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反思以及人性的反思-電影論文
一、影片介紹
《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是根據(jù)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的同名經(jīng)典小說(“但澤三部曲”①其一)改編。而君特?格拉斯本人憑“但澤三部曲”獲得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影片以二戰(zhàn)為主要背景,奧斯卡一家的生活為主線,敘述了從其祖母開始一家人的生活狀態(tài),不同人對愛的追求。戰(zhàn)爭帶給人們生活的巨大影響,從孩子的視角展示了成人世界中充斥的虛偽、邪惡和丑陋(充滿性罪和政治謊言),荒誕夸張的情節(jié)是整部電影的特色。
《無處為家》(Nirgendwo in Afrika)是根據(jù)原著史蒂芬妮?齊威格的原名自傳小說《何處是我家》改編。主要講述了1938年,為躲納粹迫害,猶太人瓦爾特一家被迫來到肯尼亞,非洲大陸獨特的文化讓這個家庭的每個成員產(chǎn)生了不同的蛻變,他們最終學會珍愛在非洲的生活。
《偽鈔制造者》(Die Flscher)講述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納粹分子命令集中營中的猶太犯人偽造大量外國貨幣,妄圖以此來破壞敵對國的經(jīng)濟。薩利他們被迫偽造出英國銀行也鑒定不出真假的英鎊。隨著盟軍的節(jié)節(jié)勝利,納粹分子威脅薩利,如果一個月之內(nèi)不能做出以假亂真的美元,將對他們這群人進行屠殺。
二、歷史的反思
德國人對二戰(zhàn)的反思是經(jīng)歷了一段過程的。二戰(zhàn)結(jié)束后最初幾年,德國社會的反思主要還局限在少數(shù)知識分子范圍內(nèi)。聯(lián)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1951年9月就過說:大多數(shù)德國人民反對納粹針對猶太人的暴行,大多數(shù)德國人民與這種暴行無關(guān)。而且社會輿論很少揭露納粹罪行。因為戰(zhàn)爭結(jié)束時,德國許多城市變成了廢墟。科隆、德累斯頓、維爾茨堡、多特蒙德和法蘭克福等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因此,戰(zhàn)后初年,許多德國人認為自己只是“受害者”,而較少考慮本民族給其他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多大傷害,也較少思考這場人類浩劫的因果關(guān)系。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德國全社會開始討論自己的歷史問題。特別是1970年12月7日,聯(lián)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訪問華沙。在納粹受害者紀念碑前,勃蘭特突然雙膝跪下,他的這一舉動震撼了全世界。美國電視連續(xù)劇《大屠殺》在德國上映,引起了巨大反響。它對德國民族正確認識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經(jīng)過公開和廣泛的討論,德國社會真正意識到了德國在二戰(zhàn)中的罪責。開始慢慢承認自己的罪行,并對自己的罪行進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反省。這種反省也慢慢影響到了藝術(shù)以及電影。通過對這三部電影深入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強大的民族已正視這段歷史,并對歷史進行反思。
?。ㄒ唬惰F皮鼓》
《鐵皮鼓》的故事發(fā)生在1899年到1945年間,影片的跨度近半個世紀,從普法戰(zhàn)爭一直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涉及方方面面的國際政治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希特勒上臺,納粹勢力開始抬頭,組織集會等以示其立場;而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德國入侵波蘭,納粹分子大肆屠殺猶太人。這樣的政策帶給但澤這個夾縫中的小城極其巨大的影響,迫使普通民眾選擇自身的立場;最終二戰(zhàn)結(jié)束,然而生活依然無法平靜,戰(zhàn)勝國的部隊清剿剩余的納粹分子,人們生活物資缺乏,二戰(zhàn)產(chǎn)生的各種遺留問題仍有待解決。
