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網絡對政治和文化的影響-社會政治論文
網絡自問世之日起,就顯示出它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權力,無論它掌握在誰手中、以什么方式發(fā)揮作用,它都成為政治體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道格拉斯·卡特曾指出:新聞媒介是政府的第四大部門,可以監(jiān)督立法、行政、司法三權。這個說法在今天已經被人們廣泛地接受。而網絡的出現可稱之為第五種權力??傊?,就像歷史上出現并還在發(fā)揮作用的革命性傳媒(如廣播、電視等)一樣,網絡是這個外表寧靜實質激蕩的政治與經濟權力更新分配的始作俑者,它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網絡的政治功能正逐漸引起政府、政治家以及普通民眾的注目,網絡對政治文化的傳播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 政治功能 政治文化
一,網絡的政治功能
首先,網絡在傳遞政治信息中起著中樞作用
網絡首先是作為一種傳媒出現的,從這一層面來看,網絡傳遞政治信息的“中樞作用”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遞政治信息是政治系統(tǒng)正常運行的潤滑劑。傳遞政治信息的實質是“國家意志”“民間意志”的相互交流與溝通。國家政策通過網絡得到及時而準確的解釋,公眾的愿望也通過網絡得以及時而全面的反映,上下相通,思維一致,才能形成凝聚力,政治決策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公眾的支持。網絡能夠向政治系統(tǒng)輸送強大的社會動力。
第二,傳遞政治信息可以為政治決策營造良好的社會心理氛圍。當前,諸如失業(yè)、環(huán)境、教育和醫(yī)療問題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出臺一系列政策,而政策往往難以兼顧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不同地區(qū)和不同階層的所得與付出之間的平衡,這需要群眾對政策有一個理解和承受的過程。網絡在這一過程中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它借助具體的“形象”,用通俗生動的方式提出問題,闡明背景,發(fā)表意見、評論或分析,幫助群眾認清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啟發(fā)群眾適應政策的主動性。網絡的這一作用在以往的價格改革、住房改革中已得到有效的發(fā)揮。
第三,傳遞政治信息有利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調動社會成員的注意力集中于國家發(fā)展目標上。網絡報刊、廣播和電視等媒體每天向社會提供大量的信息,同人民群眾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聯系密切。輿論導向正確,人心凝聚,精神振奮,這是宣傳思想工作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
其次,網絡可以為創(chuàng)造“陽光政治”提供一個平臺
“網絡的出現為創(chuàng)造“陽光”政治提供了一個平臺,推進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民主政治必須使政治事務公開化、透明化,使公民在充分了解情況的條件下做出他們的決定。它還要使受公民委托的政府官員處于公眾的監(jiān)督之下。有人比喻說,在民主政治下,政策的制定、執(zhí)行與政府的政治活動以及政府官員與民眾的關系應該暴露在陽光下,經得起公眾的審視與考驗。
網絡為公民了解政府的工作提供了經濟快捷的渠道。通過網絡,公民最貼近地了解到政府的工作過程,使政策的制定、決策和執(zhí)行過程透明化。網絡使公民與政府官員的對話成為可能,順暢通達的電子訪問打破了身份的限制,削弱了等級觀念,為自由平等的交流鋪平了道路。普通公民通過網絡訪問國家元首已不再是天方夜談。網絡也使政府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收集各種意見,并獲取信息反饋,避免了多層過濾使信息失真。
二,網絡對政治文化傳播的影響
1.網絡促進了政治文化傳播的民主化。
由于網絡有其自身的特點,在網絡社會中,首先,網絡保證了政治文化傳播主體與客體的平等性。沒有政治文化傳播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平等地位,就難以實現政治文化傳播的民主化。“在信息社會里,任何國家和地區(qū)的任何人都有權享受信息和知識?!盵②]網絡為人們提供了平等交流政治信息、政治情感、政治態(tài)度、政治思想的空間,便于人們溝通思想、交換意見,有助于構建一個平等、民主的政治文化交流和傳播模式。其次,網絡保證了政治文化傳播主體與客體的自主性。政治文化傳播的民主化與傳播主體、客體的自主性密不可分,沒有自主性,也就不能完全實現民主化。由于網絡技術有特殊的離散性,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控制,它構成了一個無主體的自由格局。網絡與人們以前使用的媒體最大的區(qū)別是,它能作為相對獨立的主體,根據人們的意圖自主地進行政治信息的采集、存貯、加工、處理,人們可以在未加工的信息中進行挑選,并自行評估和鑒定其價值。網絡條件下的政治文化傳播不再是一個被動過程,而是一個網民積極參與的過程,人們既可以接受信息,又可以發(fā)布信息,那種“我說你聽,我打動你”的單向傳播模式將被雙向互動的政治文化傳播模式所取代。
2.網絡促進了政治文化傳播的社會化
網絡對促進政治文化傳播的社會化提供了現實的條件。首先,網絡改變了人的交往方式?!熬W絡既拓展了人們的交往空間,也重新調整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乃至人與自然的關系?!盵③]網絡條件下交流方式的變革為政治文化傳播的社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網絡不僅傳遞一般的信息,還傳播大量政治信息,現代社會,網絡成了政治體系輸出政治信息的必不可少的途徑。其次,網絡是一個體系,它具有整體性、協同性的屬性。網絡內各個節(jié)點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它構成了一個跨地域的體系,這個體系能夠把眾多的社會領域連接成一個整體,使之呈現出“一體化”的特性,政治文化傳播的社會化正是在這種“一體化”中實現的。
3.網絡促進了政治文化傳播的高效化與國際化
網絡應用于政治文化傳播后,對于政治文化的傳播速度與廣度產生了重大影響。首先,網絡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政治文化的傳播速度。網絡憑借其極快的傳播速度,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傳播給受眾,人們可以隨時地迅速了解國內外正在發(fā)生的政治事件。其次,由于網絡本身就具有在全社會傳播信息的功能,從而使國際范圍內的政治文化傳播和交流變得極為便利。網絡創(chuàng)造了一個沒有國界的世界,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跨越國界的賽博空間,在這個世界,人們的相互登錄和訪問變得極為便利,大大提高了政治文化跨越國界交流的能力;網絡縮短了人們的距離,沖破了時空限制,它可以實現千差萬別、天遙地遠的行為主體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網絡使人們的溝通能力發(fā)生了質變,使人類與外部世界的聯系發(fā)生了革命性變革,使得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在網絡系統(tǒng)溝通、傳播信息。
參考文獻:
1.劉文富(2002).網絡政治—網絡社會與國家治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版
2.戴安·科伊爾(1999).無重的世界—管理數字化經濟的策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