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挑花圖案在窗簾設計中的情感化轉譯路徑研究
在現(xiàn)代居住空間中,窗簾作為調節(jié)光線與保護隱私的功能性家紡用品,同時承擔著強化風格、調節(jié)色彩、柔化環(huán)境等多重作用,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氛圍,這種氛圍不僅能提升居住者的生活品質,還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和情感需求。隨著人們對空間情緒價值的關注不斷提升,窗簾作為視覺焦點,正從單一功能性載體轉向兼具情緒調節(jié)與心理慰藉的設計媒介。如何通過窗簾的視覺語言引發(fā)使用者的情感共鳴,構建溫暖、安全、療愈的空間體驗,已成為當前設計研究的重要方向。
與此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tǒng)圖案,因其深厚的文化積淀與獨特的視覺符號系統(tǒng),正日益被融合進當代設計實踐之中,成為實現(xiàn)文化再生與設計創(chuàng)新的重要資源。望江挑花歷史悠久,深深扎根于望江地區(qū),從最初民俗活動中的敬神祭品,發(fā)展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實用和裝飾用品。其圖案語言豐富,結構高度幾何化與抽象化,既體現(xiàn)地方審美趣味,也承載著代際傳承的文化情感。這種圖案特征為符號轉譯、視覺節(jié)奏構建與情緒表達提供了堅實基礎。
本研究以視覺符號學為理論起點,融合情感化設計與藝術療愈理論,分析望江挑花圖案中的象征符號與情緒傳達機制,探討其在窗簾圖案設計中的當代表達路徑與心理感知策略。通過圖案提取、形式重構與用戶反饋分析,構建具有心理慰藉功能的視覺系統(tǒng),旨在推動望江挑花在現(xiàn)代家居空間中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與情緒價值轉譯。
一、理論研究
?。ㄒ唬┓枌W視角下的傳統(tǒng)圖案理解
符號學作為20世紀以來影響深遠的人文學科之一,為圖像與圖案等視覺語言的意義生成機制提供了重要理論框架。皮爾斯認為一個符號是由表征體、對象和解釋項構成,即符號三元論。符號的表現(xiàn)形式被稱為表征體,符號所描述的客體被稱為對象,解釋項則代表了符號傳達出的象征意義。在非遺圖案研究中,符號學不僅有助于解析傳統(tǒng)圖形的文化語義,還為其在現(xiàn)代空間中的情緒轉譯提供了方法論基礎。望江挑花圖案中,“壽字”“太極”“梅花”“十字格”等元素既具象征圖形特征,又承載吉祥、秩序、堅韌等傳統(tǒng)文化內涵。通過對稱構圖、節(jié)奏性排列與留白結構,這些圖案在視覺層面呈現(xiàn)出秩序感與象征性,構成獨特的文化圖形語言。分析其符號結構與情緒喚起機制,有助于提煉具備心理影響力的核心圖案元素,作為情感化設計的視覺觸發(fā)點。
(二)情感化設計理論與情緒喚起機制
情感化設計強調產品不僅要滿足功能性需求,更要關照用戶的情緒、記憶與心理體驗。唐·諾曼將用戶體驗分為本能層、行為層與反思層三重結構,其中本能層關注對色彩與形態(tài)的直觀感知,反思層則關聯(lián)文化認同與記憶情境。在窗簾圖案設計中,色彩、節(jié)奏與象征性圖形構成了雙重情緒傳達路徑。研究表明,低飽和色彩與有序圖案組合有助于引發(fā)寧靜、親和等積極情緒。這一視覺機制與望江挑花中常見的幾何對稱、節(jié)奏排列與象征意涵高度契合,使其在現(xiàn)代治愈空間中具有良好的情緒喚起與心理安撫潛力。