在《鐵皮鼓》中,自1899到1945年,德國幾乎一直處于一種戰(zhàn)爭或為戰(zhàn)爭作準備的狀態(tài)。作為影片主要背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從側(cè)面為人們展示了戰(zhàn)爭對生活的惡劣影響,同時暗含著對德意志民族半個世界以來的歷史的反思。政府對戰(zhàn)爭的宣傳使無知的人民為其狂熱,當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它留給人們的只是恐慌和極度的物質(zhì)匱乏,居無寧日。這樣的畫面再次讓人感受到了德國人對戰(zhàn)爭的深刻反思,雖然真正戰(zhàn)爭的場景在影片中只有一幕,卻仍能讓人感受其反戰(zhàn)思想。奧斯卡和他的舅舅布朗斯基在他人打仗時,躲在暗室里以打牌娛樂自己時可以讓人了解到人民對一個和平、安定祥和生活的向往,也表示了現(xiàn)代德國人對和平的熱愛,對戰(zhàn)爭的唾棄。
?。ǘ稛o處為家》
《無處為家》的故事發(fā)生在1933年到1945年期間希特勒納粹主義集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德國。當時納粹政權(quán)在政治上控制社會的一切,以追求種族(雅利安人,北歐白種人)、社會和文化的“純凈”。
不同于大多數(shù)直視和控訴納粹罪行的影片,如《鋼琴家》《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沒有從正面描述戰(zhàn)爭的殘忍,但影片卻一直以書信的方式時刻提醒觀眾,猶太人在自己的祖國遭受了怎樣的磨難。因此,影片雖然通體籠罩著淡淡辛酸和愁緒,比如在杰塔得知母親被害后傷心欲絕地站在原地,丈夫瓦爾特一個人獨自走開了??吹贸鐾郀柼匾彩菨M腹傷痛,正如片名所暗示,無處為家,何處是我家,瓦爾特和杰塔心中充滿了毫無歸宿感的痛苦。他們?yōu)榧{粹統(tǒng)治所不容,被英軍囚禁,甚至也難以融入肯尼亞當?shù)厣鐣?/p>
在這一段歷史背景下的德國是非常黑暗的,但是德國人沒有刻意地去回避這段歷史、抹殺這段歷史,或者是歪曲歷史。他們勇敢地承認自己的民族所犯下的罪行。就是因為這種難能可貴的自省的精神讓德國人漸漸擺脫納粹的恐怖,學會去愛別人,相信別人。從中感受到了德國人對種族歧視的反思,對于無情的屠殺猶太人的反思。
(三)《偽鈔制造者》
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為了拖垮反法西斯同盟國的經(jīng)濟,實行了所謂的“伯恩哈德行動”(Operation Berndard),即打算偽造大量的英鎊、美鈔等外國貨幣,然后再投入到英國和美國的市場,從而打亂這些國家的經(jīng)濟秩序,以便納粹德國贏得戰(zhàn)爭上的先機。而這些偽造外國貨幣的人,是納粹從各個集中營召集來的猶太人。影片通過獨立個體在戰(zhàn)爭中的遭遇形成對歷史的深刻反思,薩利的悲慘遭遇反映了戰(zhàn)爭的荒謬和無情。薩利是一個鮮明的個體,一個被卷進人類戰(zhàn)爭的單純?nèi)祟悺τ诩袪I,導演的鏡頭絲毫不回避血腥,在集中營被毒打得傷痕累累的身體,血肉模糊的臉都被鏡頭真實地記錄下來了,沒有任何粉飾處理和加工。當薩利第一次進入集中營時,他有著和別人一樣的恐懼。身邊累倒的猶太人被納粹軍官毫不留情地槍斃,他的反應是更加努力地勞動以免被殺。監(jiān)獄是殘酷的冰冷的,在這里不是訓斥和毒打那么簡單了,在這里隨時都可能有人被殺。當他們被送去洗澡時,有人還以為他們已經(jīng)進入了煤氣室了。戰(zhàn)爭結(jié)束了,集中營里面的活下來的猶太人傷痕累累,不成人形,他們甚至連同伴也認不出來。集中營里的其他地方,遍地是尸體,人的臉上什么表情都沒有,就像行尸走肉。這就是戰(zhàn)爭,赤裸的血腥和赤裸的殘酷。
德國前任總理施羅德曾說過,對于納粹暴行,德國負有道義和政治責任來銘記這段歷史,永不遺忘,絕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是可以從我們歷史上最羞恥的一頁中學到很多東西。德國人總是正視歷史,他們是帶著誠實和批判的眼光來回顧戰(zhàn)爭的歲月,他們不回避他們犯下的罪行,這是一種姿態(tài),一種誠心的取得諒解的姿態(tài)。
三、人性的反思
這三部影片在正視歷史的同時,也深切探詢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性,特別是在極端環(huán)境和人性下的人性。所以重現(xiàn)歷史的進程已不是電影的重要表現(xiàn)部分,而是表現(xiàn)人在歷史進程中的選擇才是這些電影所要反映的價值,無論電影解讀歷史的角度如何,影片對戰(zhàn)爭的解讀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的。
?。ㄒ唬惰F皮鼓》
