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離職傾向的經濟學分析
“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誰掌握了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zhàn)略主動地位?!薄吨袊逃母锖桶l(fā)展》綱要。高等院校是為國家培養(yǎng)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關系到高校本身的競爭力,關系到國家教育的發(fā)展水平。高校教師保持一定比例的離職率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然而,離職率過高則意味著高校核心競爭能力的喪失。分析高校教師離職的深層次原因,制定有效措施,降低離職率是擺在中國教育人眼前的一件大事。
一、高校教師離職、離職傾向范疇的界定
“離職”在英文中是“Trumover”,國內一些學者最初將其翻譯為“流失”,后逐漸趨向于采用“離職”。“離職”一般可以分為被動離職和主動離職。被動離職是指由用人單位做出辭退勞動者(如裁員)的決策,包括解雇、開除等各種形式,對于用人單位的管理者而言,被動離職一般說是確定的,可以為單位所控制:主動離職是指主要由勞動者本人做出離職決定,往往是事先不可準確預測的,也是難以控制的,大量的主動離職會給原用人單位帶來顯著的不利影響。本文研究的離職均指主動離職。離職又分為離職傾向和實際的離職行為。離職傾向(turnoverinientino)是指勞動者在特定用人單位工作一段時間,經過一番考慮后,蓄意要離開原單位的意圖。離職傾向強調一種態(tài)度傾向,雖然不必然導致離職,但它是勞動者產生的想要停職并企圖尋找其它工作想法的最后一個階段,最能預測離職行為的發(fā)生。通過對離職、離職傾向概念的分析,我們可以定義出高校教師的離職傾向的涵義:在高校工作一段時間后,經過仔細考慮,蓄意要離開高校的意圖。在此定義中,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是“經過仔細考慮”!考慮什么,是什么最終決定了高校教師“狠心”撥動了內心深處那根離職的神經?我們需要先從資源配置談起。在任何社會中,人的需要作為一種欲望都是無止境的,而用來滿足人們需要的資源卻是有限,因而,資源具有稀缺性;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社會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配置到社會需要的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xiàn)資源的最優(yōu)利用,這就是資源配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配置是通過市場機制或價格機制來實現(xiàn)。而市場機制或價格機制就如同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著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經濟活動。從而支配著資源在社會范圍內的配置。人力資源是指在一定范圍內能夠推動整個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具有智力與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是在勞動力資源的基礎上,能夠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群體。高校教師就是這么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源。具有高能動性、高增值性與高保值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高校教師也離不開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會像社會上其他任何勞動者一樣,產生離職行為,“用腳投票”。高校教師的離職主要是從高校流向另外一個領域,如公務員隊伍、其他非教育類事業(yè)單位、企業(yè)或者自主創(chuàng)業(yè);從地緣看可能會流向其他地區(qū)甚至其他國家。這種工作環(huán)境的變更、家庭遷移,無疑是經歷了對離職成本、離職收益和風險的深思熟慮的判斷。
二、高校教師離職成本及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種量入為出的經濟理念,它要求對未來行動有預期目標,并對預期目標的幾率有所把握。經濟學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個普遍的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從事經濟活動的主體,從追求利潤最大化出發(fā),總要力圖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經濟主體在進行經濟活動時,都要考慮具體經濟行為在經濟價值上的得失,以便對投入與產出關系有一個盡可能科學的估計。高校教師的職業(yè)行為是一種勞務服務活動,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勞務服務,是通過為大學生傳授知識和從事科學研究而獲得報酬的腦力勞動,高校教師隊伍蘊含豐富的人力資本。高學歷和高職稱是該群體的主要特征。高校教師對職業(yè)預期的理解有其特殊性,除了合理的薪酬以外,學術成就、文化氛圍、組織環(huán)境、團隊精神、社會地位等也是高校教師非常關注的價值目標。
1.高校教師離職成本包括經濟類威本和非經濟類成本
經濟類成本是指由高校教師離職所引發(fā)的與經濟利益直接相關的經濟類損失,由原學校的薪酬、科研經費、培訓費、離職過程的交易成本、居家遷穆費用和違約金等構成。薪酬主要是根據學校的性質、地理區(qū)域和個人的職務、職稱、崗位決定的,薪酬水平的高低是影響高校教師離職的重要因素:科研經費是承擔科研項目而取得的經濟收入、技術咨詢收入、評審和獲獎收入等;培訓費是指學校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提高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為有潛力的教師提供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包括在職培訓、進修、到外校做訪問學者、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出國學習等而支付的費用;高校教師離職過程的交易費用主要指因為離職而發(fā)生的人際交往應酬費用;若離職后跨國家、地區(qū)就業(yè),就會發(fā)生居家遷移費用,除新單位發(fā)給的安家費和原房產變現(xiàn)外,個人還需要支付必要的安家費用;違約金是指高校教師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或其他合同條款而向學校支付的違約賠償費用。
非經濟類成本是指由于高校教師離職所發(fā)生的非經濟類損失,主要指由于離開熟悉的工作環(huán)境、文化氛圍、長期合作的團隊、多年營造的人際背景和失去高校教師所擁有的自豪感、榮譽感、社會地位等所帶來的心理不適或主觀感受的情感失落以及離開教育戰(zhàn)線而失去的子女受教育的行業(yè)優(yōu)勢等。非經濟類成本是很難量化的,但絕對是影響離職的重要因素。
2.高校教師離職收益也包括經濟類收益和非經濟類收益
經濟類收益是指因高校教師離職而產生的直接經濟利益,由新單位的薪酬、科研啟動經費、安家費、公共服務設施、各種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等構成。新單位的薪酬是誘發(fā)高校教師離職的重要因素,通常會有一個相當?shù)脑隽?;為幫助新引進的高校教師創(chuàng)造科學研究的基本條件,新單位一般會提供一定的科研啟動經費;對于跨地區(qū)離職流動的高校教師所面臨的家庭安置問題,新單位會給予相應的安家費甚至直接提供住房:絕大多數(shù)高校教師的離職流向是經濟發(fā)達國家、地區(qū),新單位一般能夠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設施、較好的社會福利和完善的社會保障。
非經濟類收益是指因高校教師離職而產生的非直接經濟利益。它一般表現(xiàn)為:由于新單位提供的事業(yè)發(fā)展空間、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環(huán)境、新工作帶來的個人社會地位提高的機會以及擺脫糟糕的人際矛盾后,離職者所獲得的精神上較高程度的滿足等。
欄目分類
- 為什么發(fā)表論文都不開雜志社的發(fā)票呢?
- 2021-2022年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列表-理科南大核心目錄完整版
- 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列表(2023-2024年度)南大核心目錄
- 融媒體環(huán)境下地方新聞網站媒體的發(fā)展路徑
- 創(chuàng)新與繼承:70周年獻禮片“三杰”研究
- 人本導向下的城市更新規(guī)劃思路探索——以上海松江區(qū)中山街道老城區(qū)為例
- 預制裝配式地鐵車站施工技術
- 從框架理論看“中國學習的人”
- 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古都洛陽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探析
- 價值工程在房地產開發(fā)管理分工中應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