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新世紀以來“趙氏孤兒”的話語意義生產(chǎn)-電影論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12-baidu.cn來源:《電影文學》孟匯榮日期:2012-10-02人氣:1308

  新世紀10年以來,中國文學藝術(shù)界引人注目的一個事件便是對“趙氏孤兒”這一經(jīng)典文本的反復敘寫。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四個文本為:(1)2002年9月由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的《程嬰救孤》(陳涌泉編劇、李建樹主演,下文簡稱豫劇本);(2)2003年4月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上演的林兆華導演的話劇《趙氏孤兒》(金海曙編劇,下文簡稱林本);(3)2003年10月國家話劇院上演的田沁鑫導演的話劇《趙氏孤兒》(下文簡稱田本);(4)2010年12月上映的陳凱歌的電影《趙氏孤兒》(下文簡稱陳本)。這四個文本分別是中國傳統(tǒng)的戲曲形式、現(xiàn)代話劇形式和電影形式,并且都在業(yè)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豫劇《程嬰救孤》先后榮獲了中國第十一屆文華大獎第一名、國家舞臺藝術(shù)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第一名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劇目獎,可以說豫劇本是獲得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肯定的;兩個話劇本和電影在引起強烈反響的同時,也有許多對于文本創(chuàng)作的批評。不同時間、不同方式上演的這四個文本皆引起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這一現(xiàn)象本身表明了文本本身在讀者(觀眾)中的號召力,而對于話劇劇本和電影劇本的不同態(tài)度,則體現(xiàn)出了不同的價值判斷立場和準則。這四個文本的生成都非劇作者的原創(chuàng),而是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歷史著作、戲曲文本本身的改寫。21世紀的編劇、導演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歷史的深處,投向經(jīng)典文本,意欲表達的絕不僅僅是他們對過往的興趣,而更應該是他們當下的生命體驗和藝術(shù)觀念。我們?nèi)绾螌Υ@種改寫?我們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對于經(jīng)典的改寫呢?綜合考察這四個文本與歷史經(jīng)典文本的區(qū)別,我們可以非常鮮明地感受到當代創(chuàng)作者的心靈悸動和價值追求,體會到逐漸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對待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的態(tài)度。當代創(chuàng)作者之所以選擇對于經(jīng)典文本的改寫,也是為了與經(jīng)典對話,從而形成一種藝術(shù)的超越。

  闡釋學大師伽達默爾把人類的理解行為視為一種視閾的融合??梢哉f,在理解行為中,既有被理解者的存在,又有理解者基于自身的一種創(chuàng)見。同樣,基于一定本事而不斷變化的文學敘寫,亦能彰顯出創(chuàng)作者不同的觀照。我們在文學敘寫的鏈條中,通過關(guān)注不同文本中的差異,可以較為準確地把握寫作者的意圖,進而感受到敘事話語產(chǎn)生的時代語境。

  新世紀以來的四個文本是在與元代紀君祥的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對話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

  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產(chǎn)生了世界性的影響。王國維說:“劇中雖有惡人交構(gòu)期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雹诜鼱柼┱f:“《趙氏孤兒》是部珍貴的不朽之作,它除了用于了解中國的思想之外,還用于介紹當時已經(jīng)了解和即將揭示的有關(guān)這個帝國的全部知識?!雹弁鯂S所說的“主人翁之意志”和伏爾泰所謂的“中國的思想”應是指紀本中所突出的儒家的忠、義思想。

