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紀錄片的傳播價值與美學特征-電影論文
一、動畫紀錄片為何物
動畫紀錄片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的動畫片,也與一般的紀錄片相異。它是在嚴格遵循紀錄片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基本特性的基礎上,用動畫的形式創(chuàng)作的紀錄片,其本質仍是“真實紀錄和客觀再現”。在此,動畫只是一種形式,是為紀錄的內容服務的。
動畫紀錄片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它的存在早已有之。早在1918年,美國動畫大師溫瑟?麥凱完成了時長20分鐘的《路斯坦尼雅號之沉沒》,這可謂是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紀錄片。它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藍本,講述的是英國郵輪路斯坦尼雅號被德國潛水艇撞沉的悲劇事件。1956年,我國著名動畫導演靳夕創(chuàng)作了第一部國產動畫紀錄片《中國木偶藝術》,用70分鐘的篇幅向觀眾聲情并茂地傳播了我國木偶藝術的相關情況。在2004年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的影片展播中澳大利亞的動畫紀錄片《就像這樣》用動畫形式描寫了因非法移民被關在澳大利亞拘留中心的三個孩子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在對“現實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爭辯中,紀錄片逐漸發(fā)展并將其內涵和外延進行延伸。隨著影視藝術理論的發(fā)展,“紀錄片=跟蹤跟蹤再跟蹤+搖晃搖晃再搖晃”的歷史已經一去不返。在數字技術無孔不入、媒體融合高速推進、虛擬藝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紀錄片已不再滿足于動畫特技和動畫片段的表現力度,全部用動畫的形式來創(chuàng)作紀錄片不僅合理可行而且值得關注。
二、動畫紀錄片的傳播價值
動畫紀錄片兼有動畫“生動形象、創(chuàng)作自由”的特點和紀錄片“真實記錄、客觀再現”的本質,以其鮮活的表征和新穎的形態(tài)踐行著“紀錄生活、傳承歷史”的傳播行為。
?。ㄒ唬┩苿觿赢嫼图o錄片的長足發(fā)展
動畫歷經100余年發(fā)展至今已經產生出影院動畫片、電視動畫系列片、電視動畫連續(xù)劇、動畫短片、動畫廣告、動畫MTV、Flash動畫等多種形態(tài)。青少年兒童是動畫的核心受眾群體。長期以來,受“動畫片等同于幼稚片”的誤導,動畫片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都趨于少兒化,沒有考慮到成年人的收視心理。如何擴大動畫片的受眾群體、拓展動畫片的表現內容成為中國動漫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紀錄片不同于電視劇和電影等影視類型,禁止劇情虛構和演員扮演,要求以真實的現實事件為素材,采取客觀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真實還原或再現已經或正在發(fā)生著的事件。由于紀錄片的這一紀錄特性,使其能夠記錄歷史、傳承文化、展現生活、反映社會問題、調節(jié)社會矛盾,具有極其重要的社會價值和珍貴的史料價值。近年來,紀錄片越來越受到政府、影視從業(yè)者的重視。然而,紀錄片的核心受眾群體主要是一些具有文化知識和科學素養(yǎng)的文化人,受眾群有限。因此,如何擴大受眾群也是紀錄片繼續(xù)健康發(fā)展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
由上所述,動畫片與紀錄片的聯姻是推動動畫片和紀錄片共同發(fā)展的有效途徑。紀錄片借助生動形象的動畫形式,可以吸引動畫迷的注意力,讓更多的觀眾喜歡上紀錄片,同時還能讓原本喜歡紀錄片的成年人發(fā)現動畫的深層藝術魅力,進而擴寬動畫片的受眾群體。
?。ǘ橛耙曀囆g的發(fā)展注入新鮮血液
