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語言與文化研究-電影論文
語言本身是來源于文化的,而文化的構成又取決于語言的形式。中華文化與歐陸的希臘文化所擁有的本質上的不同,與其是象形文字而希臘文化則為字母文字息息相關。麥克盧漢曾經(jīng)在《理解媒介》一書中論述過有關中國的象形文字與歐陸的字母文字之間差別所導致的文化上的差別。他談到,象形文字所帶來的思維形態(tài)是非理性,并很富有想象力的;而字母文字則是更加理性,更加簡約,更加富有效率的,這種文字構成造成了中國所代表的中華文化與歐洲所代表的希臘文化之間后來的文化走向上的巨大差異。在麥克盧漢的言說之中,歐洲發(fā)展的讀寫文化正是促成其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的根本性的原因,“借助語詞,我們可以在任何時刻召喚和找回整個的世界?!?/p>
盡管麥克盧漢的理論體系不是完全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對于文字體系的不同所導致文化走向的不同的推論則是正確的,雖然對語言的影響力的描述有點言過其實,卻也說明了中華文化與歐陸文化走向不同的原因之一。
顯然,由漢語、漢字所建構的中國美學形態(tài)與由英語(德語、法語等)、字母所建構的歐洲美學形態(tài)是截然不同的。中國所講究的是“虛實相生”“氣韻生動”“澄懷味象”等美學范疇和美學概念,其中最重要的即是《易傳》所提出的“象”——“立象以盡意”“象罔”“意象”?!跋蟆彼嫷闹袊缹W,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哲學和中國教育當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所帶來的中國詩意蘊涵在每一個中國人的潛意識當中,即使是在全球化的世界歷史格局當中,中國人依舊擁有漢語所帶來的中華文化氣度。所以,中國文字所體現(xiàn)出來的氣場,更具有一種內向性和宇宙化的風骨,更注重與美、與道的結合,而不僅僅在于表意,這也成為中國人在語言學習方面的一個重要特點。
反之,英語與漢語不同,英語由26個字母組成,更注重意義上的相合,字母本身的意義與詞根、詞綴的意義所結合,從而構成新的意義。這種完全意義上的語言體系,使得希臘文化發(fā)展為歐陸文化時,更具有外向性和現(xiàn)實性,這也是文藝復興后期所倡導的現(xiàn)實主義所立足的根源所在。
電影的語言文化
1895年電影的出現(xiàn),亦成為大眾傳媒的開端。這個新興的藝術形式打開了一個新的溝通渠道,這個渠道不僅僅在創(chuàng)作者和觀賞者之間架通了一座橋梁,同時還打通了世界性的地域與交通。盡管陸路、水路和飛機的速度不斷加快使得人際溝通似乎在此種進步下走入另一個維度,但是交通的速度卻始終沒法與電影和人們之間的光的速度相媲美。20世紀,當人們在電影中了解到超出于本地甚至是本土的外域風情,往往心醉神馳,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充滿了向往。
電影不僅僅在表現(xiàn)故事、展示地域、表達文化、思考人生等有內容上的重要意義,同時還具有大眾化的特點,即能夠在時間空間的統(tǒng)一維度中由眾多觀眾共同欣賞。在電影出現(xiàn)之前,具有大眾觀賞性的藝術只有戲劇,但是戲劇與電影的大眾性又有不同,戲劇無法像電影那樣共時,即同樣演員的同樣演出,在同一時空維度下,它是具有惟一性的;而電影則通過拷貝復制,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建構多個空間,并可以達到共時性傳播。這樣一來,電影的傳播價值就遠遠高于其他傳播方式,觀眾一方面在其中獲得了“自我延伸”的快感,一面從中領略與自己所處之不同的“奇觀”。
中國在20年代已經(jīng)開始進行電影教學的實驗,起源于1918年商務印書館所攝制“教育片”??上У氖?,商務印書館所攝制的《女子體育觀》《養(yǎng)蠶》《盲童教育》《養(yǎng)真幼稚園》《技擊大觀》《慈善教育》《陸軍教練》《驅滅蚊蠅》等作品,由于當時社會經(jīng)濟條件所限制,未能真正用于課堂教學或者是農(nóng)村掃盲教學中去。1934年,當時金陵大學的電影專修科負責人魏學仁和孫明經(jīng)為其學校的農(nóng)學院制作了科教紀錄片《農(nóng)人之春》,不僅在1935年的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農(nóng)村國際電影比賽會上獲得三等獎,而且在農(nóng)學院的教學當中取得良好效果。自1935至1945年間,金陵大學電影專修科一直致力于電影科教片的創(chuàng)作,并不斷的在其中摸索電影與教學之間的關系,還努力學習國外的電影教學的成功經(jīng)驗,成為中國教育史上先進教學法的先驅,也是中國電影史上教育電影、科教電影的領軍人。
電影的視覺特性使其有直觀教育性,綜合特性使其有藝術多樣性,文化特性使其具有文化傳播性。電影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活動、藝術作品、工業(yè)產(chǎn)品,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手段、教學方法??平唐c紀錄片本身的創(chuàng)作即是為了教學而生產(chǎn),同時電影的語言文化特性也能夠在語言教學當中產(chǎn)生極大的裨益。
英語電影的語言文化——《國王的演講》示例