在《鐵皮鼓》中奧斯卡一家的生活是影片的一條明線,而奧斯卡的生活則是這條明線的主導。主人公奧斯卡雖然是個小孩子,但卻具有人性的多方面性。他厭惡這個世界,討厭見到這個世界上成人犯下的罪惡,因而他拒絕成為成人世界的一員。影片的大部分都是以奧斯卡的視角展開。從一開始他看到成人世界的污濁,就顯示出了人性的丑陋。他拒絕長大,其實就是為了拒絕成長后不得不面對的人與人之間的虛偽、明爭暗斗。然而如中國古語所云“人性本惡”,奧斯卡不想踏入成人的丑惡世界,卻依然做出許多以自我為中心或傷害他人的事,例如,任何人若是想拿走他的鼓,他就會尖聲叫喊,使周圍的物品損壞;他還害死了他的兩個“父親”。這些其實都是奧斯卡自私、愚蠢的行為。但同時影片又顯示出了人性所存在的矛盾的一面。奧斯卡的母親徘徊于兩個愛她的男人間,她自知自己行為不檢,卻又無法擺脫這種狀態(tài),所以經(jīng)常在痛苦中度日。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再次懷孕后,正是因難以承受道德的譴責而以吃魚發(fā)泄,直至食用過量而死。而這種個人內(nèi)心矛盾不僅奧斯卡的母親有,幾乎每個電影里的人物都有。可以說《鐵皮鼓》這部影片中每一分鐘都彰顯了人性的復雜。世界上沒有絕對十惡不赦的壞人,也沒有至純至善的好人,所有人都是在善與惡中轉(zhuǎn)換?!惰F皮鼓》講述的是一個孩子的故事,卻并不是一部兒童片;它從一個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看到的卻非兒童所應看到的天真美好純潔,而是成人眼中的丑惡畸形充滿了虛偽的世界。
?。ǘ稛o處為家》
在《無處為家》中,瓦爾特是原先在德國當律師的猶太人,但由于德國緊張的政治空氣,他帶著妻子潔蒂和女兒蕾吉娜告別家鄉(xiāng),踏上了陌生的非洲大陸。在這里他面臨著各種問題:炎熱的氣候,德語與當?shù)毓俜秸Z言英語、當?shù)孛褡逭Z言斯瓦希里語之間不通的障礙以及生活習俗各異,等等。特別是潔蒂在丈夫的催促之下遠離了原來富足美滿的生活來到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到達非洲之后,潔蒂被迫面對非洲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一部多少有點黑暗晦澀的電影,在看完之后不會感到沉重,相反充滿了溫暖和感動。導演展示了真實的戰(zhàn)爭和真實的人性,而最打動人的東西恰恰就是最真實的東西。潔蒂一開始難以適應非洲的生活,對非洲和非洲人都稍有些偏見,她對非洲人的歧視如同納粹對猶太人的歧視。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著這樣居高臨下的虛榮心和優(yōu)越感。而只有天真的女兒蕾吉娜能夠毫無偏見地融入完全不同的文化當中。5歲的她到達肯尼亞后與肯尼亞馬賽部落人歐瓦成為好朋友,歐瓦是影片中美好角色之一。他高大能干,心地善良,喜歡上小蕾吉娜并當自己女兒一樣呵護有加。羅德里克一家只把他當做可靠的仆人——除了小蕾吉娜,于她而言,老歐瓦是好朋友、文化向?qū)Ш褪刈o神。對這份工作的自豪感和對蕾吉娜的愛讓他對主人一家無限忠誠。蕾吉娜并很快學會英語,讀狄更斯的作品,吸取英國優(yōu)秀文化,融入其中。這是由于女兒到肯尼亞僅5歲,她沒有多少過去的生活負載,自然能很快適應,輕松地走上新的道路。蕾吉娜對非洲大陸的迷戀和依附就更帶有一層寓言的意味,它暗示著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是生命不可抗拒的渴望。這一部分對人性的剖析非常的深刻。觀眾可以在不同的角色變化中感受到極大的心理落差,從而更清楚地認識人性的善與惡。
?。ㄈ秱吴n制造者》
薩利戰(zhàn)前過著紙醉金迷、犬馬聲色的生活,對他來說生活的準則是“見機行事”“不擇手段”。他剛進集中營時,開始并顧不上什么民族大義,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干活,故意畫畫引起納粹軍官的注意,趁畫畫之機偷走納粹的半個蘋果……他所做的一切就是竭盡所能地活著。但納粹軍官將印制偽鈔的任務交給薩利,實際上這讓他間接地掌握團隊里每個人的生死大權(quán),因為偽鈔印不出來,大家都要遭殃。因此他要與各種人周旋,納粹軍官、團隊里的抵抗派、妥協(xié)派、中間派,最重要的是他還要與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周旋。因為他不是一個英雄,他無法輕率地做出果斷的所謂英雄式的選擇,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歷史把他推到了拯救者的位置。一個在戰(zhàn)前制造各種假證件的人在嚴酷的壓迫甚至是死亡的威脅之下,他成了拯救者,忍受各種屈辱來拯救身邊的獄友,他鼓勵藝術(shù)學院大學生多吃飯:一勺為了現(xiàn)代派,一勺為了印象派。