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藝術論文 > 正文

中國古典舞風格與流派概念辨析——以漢唐古典舞為例

作者:李佳霓來源:《尚舞》日期:2023-03-09人氣:1906

中國古典舞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創(chuàng)建,至今已走過了七十余年的歷程。這期間中國古典舞經過不斷探索、不斷成長,取得了非凡的歷史成就。今天的中國古典舞格局不是一家獨大,而是百家爭鳴,呈現出一體多元的發(fā)展態(tài)勢。“身韻”、“敦煌”、“漢唐”、“昆舞”、“梨園”、“唐樂舞”等先后涌現。目前學術界對它們是否能夠構成流派的界定模糊不清,在中國古典舞理論體系和實踐應用的建設背景下,確立中國古典舞的風格與流派認知對其發(fā)展走向具有一定學術價值。


1.漢唐古典舞的風格內涵

長久以來,舞蹈界對于漢唐古典舞究竟算流派還是只是一種風格一直有所爭議。雖然大部分人將中國古典舞劃分成當下的“四大流派”,但其究竟夠不夠成流派沒有明確的理論支撐。尤其是目前北京舞蹈學院已經取消了漢唐專業(yè),而將其作為古典舞專業(yè)的一門風格課。在分析漢唐古典舞時,我們應將它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創(chuàng)立者孫穎個人;二是整個漢唐體系。

一部舞蹈作品,可以有自己的風格;一位舞蹈家,可以有個人的藝術風格;一個流派、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古典舞,可以有流派風格、時代風格和民族風格。所以,在廣義上,我們可以把舞蹈風格分為時代風格、民族和地域風格、流派風格和個人風格等幾個方面。在狹義上,舞蹈風格特指舞蹈作品內容與形式所呈現出的姿態(tài)和特色,包含著舞蹈編導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等精神意蘊以及舞蹈演員自身對作品的主觀見解,反映出舞蹈的個人風格特點。影響個人風格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在成長經歷、價值觀念、學歷背景、性格特點、審美追求等方面的差異,有意或無意的滲透進舞蹈作品中,形成穩(wěn)定而獨特的個人風格。孫穎先生在漢唐古典舞創(chuàng)作中映射出的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融、細膩與達觀相通的藝術特點,就是因為他追求傳統(tǒng)與經典的歷史觀、百折不撓和樂觀開朗的性格、飽讀史書的才情學識以及對中國古典舞的不懈追求等個人背景所共同促就的。另一方面,舞蹈作品也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受當時的政治經濟等客觀條件影響,個人風格會印刻歷史的烙印,反映時代社會因素。20世紀80年代正是改革開放、思想解放和文化復興的年代,人們的文藝需求和審美追求不斷提升,蘊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精神的漢唐古典舞順勢而生,舞劇《銅雀伎》的上演標志著漢唐古典舞風格體系開始創(chuàng)立。孫穎先生將漢唐古典舞深深埋入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之中,在文化母體中進行建構與發(fā)展,在形式與內容上皆追求中國文化與精神的展現。漢唐古典舞的出現使中國古典舞從形而下的技巧向形而上的文化轉變,為中國古典舞提供了另一條發(fā)展道路。


2.漢唐古典舞的流派辨析

在藝術學領域中,流派是指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一些價值觀、審美觀、藝術觀追求一致、風格相近的藝術家們有意或無意的組成的藝術群體。藝術群體。藝術流派并不是一開始就存在,而是隨著藝術的不斷發(fā)展而形成的產物。在原始藝術中不存在流派,因為集體意識限制了個人風格的形成。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的自我意識不斷覺醒,藝術家開始注重個人風格特點,這為藝術流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藝術流派的多樣化反映出了藝術的繁榮昌盛。每個流派都只包含一種特征鮮明的風格,是眾多藝術形式中的一個支流,跟隨著藝術的總體發(fā)展走向而不斷完善自身。判斷一個藝術風格能夠形成流派需要具有一定的條件,具體可以總結為五個前提條件和三個要素特征。

