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善治和服務型政府的關系
作者:盧瑞芳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11-08人氣:752
善治最本質目標是公共機構、公眾與政府共同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有效合作以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的幾點:第一,完善社會的公共治理模式,推行民主法治,擺脫過去的政府是唯一權威的局面,建立公平的公民參政的渠道,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第二,調控社會分配,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使社會各方而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xié)調,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第三,支持公民參政,發(fā)揮勞動人民無限的創(chuàng)造精神,使社會充滿活力,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造愿望得到尊重,創(chuàng)造活動得到支持,創(chuàng)造才能得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成果得到肯定;第四,積極發(fā)展社會組織,通過向社會組織的適當分權,保持社會安定有序,通過制度變革建立一種社會性的妥協(xié)對話機制,為行政部門節(jié)約人力物力,提高管理效率,避免劇烈社會沖突;第五,改革落后的制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而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是建立以公眾為中心的政府,完成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會本位、民本位的轉變。第一,建立“有限政府”。它是政府行政有效甚至高效的前提。有限政府意味著政府不是全能的,這包括政府的職能、能力、權力和責任都是有限的,政府只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合作者。第二,建立“公共政府”、“便民政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公共領域要從公眾的切身利益出發(fā),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第三,建立精簡、效能的政府。嚴格控制政府部門機構設置和人員膨脹,減少行政審批環(huán)節(jié)及由此滋生的腐敗現象,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第四,建立文明、法治、民主、開放的政府。政府要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執(zhí)政行為透明、公開,廣開渠道、集思廣益,積極聽取各方而的意見。第五,建立務實、公正、有作為、長效性的政府。只有切實為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貢獻,注重效率、公平,并且保持政策效果長期穩(wěn)定和連貫,這樣政府才能得到公眾的信任。第六,建立“責任政府”。政府的一切行政措施都應以民意為依據,對民意負責,有多大的權力就要盡多大的義務和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七,實現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環(huán)保和科技化。政府的決策要讓民眾廣泛參與,實現信息雙向流動。同時要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來改進政府辦公方式,比如電子政務來實現公共服務的低成本、高效率。
由上面不難看出,無論是善治還是服務型政府,他們的目標都是將政府改造為社會本位、民本位、分權的政府,提高社會公民的政治參與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和實現社會、自然的和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可以說,在目標上,二者是統(tǒng)一的。
(二)組織結構形式
善治的結構應該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在縱向上,善治一改之前的自上而下的單向命令式的治理方式,建立起了公民組織,形成了一種自下而上的一種權力。其次,在橫向上,決策和執(zhí)行的適度分離是我國大部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監(jiān)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加之決策所必須的信息和咨詢參謀,因此,善治的橫向結構應該包括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信息和咨詢五個部門。
服務型政府的結構,首先,在縱向上,也注重自下而上的公共權力,這里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行政權力和公共權力共同作用于社會事務,公共權力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行政權力不加以干預,二是注意公共權力的反饋作用,并根據其反饋的信息調整行政權力的行使方法。其次,服務型政府在橫向上注重與市場、企業(yè)和社會的關系,表現有:一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主要起“掌舵”作用、催化作用、促進作用,而不是“劃槳”大包大攬作用,改革政府的投資方向,非核心公共產品的提供大膽引入市場機制,進一步培育、發(fā)展和規(guī)范市場,維護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二是建立地方政府為企業(yè)服務的體制,改變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習慣于參與企業(yè)行為。建立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真正的政企分開,政府負責規(guī)劃、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不干預企業(yè)的經營自主權;三是建立地方政府與社會共同治理的新模式,走國家社會共同治理的道路,這是經濟、政治發(fā)展的共同需要。
從結構上看,二者的結構都是在縱向上建立起行政權力和公共權力的雙向管理體系,在橫向上注重市場、企業(yè)和社會的力量,通過公共權力和行政的協(xié)商,公共對社會事務進行管理。
(三)政府職能
善治下的政府職能主要有三點:一是強化宏觀調控職能,把工作重心從直接辦企業(yè)、攬項目轉到制定社會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規(guī)劃上來,用科學發(fā)展觀來推動全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通過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著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公共環(huán)境。二是弱化政府的微觀管理職能,以市場機制把社會經濟生活問題交由市場解決,充分發(fā)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三是轉化政府的社會職能,將一些技術性、專業(yè)性和協(xié)調服務性工作交給社會的專門組織或自治組織。
