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孔子“仁”的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當代價值研究

作者:何林智來源:《芒種》日期:2016-01-26人氣:4228

孔子仁學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其思想內涵博大精深,直到今天仍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輝。在社會轉型期的今天,許多人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誠信意識缺失,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許多挑戰(zhàn),也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此,應將孔子仁學思想融入當代思政教育之中,以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一、孔子“仁”的思想內涵與基本特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孔子在不同場合、針對不同問題闡述了“仁”的基本內涵與社會意義。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共有一百多初提到“仁”,比如,“愛人為仁”、“忠恕為仁”、“克己復禮為仁”、“恭、寬、信、敏、惠為仁”、“泛愛眾而近仁”、“仁者無不愛也”、“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等,這些都講述了仁的特征、行仁的方式等。從總體上看,孔子的“仁”思想包括內修、外行、理想三個層面。

所謂內修是指“仁者愛人”,要實現仁德首先應愛人。接著,孔子又提出,“仁者無不愛也”、“泛愛眾而近仁”,從而將“仁”從“愛人”推及“愛眾”、“泛愛”,也就是說,將血緣親情之愛推及他人,要尊重他人,關愛他人,關愛眾生??鬃犹岢翱思簭投Y為仁……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禮勿聽,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也就是說,人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人與人的行為規(guī)范,在視、聽、言、動等方面都符合禮,這樣就達到了“仁”。

所謂外行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就是說,在人與人相處時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自己要自立,也要幫助別人自立;自己要通達,也要幫助別人通達;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求別人去做。在如何實現“仁”上,孔子提出“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入則孝,出則弟……而親仁”,也就是說,在家要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姐妹,對朋友要忠誠信義,這樣就能夠實現仁德。此外,孔子提出,“恭、寬、信、敏、惠……惠則足以使人”。也就是說,做人要從內心、外表等方面要求自己,對別人的小過失要寬容、厚道,對別人要真誠,講求信用……對人要有真情,能夠真心幫助別人。[1]

所謂理想是指天下歸仁,即將仁當成最高的人格理想,當生命與仁德不可兼得時,應當“殺身成仁”??鬃訉ⅰ皭廴恕彼枷氲赖禄⒄位?,要求統(tǒng)治者修身養(yǎng)德,愛民、利民,實行仁政。孔子認為,“為政以德……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也就是說,統(tǒng)治者應推行道德教化,像北極星那樣高居天空之中,讓民眾要群星一樣環(huán)繞著他,聽從他的領導。此外,孔子還說過,“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一)思想道德素質不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組織形式與利益關系變得更加復雜,價值觀念也趨向多元化,在不同的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念的影響下,人們開始重新思考自然、社會、自我之間的關系。

(二)思政教育方法不當。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政局變化莫測,各種思潮相互激蕩,這使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重要,黨中央明確提出,“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與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學校思政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但是,許多學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落后,教育過程流于形式。 [2] 

(三)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當前,學校思政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與政治意識教育為主要內容,片面重視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認知心理、思政教育規(guī)律等,對學生的行為養(yǎng)成、心理素質訓練、個性培養(yǎng)等重視不夠,導致思政教育內容空洞,缺乏藝術感染力與思想吸引力。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學校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為教學內容,過分注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而對學生普遍關注的社會就業(yè)、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等問題關注不夠,導致思政教育理想化、單調化、片面化,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三、將孔子“仁”的思想融入當代思政教育的意義

孔子的仁學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是當代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將“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復禮為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仁學思想和教育方法融入思政教育之中,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一)用仁的內修思想提高個體的道德品質??鬃诱J為,個體應當用“仁”的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思想行為,并將這些規(guī)范轉化為自己的內在品質、人格理想、道德追求等。比如,孔子說過,“剛毅、木訥,近仁”,“仁者,其言也讱”,“巧言令色,鮮矣仁”,這些都為個體提供了為人處世的行為規(guī)范,也對道德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在當代社會中,有些人熱衷于投機取巧,沉湎于燈紅酒綠,在物欲橫流的生活中迷失了本性,究其原因,這些人沒有高尚的道德信念和堅定的人生理想,一旦外部環(huán)境變化,就會迷失自我,做出各種違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因而,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用孔子的仁學思想教育學生,讓學生以“仁”的精神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的思想情感,使學生成為道德高尚、樂于助人的人。

