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教育中的聲樂教學
作者:吳淑雅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10-17人氣:1075
一、明確教學取向,強調理論教學及研究
高等師范學校中聲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未來的、基礎教育中的音樂教師。這個目標決定了教學必須在解決學生自己“會唱”問題的基礎上,讓其掌握“會教”的本領?!皶迸c“會教”二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系,但又存在明顯差別:“會唱”只需學生個人了解聲樂,改進和完善自身的歌唱技術;“會教”則需在此基礎上發(fā)現他人的問題,采取有效辦法,使對方領悟歌唱技術。然而,一名音樂教師要綜合解決學生在音樂方面出現的多種問題,并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使其達到一定的歌唱水平,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會顯得“功力不足”。所以,高師的聲樂教學力度應更加豐富,學習的知識面也應更加寬廣。
高師音樂學科的教學,要更具全面性,知識結構更加寬廣,即加強與“會教”相關的教學內容?!皶甭晿返慕逃齽t應偏重于形象思維,重感情;“會教”聲樂的教育則應偏重于邏輯思維,重理性。“會教”的聲樂教育強調理論教學和研究,從現實性看,包括聲樂基礎理論、聲樂技巧理論、聲樂教學法幾部分。從具體內容看,基本上包括聲樂美學、聲學史、歌唱生理學和歌唱心理學、聲樂技巧的理論、聲樂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幾部分。
強調理論學習和研究,實際上就是強調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理論修養(yǎng),這應是高師聲樂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文化素質是優(yōu)秀素質的組成部分
高師聲樂教師的文化素質在提高聲樂教學質量中起著重要作用,一般包括聲樂專業(yè)知識、科學文化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
(一)聲樂專業(yè)知識是教師應掌握的核心知識,是教學的關鍵
高師聲樂教師對聲樂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必須要精而深,要準確掌握歌唱器官構成以及歌唱姿勢、歌唱的呼吸和共鳴等一系列的專業(yè)技巧,并引導學生對此進行全面了解,從中提煉和升華,進而讓其掌握歌唱的知識、規(guī)律,使其歌唱技能、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得到提高,以便日后處理好在課堂教學上遇到的難題。其專業(yè)知識造詣,面對難題才能有更多的方式方法予以解決。
(二)科學文化知識在教學中是教學質量的基礎
高師聲樂教師應全面掌握以下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
1.語言學
語言學是研究人類語言中多種聲音的構成的學科,要探究音與音的結合和互相之間所發(fā)生變化,以及聲調、語調、輕重音等現象。語言是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歌曲旋律的基礎,離開語言空有技巧構不成歌唱藝術。
歌唱語言的準確掌握和運用,是歌唱技術的重要訓練課程。如有些學生只注重聲音而忽視歌詞,使得演唱的時候吐字不清;有些學生則只注意歌詞,把歌曲中的字唱得像分解拼音字母,將一個字拆成幾段,令人聽起來很吃力,破壞了音樂的完整性和語言的連貫美。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把意大利歌劇、德國藝術歌曲唱好,因為那是聲樂訓練的必修課,是美聲誕生、發(fā)展的源頭。但是,如果我們連本國歌曲都唱不好,連本國語言都不能在歌唱中運用自如,又談何學業(yè)有成。另外,由于中西語言在結構和發(fā)音上的區(qū)別很大,在運用傳統的美聲發(fā)音方法來演唱中國作品之前,應準確掌握和運用我國語言,才能克服這一差別。
一般情況下,我國文字是由子音、母音及收尾構成。唱好中文歌詞應輕唱子音,強唱母音,注意快速收尾音。合理、準確地唱好每一個字,唱準每一句歌詞的語調、輕重音,對于完美地表達一首歌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聲樂教師必須認真地研究語言學,準確掌握發(fā)音原理和語言構成,才能引導、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表達出歌曲想傳達出的意義。
2.文學
聲樂是音樂和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歌曲由旋律和歌詞兩方面構成,而歌詞就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教學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教師有較好的文學功底,就能在教學中自如運用形象、簡練、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學生,從而增強教學活力,提高教學水平。
3.美學
美學知識在聲樂教師的知識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歌唱者要求注重音樂美、語言美、表現形體美、表情美等,而聲樂教師既要研究美,又要塑造美的形象,使受教育者得到美的熏陶與培養(yǎng)。
4.生理學
生理學是研究人體功能的科學。聲樂教師應清楚地了解人體有關發(fā)聲的器官的形狀、位置、功能及其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
5.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行為規(guī)律的科學。遵循心理學的原則可解決師生之間的一般認識問題和聲學學習問題。心理學還可幫助我們了解聲學教育、教學的基本章程,其對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有著很大幫助,可讓教師從身心發(fā)展、身心健康角度對學生進行深刻分析,掌握其心理現象,從而有的放矢,有效促進教學活動,優(yōu)化教學方法。
6.哲學