英國文化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英國的皇室文化。英國是世界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最早的國家,也是將君主制度承襲下來的古老國度之一。對于英國人民來說,英國皇室不僅僅是他們的最高領袖,同時也是他們的精神依靠、精神寄托,也是他們英國文化最高貴的象征。
處于英國最頂端的皇室,他們的生活則為人們所向往,也為人們所猜測,他們如同明星,又遠遠高于明星,他們在人們心中應該是如同神一般的人類存在。他們是一切完美、高貴和傳統(tǒng)的典范,是人們所應該學習的紳士的楷模,更是人們所敬仰的擁有最完美的人生和完美人格的圖騰。但是,事實上,皇室子弟也是人,他們也擁有七情六欲,他們也有缺點,有自己的理想,有著對普通人幸福生活的渴望。但是作為他們,永遠都如同電影最后的一幕一樣,站在高塔之上,看著人們對著他們歡呼和朝拜,而無法走下神壇——走下神壇,選擇普通人的愛情和命運,就意味著放棄擁有這個高貴的身份,也意味著被家人和所有人的拋棄。所以,他們面臨著比其他人更多的精神壓力,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完美。
《國王的演講》影像風格含蓄內斂,導演通過青灰的色調和對比鮮明的光線,勾畫出了一個二戰(zhàn)前夕的倫敦,并在這個過程中展示英國王室的風貌和英國文化,讓觀眾更加容易地理解近代歷史上的英國。每一次激烈矛盾的轉場,都是由一條倫敦的道路完成的,這條道路霧靄蒙蒙,汽笛聲聲。在霧靄中,行走著穿著黑風衣、黑禮帽的英國紳士,或是緩慢行駛著黑色的老式汽車。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的英國,在霧靄中不斷地講述著自己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輝煌與浪漫。
而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喬治六世治療結巴的故事。人物克服障礙達到成功,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命題和故事模式。但是,《國王的演講》并不僅僅講述了一個人如何戰(zhàn)勝自己,而是將這個傳統(tǒng)的故事置放在了國王的身上,原本象征著完美的國王,卻有這樣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這不僅僅是一種對國王的人性化的表現(xiàn),同時也是對英國皇室中刻板教條的批判。同時,這個故事也反映出了皇室子弟對愛情、友情的渴望,由于他們的身份,所以他們在愛情和友情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這部電影讓這位國王突破了這種限制,走向了一種新的生活,讓他勇敢地挑戰(zhàn)傳統(tǒng),成為新一代的令人們敬仰的國王。他的完美并不是表現(xiàn)在皇室的外在,而是內心的強大與對皇室傳統(tǒng)的修正上。
《國王的演講》所體現(xiàn)的英國文化,其根基即在于所表現(xiàn)的皇家英語?!盎始矣⒄Z是一張象征身份的‘名片’,它流行于英國皇室、政治家、外交官和學者圈等上流社會?!雹奂词褂^眾閉著眼睛,也可以聽到影片中所有皇室子弟、皇后、王妃和大臣們英語的抑揚頓挫和字正腔圓,與美式英語所略帶油腔滑調和省略發(fā)音的風格迥然不同。皇室英語的標準發(fā)音正如同英國皇室子弟作為整個英聯(lián)邦國家的最高的精神領袖一樣,具有一種精神上的力量,讓人體會到一種彬彬有禮的皇家儀表氣度?;始矣⒄Z的發(fā)音部位靠后,發(fā)音的氣息是從腹腔而來,與美式英語的發(fā)音從嗓音中聽起來差別很大,因為發(fā)音位置不同導致輔音發(fā)音的細微差別,也成為皇室英語耐人尋味之處。同時,《國王的演講》中的皇室英語,語速略慢,語音清晰,如國王最后演講的段落,“In this grave hour,perhaps the most fateful in history,I send to every household of my peoples,both at home and overseas,this message,spoken with the same depth of feeling for each one of you as if I were able to cross your threshold and speak to you myself.”詞匯高貴典雅,句子文雅而略帶口語化,插入語簡單而句式豐富。
《國王的演講》鏡頭風格靜謐溫潤,沒有現(xiàn)代電影所嗜好的凌厲剪輯,也沒有商業(yè)大片中百用不疲的動作場面,而是通過人物溫文爾雅的動作舉止,對二戰(zhàn)前的英國倫敦城市的細致刻畫,來講述一個來自于最高精神領袖的勇敢蛻變的故事。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在奧斯卡獎上大放異彩,不僅僅是因為奧斯卡的英倫崇拜,同時更在于這部電影抓住了普通民眾對皇室的好奇心和刻畫皇室的平民視角,讓人們感到了一種來自于貴族的親切與自然。④影片的配樂是鋼琴伴奏,冷靜、溫和,卻愈發(fā)莊嚴、高貴,讓音樂之王為英聯(lián)邦之王抒寫心境和情緒,也成為這部影片成功的重要元素。同時,影片作者通過場景的布置,細致地描繪了英國皇室所生活的環(huán)境,包括他們所使用的臺燈、鏡子、照片、地毯、花瓶及其他房間布置,讓我們看到了在那個年代英國貴族對自己生活品質的要求。
中國電影要走向國際,不僅僅在于一種普泛的價值觀,更在于文化的書寫?!秶醯难葜v》給予我們一個很好的文化書寫的范例——利用電影這個橋梁,打開身份的鎖鏈,讓皇室與平民在同一個平面上對話、成長。
文章來源于《電影文學》雜志2012年第17期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