(三)藝術療愈理論視角下的圖案情緒功能
藝術療愈作為融合的心理干預的跨學科方法,強調圖像在調節(jié)情緒、釋放壓力中的非語言作用,相關研究也表明圖案的對稱性、重復性與自然象征等特征有助于激發(fā)“視覺秩序感”與“心理安全感”。傳統(tǒng)民間圖案,因其植根于生活儀式與文化信仰,天然具備“精神庇護所”功能。望江挑花中的團花、十字格、折枝花等結構,兼具象征性與節(jié)奏性,重構后可作為具情緒暗示力的視覺符號,引導用戶在潛意識層面建立穩(wěn)定、可控的心理空間。作為文化性的圖形語言,望江挑花圖案在藝術療愈語境中展現(xiàn)出積極的心理干預與情緒支持潛力。
二、望江挑花圖案視覺符號分析
?。ㄒ唬﹫D案構成特征與形式語言
望江挑花作為傳統(tǒng)刺繡技藝,其圖案以幾何化結構、對稱性構圖與節(jié)奏性排列為主要形式特征。通過“挑線成紋”的方式形成網格化視覺結構,常采用“中心圖案+邊角填花”的構圖策略,展現(xiàn)團花、軸對稱、四方連續(xù)等形式,兼具莊重與變化。整體造型注重密疏對比、虛實交替,體現(xiàn)“簡中有繁、疏中有節(jié)”的秩序美學,具有明確的節(jié)奏感與裝飾邏輯,這種圖形語言為圖案在重構與空間應用提供了良好基礎。
(二)文化意象與象征意義
在形式之外,望江挑花圖案深植于民間信仰與生活儀式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象征系統(tǒng)。典型紋樣包括“壽字”“太極”“十字格”“梅花”等,分別寓意祈福、秩序、家庭結構與品格堅韌;自然類圖案如“云紋”“山水”蘊含宇宙觀與時間感;生活類圖案如婚禮、耕種圖景則傳遞鄉(xiāng)土記憶與儀式感。這些圖案類型不僅構成視覺語義的內容基礎,也在心理層面提供了情緒投射的媒介通道,使使用者得以在文化編碼中產生共鳴。
(三)圖案的情緒感知機制分析
長期民間應用與視覺經驗積累,使望江挑花圖案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情緒喚起機制。其對稱結構與節(jié)奏排列帶來秩序感與安全感,重復圖形與有度留白營造出舒緩的視覺節(jié)奏;圖案所蘊含的文化意象,則激發(fā)用戶對歸屬、祝福與認同的情緒響應。在現(xiàn)代家居尤其是窗簾圖案設計中,這種符號性視覺語言可轉譯為具有“心理安撫力”的情緒圖像。圖案的情緒效應不僅依賴形式感知,也基于文化認知,從而形成“視覺—文化—情緒”三位一體的感知機制。為更直觀呈現(xiàn)望江挑花圖案的結構—語義—情緒三重關系,研究整理了《望江挑花圖案類別與情緒感知關系表》如下:
表1望江挑花圖案類別與情緒感知關系表
三、圖案再設計路徑與藝術療愈導向的窗簾圖案設計實踐
(一)圖案情緒轉譯的設計目標與原則
基于前述分析,圖案已由裝飾元素轉化為情緒表達媒介。望江挑花的再設計應從傳統(tǒng)符號出發(fā),回應當代居住者的心理需求,構建“符號—感知—空間”的聯(lián)動系統(tǒng),并以情緒轉譯為核心目標展開。圖案情緒轉譯設計應以下面三項目標為導向:(1)構建情緒感知通道。通過具有節(jié)奏感、秩序感與象征意義的圖案形式,引導觀看者產生安全、寧靜、舒緩等正向情緒體驗,為用戶提供心理層面的“空間安撫”。(2)激發(fā)文化認同與歸屬。挑花圖案所承載的文化符號在現(xiàn)代語境中可激發(fā)用戶的情感記憶與文化自覺,通過視覺語言完成從“鄉(xiāng)土記憶”到“空間情感”之間的轉化。(3)實現(xiàn)功能性與情感性的融合。圖案不僅需匹配窗簾產品在材質、遮光、懸掛結構等功能要求,同時應兼顧美學體驗與情緒聯(lián)結,成為功能性家紡產品中的情緒表達裝置。