而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職能是提供公共供給。一是提供政策制度供給。作為規(guī)范化代表的政府,要為社會和人們提供維護社會秩序的制度供給,也就是要為整個社會制定出權威的、人們都必須遵守的制度框架或制度模式以規(guī)范社會行為和維護社會秩序。如: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等。二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公共服務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從公共性的角度和有益于社會持續(xù)發(fā)展來制定政策。比如:環(huán)境保護政策、社會保障政策、文化教育政策、財政金融政策等等。政府在確立基本制度和政策以后,其主要的服務就是公共制度和政策的有效實施。三是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理論上來講,公共產品所具有的非竟爭性及非排他性的特征就決定了它只能通過政府來提供而非市場所能供應解決的。四是為社會進行公共服務的提供。政府公共服務是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提供公共產品時的服務行為的總稱。它實際上是為了解決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給,采取和制定什么樣的公共政策以及怎樣提供公共產品的問題。按政府職能來分,政府公共服務包括普通的公共服務、社會性服務、經濟性服務等。
而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是建立以公眾為中心的政府,完成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會本位、民本位的轉變。第一,建立“有限政府”。它是政府行政有效甚至高效的前提。有限政府意味著政府不是全能的,這包括政府的職能、能力、權力和責任都是有限的,政府只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合作者。第二,建立“公共政府”、“便民政府”。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公共領域要從公眾的切身利益出發(fā),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第三,建立精簡、效能的政府。嚴格控制政府部門機構設置和人員膨脹,減少行政審批環(huán)節(jié)及由此滋生的腐敗現象,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第四,建立文明、法治、民主、開放的政府。政府要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執(zhí)政行為透明、公開,廣開渠道、集思廣益,積極聽取各方而的意見。第五,建立務實、公正、有作為、長效性的政府。只有切實為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貢獻,注重效率、公平,并且保持政策效果長期穩(wěn)定和連貫,這樣政府才能得到公眾的信任。第六,建立“責任政府”。政府的一切行政措施都應以民意為依據,對民意負責,有多大的權力就要盡多大的義務和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七,實現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環(huán)保和科技化。政府的決策要讓民眾廣泛參與,實現信息雙向流動。同時要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來改進政府辦公方式,比如電子政務來實現公共服務的低成本、高效率。
由上面不難看出,無論是善治還是服務型政府,他們的目標都是將政府改造為社會本位、民本位、分權的政府,提高社會公民的政治參與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和實現社會、自然的和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可以說,在目標上,二者是統(tǒng)一的。
(二)組織結構形式
善治的結構應該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在縱向上,善治一改之前的自上而下的單向命令式的治理方式,建立起了公民組織,形成了一種自下而上的一種權力。其次,在橫向上,決策和執(zhí)行的適度分離是我國大部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監(jiān)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加之決策所必須的信息和咨詢參謀,因此,善治的橫向結構應該包括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信息和咨詢五個部門。
服務型政府的結構,首先,在縱向上,也注重自下而上的公共權力,這里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行政權力和公共權力共同作用于社會事務,公共權力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行政權力不加以干預,二是注意公共權力的反饋作用,并根據其反饋的信息調整行政權力的行使方法。其次,服務型政府在橫向上注重與市場、企業(yè)和社會的關系,表現有:一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主要起“掌舵”作用、催化作用、促進作用,而不是“劃槳”大包大攬作用,改革政府的投資方向,非核心公共產品的提供大膽引入市場機制,進一步培育、發(fā)展和規(guī)范市場,維護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二是建立地方政府為企業(yè)服務的體制,改變政府部門和公務員習慣于參與企業(yè)行為。建立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真正的政企分開,政府負責規(guī)劃、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不干預企業(yè)的經營自主權;三是建立地方政府與社會共同治理的新模式,走國家社會共同治理的道路,這是經濟、政治發(fā)展的共同需要。
從結構上看,二者的結構都是在縱向上建立起行政權力和公共權力的雙向管理體系,在橫向上注重市場、企業(yè)和社會的力量,通過公共權力和行政的協(xié)商,公共對社會事務進行管理。
(三)政府職能
善治下的政府職能主要有三點:一是強化宏觀調控職能,把工作重心從直接辦企業(yè)、攬項目轉到制定社會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規(guī)劃上來,用科學發(fā)展觀來推動全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通過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著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公共環(huán)境。二是弱化政府的微觀管理職能,以市場機制把社會經濟生活問題交由市場解決,充分發(fā)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三是轉化政府的社會職能,將一些技術性、專業(yè)性和協(xié)調服務性工作交給社會的專門組織或自治組織。
而公共服務型政府的主要職能是提供公共供給。一是提供政策制度供給。作為規(guī)范化代表的政府,要為社會和人們提供維護社會秩序的制度供給,也就是要為整個社會制定出權威的、人們都必須遵守的制度框架或制度模式以規(guī)范社會行為和維護社會秩序。如: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等。二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公共服務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從公共性的角度和有益于社會持續(xù)發(fā)展來制定政策。比如:環(huán)境保護政策、社會保障政策、文化教育政策、財政金融政策等等。政府在確立基本制度和政策以后,其主要的服務就是公共制度和政策的有效實施。三是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理論上來講,公共產品所具有的非竟爭性及非排他性的特征就決定了它只能通過政府來提供而非市場所能供應解決的。四是為社會進行公共服務的提供。政府公共服務是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提供公共產品時的服務行為的總稱。它實際上是為了解決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給,采取和制定什么樣的公共政策以及怎樣提供公共產品的問題。按政府職能來分,政府公共服務包括普通的公共服務、社會性服務、經濟性服務等。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