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從通俗小說的創(chuàng)作看古典文學在當代的影響

作者:劉敏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4-03-13人氣:1250
 

中國的文學藝術從其產生之初就有雅俗之分,但文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以“通俗”起家的。特別是小說,一開始就是以通俗文學的面孔出現(xiàn)的。近些年來,隨著通俗文學的日漸流行,批評界、理論界對它的研究也在逐步加深。當代通俗文學的作家、種類也比較多,在這里,主要以流傳較廣、比較暢銷、也最能代表通俗小說成就與特點的的兩類通俗小說為例,即當代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兩者都是深受市民、百姓喜愛的通俗文學的樣式。如果仔細研究,你會發(fā)現(xiàn),不管是武俠還是言情,它們無論在筆法上、審美標準上、形象塑造上以及作品格調上,都與中國古典詩詞、戲劇、小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一、古典詩詞在當代武俠小說中的運用
中國古典小說歷來有引述使用詩詞的傳統(tǒng),特別是“章回體”使用的詩詞數(shù)量更是多得驚人。而在當代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很多作家也在作品中引用或創(chuàng)作古典詩詞,古典詩詞起到了很好的畫龍點睛的作用。目前,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金庸堪稱兩座高峰,盡管他們都已相繼封筆,但至今尚無人超越。而不管是他們中的哪一個,其作品也都蘊含者濃厚的古典文學意味。
(一)古典詩詞在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運用
論及新派武俠小說,就不能不提到梁羽生。梁羽生可算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是典型的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文人,有著相當深厚的古文功底,填詞賦詩,樣樣皆通,因此,在他的小說中大量地運用了中國古典詩詞,這些古典詩詞的運用特別能體現(xiàn)他的寫作特色和人文情懷,也使作品的文學色彩大為增強。
1.抒發(fā)主人公或喜或憂的情懷
如《萍蹤俠影》中,張丹楓倚欄沉吟:“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古人的一首《臨江仙》,抒盡張丹楓眷戀故國的情懷。
2.男女之間傳情達意
如《萍蹤俠影》第二十回里,張丹楓與云蕾騎馬漫步月下,忽見一片浮云飄來遮住月亮,張丹楓便吟古詩一首:“不許蟾蜍此夜明,今知天意是無情!何當撥去閑云霧,放出光輝萬里清!”巧妙地傳達了自己的愛意。
3.用作開篇詞或概括全書
這一點也符合中國傳統(tǒng)章回小說的特點。梁羽生的小說,每部作品開頭都有一首開篇詞,如在《白發(fā)魔女傳》的卷首就用了一首《沁園春》:“一劍西來,千巖拱列,魔影縱橫。問明鏡非臺,菩提非樹,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評。且收拾,話英雄兒女,先敘閑情…”用詩詞收束的,如《白發(fā)魔女傳》卷尾的詩:“別后音書兩不聞,預知謠諑必紛紜,只緣海內存知己,始信天涯若比鄰”巧妙化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使全詩回腸蕩氣,耐人尋味,給小說主題一個高度的藝術概括。
梁羽生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帶入到武俠小說中,在他的小說中運用到的大量的古典詩詞使武俠小說不再只是刀光劍影,而展現(xiàn)了另一片清新圓融的天地,也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文學的大潮的沖擊下,找到了另一種與現(xiàn)代文化相互融合的存在方式。
(二)古典詩詞在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運用
當代武俠小說的另一位大家金庸,則將武俠小說進一步發(fā)揚光大,取得了更加輝煌的成就。金庸的作品數(shù)量雖不算多,但每一部都出手不凡,為武俠小說贏得了前所未有的金字招牌,達到了武俠小說發(fā)展的頂峰。同樣,他的很多作品中也用到了很多古典詩詞,也一樣使用得游刃有余,渾融天成。
