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一實踐”式美學教學模式初探-教學論文
作者:張玉能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3-27人氣:1302
一般說來,美學學科具有兩大特征:一是抽象玄奧,二是歧義紛呈。
就拿對于文藝復興偉大畫家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審美欣賞來說吧。當我們面對這幅杰作的時候,總是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可以說產生了審美感受,心情是愉快的??墒牵坏┯腥藛柲悖好赡?quot;麗莎究竟美在哪里?這時候,你就為難了,就要抓后腦勺了。為什么呢?因為欣賞《蒙娜’麗莎》是審美經驗的事情,是形而下的具體感受,即使說不清道不明,也會心有所動,心有所感。但是,一旦要回答《蒙娜"麗莎》美在哪里,那就是從審美經驗的形而下層面上升到了美學理論的形而上層面,從具體感受深入到了抽象玄思之中。因此,美學的研究對象一一美、美感、藝術作品本身往往是令人愉快的東西,然而美學理論本身卻是抽象玄奧的。這是美學的第一大特征:抽象玄奧。
美學的第二大特征就是:歧義紛呈。還是來看《蒙娜"麗莎》。要回答這幅名畫美在哪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從來就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比如說,第一種看法認為,《蒙娜"麗莎》美在它表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精神,對人的肯定,把人從神的陰影之中解放出來,讓人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這是一種“美在內容”的觀點。第二種看法就反對“美在內容”,認為“美在形式”。你看,蒙娜"麗莎整個畫面
的“金字塔構圖”、表現(xiàn)女人肌膚質感和衣服纖維艷麗的色彩、背景自然風景的襯托等等,這才是這幅畫的美之所在。第三種看法又不一樣,認為《蒙娜"麗莎》表現(xiàn)了達“芬奇的“自我”,有人通過對原畫的X射線透視發(fā)現(xiàn),蒙娜"麗莎的形象輪廓與達“芬奇的一幅素描自畫像完全一致。第四種看法比較奇特,那是奧地利精神分析美學家弗洛伊德的觀點。他認為,《蒙娜"麗莎》的美就在于它表現(xiàn)了達“芬奇的“戀母情結”、“俄狄浦斯情結”、是這種本能的升華。第五種看法就更奇特了。它認為《蒙娜’麗莎》已經不美了,要提倡一種“反美”,于是有一個法國畫家杜尚,在書店里買了一張《蒙娜’麗莎》的印刷品的畫,在畫面上的蒙娜“麗莎的鼻子下面畫上兩撇山羊胡子,并且把它拿去博物館要求把它展出,認為這個加了山羊胡子的蒙娜“麗莎才是當今的美。還有一些其他的看法。從此就可以看到美學理論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甚至可以說,任何一個美學理論問題都沒有大家公認的一致看法。
針對美學理論的這兩大特征,我們認為更加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然而,也是由于這兩大特征要在課堂進行中實施審美教育又是困難重重的。不過,正因為有這些困難而又有這些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才更加值得探索嘗試。
審美教育的特征主要在于:寓教于樂,怡情養(yǎng)性,潛移默化。這些特征是由美學本身的學科性質所決定的。一般說來,美學是以藝術為中心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的科學。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具有三大特征:外觀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超越功利性。這些特征就決定了運用審美對象和藝術作品來進行的審美教育的三大特征。
所謂“寓教于樂”就是,運用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來激發(fā)審美主體的情感,使他們處于一種審美心境之中,從而在自由而愉快的心境之中不知不覺地、非強制性地接受知識和道德的教育,即通常所說的“以美啟智”,“以美儲德”。
所謂“怡情養(yǎng)性”就是,運用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來激發(fā)審美主體的情感,使他們處于一種審美心境之中,讓他們的靈魂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從而塑造出美的心靈和完整的性格,成為全面自由發(fā)展的人。
所謂“潛移默化”就是,運用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來激發(fā)審美主體的情感,使他們經常處于一種審美心境之中,在自由自覺的認識一情感一意志的和諧統(tǒng)一的心理活動過程之中,日積月累地、滴水穿石地、逐步地得到教育,形成完美的心靈,成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
根據(jù)這樣的特征,美學的課堂教學就是要運用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來激發(fā)審美主體的情感,使他們處于一種審美心境之中,讓他們的靈魂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從而塑造出美的心靈和完整的性格,在自由自覺的認識一情感一意志的和諧統(tǒng)一的心理活動過程之中,日積月累地、滴水穿石地、逐步地得到教育,形成完美的心靈,成為全面自由發(fā)展的人。
二、“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
為了真正把美學課堂教學落實為審美教育,我們認為教學模式的探索是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提出一個“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
所謂“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就是,對美學的主要理論問題都進行具體、感人、獨特的,