哲學是一切科學的方法論,用哲學思想指導教學,用辯證法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理解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有一定的哲學知識,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育科學知識是成功進行教育教學的工具
作為一名高師聲樂教師,要在教學中知道三個問題:“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其必須較系統地了解教學內容與教育目的、教育原則、教育過程、教學方法等之間的關系。需要自覺地運用教育規(guī)律,因地制宜,選擇切實有效的途徑和手段開展教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高師聲樂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教育學、教學法等方面的教育科學知識。[1]
高師聲樂專業(yè)教師可在熟練掌握教育學外,在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等種類眾多的專業(yè)教育知識中熟練地掌握關鍵的幾門,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適應現代高師聲樂教學的發(fā)展需求,才能肩負起社會賦予高師聲樂教師的教育使命。
三、深化聲樂教育,培養(yǎng)多能音樂人才
目前,高師聲樂教育中有些令人忽視的現象,如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偏重強調聲音的訓練,不注意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高師聲樂教師除了對聲樂技術精通,對聲樂理論和教學理論有較高造詣外,還應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有勝任不同聲部、不同唱法教學的能力。如女教師既要會教女聲,也要能勝任男聲教學;既要會教美聲唱法,同時也要傳授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因此,高師聲樂教育還需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既要能教傳統的歌唱方法,又要掌握本民族的聲樂教學特點,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在民族聲樂教育上,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戲曲、曲藝演唱方面的能力,提高其民族唱法的技能。目前,就戲曲唱腔而言,在高師聲樂教學中還是較為欠缺的。一些優(yōu)秀的戲曲唱腔曲目在高師聲樂教材中不易見到。高師聲樂教育應把戲曲理論、劇種介紹、唱段分析及演唱、唱腔欣賞等納入聲樂課程,以此來深化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聲樂專業(yè)學生素質的全面性,使其將來順利走上教學崗位。
四、學科領域中的相關課程
根據教育理論家“相關課程”理論,應注意根據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構建符合音樂教育專業(yè)特點的、適應我國現狀及發(fā)展需要的相關音樂教育課程,以便讓理論課與表演課、基礎課與應用課結合起來。就聲樂領域而言,相關課程有:1.聲樂基礎(包括加入和聲學中的部分基礎);2.聲樂文獻材料(欣賞作品、分析作品及模仿創(chuàng)作);3.合唱與指揮(集體課、小組課和個別課結合)。
聲樂文獻與材料是一門圍繞聲樂作品展開的綜合性音樂技術理論課程,是在聆聽基礎上進行旋律、和聲、曲式、復調等方面的分析。所學習的作品以在音樂史上的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獨唱及合唱作品為主。適當安排旋律寫作技法、支聲復調等模仿創(chuàng)作,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合唱與指揮是一門重要的應用性課程,可有效地體驗音樂、提高音樂修養(yǎng),教師要將合唱與指揮二者并重看待,在演唱的基礎上加強指揮技能的訓練,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集體課、小組課和個別課三種類型結合起來。
五、聲樂的經濟意識
聲樂的經濟意識是一個范圍廣泛的、現實性強的課題。聲樂專業(yè)服務于社會,高師畢業(yè)生走向社會崗位,經濟是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音樂商品化、商業(yè)化是社會現實,并且充滿著市場競爭。學生憑書本上的理論還不可能迅速、熟練掌握市場法則,但經常性的政治時事學習,了解社會發(fā)展形勢,掌握一些市場經濟知識,有助于將來走向社會,走向崗位。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客觀面對市場經濟現實,準確自我定位、明確社會發(fā)展大方向,不浮躁、盲動,在社會主義文化市場經濟政策理論的指引下,求生存、求發(fā)展、做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繁榮,社會主義事業(yè)蒸蒸日上,文化也向前進的方向發(fā)展,但也出現了某些非主流現象。近年來,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中盲目追求感官刺激,歌詞、曲風另類怪異的歌曲數不勝數。流行歌曲有很強的時代性、商品性。商品音樂以賺錢為目的無可厚非,但筆者認為,要維護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不是取決于流行音樂本身,而是取決于藝術家的態(tài)度。保持嚴肅、嚴謹的藝術態(tài)度就可使音樂內容、格調健康向上。另外,文化市場是社會主義的文化市場,不能放任自流,要使音樂市場機制下的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沿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方向發(fā)展。
音樂專業(yè)要走向市場、服務社會,不但要體現在良好的藝術審美和修養(yǎng)上,還要體現在能針對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進行客觀、公正的評說上。高師畢業(yè)生的本領不但要體現在會唱、會教上,還要求其會對聲樂的實踐予以評說。
