,則與無生同,何貴于有生哉。”他把“情”提高到與生命同等的位置,表明魏晉士人對情的重視和期待。他們以深情懷念死者,又不以死者剝奪生者生活的權利,他們將感情自然流露,在內心情感世界的開掘上,達到了一定得深度和廣度。
總之,魏晉士人表現(xiàn)出來的人生態(tài)度、行為方式鑄成的人格精神,奠定了中國文人的基本人格精神之一。從中國文人的一言一行中流露的點滴的真性真情、高潔至純、深情厚意和樂觀昂揚的人生態(tài)度和做人底線,都是對魏晉自然人格的踐行。自然人格是魏晉士人的標志,更是中國文人的一種理想。他們堅守自己為人處世的底線,為了保持自然人格不惜用生命的力量進行抗爭。他們養(yǎng)素全真,任性而動,在生活中保持真性情、真姿態(tài),對人和物都抱有赤子之心和涓涓深情。在這個充滿人格的虛偽、情感的困惑的時代,真實自然的人格構建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第一,魏晉士人行事真,說話真。
過江初,拜官,輿飾供饌。羊曼拜丹陽尹,客來早者,并得佳設,日晏漸罄,不復及精,隨客早晚,不問貴賤。羊固拜臨海,竟日皆美供,雖晚至,亦獲盛饌。時論以固之豐華,不如曼之真率。(《雅量20》)
羅友作荊州從事,桓宣武為王車騎集別,友進,坐良久,辭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日:“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無事可咨。今已飽,不復須駐?!绷藷o慚色。(《任誕44》)
率真強調對待他人時不轉彎抹角,真誠真性。羊曼的“率真”在于行事真實,不以外力改變事情的本來面目,讓事情自然而然的發(fā)展。他看待客人不問身份的高低、官職的大小,只憑來得早晚,體現(xiàn)了對人本身的尊重?!柏S華不如真率”的評價,足可見魏晉時期人們對自然人格的欣賞。羅友的“率真”在于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直爽單純,一片赤子之心。他明確告訴桓溫自己到他家做客的原因就是“嘴饞”,羅友沒有一點兒慚愧之色,讓人在驚異之中看到了一個真實自然的人,率真在他這里表現(xiàn)為率直和純真。說真話,辦真事,不用各種幌子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不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編理由,這是魏晉自然人格的一種表現(xiàn)。
第二,魏晉士人行隨興起,游隨情至。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任誕47》)
隨性的意思:一是依隨自己的心情,不迎合,隨性情而定;二是毫無顧忌,無拘無束。王子猷一時興起,隨即冒著大雪,乘舟夜行訪友,他的“率真”在于行為不受外在因素的羈絆,興起則動,興盡則止,自己感悟其中的滋味,自己控制生活的節(jié)奏?!斑@截然地寄興趣于生活過程的本身價值而不拘泥于目的”?5?,其實最終的目的就在于行為本身。《簡傲17》記載,王子敬從會稽郡經(jīng)過吳郡,聽說顧辟疆有個名園,在不認識主人的情況下,王子敬游遍了整個花園,并恣意品評花園的優(yōu)劣,主人罵他“非禮非道”,他也全不在意,“怡然不屑”以對。魏晉士人任性自適,拋開了外在的束縛,不理會別人的非議和評價,盡情享受心靈的解放。這是莊子逍遙游的境界,魏晉士人有了這樣的心性,山高水遠都在腳下,也都在心中。
二、超越名教,展現(xiàn)灑脫的自然美
魏晉時代,名教經(jīng)過別有用心的野心家的改造,成為實現(xiàn)的政治利益的工具,消磨人的自然本性。這時,魏晉士人勇敢地站在“名教”的對立面,響亮地喊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宣言!在理論上,他們積極探索,尋找反對“名教”的理論支持,“自然”之說進入他們的視野,成為反對名教的有力武器。與此同時,魏晉士人還以切實的行動,表示對“名教”束縛的反抗,與名教倡導的“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針鋒相對。
阮籍嫂嘗回家,籍見與別?;蜃I之,籍日:“禮豈為我輩設也?”(《任誕7》)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第一,傳統(tǒng)的禮教在當時社會還有極大的影響力,阮籍與嫂見別,尚且有人譏笑、鄙視他的做法;第二,魏晉時代,還有阮籍這樣的士人站在禮法的對面,大膽向名教宣戰(zhàn)。他們要打破陳舊的價值體系和評判標準,為構建一個嶄新的符合人性的價值體系掃除障礙,奠定基礎。魏晉士人以曠達、放誕反對壓抑人性的社會,反抗禁錮天性的禮教,以發(fā)掘人生的價值為己任。
首先,魏晉士人以不屈的生命,為爭取自然人格進行不懈的抗爭。
嵇中散l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日:“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雅量2》)
嵇康以生命的力量發(fā)出了反抗名教的最強音!一句“廣陵散于今絕矣”正是魏晉士人振聾發(fā)聵的吶喊,嵇康以此來對抗司馬氏的黑暗專制、社會的骯臟腐化,至死不屈,至死不悔。他挺拔如孤松,剛勁如秋風,傲視名教,用短暫的一生,為爭取自然人格進行了激烈的斗爭,他是在文化墮落之時替人類冒險爭取真實人生的殉道者。在生命結束的瞬間,嵇康以手揮五弦的風姿,完成了對名教的超越,體現(xiàn)了生命本身的張力和自然人格的崇高。
其次,魏晉士人以放達的行為舉止,傲視名教傳統(tǒng),對自然人格進行不懈追尋。
