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服裝審美意識在影視服飾中的表現
人類服裝具有兩大功能,即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無論何時,人們都在追求者兩者的最佳契合點,而影視無疑為其提供了一個試驗的舞臺,服裝也依托于此,造就了一場場服裝審美意識的盛宴。審美意識,是一種人們從選擇、試穿和評議等幾個方面對服飾進行的活動的過程,是對物質實體的精神化塑造。換言之,也即服裝的兩大功能是“寓審美于實用之中,融實用于審美之內,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1] 。
一、影視服飾的美學特殊性
(一)審美性
人物是影視的核心,“人靠衣裝”,人物形象的藝術塑造是與服飾密不可分。就影視中,服裝一般承擔著反映角色的身份、襯托角色背景、表達角色情緒,圍繞影視的主題和目的,通過色彩、面料以及造型的變化,輔助或者增強影片的視覺效果的功能。與此同時,影視劇對服裝美學價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甚至凸顯成為影視劇的閃光點,尤其是服裝的獨特個性和呈現出來的裝飾美都是設計師們一直追求的。
(二) 表意性和象征性
表意功能是設計者通過對影視中的故事情節(jié)、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的主觀理解,進而在服裝造型上進行呈現的一種思維方式,它是電影藝術語言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一種隱喻性質的表達。表意和象征主要是指影視服裝在形態(tài)上可以產生一定的寓意。通過一些具體可感的形象代表劇目中某種抽象的觀念或感受,例如恐懼、浪漫、怪異等。因此,在影視作品中,成功的服裝設計可以烘托影視劇的主題,渲染故事的氣氛。同時還可以傳達人物的性格變化和心理活動。如對色彩的運用,影片《英雄》由五大色彩構成:黑、白、藍、紅、綠,其中黑色又是整個影片的基色調。不同的色彩代表著不同的寓意,以色彩對影片進行分割,賦予場景以意義,講述故事,使觀眾可以輕易理解故事,融入劇情之中。其次,影視服裝具有藝術的真實性。這主要是指服裝的樣式以史實為依據,客觀的表現真實生活的面貌。影視服裝是表現社會生活縮影的物化證據,必須真實地再現生活的片段,對于時代、季節(jié)、氣氛、性格的刻畫要做到具體而真切。影視最大的特點是具有蒙太奇的視覺效果,那么,服裝也同樣具備跨越時空和地域的能力,影視服裝對歷史和時尚兼容并蓄。
(三)流行性
服裝的審美功能,促使了流行元素的誕生,是人們消費服裝的一個顯著特征。在許多被人追捧的經典電影中,其中服裝造型的設計往往作為時尚的風標.引領著時裝潮流,而這些服裝的潮流也通過電影中人物造型的華麗服裝呈現在觀眼前。一個好的服裝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作品,不僅符合劇本或導演的要求,還要靠近世界流行軌道。當一個服裝設計師的服裝靈活的把現代國際流行趨勢融入自己的設計風格的時候,那這部影視作品中的服裝一定會帶來不可估量的轟動效應。如《花樣年華》中,整部影片,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張曼玉換了身著的二十多套旗袍。這種令人炫目的旗袍將女人本身所具有的柔美氣息展露無疑。于是,幾乎所有中國女性紛紛效仿。隨著電影在全球娛樂市場的逐步升溫,國際之間的娛樂市場交集呈大面積擴大。2002年戛納電影節(jié)上鞏俐以旗袍造型亮相于舞臺上的時候,旗袍已經作為中國時尚文化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二、影視服飾的文化內涵與審美需求
影視服飾能夠幫助觀眾了解和識別影視中時代與社會的變遷,它將服裝與歷史完美結合,呈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在人類發(fā)展的最初,人們將自身文明的進程用生動的語言文字記錄下來、將歷史一脈傳承,然而再生動的文字語言在歷史面前也只是一種蒼白的描述,它所產生的效果遠遠不及視覺那么生動、豐富。然而,服飾語言就有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盡管在現階段的服裝藝術語言表達中還不是那么的嚴謹,但它能將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過具象的、立體的展現出來,讓人可感。所以,仍然有許多歷史人物形象會長期活躍在電影屏幕上,這正是因為服裝不僅僅反映了人物的外形特征,甚至對人物的內心、性格、個性都能進行描述與表達。所以,觀眾在銀屏上看到的人物無論是細膩的還是粗獷的、威武的還是溫婉的,等等形色各樣的人,用服裝藝術的語言將他們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觀眾眼前。
大眾的審美趨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影視中人物造型的創(chuàng)作。成功的影視作品會受到觀眾和同行的好評,無疑是因為這些作品符合了當下觀眾的審美情趣。不但要符合時代與大眾審美的需要,更要承擔引領大眾的審美意識的責任。
三、影視服飾的時代背景與審美理想
服裝的審美理想,往往呈現出多樣化的特性。然而在多樣的服裝審美理想中又同時存在著一定的社會公認的審美尺度,從而會形成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審美客觀標準[2]。就服裝史的發(fā)展而言,這種案例是極為廣泛存在的。在無形中成為社會及人們公認的服裝審美的客觀標準。如果那時有人敢于標新立異,一定會受到公眾輿論的批判,甚至會受到宗教的嚴厲制裁。18世紀末開始,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的法國大革命,當時盛行的濃厚脂粉氣的洛可可式的服裝必然要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夠充分體現革命思想傾向和審美理想的服裝風格。所以,受到經濟地位、生活方式和政治思潮的影響,往往會形成另一種服裝審美理想。
視覺是觀眾感知電影的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這就要求影視藝術語言要尤其注重對造型形式的設計,由以服飾造型設計突出。服裝設計實踐過程是較為復雜的,首先它來源于生活,在設計過程中,不單單要收集文字、圖片、繪畫等資料,還要到生活中迸行調查;其次,要努力的切合人物心理;再次,影視是當下的,當下的便要求它要滿足時代性,須要考慮時代背景及人物職業(yè)、性格、年齡、社會地位等具體情況的,為主題、為人物起烘托作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金粉世家》,由香港設計師陳嘉儀擔任造型設計。劇中的服飾設計如旗袍領、斜襟邊上的鑲色滾邊、蓬紗的洋裝和紳士型的西服等有著二十年代服飾的特點,這些服飾特征烘托了全劇的時代氣氛。在人物服飾的安排上,女主角冷清秋的服飾前期為女學生服,嫁入金家后,以素色旗袍為主,淡雅的色彩烘托出人物孤傲的性格。而第二主角白燕珠富家千金的服飾全場都是各色蓬紗洋裝,新派而時髦。所以,不同服飾的安排可以體現不同人物性格和身份。
影視是一種文化需求,它是為了滿足人們內心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而誕生的,一部好的影視作品向觀眾傳遞的不僅是一個故事情節(jié)或是它的藝術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觀眾的精神體驗。影視中的服裝造型,不僅僅是影視表達的重要語言與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有益于提升人們的審美愉悅,引領當下的社會生活。在影視中,我們要更好的融入民族的服飾設計元素,契合大眾的審美意識,弘揚我國民族的氣度與精神,使其努力成為社會文明發(fā)展的風向標。
參考文獻:
[1].李彥.影視服飾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電影文學,2012(9)
[2].孫晴.影視服飾造型藝術淺論,電影文學,201l(04).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