高等師范學校中聲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未來的、基礎教育中的音樂教師。這個目標決定了教學必須在解決學生自己“會唱”問題的基礎上,讓其掌握“會教”的本領?!皶迸c“會教”二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系,但又存在明顯差別:“會唱”只需學生個人了解聲樂,改進和完善自身的歌唱技術;“會教”則需在此基礎上發(fā)現他人的問題,采取有效辦法,使對方領悟歌唱技術。然而,一名音樂教師要綜合解決學生在音樂方面出現的多種問題,并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使其達到一定的歌唱水平,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會顯得“功力不足”。所以,高師的聲樂教學力度應更加豐富,學習的知識面也應更加寬廣。
高師音樂學科的教學,要更具全面性,知識結構更加寬廣,即加強與“會教”相關的教學內容?!皶甭晿返慕逃齽t應偏重于形象思維,重感情;“會教”聲樂的教育則應偏重于邏輯思維,重理性。“會教”的聲樂教育強調理論教學和研究,從現實性看,包括聲樂基礎理論、聲樂技巧理論、聲樂教學法幾部分。從具體內容看,基本上包括聲樂美學、聲學史、歌唱生理學和歌唱心理學、聲樂技巧的理論、聲樂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幾部分。
強調理論學習和研究,實際上就是強調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理論修養(yǎng),這應是高師聲樂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文化素質是優(yōu)秀素質的組成部分
高師聲樂教師的文化素質在提高聲樂教學質量中起著重要作用,一般包括聲樂專業(yè)知識、科學文化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
(一)聲樂專業(yè)知識是教師應掌握的核心知識,是教學的關鍵
高師聲樂教師對聲樂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必須要精而深,要準確掌握歌唱器官構成以及歌唱姿勢、歌唱的呼吸和共鳴等一系列的專業(yè)技巧,并引導學生對此進行全面了解,從中提煉和升華,進而讓其掌握歌唱的知識、規(guī)律,使其歌唱技能、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得到提高,以便日后處理好在課堂教學上遇到的難題。其專業(yè)知識造詣,面對難題才能有更多的方式方法予以解決。
(二)科學文化知識在教學中是教學質量的基礎
高師聲樂教師應全面掌握以下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
1.語言學
語言學是研究人類語言中多種聲音的構成的學科,要探究音與音的結合和互相之間所發(fā)生變化,以及聲調、語調、輕重音等現象。語言是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歌曲旋律的基礎,離開語言空有技巧構不成歌唱藝術。
歌唱語言的準確掌握和運用,是歌唱技術的重要訓練課程。如有些學生只注重聲音而忽視歌詞,使得演唱的時候吐字不清;有些學生則只注意歌詞,把歌曲中的字唱得像分解拼音字母,將一個字拆成幾段,令人聽起來很吃力,破壞了音樂的完整性和語言的連貫美。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把意大利歌劇、德國藝術歌曲唱好,因為那是聲樂訓練的必修課,是美聲誕生、發(fā)展的源頭。但是,如果我們連本國歌曲都唱不好,連本國語言都不能在歌唱中運用自如,又談何學業(yè)有成。另外,由于中西語言在結構和發(fā)音上的區(qū)別很大,在運用傳統的美聲發(fā)音方法來演唱中國作品之前,應準確掌握和運用我國語言,才能克服這一差別。
一般情況下,我國文字是由子音、母音及收尾構成。唱好中文歌詞應輕唱子音,強唱母音,注意快速收尾音。合理、準確地唱好每一個字,唱準每一句歌詞的語調、輕重音,對于完美地表達一首歌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聲樂教師必須認真地研究語言學,準確掌握發(fā)音原理和語言構成,才能引導、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表達出歌曲想傳達出的意義。
2.文學
聲樂是音樂和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歌曲由旋律和歌詞兩方面構成,而歌詞就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教學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教師有較好的文學功底,就能在教學中自如運用形象、簡練、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學生,從而增強教學活力,提高教學水平。
3.美學
美學知識在聲樂教師的知識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歌唱者要求注重音樂美、語言美、表現形體美、表情美等,而聲樂教師既要研究美,又要塑造美的形象,使受教育者得到美的熏陶與培養(yǎng)。
4.生理學
生理學是研究人體功能的科學。聲樂教師應清楚地了解人體有關發(fā)聲的器官的形狀、位置、功能及其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
5.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行為規(guī)律的科學。遵循心理學的原則可解決師生之間的一般認識問題和聲學學習問題。心理學還可幫助我們了解聲學教育、教學的基本章程,其對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有著很大幫助,可讓教師從身心發(fā)展、身心健康角度對學生進行深刻分析,掌握其心理現象,從而有的放矢,有效促進教學活動,優(yōu)化教學方法。
6.哲學
哲學是一切科學的方法論,用哲學思想指導教學,用辯證法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理解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有一定的哲學知識,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育科學知識是成功進行教育教學的工具