在上述目標指導下,圖案再設計應遵循以下三項原則:一是“象征性符號保留”原則,強調在簡化過程中保留傳統(tǒng)圖案的文化精神內核,如“梅花”之堅韌、“壽字”之祝福、“十字格”之秩序;二是“形式語言簡化”原則,利用幾何重構、線條精煉與疏密節(jié)奏處理,使圖案更具現(xiàn)代審美適配性;三是“情緒導向主控”原則,從結構對稱性、色彩心理、圖案密度與留白策略等方面整體規(guī)劃,使圖案具備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構建舒適氛圍的視覺能力。
(二)圖案再設計路徑建構
在視覺符號學、情感化設計與藝術療愈機制支撐下,根據(jù)以上圖案再設計路徑強調的“文化符號—視覺節(jié)奏—情緒體驗”的轉譯邏輯,可以構建出設計的五個主要流程為:(1)圖案篩選:從望江挑花中提取具有典型象征意義與情緒暗示的圖案,如梅花、十字格、團花等;(2)形式精簡:將原圖案進行幾何化、重復性重構與留白處理,使其更符合現(xiàn)代軟裝節(jié)奏需求;(3)構圖組織:采用主圖-輔助圖-背景圖的三層結構,強化空間節(jié)奏感與視覺導向性;(4)色彩控制:運用低飽和自然色系(如米白、豆沙綠、淺藍灰等)傳遞治愈氛圍;(5)材質適配:配合棉麻、天絲等柔性面料提升圖案在空間中的親和度與觸覺愉悅感。
(三)案例實踐與用戶反饋分析
根據(jù)研究提出的五維流程再設計模型,本研究以面向臥室與起居空間的窗簾圖案展開實踐設計流程。圖案元素提?。哼x取“梅花”“十字格”“水波”“藤蔓”四類元素,分別傳達“希望”“秩序”“流動”“延展”四種情緒意象;構圖結構:構建三層圖案體系,主圖以十字格嵌入簡化梅花,邊緣用藤蔓導引視線,背景以低對比水波填充,提升舒適感與層次感;色彩設定:采用豆沙綠、淺米白等自然低飽和色,形成“寧靜—柔和—溫暖”的漸進式情緒體驗;材質輸出:數(shù)碼印花模擬刺繡質感,適配棉麻類窗簾材料,最終完成方案命名為《挑花·心棲》。選取圖案及完成效果如圖1所示。 圖1《挑花·心棲》設計方案
根據(jù)圖像感知訪談,多數(shù)用戶反饋關鍵詞包括“靜謐”“溫柔”“像童年被窩”,同時指出圖案“不刺眼”“很自然”“有傳統(tǒng)味道但不陳舊”,可見該設計在情緒喚起(如放松、靜心)、文化識別(如識別為中國傳統(tǒng)圖樣)與空間適配(如臥室、書房等空間)三個方面達成設計預期,驗證了望江挑花圖案在本研究的設計策略下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圖案的文化溫度,也提升了其在現(xiàn)代居住環(huán)境中的心理療愈價值。
四、結論
本研究以望江挑花為對象,探索其在窗簾圖案設計中的情緒轉譯路徑。通過符號學、情感化設計與藝術療愈理論支持,提出圖案篩選、形式簡化、結構構圖、色彩控制與材質適配的五維設計流程。并且通過案例展示了該路徑在實際空間中的應用價值,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圖案在情緒喚起、文化識別與空間適配方面的潛力,通過用戶反饋證實其在情緒安撫與文化共鳴方面具備積極效果。因此,研究為非遺圖案在情緒型空間中的現(xiàn)代設計提供了系統(tǒng)性方法,也為未來在多元場景與智能媒介中的拓展應用提供了可行的參考方向。
文章來源: 《安徽科技報》 http://www.12-baidu.cn/w/qt/35317.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