結合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的實踐的,內在體驗和深入思考相統(tǒng)一的反思,從而在“問題反思運用解決問題理解原理”的反反復復的“反思一實踐”的過程之中,真正學到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知識,實實在在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程序和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問題一反思運用解決問題一理解原理。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問題。老師的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安排要以“問題”為切入點和紐結點,學生的學習要帶著問題來學。這樣就可以有效克服美學理論的“抽象玄奧”和“歧義紛呈”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防止美學教學的“蹈虛架空”,把美學教學真正落到實處,解決現(xiàn)實和藝術實踐之中所應該解決的問題。
問題的來源。問題的來源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美學理論中理應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問題,我們根據(jù)教材所列出的緒論和八章,毎一部份都列出相應的參考題見附錄1:參考題〉。比如,緒論的問題就是:1,為什么要學習美學?2,如何學好美學?其二是社會現(xiàn)實生活和文學藝術實踐欣賞和創(chuàng)作〉中不斷出現(xiàn)的問題。不論是古今還是中外,凡是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生活和文學藝術實踐的熱點問題都可以成為我們美學教學的問題來源。比如,人們的服飾美的原則問題,年輕人戀愛中的審美化或者生理快感與精神愉悅的關系問題,文學藝術的功利性和藝術性的關系或者文學藝術的他律性與自律性的關系,新時期中國文學藝術的“人文精神的大討論”問題,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審美活動的日?;瘑栴},生存的藝術化與藝術的生存化問題,等等等等。其三是毎一個學生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和專業(yè)學習或者課外閱讀之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鮮活的、現(xiàn)實的,美學理論理應可以而且也應該能夠應對和解決,否則,美學理論就成為了一種華而不實的裝飾,何必學它?因此,我們在開始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程的時候就要使學生樹立問題意識,要激勵大家結合毎一章節(jié)的具體內容來尋找問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反思。所謂“反思”就是針對問題進行反復、廣泛、深入的思考。這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主動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它要求教師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綜合,從而謀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以解決問題;它還要求學生能從所提出的問題出發(fā)主動地分析和綜合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最終解決問題。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具有示范性和范導性。也就是說,教師在講授毎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要有意識地作出示范,講清論證問題的思路,分析和綜合問題的內在矛盾,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從而引導學生自己去獨立自主地進行反思。為此,我們在《美學教程》教材和課件的基礎上設計了毎一章節(jié)的主要問題的概念、組成要素、解決思路〖見附件1、。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給學生思維方式,而不是教給學生固定的答案。這就是:1、概念明確。概念是思維的最小單位,是反思的基礎。比如,美學、美感、感知、表象、聯(lián)想、想象、思維、情感、意志、美的本質、美的形態(tài)、美學范疇、審美教育等等概念都必須做到清楚明白。2、縱向考察,即歷時性的思維。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歷時的考察,了解中外美學歷史上的具體考察、觀點和學說。一方面借鑒來作為自己思考的基礎材料,另一方面批判地學習中外偉大美學家的思維方法。比如,中外美學史上關于美感產生、美的本質、藝術本質、美學范疇、審美教育等等問題的歷時性的觀點和學說,要講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功績和局限。3、橫向考察,即共時性的思維。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共時的考察,把毎一個概念、觀點和學說之間的關系清理清楚,在比較中來鑒別,在比較中來看差別,從而決定自己的運思路徑。比如,從實用關系、認知關系、審美關系、倫理關系的橫向比較中來看審美關系的特征,從美與丑、優(yōu)美與崇高、幽默與滑稽、喜劇性與悲劇性的比較之中認清毎一個美學范疇的內涵與特征,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比較之中談明白美育的目的、手段、特征等等。4、開放性思維。它要求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開放的考察,充分明確它們在不斷的開放之中揭示真理,而任何一種觀點和學說都不可能終結真理,只是開放了通向新的真理的道路。比如,從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開始,西方關于美的本質、藝術的本質、悲劇理論、美感和藝術起源學說等等都在不斷演進,沒有任何一種觀點、學說、理論能夠終結真理,即使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理論,也是在批判繼承一切優(yōu)秀的過去理論遺產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而且只有與時倶進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5、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它要求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考察。作為世界上最復雜的精神現(xiàn)象,審美和藝術不可能是單向度的、線性的、單一的結構,它的毎一個概念、觀點、學說,它對這些現(xiàn)象的毎一種分析都只能是多層次的、網狀的、立體的結構,所以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考察就應該是多角度的、多層次的。