作為一名高師聲樂教師,要在教學中知道三個問題:“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其必須較系統地了解教學內容與教育目的、教育原則、教育過程、教學方法等之間的關系。需要自覺地運用教育規(guī)律,因地制宜,選擇切實有效的途徑和手段開展教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高師聲樂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教育學、教學法等方面的教育科學知識。[1]
高師聲樂專業(yè)教師可在熟練掌握教育學外,在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等種類眾多的專業(yè)教育知識中熟練地掌握關鍵的幾門,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適應現代高師聲樂教學的發(fā)展需求,才能肩負起社會賦予高師聲樂教師的教育使命。
三、深化聲樂教育,培養(yǎng)多能音樂人才
目前,高師聲樂教育中有些令人忽視的現象,如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偏重強調聲音的訓練,不注意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高師聲樂教師除了對聲樂技術精通,對聲樂理論和教學理論有較高造詣外,還應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有勝任不同聲部、不同唱法教學的能力。如女教師既要會教女聲,也要能勝任男聲教學;既要會教美聲唱法,同時也要傳授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因此,高師聲樂教育還需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既要能教傳統的歌唱方法,又要掌握本民族的聲樂教學特點,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在民族聲樂教育上,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戲曲、曲藝演唱方面的能力,提高其民族唱法的技能。目前,就戲曲唱腔而言,在高師聲樂教學中還是較為欠缺的。一些優(yōu)秀的戲曲唱腔曲目在高師聲樂教材中不易見到。高師聲樂教育應把戲曲理論、劇種介紹、唱段分析及演唱、唱腔欣賞等納入聲樂課程,以此來深化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聲樂專業(yè)學生素質的全面性,使其將來順利走上教學崗位。
四、學科領域中的相關課程
根據教育理論家“相關課程”理論,應注意根據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構建符合音樂教育專業(yè)特點的、適應我國現狀及發(fā)展需要的相關音樂教育課程,以便讓理論課與表演課、基礎課與應用課結合起來。就聲樂領域而言,相關課程有:1.聲樂基礎(包括加入和聲學中的部分基礎);2.聲樂文獻材料(欣賞作品、分析作品及模仿創(chuàng)作);3.合唱與指揮(集體課、小組課和個別課結合)。
聲樂文獻與材料是一門圍繞聲樂作品展開的綜合性音樂技術理論課程,是在聆聽基礎上進行旋律、和聲、曲式、復調等方面的分析。所學習的作品以在音樂史上的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獨唱及合唱作品為主。適當安排旋律寫作技法、支聲復調等模仿創(chuàng)作,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合唱與指揮是一門重要的應用性課程,可有效地體驗音樂、提高音樂修養(yǎng),教師要將合唱與指揮二者并重看待,在演唱的基礎上加強指揮技能的訓練,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集體課、小組課和個別課三種類型結合起來。
五、聲樂的經濟意識
聲樂的經濟意識是一個范圍廣泛的、現實性強的課題。聲樂專業(yè)服務于社會,高師畢業(yè)生走向社會崗位,經濟是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音樂商品化、商業(yè)化是社會現實,并且充滿著市場競爭。學生憑書本上的理論還不可能迅速、熟練掌握市場法則,但經常性的政治時事學習,了解社會發(fā)展形勢,掌握一些市場經濟知識,有助于將來走向社會,走向崗位。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客觀面對市場經濟現實,準確自我定位、明確社會發(fā)展大方向,不浮躁、盲動,在社會主義文化市場經濟政策理論的指引下,求生存、求發(fā)展、做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繁榮,社會主義事業(yè)蒸蒸日上,文化也向前進的方向發(fā)展,但也出現了某些非主流現象。近年來,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中盲目追求感官刺激,歌詞、曲風另類怪異的歌曲數不勝數。流行歌曲有很強的時代性、商品性。商品音樂以賺錢為目的無可厚非,但筆者認為,要維護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不是取決于流行音樂本身,而是取決于藝術家的態(tài)度。保持嚴肅、嚴謹的藝術態(tài)度就可使音樂內容、格調健康向上。另外,文化市場是社會主義的文化市場,不能放任自流,要使音樂市場機制下的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沿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方向發(fā)展。
音樂專業(yè)要走向市場、服務社會,不但要體現在良好的藝術審美和修養(yǎng)上,還要體現在能針對音樂創(chuàng)作、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進行客觀、公正的評說上。高師畢業(yè)生的本領不但要體現在會唱、會教上,還要求其會對聲樂的實踐予以評說。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