一方面,在滿足以下五個前提條件下,風格才能夠向流派發(fā)展。其一,至少要有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領導大家。孫穎先生作為漢唐古典舞的創(chuàng)始人和建設者,在漢唐古典舞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道路上,一直扮演著標桿和領航的角色。從萌芽期開始對中國古典舞追本溯源的思考,到準備期20多年的理論建構,再到實驗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教學探索,最后到確立期的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建,如果沒有孫穎先生的領導可能就不會有漢唐古典舞這一流派。其二,藝術家群體在價值觀念和藝術理念上要有相同追求。孫穎先生始終堅持立足傳統(tǒng),向古探源,面向未來,這一藝術主張也成為所有漢唐古典舞人堅持和努力的方向。其三,在一定范圍內有近似的風格特征。漢唐古典舞有著不同于其他古典舞的訓練體系和形態(tài)特征,在靜態(tài)舞姿、動態(tài)舞姿、流動連接以及傳遞的形神氣韻都有其獨特的風格特征。其四,有一個具備傳承性、延續(xù)性的藝術家群體。目前,高校中以北京舞蹈學院、重慶大學、天津音樂學院為漢唐古典舞主要的教學實踐基地。中專中有重慶職業(yè)藝術學院開設漢唐古典舞專業(yè)。同時,漢唐古典舞學子們畢業(yè)后也將漢唐文化傳播全國各個地方,通過學校教育、課外培訓等路徑進行漢唐古典舞的教學工作。因此,漢唐古典舞已經有了足夠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條件。其五,要有該流派的代表作品。孫穎先生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漢唐古典舞代表性作品,如《銅雀伎》、《踏歌》、《玉兔渾脫》、《醉狐》、《小胡旋》等,都為漢唐古典舞的發(fā)展走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借鑒。近年來,《漢宮儷影》、《紙扇書生》、《杜甫》等優(yōu)秀作品的創(chuàng)作也使?jié)h唐古典舞走入更多人的視野。

另一方面,在滿足以下三個特征的條件下,才能既有流又成派。第一,流派要體現圓通性。要將藝術家群體的思想觀念和藝術見解總結為一套面面俱到的、成系統(tǒng)的理論構架,成熟的理論體系的形成是區(qū)別團體與流派的標志之一。漢唐古典舞學科體系擁有較為系統(tǒng)的理論構架,如作為實踐應用的《中國漢唐古典舞基訓教程》、《中國漢唐古典舞教學法》等,作為理論支撐的《中國古典舞評說集》、《孫穎藝術思想研究》等,這些著作為漢唐古典舞理論體系的建構提供了基礎。第二,流派要具有可行性。理論要能夠應用到具體實踐中才能夠有所發(fā)展。從1984年孫穎先生創(chuàng)作舞劇《銅雀伎》到1996年的尋根溯祖譜華風之《炎黃祭》晚會,再到2000年的尋根溯祖譜華風之《龍族風韻》晚會等一系列的實踐探索和創(chuàng)作成果,都能夠佐證中國漢唐古典舞成為流派的可行性。第三,流派要體現一元性。任何流派都要具有自身獨特的鮮明特色和價值追求,而不能包羅萬象,兼容并蓄。漢唐古典舞從最初就有明確的一元性,它強調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母體內部尋求中國古典舞的發(fā)展,而不借助外來文化形式。

因此,只有符合上述的條件,才能稱其為流派。否則,或有派不流,或有流不派,都不可能成為流派。漢唐古典舞已經具備了成為流派的基礎,但是尚不夠成熟。畢竟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漢唐古典舞的發(fā)展歷程也才僅僅三十余年,仍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在孫穎先生2009年逝世后,漢唐古典舞的發(fā)展形勢開始變緩,漢唐古典舞的優(yōu)秀代表作品較少,沒有量的積累,也就難以形成質的飛躍。所以,漢唐古典舞想要穩(wěn)固中國古典舞流派的地位,還任重而道遠。


3.漢唐古典舞的概念解讀

長期以來,舞蹈界對漢唐古典舞存在太多脫離當代中國古典舞具體語境的簡單化理解。孫穎作為漢唐古典舞體系的創(chuàng)始人,成為了這一學科的代名詞。從而導致許多人將“孫穎”、“漢唐古典舞”和“古代舞蹈”三個概念進行錯誤解讀并混為一談。這使孫穎先生的思想觀念遭受到各種質疑和誤解,也使?jié)h唐古典舞產生了歧義的解讀。這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

第一,將孫穎個人與漢唐古典舞畫等號,將孫穎先生自身的思想觀念與漢唐古典舞整體混為一談。有的人始終依賴于孫穎先生留下的經驗和成果,固守一隅而停滯不前,缺乏了發(fā)展意識;有的人認為漢唐古典舞作品反映的僅僅是孫穎先生個人的生平境遇,對其代表作品進行表面化的錯誤解讀。第二,將與漢唐古典舞有相似元素或風格的舞蹈作品與漢唐古典舞畫等號,忽視漢唐古典舞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基因。有些人認為穿著古代服飾、照貓畫虎的學習一下漢唐舞姿、配上古風音樂就能稱之為漢唐古典舞,以至于有些所謂的漢唐古典舞作品是與現代舞、當代舞等舞蹈進行的“混搭風”。這種對漢唐古典舞的錯誤認知和表面化模仿脫離了孫穎先生對中國古典舞的初心和軌道。第三,將漢唐古典舞與古代舞蹈畫等號,認為漢唐古典舞是一味地復古。有些人因為漢唐古典舞的作品大多是漢代風格,而認為孫穎先生的建設理念是走漢代斷代史,錯誤的理解孫穎先生以漢、唐精神和藝術氣質為審美骨干,廣采博收,兼容并蓄的唯物史觀。

