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淺析如何激活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論文

作者:福建省晉江市平山中學—魏華來源:《華章》日期:2012-08-05人氣:1234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yǎng)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隨著新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真正的課堂教學,學生是主角,教師是配角;舞臺是學生;是有討論有分歧;是有質疑有爭辯。是靈活收尾,意猶未盡。如何在課堂上用最少的時間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學習,把全新的教學理念如何走進課堂,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學行為,讓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結合初中歷史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談以下幾點感悟:

一、創(chuàng)設情境,挖掘潛能,激活熱情,有效教學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將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真正的、完整的知識是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獲得的,真實的情境有利于意義的建構,并促進知識、技能和經驗的連接,在課前教學設計時,我常常想到的是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

在學習在講授“歐洲啟蒙運動”時,我嘗試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8世紀中期,法國有個名叫卡拉的新教徒,他的兒子因欠債而自殺了。天主教會向法院誣告卡拉,說他兒子因為想改信天主教,被信仰新教的父親殺死了。在天主教會的巨大壓力下,法院把卡拉全家逮捕,既不容申辯,也不做現場調查,就將卡拉判處死刑。伏爾泰聽說后,對天主教會的宗教迫害行為異常憤怒。他親自調查事件真相,把這件冤案的調查報告寄給歐洲許多國家,全歐洲都對此感到震驚和憤怒,紛紛譴責法國天主教會?!?/p>

請回答:1、“卡拉案件法院最后會怎么判決呢?2、伏爾泰的行為給我們哪些啟示?”展示情境后,很快激起了同學之間的探究興趣和欲望,學生的討論很激烈。這樣用學生熟悉的事情呈現教學內容,

繪畫,表演、動手這些都可以融入歷史課堂中,如在教授《秦帝國的興亡》中,學生畫了一幅“千古一帝秦始皇”,旁邊還畫了竹木簡、古錢幣、秤、商鞅方升等,解釋說這代表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我把它運用到上課的課件里,上課時再由這位同學“圖說歷史”。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師“重用”,從此真心地喜歡上歷史課,每堂歷史課,她的眼睛都是閃亮的;

學生自導自演的課本劇《戰(zhàn)國時期中原市場的一幕》,他們的表演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仿佛回到戰(zhàn)國時期中原市場,學生更容易理解、感悟歷史;

巧手還原歷史:用橡皮泥制作的彩陶,用竹片制作的竹木簡,用皮革制成的蹴鞠。……課堂成為了大家盡展雄風的舞臺。

二.民主平等、樹立信心,及時表揚,保持熱情。

研究表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時間和機會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就越多,有效教學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見,有效教學必需要致力于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學生有了參與的熱情是可喜的,要保持這種熱情更加可貴。歌德說:“最真誠的慷慨是贊揚?!?

 為了增加毎一位學生受表揚的機會,我采用過多種做法。比如提出一個好的問題,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課后找問題、特別是能問倒老師的、課前查找資料的、上課講故事的、表演課本劇、動手制作、字寫得好的都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并作為平時成績每堂課及時登記下來。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學生積極性不僅得到充分調動,思維活躍,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以后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講練結合,學會質疑,活躍思維,培養(yǎng)能力

新課程強調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于是就有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幾乎不講解,學生自問、自學、自練成了課堂主線。

我認為教學方式的改變可以從優(yōu)化“講練”策略開始。它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教學策略。講要依據學生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講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學內容是屬于現有發(fā)展區(qū)的問題,是學生可以通過獨立學習掌握的,哪些教學內容是屬于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問題,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師幫助才能掌握的。教師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并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沒有疑問的學習是收效甚微的學習。孔子說過:“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愛因思坦也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要設法把學生引向積極尋疑、思疑、釋疑的軌道。

我的做法是要求學生在歷史課前完成導學案后附上疑問,匯總給科代表再總結上交,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生慢慢地學會自己鉆研教材,自己提出問題,久而久之就能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

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課標,提出富有導向性、啟發(fā)性或有思維價值、緊貼主題的質疑。如《先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一課,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怎樣修建都江堰?都江堰修建的時間、人物、由哪幾部分組成?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義?這些問題正是上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對于一些好問題記錄在《我愛問問題》筆記本上,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老師把好的問題展示在班級“好望角”欄目上,在制作課件時也把學生提出好的問題展示出來,同時把學生的名字附上,這些做法極大地點燃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動腦積極參與的習慣,又啟發(fā)學生主動質疑。

四、靈活收尾,注重提練,意猶未盡,激發(fā)反思。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一節(jié)課收尾要巧妙,要講究藝術,精辟、恰當的結束語,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地抓住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利于深化知識結構,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加以歸納,發(fā)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梳理知識線索,提煉出教學內容的精要;然后注意揭示本節(jié)教學內容與前后知識的關聯,使學生將新學的知識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如在維新變法一課收尾時,引用《日落紫禁城》的臺詞,讓學生分析其中劃線部分的含義。

“這是一個風云激蕩的世紀   ,世紀末的這個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熱鬧起來幾個讀書人呼號“變亦變,不變亦變”······“改?!”一個蒼老的聲音,幽幽的,卻也帶點猶豫······“殺??!”······

如用對聯的形式,出上聯讓學生對下聯。激發(fā)無限的靈感。

相信通過挖掘學生潛能、抓住機會表揚學生,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培養(yǎng)問題意識、靈活收尾、激發(fā)反思的余波等一系列策略,一定能有效激活初中歷史課堂。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