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電影《達·芬奇密碼》中文化符號的隱喻和解構——電影文學

作者:沈叢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9-07人氣:4798
 一、《達·芬奇密碼》劇情簡介
電影《達·芬奇密碼》以在被害者羅浮宮館長的尸體旁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密碼作為線索,美國哈佛大學符號學專家羅伯特·蘭頓和法國密碼破譯天才蘇菲·奈芙一起抽繭剝絲,通過整理、分析種種線索對該謀殺案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系列涉及宗教、美學、符號等與西方文化符號相關的線索,揭示了隱藏在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中的秘密,最終解開這個神秘莫測、錯綜復雜的謎團,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極具爆炸性和顛覆力的真相。
這部電影不僅涉及非常專業(yè)的歷史、宗教、建筑、繪畫等文化知識,還加入了一些突破性的、大膽的推測和假設,尤其是涉及了頗具爭議的宗教文化等敏感話題,給我國觀眾對西方文化的欣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體驗。本文擬從電影中出現(xiàn)的西方文化符號的角度切入,探討這些文化符號的所指以及背后所體現(xiàn)出的隱喻,并對這些隱喻進行解構和分析,幫助觀眾提高文化意識,從而真正理解和更好欣賞這部精彩的電影。
二、文化符號隱喻的理論依據(jù)
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被公認為給隱喻的研究帶來了一場真正的革命。作者提出在認知語言的框架,對于隱喻的理解不再是不涉及思維層面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是在概念系統(tǒng)中的跨領域映射。(Lakoff,1993:202)這種跨領域映射不僅僅依靠發(fā)生的語言語境,在一些情況下,非語言語境的環(huán)境,尤其是社會文化的背景對于不同概念系統(tǒng)的理解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東西方不同的概念系統(tǒng)中,對于不同概念系統(tǒng)中的隱喻的理解,是同時受到兩個方面因素,即語言及非語言語境的制約的,而非語言語境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社會文化背景因素。
當今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的隱喻性,這是因為文學作品是建立在符號與符號之間的相似性上,作者需要對一些符號進行從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從而激發(fā)人們想象的空間。例如絕大多數(shù)的文化背景下都是認同UP is Good,Down is Bad,因此在這種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就會認同一些共通的文化符號,這些文化符號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后的精華,承載著某種意義、理念或者象征,譬如心形的圖案可以表示愛情,十字架象征著基督教等;這是因為一方面人們具有相同的對客觀物質世界的認知,另一方面,這種認知同時又必然受到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制約和影響,不同國家的作者可以通過文學作品在本來不同或者相似的兩種概念系統(tǒng)之間建立起某種關系,進而體現(xiàn)在非語言語境下,尤其是不同的社會文化符號的意指作用,因此研究文學作品中的文化符號隱喻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達·芬奇密碼》中的文化符號隱喻研究
文化符號是經(jīng)過時間洗滌之后沉淀下來的精華,是某種意義和理念的載體,這種理念和意義是通過一系列外在特征表現(xiàn)出來的?!哆_·芬奇密碼》中展示的西方文化中符號很多,譬如繪畫(蒙娜麗莎),建筑(羅斯林),一個神秘的(錫安隱修會),歷史人物(牛頓),自然物象“玫瑰線”,“五角星”和抽象的符號“三角形”。這些不同種類的符號不僅在電影中,而且在現(xiàn)實世界中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作者對這些文化符號進行了重新組合和解構,消化了原來的意義,賦予了它們新的含義,這樣就改變文化符號的關系,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理解這些符號中的隱喻所指意義,可以幫助我們在理解那些原本在我們腦海中根深蒂固的所指意義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這些符號背后所蘊涵的隱喻意義,從而讓整個的故事情節(jié)的組織發(fā)展得以實現(xiàn),真正理解這部電影。
(一)玫瑰線的文化隱喻
在電影《達·芬奇密碼》中,對推動情節(jié)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各種神秘符號,電影中整個故事的發(fā)展都是圍繞著這些符號來展開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這些特定的符號所要表達的隱喻意義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引導著整個故事的發(fā)展,情節(jié)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其中玫瑰線就是一個例子。在充滿神秘的教堂里,鑲嵌在地板上的光滑的、細長的銅條展示的玫瑰線,指向了密碼筒上的“玫瑰符號”所暗示的玄機。
玫瑰在西方文化中,其隱喻意義象征著愛情,而電影最后所揭示的存在于耶穌和抹大拉的瑪利亞之間的愛情正是“錫安隱修會”2000多年來小心翼翼隱藏著的秘密,尤其是“錫安隱修會”成員之一的大畫家達·芬奇更是把這個秘密畫在了他的名著“最后的晚餐”中。電影《達·芬奇密碼》通過對玫瑰這個帶有深刻西方文化烙印的文化符號進行描寫,逐步解釋隱藏在玫瑰這個文化符號背后的隱喻,從而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二)圣杯的文化隱喻