比如,美的本質、美感的構成、藝術的本質、美的形態(tài)、美學范疇等等都必須進行這樣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和考察。6、系統(tǒng)性思維。或者叫整體性思維。它要求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系統(tǒng)的、整體的考察。也就是說,當思維把一個美學問題分析為各種各樣的組成要素以后還必須把它們最終綜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因為任何事物和現(xiàn)象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比如,我們把美的本質問題從本體論、認識論、發(fā)生學、現(xiàn)象學等等不同的角度和層次進行了分析以后,還必須給予它一個完整的界定,不然的話就不可能把握“美的本質”的系統(tǒng)和整體??偠灾?,這些具體的思維方式還應該在馬克思主義實踐唯物主義的“元方法”的統(tǒng)帥下才能夠發(fā)揮它們的具體作用。因此,最終我們的美學教學就可以通過美學的課堂教學來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方法,即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立場、方法。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運用。這就是要運用經過反思的概念、思維方式來具體分析我們所提出來的形形色色問題。
這種運用可以有三種主要途徑。1、課堂提問。因為課時的限制,這種途徑只可以在復習舊課內容、講解某個具體問題的時候進行,不宜占用過多的時間。2、課堂討論。這種途徑對于特別重要的而又歧義紛呈的問題,比如,美的本質問題,可以選用。我們一般在毎一次美學教學計劃中都安排了2-4課時的討論,從以往的實踐來看效果還是很好的。不過,一定要組織好。要求毎一個學生都寫好詳細的發(fā)言提綱,安排學生干部主持討論會,要準備好重點發(fā)言人在開頭或中間冷場的時候即使出場,防止浪費時間。3、課外交流。可以組織課外美學興趣小組進行這種運用性活動,培養(yǎng)學習骨干;也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流討論,有可能還可以開通一個“美學對話”的網站,至少可以利用2爪:1;1,㈧,888等等進行交流討論,以加強學生的思考和運用理論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實際運用理論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解決問題。這就是要把反思和運用環(huán)節(jié)的成果具體化,體現(xiàn)為對某一個美學問題的解答。這可以表現(xiàn)為小論文、
學年論文、文學評論、影視批評、美學隨筆等等文章的寫作或發(fā)表,或者辦黑板報美學???、美學小報等等,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以及現(xiàn)實生活、文學藝術實踐中的熱點問題都可以發(fā)表學生們的意見,以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理解原理。這是又一個反思的過程,就是對于課堂上學過的美學基本原理經過理論的初步反思和運用的實踐,回過頭來進行思索,或者叫做“反芻”,達到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能夠有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的、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解”。這樣就可以防止過去那種“死記硬背”,把書本上的基本原理作為答案搬到試卷上的“死學”,而做到“活學活用”,獨立思考,說自己的話,寫自己的文章,發(fā)自己的感悟,立自己的觀點。因此,我們在本課程的成績考核時采取“限時、當場、開卷、獨立完成”的方式。這樣實驗的多次結果,證明效果是很好的。三、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教學手段,做到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
1、發(fā)揮教材的主導作用。教材是教師進行教授、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依據(jù)。在一定意義上,教材就是教學的根本。因此,我們十分重視教材的建設,在我校文藝學系列教材建設的過程中由主講教師張玉能教授主編了《美學教程》。這部教材,積累了張玉能教授20多年美學研究和教學的經驗,集中了中南地區(qū)幾所高校的專業(yè)人才及其經驗,編寫得體系完整,邏輯嚴密,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有利于教與學的兩個方面。尤其是,為了適應“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我們在教材中具體規(guī)定了教學的知識點、重點、難點,擬出了相關的參考題及其參考答案,還指明了一些必要的參考書目,而且主要是一些歷代中外美學家的經典原著和權威的美學史著和論著。這些都圍繞著主要的美學問題來安排,給學生的“反思一實踐”起著主導的作用,促進著“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2、注重教學課件的輔助作用。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是勢在必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我們在實施“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時候也充分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我們在華中師范大學教務處的大力支持下制作了“美學與東方美學”教學課件,把《美學教程》教材之中的主要內容都反映出來,并且加上了直觀形象的視頻和音頻信息,更加有力地促進著“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實施,也更好地體現(xiàn)了美學教學的審美教育的性質和特征。