  紀本的故事分為5折。紀君祥在鮮明的忠奸對立的基礎(chǔ)上來展開矛盾。劇中各個人物的身份都是單一而鮮明的。紀君祥首先明確了屠岸賈的奸臣身份。在楔子里,紀君祥讓屠岸賈自己述說了和武將趙盾文武不和,常有害趙家之心,多次謀殺趙盾不得。后來他在靈公面前進讒言,殺了趙氏三百多口,又假傳圣旨殺了駙馬趙朔。趙氏孤兒出生后,為了斬草除根,他又兇殘地追殺。于是紀本中與屠岸賈為對立面,產(chǎn)生了一系列深明大義、慷慨赴死的義士。為救孤兒,公主自縊身亡,守將韓厥自刎,公孫杵臼以年邁之身受刑、自殺,而程嬰背負著賣友的惡名,以親生兒子換得了趙孤的生存,然后又迫不得已帶著趙孤在屠岸賈府生活了20年,忍辱含垢地育孤。在整個敘事話語中,救孤的行為越慘烈,最終復仇的快感就會越淋漓。有了屠岸賈和眾義士的形象鋪墊,趙孤的身份在觀眾的心理預期中便也是非常單一的,即他必須承擔起復仇的使命,復仇是他生命的惟一價值。所以在紀本中,20年后,“熟嫻弓馬,甚有機謀”的趙孤得知真相后,毫不猶豫地向屠岸賈砍下了復仇之劍,復姓襲位,一雪家族的深冤。觀眾的心理獲得了巨大的道義滿足。綜觀全劇,紀君祥突出的是救孤的正義性和義士們舍生忘死的道德境界。各個人物都在一種既定的道德框架中做出了分明的抉擇,即王國維所說的“主人翁之意志”,劇本也就有了感人至深的道德正義。所以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如在18世紀的法國和英國),紀本的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它典型地呈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價值觀念,個體的生命價值完全服從于一種基于血緣政治、宗族觀念的道德選擇,因而也就體現(xiàn)出了伏爾泰所說的“中國的思想”。

  紀本的敘事話語并不是虛構(gòu)的首創(chuàng),它是在司馬遷的《趙世家》和《左傳?晉靈公不君》的話語表述基礎(chǔ)上創(chuàng)制出來的。在先秦正史《春秋》《左傳》《國語》中,有晉國卿族趙氏族難的記述,但原因不是奸臣的陷害,而是一場可能暗含著家族內(nèi)部矛盾、卿族之間矛盾、公族與卿族之間矛盾的錯綜復雜的權(quán)力之爭?!洞呵铩贰蹲髠鳌贰秶Z》對晉國趙氏族難的記事都非常簡短,并未對事件本身展開細節(jié)性的說明和描寫。我們通過這三部典籍的簡短記述和人物的只言片語,獲得的是“春秋無義戰(zhàn)”的殘酷的政治斗爭的印象,其間,不僅沒有紀本中的屠岸賈、程嬰、公孫杵臼等人物形象,而且趙孤的形象也沒有紀本中的苦大仇深。也就是說,先秦時期的這三部正史,卿族趙氏族難事件本身的記敘是核心,沒有非常鮮明的道德倫理的強調(diào)。到了漢代司馬遷的筆下,紀本中出現(xiàn)的忠奸善惡才有了鮮明的對立,為救孤存孤才有了非常自覺的道德上的個人犧牲?!妒酚?趙世家》處理的是晉國趙氏卿族從傳說中的殷朝直至戰(zhàn)國時的歷史,時間跨度大,相比較而言,司馬遷在敘寫“趙氏孤兒”事件時是濃墨重彩的。如金圣嘆所說:“是故馬遷之為文也,吾見其有事之巨而有隱括焉,又見其有事之細者而張皇焉,或見其事之闕者而附會焉,又見其有事之全者而軼去焉,無非為文計,不為事計也。”④這里的“為文計,不為事計”即體現(xiàn)出了司馬遷的敘事策略,他筆下的人物形象鮮明突出,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shù)力量。司馬遷突出的是趙氏的忠良和命不該絕,同時塑造出了程嬰、公孫杵臼等忠義之士。楊伯峻先生認為這是司馬遷采戰(zhàn)國傳說寫成。比照紀本和司馬遷的敘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紀本中程嬰的義舉被推到了一種極致。在司馬遷的敘事中,程嬰擔起了存孤育孤的使命,他買了一個嬰兒代趙孤送命,紀本中是程嬰以親子代趙孤;司馬遷筆下是程嬰和趙孤躲于深山15年,紀本中讓趙孤認仇做父、趙孤和程嬰與仇人朝夕共處。紀本之所以這樣改寫司馬遷的敘事,和當時漢人處于蒙古人統(tǒng)治之下的民族屈辱感和復仇情緒不無關(guān)系。紀本把人物、事件的道德感追求推向了極端。