1.金庸善于“再創(chuàng)作”
金庸有著很深厚的文學功底,他很善于將經(jīng)典詩詞“再創(chuàng)作”。比如在《神雕俠侶》中,大魔頭李莫愁總在吟唱一首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边@原是金代文豪元好問的一首詞《摸魚兒》。這首詞本不夠經(jīng)典,不為世人所知,但自從金庸在《神雕》中引用這首詞上半闕后,它的身價倍增,名氣大響,漸漸為世人所傳唱喜愛。金庸雖然沒有改動元好問原詞一個字,但卻用自己的小說賦予了原詞更為深刻更為動人的意義,在這層意義上可以說金庸“再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
2.金庸小說的開篇與結尾慣用詩詞
金庸小說的開篇與結尾,也慣用詩詞,這一點和梁羽生是異曲同工的。開篇用詩詞的,如《射雕英雄傳》舊版為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結尾用詩詞的,如《神雕俠侶》:“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br />而且,金庸小說結尾使用的詩詞往往將一種淡淡的憂傷與惆悵留在讀者的心中,并且都暗合小說的主題。如:《書劍恩仇錄》結尾的《香塚詞》讓我們在對香香公主喀絲麗的哀悼中結束,從而將我們引向了一種深沉的悲劇情境;《射雕》結尾的詩詞讓我們在對歷史與戰(zhàn)爭的無限傷感中結束,這樣寫暗合了小說的主題“什么是英雄”等。
與梁羽生相比,金庸作品里的古典詩詞運用地要少許多,而且大多是引用或借用前人的,自創(chuàng)的較少,但為數(shù)不多的古典詩詞,仍然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詩詞運用恰倒好處,也為小說增添了許多光彩。
二、古典詩詞在當代言情小說中的運用
言情小說方面,瓊瑤可說是一位典型人物。她的作品在大陸流行了二十來年,深受大陸讀者的喜歡。瓊瑤之所以能取得這樣令人矚目的成績,與她的作品充滿古典文學意味關系密切,可以說,瓊瑤是一位深諳中國古典文學三昧,有著化腐朽為神奇功力的作家。
(一)瓊瑤書名中古典文學的運用
瓊瑤不僅是編寫情感故事的名家,更是擅長詩詞運用的能手,先看她的書名:《碧云天》、《寒煙翠》出自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卻上心頭》、《月滿西樓》出自李清照《一剪梅》;《庭院深深》出自歐陽修《蝶戀花》;《在水一方》出自《詩經(jīng)·秦風·蒹葭》;《一簾幽夢》出自秦觀《八六子》:“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晴?!钡鹊?,無一不是出自古典詩詞。
(二)瓊瑤書中人名古典文學的運用
瓊瑤小說中的人物取名,也是別具一格、詩情畫意的,大都帶些浪漫色彩。例如《浪花》中的秦雨秋,《海鷗飛處彩云飛》中的楊羽裳;又如《一簾幽夢》中的紫菱、綠萍,《寒煙翠》中的詠薇;再如《碧云天》中的碧菡,《還珠格格》中的夏雨荷等等,無不意境幽深,令人回味。這些人物,她們本身就飽含著詩詞的意味,她們的思想也都浸潤了詩詞的感覺,就連《還珠格格》里小燕子這般不學無術的瓊瑤筆下另類人物,也得名還珠!
(三)古典文學在瓊瑤小說中的運用
幾乎在瓊瑤的每本書每個故事里面,都會有詩詞出現(xiàn),或是劇中人物所作,或是旁征博引。《心有千千結》中的江雨薇的“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月朦朧鳥朦朧》中的韋鵬飛的“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愿”,《彩霞滿天》中殷采芹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都是詩詞的經(jīng)典運用。再比如許多瓊瑤劇,大多有一首動聽的主題曲,且多由她自己親自操刀作詞,歌詞多典雅優(yōu)美,承襲她一向的唯美浪漫風格。所以,說瓊瑤的作品彌漫著濃濃的古典詩詞的色彩決不為過。

無論是武俠還是言情,將古典詩詞與其完美結合,確實使作品達到了一種清新、優(yōu)雅的新境界,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古典詩詞的熏陶,獲得一種美的享受。特別對當代的年輕人影響更大,因為他們是通俗小說的最大閱讀群體,這些優(yōu)美的、典雅的詩詞曲賦,代表了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勢必會對閱讀者以深入的影響,使他們了解古典文學,喜愛古典文學,對古典文學在今天的傳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