不過,在實施“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時候,我們認為,教學課件的使用只能是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反客為主。因為人文科學的教學和美學教學的審美教育性質和特征要求課堂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與學的交流場所,如果完全依賴教學課件來完成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就會使得課堂成為單向的輸出或灌輸,那么,其效果甚至還不如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滿堂灌”,學生就成為了教學課件的被動接受者,因而“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就更加無法實施了。此外,教學課件是一種已經定型化的東西,而教學課堂則是可能隨時出現(xiàn)思想火花的“文化場”,在這個“文化場”中教學課件可以作為一種比較固定的因素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教師的臨場發(fā)揮,甚至靈感的顯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表現(xiàn)以及許多稍縱即逝的新奇思想,還有師生之間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誘導下所產生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應該是無法估量的變因,而且不應該被忽視。
3、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
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還注意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前,我們要進行直觀形象教學還必須到學校電教中心的反映室去申請登記、組織觀看錄像電影電視片,要想在課堂上播放音樂也很困難,我們曾經向有關領導申請購買一部錄放機,可是就是因為經費開支問題而未能實現(xiàn)?,F(xiàn)在,我們在多媒體教室里就可以隨時按照教學的需要播放電影電視片,播放中外名曲,使得美學教學的審美教育的性質和特征可以得到充分體現(xiàn),使得“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真正在“寓教于樂,怡情養(yǎng)性,潛移默化”的過程之中得到實現(xiàn)。
4、其他各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
在實施“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充分運用其他一些教學手段,達到各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比如,傳統(tǒng)教學中的板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或學生的敘述故事、朗誦詩文,學生的簡短提問,教師的簡明答疑,教師的啟發(fā)式提問,學生的反思式回答……
總而言之,一切有效的教學手段都可以也應該在實施“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之中得到各得其所、各有其長、相輔相成的綜合性運用。
四、培養(yǎng)“元典精神,質疑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
“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乃在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我們把它歸結為三種精神:元典精神,質疑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
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之中,所謂“元典精神”就是要引導學生到歷代中外大美學家的經典原著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且批判吸收經典原著的合理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以形成自己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我們認為,
這是思考問題、著書立說、解決問題的根本和基礎。因為我們今天要解決美學問題,就必須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這樣既可以避免無謂的重復勞動,又可以找到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和鑰匙。我們不能毫無依據(jù)地胡思亂想,也不能一廂情愿地天馬行空,而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探討和借鑒,這就必須借助于元典精神。
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之中,所謂“質疑精神”就是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毎一種歷代中外大美學家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都不盲從迷信,都要質疑,對它們問一個“為什么”。這就是“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之中的“反思”的內涵。只有經過了這樣的反思過程所理解、把握的美學問題才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硬塞給學生的,那才可能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地理空間之中的具體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而不是脫離實際的空洞抽象的虛無。
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之中,所謂“創(chuàng)新精神”就是在元典精神和質疑精神的基礎上,提出自己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在前人的基礎上有前進,有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建,哪怕是一點點的前進、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建,總比死記硬背、墨守成規(guī)、止步不前、重復前人、無所作為的學習要強得多。而且,具有了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就可以真正地落到了實處,可以使得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不僅在美學學科的學習中,而且在其他的許多學科的學習中都具有這種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意識。