  紀本在中國后來多災多難的政治現(xiàn)實中被廣泛地接受,人們感受到的是一種道義上的崇高感。紀本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精神的代表,沉冤昭雪也成了人們接受這個故事的潛在心理結(jié)構(gòu)。這種道義崇高感的確是非常感人的,以致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如前文所提到的,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伏爾泰對這出劇即非常贊賞,認為它具有非常鮮明的中國特色。但另一方面,伏爾泰也以一種異質(zhì)文化身份對紀本作了改動,他創(chuàng)作了《中國孤兒》。伏爾泰首先將紀本的忠奸對立改換為蒙古人與漢人的民族矛盾,同時他也無法接受一個父親以自己的親生兒子來代替蒙古人索要的漢室王子的行為,所以在伏爾泰的劇中,由嬰兒的生母向成吉思汗揭露了換子的實情,在崇高的道德感召之下,成吉思汗赦免了所有的漢人。伏爾泰的劇作既突出了漢人的崇高,又避免了最基本的人倫的沖突,在一種皆大歡喜中結(jié)束。拋開文化的誤讀不說,伏爾泰的改編,恰恰映襯出了紀本忠義觀念下對道德感的極端追求。

  到了21世紀的今天,在中國改革開放30余年、逐漸融入世界舞臺的當下,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觀念?如何挖掘出傳統(tǒng)道德觀念中人性的光輝,使生活在當下的人們也可以接受?這是許多嚴肅的文學藝術(shù)工作者自覺承擔起來的一項使命。于是在新世紀10年中,有了對于經(jīng)典的反思與重新建構(gòu)。這種重新建構(gòu),不是單純地解構(gòu)經(jīng)典、戲說經(jīng)典,而是要與經(jīng)典文本對話,形成一個互文性的空間。新世紀10年中的4個文本,正是從紀本的“空白點”處入手,突出的不再是傳統(tǒng)的忠義思想,而是這忠義思想中的個人,關(guān)注的是個人的情感和內(nèi)心,從而呈現(xiàn)出了個體的人的精神性的豐富與復雜。

  綜觀4個文本,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共同的一個特點是對紀本宏大的道德正義性敘事的一種修正和位移。我們在前文已經(jīng)看到,紀本為了突出趙氏孤兒復仇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對司馬遷的文本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改動,即改寫以突出忠奸的鮮明對立;改寫為程嬰的舍子;改寫為程嬰忍辱含垢地在屠岸賈府生活了20年。紀本敘事的重心放在搜孤救孤上,把趙孤的復仇作為一個水到渠成的自然結(jié)果。程嬰的人生價值就體現(xiàn)在一個育孤復仇上,而趙孤也是理所當然地要承擔復仇的使命。新世紀以來的4個文本所位移的正是這個敘事的重心。

  在豫劇本中,敘事的重心位移到了程嬰內(nèi)心世界所承受的痛苦之上。尤其是程嬰在屠岸賈府生活的16年中,先是駙馬府的丫鬟彩鳳對他的斥責;其次是耳畔經(jīng)?;仨懙牧R他的兒歌;還有不明真相的公主對他的責打。最后,程嬰在說出真相后死在了屠岸賈的劍下。豫劇本秉承了紀本的忠義精神,但是話語的建構(gòu)已從宏大的忠義轉(zhuǎn)向了個體的內(nèi)心,觀眾看到的是一個更為鮮活的義士形象,他在實施自己的道德訴求時承擔了太多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