具有宗教題材的圣杯始終貫徹整部影片,宗教也是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而電影《達·芬奇密碼》對于宗教中一些文化符號的解構無疑是一種突破。幾百年來,世界各地的人們一直認為達·芬奇在這幅名畫里只繪有耶穌和他的十三個門徒,但是作者卻用最難以預料、最令人叫絕的手法對西方美術史上最偉大的繪畫之一《最后的晚餐》進行了大膽的顛覆和全新的解構,提出在這幅名畫中大家公認的耶穌的十三個門徒其實是十二個基督門徒,再加上一個神秘的女人,而這個女人就是耶穌的妻子抹大拉的瑪利亞?,斃麃啽贿_·芬奇巧妙地隱藏在《最后的晚餐》這幅不朽的名畫當中,她就在畫里,就在耶穌基督的旁邊,但是兩千年來卻不被眾人所知。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飽受折磨死了之后,原本應該作為繼承人的瑪利亞卻遭到其他試圖神化耶穌的教徒的迫害,不得不懷著耶穌的骨肉四處流亡。但是令人感到幸運的是瑪利亞和她的孩子以及后裔被一些信徒保護著代代相傳,直到今日才真相大白。
圣杯在西方宗教文化中確實是存在的,一般觀眾可能會把圣杯當做是最后的晚餐中耶穌基督使用過的杯子,其實西方正統(tǒng)的宗教文化對圣杯的理解是當耶穌基督在替蕓蕓眾生受盡了苦難時,用來盛放耶穌身體流出的鮮血的圣杯。在電影《達·芬奇密碼》中,圣杯這個文化符號所意指的并不是以上兩種,而是指向圣杯這個宗教文化符號背后的一個隱喻,也就是耶穌基督的血統(tǒng)的一個隱喻,即耶穌和瑪利亞其實還有一個叫做薩拉的女兒,而在薩拉的身上流淌著西方宗教中最正宗也是最神圣的鮮血。因此,圣杯作為西方宗教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存在著幾種不同的理解,首先它是收集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受難的耶穌身上的鮮血,其次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在最后的晚餐中圣杯中的基督的鮮血,最后是揭曉電影所意指的基督血統(tǒng)的隱喻,這就是圣杯的隱喻意義的所在,而能夠真正解析這種文化符號背后的隱喻對理解、欣賞這部電影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神圣女性信仰
電影《達·芬奇密碼》的情節(jié)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分別通過譯碼、雙關、字謎,逐步帶讀者進入“圣杯”這個關鍵事物,最后把焦點落在神圣女性的概念上,尤其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將畫家達·芬奇變成支持神圣女性的象征符號,就像小說的最后所說的那樣,瑪麗·喬維尼對羅伯特·蘭頓說:“你看看四周,藝術、音樂和書籍里都在述說她(抹大拉瑪利亞)的故事,與日俱增。時局動蕩,我們開始察覺到人類歷史的危機……以及自我毀滅的危機。我們開始感覺到又恢復神圣女性崇拜的必要?!边@就意味著客觀的歷史文化進程已經(jīng)到了“神圣女性崇拜”的階段。而在客觀的歷史文化框架下,電影通過一系列的西方文化的符號象征,最后揭示了女性主義的主題,尤其是將圣杯與抹大拉的瑪利亞做出符號性的關聯(lián),除此之外,在電影中還有其他的象征符號,譬如以上提到的象征著耶穌基督和瑪利亞之間愛情的玫瑰線、特指耶穌基督后裔的圣杯、向女神表達敬意的五角星以及能夠預測未來的塔羅牌等也全都指向神圣女性的主題。
四、結 語
毫無疑問,《達·芬奇密碼》在西方社會尤其是宗教界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爭議和關注,這是因為電影涉及大量的西方宗教史、藝術史、美學、象征學的文化符號,而只有通過對這些文化符號中的隱喻進行解析,觀眾才能領悟到電影真正要表達的石破天驚的主題,即這所有的一切是有組織的,有預謀的,一切都是男性為了爭奪女性權力處心積慮設下的陰謀、欺騙、清洗和謀殺,謊言,起初的謊言在重復了一千次后,終于變成了事實和真理,一個神也就被造了起來,從此得到了億萬信徒的頂禮膜拜。
總之,本文以電影《達·芬奇密碼》為例,探討電影中出現(xiàn)的非語言語境,對文化符號的隱喻進行了解構和分析。整部電影都貫穿了西方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的符號象征,而最后通過賦予“圣杯”這個神圣的西方宗教符號新的隱喻意義,大膽對西方傳統(tǒng)文化進行顛覆和消解,尤其是對宗教文化進行了顛覆和再創(chuàng)造,對文化符號中的隱喻進行了新的解構,最終以不可思議的劇情和意想不到的結局給觀眾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從而使觀眾在感受電影魅力的同時,對西方文化符號的理解得到升華,最終促進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1] Inhoff A S Lima,P Carrol.Contextual effects on metaphor comprehension in reading[J].Memory and Cognition,1984(12).
[2] Lakoff 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A Ortony(ed.).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 CUP.1993:202-250.
[3] Pivio A,M Walsh.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 metaphor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C].A Ortony(ed.).1993: 307-328.
[4] [美]丹·布朗.達·芬奇密碼[M].朱振武,吳晟,周元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5.
[5]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46.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