“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還在探索和實驗之中,但一定可以大有作為。
就拿對于文藝復興偉大畫家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的審美欣賞來說吧。當我們面對這幅杰作的時候,總是百感交集,心潮澎湃,可以說產生了審美感受,心情是愉快的??墒牵坏┯腥藛柲悖好赡?quot;麗莎究竟美在哪里?這時候,你就為難了,就要抓后腦勺了。為什么呢?因為欣賞《蒙娜’麗莎》是審美經驗的事情,是形而下的具體感受,即使說不清道不明,也會心有所動,心有所感。但是,一旦要回答《蒙娜"麗莎》美在哪里,那就是從審美經驗的形而下層面上升到了美學理論的形而上層面,從具體感受深入到了抽象玄思之中。因此,美學的研究對象一一美、美感、藝術作品本身往往是令人愉快的東西,然而美學理論本身卻是抽象玄奧的。這是美學的第一大特征:抽象玄奧。
美學的第二大特征就是:歧義紛呈。還是來看《蒙娜"麗莎》。要回答這幅名畫美在哪里?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從來就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答案。比如說,第一種看法認為,《蒙娜"麗莎》美在它表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精神,對人的肯定,把人從神的陰影之中解放出來,讓人露出了會心的微笑。這是一種“美在內容”的觀點。第二種看法就反對“美在內容”,認為“美在形式”。你看,蒙娜"麗莎整個畫面
的“金字塔構圖”、表現(xiàn)女人肌膚質感和衣服纖維艷麗的色彩、背景自然風景的襯托等等,這才是這幅畫的美之所在。第三種看法又不一樣,認為《蒙娜"麗莎》表現(xiàn)了達“芬奇的“自我”,有人通過對原畫的X射線透視發(fā)現(xiàn),蒙娜"麗莎的形象輪廓與達“芬奇的一幅素描自畫像完全一致。第四種看法比較奇特,那是奧地利精神分析美學家弗洛伊德的觀點。他認為,《蒙娜"麗莎》的美就在于它表現(xiàn)了達“芬奇的“戀母情結”、“俄狄浦斯情結”、是這種本能的升華。第五種看法就更奇特了。它認為《蒙娜’麗莎》已經不美了,要提倡一種“反美”,于是有一個法國畫家杜尚,在書店里買了一張《蒙娜’麗莎》的印刷品的畫,在畫面上的蒙娜“麗莎的鼻子下面畫上兩撇山羊胡子,并且把它拿去博物館要求把它展出,認為這個加了山羊胡子的蒙娜“麗莎才是當今的美。還有一些其他的看法。從此就可以看到美學理論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甚至可以說,任何一個美學理論問題都沒有大家公認的一致看法。
針對美學理論的這兩大特征,我們認為更加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然而,也是由于這兩大特征要在課堂進行中實施審美教育又是困難重重的。不過,正因為有這些困難而又有這些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才更加值得探索嘗試。
審美教育的特征主要在于:寓教于樂,怡情養(yǎng)性,潛移默化。這些特征是由美學本身的學科性質所決定的。一般說來,美學是以藝術為中心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的科學。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具有三大特征:外觀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超越功利性。這些特征就決定了運用審美對象和藝術作品來進行的審美教育的三大特征。
所謂“寓教于樂”就是,運用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來激發(fā)審美主體的情感,使他們處于一種審美心境之中,從而在自由而愉快的心境之中不知不覺地、非強制性地接受知識和道德的教育,即通常所說的“以美啟智”,“以美儲德”。
所謂“怡情養(yǎng)性”就是,運用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來激發(fā)審美主體的情感,使他們處于一種審美心境之中,讓他們的靈魂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從而塑造出美的心靈和完整的性格,成為全面自由發(fā)展的人。
所謂“潛移默化”就是,運用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來激發(fā)審美主體的情感,使他們經常處于一種審美心境之中,在自由自覺的認識一情感一意志的和諧統(tǒng)一的心理活動過程之中,日積月累地、滴水穿石地、逐步地得到教育,形成完美的心靈,成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
根據(jù)這樣的特征,美學的課堂教學就是要運用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來激發(fā)審美主體的情感,使他們處于一種審美心境之中,讓他們的靈魂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從而塑造出美的心靈和完整的性格,在自由自覺的認識一情感一意志的和諧統(tǒng)一的心理活動過程之中,日積月累地、滴水穿石地、逐步地得到教育,形成完美的心靈,成為全面自由發(fā)展的人。
二、“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
為了真正把美學課堂教學落實為審美教育,我們認為教學模式的探索是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提出一個“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
所謂“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就是,對美學的主要理論問題都進行具體、感人、獨特的,
結合審美對象,尤其是藝術作品的實踐的,內在體驗和深入思考相統(tǒng)一的反思,從而在“問題反思運用解決問題理解原理”的反反復復的“反思一實踐”的過程之中,真正學到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知識,實實在在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程序和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問題一反思運用解決問題一理解原理。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問題。老師的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安排要以“問題”為切入點和紐結點,學生的學習要帶著問題來學。這樣就可以有效克服美學理論的“抽象玄奧”和“歧義紛呈”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防止美學教學的“蹈虛架空”,把美學教學真正落到實處,解決現(xiàn)實和藝術實踐之中所應該解決的問題。