在富與貴、金錢與權力、義與利等問題上,孔子提出“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在思政教育中,應借鑒孔子的義利思想,培養(yǎng)學生重義輕利的價值觀念,消除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等不良思想對學生的負面影響。[3]

(二)以仁的外行思想協(xié)調人與人的關系。孔子曰,“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惠)于天下為仁矣”,“恭則不侮……惠則足以使人”。孔子的這種倫理思想在當代社會中有著重要意義,如果每個公民都能以恭、寬、信、敏、惠來要求自己,那么人與人關系就會變得和諧、真誠、寬容,充滿理解和友愛??鬃诱J為,“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也就說,克制自己的言行,讓自己的言行合乎禮法,這樣就能成為天下人所敬仰的仁人。因而,要用仁愛思想教育人們,使每個人都能夠善待父母,主動承擔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能夠認真對待工作,以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對待周圍的人,這樣可以實現社會和諧的目標。

(三)以天下歸仁的思想開展理想教育。孔子以“仁”為核心建立了一系列道德體系,提出了“仁且智”的理想人格?!洞髮W》提出,“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資治通鑒》提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梢姡寮沂冀K將道德教育作為教育的首要內容,將塑造理想人格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標。儒家的這種思想對于糾正“重智育,輕德育”的不良教育傾向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儒家認為,人不僅應修身養(yǎng)性、提高道德修養(yǎng)、樹立理想人格,還應將“仁德”推行至天下、建立“仁政”,因而,儒家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人生的價值目標,倡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將儒家的這種自強不息、兼濟天下的精神融入社會主義理想教育之中,培養(yǎng)學生立志報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使學生能夠克服種種困難,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實踐能力,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4]

(四)以孔子仁學思想完善思政教育方法。在長期從事教育活動中,孔子總結出一系列道德修養(yǎng)的方法,這些對于當代思政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比如,在春秋時期,只有貴族才有接受教育的資格,而孔子以“建國君民,教育為先”為指導,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對于求學者孔子是“自行束脩以上”,來者不拒??鬃拥倪@種教育平等理念在當代思政教育中仍有著較強的借鑒意義,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平等對待每位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再如,孔子主張根據受教育者的身心特點開展教育,不能離開實際進行空談,為此,他提出了循循善誘的教育原則,如“不憤不啟,不徘不發(fā)……則不復也”。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借鑒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思想,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法,結合現實生活、社會熱點等誘導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在探究中掌握理論知識、提高思想認識。

此外,孔子提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也就是說,人們應向有德行、才干、智慧的人學習,見到沒有德行或才干的人,應反省自己身上是否有這些缺點和錯誤。孔子這種內求自省的思想對思政教育也有著重要意義,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用先進榜樣、反面事例等教育學生,以榜樣感染和啟發(fā)學生,與學生產生思想共鳴;以反面教材警示學生,讓學生在這些事例中汲取教訓。[5]

孔子的仁學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對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等產生了深刻影響,直至今天,孔子仁學思想仍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但是,孔子仁學思想是特定社會制度、經濟狀況、文化環(huán)境下的產物,也存在許多自身無法克服的歷史局限性,如過分強調人倫道德,抹殺人的個性與差異,“官本位”思想濃厚,功利傾向明顯,因循守舊思想顯明等,這些都與現代教育、改革發(fā)展、民主政治等相違背。因而,在思政教育中,應辯證地看待孔子的仁學思想,繼承和弘揚孔子仁學思想的精華,將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之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文來源:http://www.12-baidu.cn/w/wy/1534.html芒種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