容納電影、電視和動畫藝術的影視藝術是門年輕的大眾視聽藝術,就其中歷史最長的藝術樣式——電影來說,也只不過有短短115年的歷史。但在這有限的歷史時空內,影視藝術乘著數字技術的翅膀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影視藝術的發(fā)展需要影視從業(yè)者以大膽的探索精神不斷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藝術樣式。在這種趨勢下,諸如室內情景劇、電視欄目劇、電視戲曲、電視動畫連續(xù)劇、紀實電視劇、電視電影、立體電影等新型影視藝術形態(tài)層出不窮,不斷發(fā)展。在當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影視藝術百花園里,動畫紀錄片正以其自身的價值和魅力為影視藝術的繁榮發(fā)展錦上添花。
?。ㄈ樘摂M藝術的延伸開辟新空間
虛擬藝術給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的變化首先就是形式的創(chuàng)新。先看動畫藝術的形式創(chuàng)新:從電影動畫到電視動畫,從手繪動畫到電腦動畫,從二維動畫到三維動畫,從平涂動畫到非繪畫動畫(例如,偶動畫、黏土動畫、折紙動畫等),從動畫片到動畫特技,從純動畫形式到動畫與真人相結合,再到動畫紀錄片……再看紀錄片的演變:從電影紀錄片到電視紀錄片,從不允許扮演到“真實再現”的提倡,從原生態(tài)紀錄到主觀傾訴,從使用動畫特技和動畫片段到動畫紀錄片……動畫紀錄片以其虛擬性,在豐富了藝術樣式的同時,也豐富了藝術創(chuàng)作技巧,引領了藝術領域的新動向。伴隨虛擬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新的藝術形式還將層出不窮。
形式是內容的形式,與之相適應,虛擬藝術的內容也在更新換代。先看動畫藝術的內容擴展:從主流動畫的故事講述到非主流動畫的哲理探索,從藝術動畫的娛樂制造到科普動畫的科學傳播,從動畫影片的藝術欣賞到動畫廣告的宣傳推廣,從動畫MTV的綜藝娛樂到動畫紀錄片的動畫紀錄……再看紀錄片的內容擴展:從新聞紀實獨挑大梁到各題材(人文、歷史、自然、科技、社會等)多元發(fā)展,從生活記錄到宏觀微觀通吃,從現實記錄到全時空展現……數字技術在營造虛擬時空的同時,也為虛擬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加寬廣的素材來源,那些為傳統(tǒng)藝術所未觀照的領域也將被納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涉獵范圍,藝術創(chuàng)作的內容空間將被極大地拓展。
三、動畫紀錄片的美學特征
?。ㄒ唬﹦赢嫾o錄片的符號美學
動畫紀錄片主要借助視聽合一的語言符號系統(tǒng)表情達意,并以視覺符號為主。動畫紀錄片的視覺符號不同于動畫片和紀錄片的視覺符號,具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性,較之動畫片具有更強的現實意味和寫實風格,較之一般紀錄片具有更為唯美的造型感和不可比擬的創(chuàng)造性。
1.線條美
點、線、面是現代藝術設計的基本構成要素。線條自然成為影視畫面造型中一種最基礎的表現要素,也是塑造形體的重要手段。靈動的線條能夠表情達意,制造氣勢,創(chuàng)造氛圍,給事物以生命力。動畫藝術是線描的藝術,是用線來造型、敘事的藝術。因此,線條運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動畫作品的質量。動畫紀錄片在真實再現的同時,帶給觀眾一種更為鮮明的線條美。
2.色彩美
世界因色彩而絢爛多彩。色彩猶如畫筆,裝點人生,美化世界,描繪出迷人的畫卷。色彩是動畫紀錄片中最具覆蓋力、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元素,其運用得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動畫紀錄片的成敗。色彩符號在激發(fā)情感、引發(fā)聯想方面的能力最為突出。動畫紀錄片根據要表達的內容,結合要創(chuàng)設的格調,利用合理的色彩,給觀眾以直觀的視覺感知。與實景拍攝的普通影視作品相比,動畫的主觀性非常強,故而留給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空間和想象空間也就越發(fā)的廣闊。動畫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者在確保敘述內容真實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色彩這一表現要素,搭配色彩,創(chuàng)設影調,布置光影,打造出更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效果。動畫紀錄片就是要讓觀眾在絢麗的色彩中品讀耐人尋味的真實故事。
文章來源于《電影文學》雜志2012年第19期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