問題的來源。問題的來源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美學理論中理應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問題,我們根據(jù)教材所列出的緒論和八章,毎一部份都列出相應的參考題見附錄1:參考題〉。比如,緒論的問題就是:1,為什么要學習美學?2,如何學好美學?其二是社會現(xiàn)實生活和文學藝術實踐欣賞和創(chuàng)作〉中不斷出現(xiàn)的問題。不論是古今還是中外,凡是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生活和文學藝術實踐的熱點問題都可以成為我們美學教學的問題來源。比如,人們的服飾美的原則問題,年輕人戀愛中的審美化或者生理快感與精神愉悅的關系問題,文學藝術的功利性和藝術性的關系或者文學藝術的他律性與自律性的關系,新時期中國文學藝術的“人文精神的大討論”問題,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審美活動的日?;瘑栴},生存的藝術化與藝術的生存化問題,等等等等。其三是毎一個學生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和專業(yè)學習或者課外閱讀之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鮮活的、現(xiàn)實的,美學理論理應可以而且也應該能夠應對和解決,否則,美學理論就成為了一種華而不實的裝飾,何必學它?因此,我們在開始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程的時候就要使學生樹立問題意識,要激勵大家結合毎一章節(jié)的具體內容來尋找問題。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反思。所謂“反思”就是針對問題進行反復、廣泛、深入的思考。這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主動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它要求教師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綜合,從而謀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以解決問題;它還要求學生能從所提出的問題出發(fā)主動地分析和綜合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最終解決問題。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具有示范性和范導性。也就是說,教師在講授毎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要有意識地作出示范,講清論證問題的思路,分析和綜合問題的內在矛盾,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從而引導學生自己去獨立自主地進行反思。為此,我們在《美學教程》教材和課件的基礎上設計了毎一章節(jié)的主要問題的概念、組成要素、解決思路〖見附件1、。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給學生思維方式,而不是教給學生固定的答案。這就是:1、概念明確。概念是思維的最小單位,是反思的基礎。比如,美學、美感、感知、表象、聯(lián)想、想象、思維、情感、意志、美的本質、美的形態(tài)、美學范疇、審美教育等等概念都必須做到清楚明白。2、縱向考察,即歷時性的思維。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歷時的考察,了解中外美學歷史上的具體考察、觀點和學說。一方面借鑒來作為自己思考的基礎材料,另一方面批判地學習中外偉大美學家的思維方法。比如,中外美學史上關于美感產生、美的本質、藝術本質、美學范疇、審美教育等等問題的歷時性的觀點和學說,要講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功績和局限。3、橫向考察,即共時性的思維。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共時的考察,把毎一個概念、觀點和學說之間的關系清理清楚,在比較中來鑒別,在比較中來看差別,從而決定自己的運思路徑。比如,從實用關系、認知關系、審美關系、倫理關系的橫向比較中來看審美關系的特征,從美與丑、優(yōu)美與崇高、幽默與滑稽、喜劇性與悲劇性的比較之中認清毎一個美學范疇的內涵與特征,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比較之中談明白美育的目的、手段、特征等等。4、開放性思維。它要求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開放的考察,充分明確它們在不斷的開放之中揭示真理,而任何一種觀點和學說都不可能終結真理,只是開放了通向新的真理的道路。比如,從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開始,西方關于美的本質、藝術的本質、悲劇理論、美感和藝術起源學說等等都在不斷演進,沒有任何一種觀點、學說、理論能夠終結真理,即使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理論,也是在批判繼承一切優(yōu)秀的過去理論遺產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而且只有與時倶進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5、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它要求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考察。作為世界上最復雜的精神現(xiàn)象,審美和藝術不可能是單向度的、線性的、單一的結構,它的毎一個概念、觀點、學說,它對這些現(xiàn)象的毎一種分析都只能是多層次的、網狀的、立體的結構,所以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考察就應該是多角度的、多層次的。