對于這些錯誤的認知應該進行正確解讀。首先,漢唐古典舞不只是對孫穎本人的藝術追求和方法概括,更是對漢唐古典舞流派整個藝術群體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在孫穎先生逝世前,他帶領著其弟子在北京舞蹈學院、重慶大學、天津音樂學院開疆拓土,將漢唐古典舞由舞臺表演轉為教學實踐,并用實踐反哺理論,創(chuàng)作出眾多經典作品。在孫穎先生逝世后,其弟子繼承先生的思想觀念、藝術主張和價值追求,在當下的社會語境中探索作品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路徑。可以說,漢唐古典舞能夠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不僅是得益于孫穎先生使?jié)h唐古典舞從無到有,從理論到實踐的艱苦奮斗,同樣離不開當代舞蹈創(chuàng)作者、舞蹈表演者和舞蹈研究者對漢唐古典舞的持續(xù)創(chuàng)作、實踐和研討。此外,孫穎先生及漢唐古典舞也對中國古典舞的其他流派和其他舞蹈種類有著深刻的影響和寶貴的借鑒意義。比如在很多現代舞、當代舞或者中國古典舞其他流派的作品中都融入了漢唐古典舞的一些元素。其次,漢唐古典舞的核心不僅在于其獨特的舞姿造型和流動連接,更重要的是它的氣韻風骨和文化內涵。因此,在創(chuàng)作漢唐古典舞作品時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內涵,而是要形神兼?zhèn)?,以形表意。再次,漢唐古典舞并不是在做漢代斷代史研究。而是以漢、唐精神和風韻為審美主干,以漢、唐為代表的樂舞文化傳統(tǒng)以及明、清以來的戲曲舞蹈形式為主要依據。之所以舞蹈作品以漢代為中心,是因為漢代是文化大繁榮的朝代,其文化藝術的影響延續(xù)至今,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不容忽視的重要里程碑。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切入,對漢代文化藝術的深入發(fā)掘并加以利用是中國古典舞發(fā)展的不二法門。正如孫穎在創(chuàng)作舞劇《銅雀伎》時曾說:“如何體現歷史的真實,按照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思考藝術的真實感,一直是這部舞劇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重點課題?!?“漢”代僅僅是漢唐古典舞以史為鑒的起點,以斷代的方式分步驟進行魏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古典舞元素挖掘,從而建構完整的中國古典舞體系才是其最終目標。

當下,漢唐古典舞逐漸滲透于中國古典舞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出現“泛漢唐化”的舞蹈語言與藝術符號,這反映了孫穎先生創(chuàng)建漢唐古典舞流派的藝術思想和價值追求開始被認可和重視。金浩在《新世紀中國古典舞發(fā)展十年觀》這本書中提到,漢唐古典舞有效促進了中國古典舞學科體系的完善,其獨具特色的體制機制,不僅僅是豐富了中國古典舞的教材,更重要的是成為中國古典舞發(fā)展方向的引導者。雖然漢唐古典舞在目前的發(fā)展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和挫折需要解決和克服,但是只要對孫穎先生及漢唐古典舞的概念和內涵有正確的認知,就不會脫離軌道。中國古典舞在經過“戲曲化”、“身韻化”兩次重要的發(fā)展變革后,“漢唐化”很有可能成為第三個里程碑。


4.結語

任何舞蹈風格都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藝術潮流密不可分;任何藝術思想也都有其理論依據或理念源頭。由于舞蹈家個人主觀上對“中國古典舞”理解的不同,導致了當代中國古典舞風格的差異,而不同觀點及不同風格的團體聚集也必將形成各種流派。中國古典舞的每種流派及其風格的形成與盛行都有其必然性,在它發(fā)展到一定時期后,也在所難免地會被另一種更符合社會文化發(fā)展的流派和風格所替代。如果要單純地說孰是孰非、孰好孰壞是很難判斷的。實際上,只要在中國古典舞發(fā)展過程中應時而生的各個風格和流派,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魅力,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都對中國古典舞的發(fā)展貢獻了力量。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說過:“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fā)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绷髋杉姵?,是一門藝術繁榮和進取的象征。對中國古典舞風格和流派的區(qū)分與界定,應當采取審慎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盡可能地避免用固定的模式和千篇一律的規(guī)范去死搬硬套。應該以現實為依據,對每一位特定的舞蹈家,對每一種特定的風格或流派,或者對每一個特定的舞蹈作品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判,避免主觀判斷、一葉障目。因為一個新的流派的產生,決非意見輕而易舉的事。時下,中國古典舞正處于“流派”的形成過程中,身韻、敦煌、漢唐、昆舞等流派正不斷發(fā)展,這種局面無疑拓寬了中國古典舞審美追求的新境界,使其在不斷向深層次延伸,建構不同的身體語言符號??梢灶A見,待中國古典舞各流派成熟之時,將會開創(chuàng)更為蓬勃昌盛的中國古典舞新格局。


本文來源:《尚舞》http://www.12-baidu.cn/w/wy/26862.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