  在林本中,參照了先秦史書對于晉國政治環(huán)境的話語建構(gòu),同時加上了《史記?趙世家》中建構(gòu)的卿族矛盾。屠岸賈和趙盾之間沒有明顯的忠奸善惡的對立,屠岸賈之所以要對趙氏趕盡殺絕,一是要報20年前的殺妻之仇,二是深諳政治殺戮的殘酷,一定斬草除根,杜絕后患。而程嬰則由紀本中的草澤醫(yī)生出身的門客成為了趙盾府的大管家,忠于趙氏,也懂政治之術(shù)。他受趙盾之托去接嬰兒,為了存孤,他殺了無辜宮女,又脅迫想要明哲保身的老宰輔公孫杵臼和他一起救孤。他也犧牲了自己的兒子,但他對趙氏的忠心,義的成分已經(jīng)不鮮明了,和屠岸賈的門客顧侯已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程嬰形象的這個轉(zhuǎn)變,是建立在劇本對于忠奸對立的消解基礎(chǔ)上的。程嬰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舍子救孤,是出于他對趙盾的忠。他犧牲了自己的聲譽、兒子,在極端的痛苦中生活下去的支撐全部在那個會長大成人的趙孤。但趙孤是否一定就會成為一個如他所愿的復仇者?在紀本中,趙孤的身份是先定的,紀君祥鋪設(shè)了鮮明的忠奸對立,就是要讓趙孤作為一粒復仇的種子,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林本中的趙孤是被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處理的。趙孤在屠岸賈府生活了16年。在這16年中,屠岸賈成為治世的能臣,對義子即真正的趙孤視如己出,疼愛呵護有加。而趙孤16年后,卻成長成為一個貪圖淫樂的紈绔子弟。當老程嬰告知他的真實身份時,他非常冷酷地否認事實,否認自己的家族身份,說“不管多少條人命,它與我無關(guān)”。這就使程嬰一生的痛苦失去了依傍的根基,他的人生也變得異常的荒誕。屠岸賈的人生也是同樣荒誕。當年他處心積慮追殺的趙孤,就在自己的府中長大,而且是自己視若己出的義子;自己在16年中,對晉靈公忠心耿耿,成為一個治世的能臣。但最后,老于權(quán)謀的靈公出場,把趙孤作為王室的后裔帶入宮中,趙孤欣然跟隨。當年,屠岸賈是靈公鏟除太后、趙盾、公孫杵臼等政治阻礙的棋子,16年后,趙孤又成了靈公制衡屠岸賈的棋子。在林本中,政治的吊詭,消解了所有的道德正義性。

  田本也是對于復仇正義性的質(zhì)疑,突出的是趙孤殺義父的矛盾痛苦。劇中的屠岸賈在家庭中對趙孤視如己出,教趙孤習武,贈趙孤護身的神胄和戰(zhàn)奴,成全自己的獨生女與趙孤的愛情,他在趙孤的心目中完全是個慈父的形象;在朝廷上,屠岸賈對晉國一片忠心,執(zhí)法嚴明。他和趙盾之間只是官場之上你死我活的爭斗。相對于屠岸賈來說,程嬰的行為反而有些不光明正大。他為報趙氏的厚待之恩而救孤,而且不惜勾結(jié)齊楚大軍,好讓趙孤殺了屠岸賈,趙氏重掌朝政。劇中趙孤的身份變得矛盾復雜。當趙孤得知真相后,他的忠孝觀和以前有了鮮明的沖突。20年中所建立起來的人生意義剎那間化為烏有。是承認個人的生命意義還是負載宗族政治,在趙孤那里產(chǎn)生了激烈交鋒。最后,程嬰被屠岸賈重傷,趙孤還是不忍下手,程嬰幫趙孤把劍刺入了屠岸賈體內(nèi)。面對著兩具尸體,趙孤發(fā)出了悲號“今天之前,我有兩個父親,今天以后,我是一個孤兒”,最后趙孤自殺。田本呈現(xiàn)的是一個徘徊在道德十字路口的痛苦的靈魂。