比如,美的本質、美感的構成、藝術的本質、美的形態(tài)、美學范疇等等都必須進行這樣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和考察。6、系統(tǒng)性思維。或者叫整體性思維。它要求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應該進行系統(tǒng)的、整體的考察。也就是說,當思維把一個美學問題分析為各種各樣的組成要素以后還必須把它們最終綜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因為任何事物和現(xiàn)象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比如,我們把美的本質問題從本體論、認識論、發(fā)生學、現(xiàn)象學等等不同的角度和層次進行了分析以后,還必須給予它一個完整的界定,不然的話就不可能把握“美的本質”的系統(tǒng)和整體??偠灾?,這些具體的思維方式還應該在馬克思主義實踐唯物主義的“元方法”的統(tǒng)帥下才能夠發(fā)揮它們的具體作用。因此,最終我們的美學教學就可以通過美學的課堂教學來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方法,即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立場、方法。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運用。這就是要運用經過反思的概念、思維方式來具體分析我們所提出來的形形色色問題。
這種運用可以有三種主要途徑。1、課堂提問。因為課時的限制,這種途徑只可以在復習舊課內容、講解某個具體問題的時候進行,不宜占用過多的時間。2、課堂討論。這種途徑對于特別重要的而又歧義紛呈的問題,比如,美的本質問題,可以選用。我們一般在毎一次美學教學計劃中都安排了2-4課時的討論,從以往的實踐來看效果還是很好的。不過,一定要組織好。要求毎一個學生都寫好詳細的發(fā)言提綱,安排學生干部主持討論會,要準備好重點發(fā)言人在開頭或中間冷場的時候即使出場,防止浪費時間。3、課外交流。可以組織課外美學興趣小組進行這種運用性活動,培養(yǎng)學習骨干;也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流討論,有可能還可以開通一個“美學對話”的網站,至少可以利用2爪:1;1,㈧,888等等進行交流討論,以加強學生的思考和運用理論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實際運用理論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解決問題。這就是要把反思和運用環(huán)節(jié)的成果具體化,體現(xiàn)為對某一個美學問題的解答。這可以表現(xiàn)為小論文、
學年論文、文學評論、影視批評、美學隨筆等等文章的寫作或發(fā)表,或者辦黑板報美學???、美學小報等等,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以及現(xiàn)實生活、文學藝術實踐中的熱點問題都可以發(fā)表學生們的意見,以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理解原理。這是又一個反思的過程,就是對于課堂上學過的美學基本原理經過理論的初步反思和運用的實踐,回過頭來進行思索,或者叫做“反芻”,達到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都能夠有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的、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解”。這樣就可以防止過去那種“死記硬背”,把書本上的基本原理作為答案搬到試卷上的“死學”,而做到“活學活用”,獨立思考,說自己的話,寫自己的文章,發(fā)自己的感悟,立自己的觀點。因此,我們在本課程的成績考核時采取“限時、當場、開卷、獨立完成”的方式。這樣實驗的多次結果,證明效果是很好的。三、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教學手段,做到多種教學手段綜合運用。
1、發(fā)揮教材的主導作用。教材是教師進行教授、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依據(jù)。在一定意義上,教材就是教學的根本。因此,我們十分重視教材的建設,在我校文藝學系列教材建設的過程中由主講教師張玉能教授主編了《美學教程》。這部教材,積累了張玉能教授20多年美學研究和教學的經驗,集中了中南地區(qū)幾所高校的專業(yè)人才及其經驗,編寫得體系完整,邏輯嚴密,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有利于教與學的兩個方面。尤其是,為了適應“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我們在教材中具體規(guī)定了教學的知識點、重點、難點,擬出了相關的參考題及其參考答案,還指明了一些必要的參考書目,而且主要是一些歷代中外美學家的經典原著和權威的美學史著和論著。這些都圍繞著主要的美學問題來安排,給學生的“反思一實踐”起著主導的作用,促進著“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2、注重教學課件的輔助作用。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是勢在必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我們在實施“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時候也充分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信息技術來促進教學。我們在華中師范大學教務處的大力支持下制作了“美學與東方美學”教學課件,把《美學教程》教材之中的主要內容都反映出來,并且加上了直觀形象的視頻和音頻信息,更加有力地促進著“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實施,也更好地體現(xiàn)了美學教學的審美教育的性質和特征。