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簡傲》)
“魏晉人以狂狷來反抗這鄉(xiāng)愿的社會,反抗這桎梏性靈的禮教和士大夫階層的庸俗,向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掘發(fā)人生的真意義、真道德。他們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名譽來冒犯統(tǒng)治階級的奸雄借禮教以維持權利的惡勢力?!比罴跁x文王的席中嘯歌以對,與座中其他人的嚴肅敬重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幅反差極大地畫面中,更突顯了阮籍行為的堅定決絕和肝膽豪情。他的嘯聲正是對晉文王的蔑視,是對名教正面的反抗;阮籍飲鄰家美婦酒而醉眠其旁,吊鄰家才色美女子,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教化下,他對名教的反抗與超越已突破了男女之大防,表現(xiàn)了他對美的欣賞和對美的幻滅的哀婉。
“要求自由是人的本質”,魏晉士人對社會名教虛偽性的揭露、批判、蔑視越是激烈越是能表現(xiàn)他們內心自由的程度。他們喊著“非湯、武而薄周、孔”超越札俗的羈絆,掙脫名教久而來對士人束縛,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行動的自由,心靈的自由,完成對自然人格的重塑與建構。
三、一往情深,寄托人性的自然美
儒家的傳統(tǒng)禮教要求“發(fā)乎情,止乎禮義”,這種規(guī)范一旦陷入絕對化、極端化,就會成為束縛人性的桎梏,乃至成為虛偽的借口。魏晉士人處在人性的大覺醒時期,不僅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更發(fā)現(xiàn)了自己久被壓抑的深情。他們大膽地表達對情的珍視,對自然人性的崇尚與追求。休眠已久的情感,在魏晉士人那里終于噴薄而出!
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日:“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傷逝4》)
“情之所鐘,正在我輩”,這是魏晉士人深情的宣言。他們的哀慟,源于人類對永恒生命的追求和對超越死亡的愿景,不僅是情之所系,更是對生命的致意。“人在禮教法規(guī)的壓抑下活得太累,就需要放下肩上的匡時濟世的擔子,也需要敞開鎖閉的心靈大門,讓內心真實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出來,變無情為有情,以有情之心為有情之事。”
第一,魏晉士人用鮮活的生命本色追憶友人,一往情深。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备翱徒砸蛔黧H鳴。(《傷逝1》)
肅穆安靜的墓地和靈堂,氣氛本來應該是悲慟的,但卻驢鳴聲起。一群士人,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大庭廣眾作驢鳴,這便是魏晉士人悼念友人的獨特方式。看似與莊重的場景格格不入,但在荒誕的行為背后卻流露出他們對亡友深沉的情感與追思,細想下來,卻再也沒有比驢鳴更能寄托他們哀思的方式了。如此相送,比單純地痛哭流涕更顯情真意切,也只有魏晉士人才有這樣的深廣情懷。
第二,魏晉士人尊重人性,理解情感,一往情深。
庾亮兒遭蘇峻難遇害。諸葛道明女為庾兒婦,既寡,將改適,與亮書及之。亮答曰:“賢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兒,若在初沒?!?《傷逝8》)
古代婦女沒有社會地位,遵守著男權社會為她們制定的綱常禮儀?!抖Y記·郊特牲》曰:“信,婦德也。一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边@說明婦人之道在于從一而終、守寡而不改嫁。封建社會為婦女所立的“貞節(jié)牌坊”是對婦女生活權利的剝奪,從本質上講,是對女性欲望的克制和人性的壓抑。庾亮的回答一方面表明他的開明、大義;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庾亮對人性、對情感的尊重。魏晉士人追求自然人格,在于他們能夠推己及人,由自己的深情轉而同情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尊重人的本性,不以禮法限制他人的自由選擇。
向秀在《難養(yǎng)生論》中說:“有生則有情,稱情則自然得,若絕之而外,則與無生同,何貴于有生哉。”他把“情”提高到與生命同等的位置,表明魏晉士人對情的重視和期待。他們以深情懷念死者,又不以死者剝奪生者生活的權利,他們將感情自然流露,在內心情感世界的開掘上,達到了一定得深度和廣度。
總之,魏晉士人表現(xiàn)出來的人生態(tài)度、行為方式鑄成的人格精神,奠定了中國文人的基本人格精神之一。從中國文人的一言一行中流露的點滴的真性真情、高潔至純、深情厚意和樂觀昂揚的人生態(tài)度和做人底線,都是對魏晉自然人格的踐行。自然人格是魏晉士人的標志,更是中國文人的一種理想。他們堅守自己為人處世的底線,為了保持自然人格不惜用生命的力量進行抗爭。他們養(yǎng)素全真,任性而動,在生活中保持真性情、真姿態(tài),對人和物都抱有赤子之心和涓涓深情。在這個充滿人格的虛偽、情感的困惑的時代,真實自然的人格構建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