  陳本中,復仇的主題被置換得更為徹底。程嬰作為一個草澤醫(yī)生,是無意間被卷入趙氏族難的。他受趙朔妻子莊姬之托,把剛出生的嬰兒帶離虎口。莊姬讓程嬰去找趙家友人公孫杵臼,并且不希望孩子知道他的父母是誰,不要報仇,只做個平民百姓就可以了。這個希望實際上確立了趙孤作為一個新的個體生命的獨立價值。程嬰的救孤從一開始就是被動的,到后來他自己的孩子替了趙孤,都是勢不得已(也有他作為普通人的善良),程嬰完全不是以前文本中的英雄,他只是普通的一個俗眾。當他的妻兒為屠岸賈所殺后,他有的是對屠岸賈的私仇,他要讓存活下來的趙孤給他的妻兒報仇,手段是殺心。即他主動投到屠岸賈的家中,(這和紀本中的被迫不同)讓沒有孩子的屠岸賈做趙孤的義父,要讓他們相親相愛,再讓趙孤一刀砍了屠岸賈,撕碎這種愛。也就是說,程嬰把趙孤作為了復仇的工具,這個時候,他對趙孤是沒有感情的,他的行為也喪失了紀本中的正義性。而武將韓厥作為屠岸賈的手下放走嬰兒,也不是基于一種“自主意志”,完全是一絲善念的閃現(xiàn),是一種對嬰兒的憐恤的本能沖動。陳本著力敘述的是趙孤成長過程中,程嬰身份的轉(zhuǎn)變,從一個喪妻失子的復仇者成為一個真正的父親。他所要做的只是把這個孩子養(yǎng)大,告訴他真相,如何選擇,完全由孩子自己來決定。而趙孤也是經(jīng)歷了一個艱難的角色轉(zhuǎn)換的。他愛程嬰,也愛屠岸賈,當程嬰告訴他真相時,他不能接受。他無法把家庭的仇恨凌駕于自己的情感之上。所以他要救屠岸賈,是對屠岸賈愛的回報。程嬰給他藥,也是對于趙孤這份情感的承認。最后趙孤殺死屠岸賈,與其說報了家族的仇,不如說是報了屠岸賈殺程嬰的仇,是趙孤對于程嬰之愛基礎(chǔ)上的殺人。至此,傳統(tǒng)文本的復仇主題完全被摒棄了。陳本的結(jié)尾,是一個虛幻的場景:程嬰是追隨他的妻兒而去,而在《史記?趙世家》中程嬰是“下報趙孟宣和公孫杵臼”,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到陳本的主題已由忠義思想置換為了善良小人物的凡俗人生,置換成為小人物的善良、無奈中的愛。

  司馬遷和紀君祥的文本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道德觀念,而21世紀以來的四個文本話語則體現(xiàn)了當代人的價值觀。我們不能以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價值為惟一衡量的尺度。從對10年來這四個文本的話語梳理,我們可以感受到言說語境的變遷。人們的一個共識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的市場經(jīng)濟深入發(fā)展,大眾的消費文化日漸盛行。在強調(diào)個性和多元價值觀念并存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是否還在發(fā)揮功用?它可以發(fā)揮怎樣的功用?我們?nèi)绾蝸韺Υ齻鹘y(tǒng)的道德觀念?我們要樹立起怎樣的道德觀念?這些都是擺在人們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新世紀10年來的這4個文本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誕生的。他們從“趙氏孤兒”這個經(jīng)典文本入手,反思我們的道德傳統(tǒng),反思人性和生命的價值,在經(jīng)典文本的“空白點”做文章,凸顯出經(jīng)典文本中傳統(tǒng)道德觀念話語建構(gòu)的合理性與局限性。同時體現(xiàn)出當代社會對個體的關(guān)注,對個體身份認同之中的矛盾糾結(jié)的關(guān)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4個文本都是對于經(jīng)典的成功超越。

文章來源于《電影文學》雜志2012年第16期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