不過,在實施“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時候,我們認為,教學課件的使用只能是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反客為主。因為人文科學的教學和美學教學的審美教育性質和特征要求課堂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與學的交流場所,如果完全依賴教學課件來完成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就會使得課堂成為單向的輸出或灌輸,那么,其效果甚至還不如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滿堂灌”,學生就成為了教學課件的被動接受者,因而“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就更加無法實施了。此外,教學課件是一種已經定型化的東西,而教學課堂則是可能隨時出現(xiàn)思想火花的“文化場”,在這個“文化場”中教學課件可以作為一種比較固定的因素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教師的臨場發(fā)揮,甚至靈感的顯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表現(xiàn)以及許多稍縱即逝的新奇思想,還有師生之間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誘導下所產生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應該是無法估量的變因,而且不應該被忽視。
3、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
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還注意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前,我們要進行直觀形象教學還必須到學校電教中心的反映室去申請登記、組織觀看錄像電影電視片,要想在課堂上播放音樂也很困難,我們曾經向有關領導申請購買一部錄放機,可是就是因為經費開支問題而未能實現(xiàn)?,F(xiàn)在,我們在多媒體教室里就可以隨時按照教學的需要播放電影電視片,播放中外名曲,使得美學教學的審美教育的性質和特征可以得到充分體現(xiàn),使得“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真正在“寓教于樂,怡情養(yǎng)性,潛移默化”的過程之中得到實現(xiàn)。
4、其他各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
在實施“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充分運用其他一些教學手段,達到各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比如,傳統(tǒng)教學中的板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或學生的敘述故事、朗誦詩文,學生的簡短提問,教師的簡明答疑,教師的啟發(fā)式提問,學生的反思式回答……
總而言之,一切有效的教學手段都可以也應該在實施“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之中得到各得其所、各有其長、相輔相成的綜合性運用。
四、培養(yǎng)“元典精神,質疑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
“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乃在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我們把它歸結為三種精神:元典精神,質疑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
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之中,所謂“元典精神”就是要引導學生到歷代中外大美學家的經典原著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且批判吸收經典原著的合理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以形成自己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我們認為,
這是思考問題、著書立說、解決問題的根本和基礎。因為我們今天要解決美學問題,就必須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這樣既可以避免無謂的重復勞動,又可以找到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和鑰匙。我們不能毫無依據(jù)地胡思亂想,也不能一廂情愿地天馬行空,而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探討和借鑒,這就必須借助于元典精神。
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之中,所謂“質疑精神”就是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毎一種歷代中外大美學家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都不盲從迷信,都要質疑,對它們問一個“為什么”。這就是“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之中的“反思”的內涵。只有經過了這樣的反思過程所理解、把握的美學問題才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硬塞給學生的,那才可能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和一定地理空間之中的具體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而不是脫離實際的空洞抽象的虛無。
在“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之中,所謂“創(chuàng)新精神”就是在元典精神和質疑精神的基礎上,提出自己對于毎一個重要的美學問題的思想、觀點、理論、學說,在前人的基礎上有前進,有發(fā)現(xiàn),有創(chuàng)建,哪怕是一點點的前進、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建,總比死記硬背、墨守成規(guī)、止步不前、重復前人、無所作為的學習要強得多。而且,具有了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就可以真正地落到了實處,可以使得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不僅在美學學科的學習中,而且在其他的許多學科的學習中都具有這種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意識。
“反思一實踐式教學模式”還在探索和實驗之中,但一定可以大有作為。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