他用印刷偽鈔的進度挽救獄友博格妻子的性命,把手割破了將血涂在肺結(jié)核病人的臉上好看出點血色,以便不被納粹清除…… 這就是人性的期待和希望。哲學家康德說過,因為道德紀律隨時都在人們心中發(fā)布,他只要愿意就可以做到命令,這是每個人只要作理性思考就會清楚意識到的,因此人根據(jù)其自由意志(本身)一定會按道德紀律行事。也就是說道德紀律一種發(fā)自人類心靈底部不必依賴于外部必然性的自我律令。無論外在的必然性要如何壓迫他,都不會絕對扼殺這種人對自己的律令。 即使在最黑暗的核心地帶,也有光明的種子。因為人性是如此頑強,而道德紀律則是人性最本質(zhì)的要素。德國戰(zhàn)敗后,在面對著那個曾經(jīng)肆意欺壓過、侮辱過他而今卻嚇得尿濕了褲子,猶如喪家之犬的納粹軍官赫爾佐格時,薩利依然放了他一條生路。這一刻再次證實:薩利選擇走的道路終于成功到達了人性的終點。
四、結(jié) 語
這三部影片無可否認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首先是因為它們都以德國的歷史為背景,來詮釋不同時期的人性。在《鐵皮鼓》中,影片所展示給我們的時間從普法戰(zhàn)爭開始,通過講述三代人不同的故事,將時間背景一直延伸到二戰(zhàn)結(jié)束,三代人截然不同的命運讓我們深刻反思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人性的善惡。在《無處為家》中,影片以希特勒納粹主義集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德國為背景,詮釋了久經(jīng)世故的歐洲人與淳樸的非洲原住民之間的人性。在《偽鈔制造者》中,對一群因猶太出身非真正意義上的囚犯,在隨時面臨死亡情況下的小人物的人性的光輝。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三部作品不僅充分地展現(xiàn)了人性的光輝,同時也承認了人性丑惡面的存在。在《鐵皮鼓》中,奧斯卡的母親嫁給了一個男人的同時卻還愛著另一個人,無論在精神抑或身體上都沒有忠于奧斯卡的父親;奧斯卡的父親和舅舅之間的爭斗;在院子里奧斯卡被其他小朋友侮辱,奧斯卡對他身邊人所做的一切……種種鏡頭難以入目,讓人不禁感嘆:為何人們要如此對待彼此?為何人人都只看得到別人的罪惡卻對自己的丑陋視而不見?在這部影片中,幾乎每個畫面都能令我們反思有關(guān)人性的問題。在《無處為家》這部影片中,沒有完人,沒有英雄。所有的人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他們在觀眾面前一點一點地長大,慢慢地被環(huán)境所改變。這些變化都很合理的,因為在這些不完美的角色中,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從而引起人性的共鳴。在《偽鈔制造者》中薩利入獄前在柏林靠的是制造假證件,過著光鮮的生活,在獄中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時刻擔驚受怕,他只是為了生存,只是為了茍且偷生。
其次,從這三部影片中,觀眾可以感受到德國人敢于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并且努力改正。在《鐵皮鼓》中,奧斯卡最終在父親墳前一跳,結(jié)束了永遠長不大的日子,開始像正常人那樣生長。意味著他準備像一個成年人那樣承受責任,承受生活可能帶來的種種不幸,而不是曾經(jīng)那樣,僅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關(guān)心他人的想法,只在意個人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奧斯卡認清了自己的錯誤并大膽地在生活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在《無處為家》中德國人對于種族歧視進行反思,對于無情的屠殺猶太人的做法進行反思。在《偽鈔制造者》小人物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表現(xiàn)進行反思。德國人正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揚長避短,積極進取,迅速地從戰(zhàn)敗國的陰影中恢復,實現(xiàn)民族的不斷進步和壯大。
文章來源于《電影文學》雜志2012年第18期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gòu)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