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由《紅死魔面具》看愛倫·坡小說的死亡主題

作者:王芳來源:《芒種》日期:2015-07-25人氣:6426

《紅死魔面具》是愛倫·坡著名的短篇作品。與坡一貫的創(chuàng)作立場相同,這篇小說淡化情節(jié),強調情境與氛圍的營造,追尋統(tǒng)一和震撼心靈的閱讀審美效果。愛倫·坡筆下的敘事時空當中,畸態(tài)困頓的靈魂、陰森邪惡的死亡,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悲傷、窒息和痛苦感,飽脹充盈于字里行間,帶給讀者以深刻和獨特的審美體驗。對于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來說,坡的文學寫作可謂獨樹一幟。震撼心靈的恐怖與優(yōu)美詩化的語言,成為作家最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這兩種頗具矛盾性的元素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其文學作品飽滿與醒目的藝術審美張力。

死亡是愛倫·坡小說中最長見的命題。在他的小說中,死亡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它們并非故事的結局,而是故事的核心線索與審美主體?!都t死魔面具》與《厄舍屋的倒塌》、《黑貓》,以及《莫格街血案》等其他著名短篇一樣,坡再次將視線聚焦于死亡這一主題上,對其進行了細膩的描寫和超現實主義式的刻畫,體現出作家豐富的想象力與卓越的文字駕馭力。《紅死魔面具》講述了一次由紅死病泛濫帶來無數死亡與恐怖的故事。在這篇小說中,作者圍繞著死亡的命題展開,向讀者展現了死亡的神秘、恐怖和無常性。紅死魔在小說中是被具象化的死亡形象。它輕而易舉便可帶走無數人的生命;它不被高墻所困,與人們如影隨形;它凌駕于身份、權力之上。本文從死亡的可怖、死亡的不可規(guī)避,以及死亡的快感三方面,分析了《紅死魔面具》看愛倫•坡小說的死亡主題。

一、死亡的可怖

愛倫·坡的哥特小說,非常注重恐怖效果的營造,這與他的“統(tǒng)一效果論”息息相關。愛倫·坡強調,文學創(chuàng)作中,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要取得預期的效果,如果沒有服務于預先設定的效果,則都應刪掉。在《紅死魔的面具》中,這種預先設定的效果就是恐怖。而能給讀者帶來極大恐怖震撼的,莫過于人的死亡。坡深知,僅展示死亡本身也不會帶來巨大的恐懼,只有展示死亡的過程,或者是不可預知的突然死亡,才會取得恐怖的效果。

坡在小說中充分展現了死亡迫近時的視覺刺激。舉行化妝舞會的現場就是個充滿詭秘氣息的地方,那里一共七個轉角房間,每個房間的內部沒有任何光源,火把、蠟燭等都沒有。而沒見屋子都有高而窄的細長窗戶,窗戶的玻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從而構成了不同房間的不同主題顏色。七間房間中靠外的六間,屋內裝飾與窗玻璃顏色一致,從藍色、紫紅、綠色、橙黃、白色到紫羅蘭,這六間主題房間內都有人在縱情聲色。只有第七間房屋有所不同,其室內裝飾為黑色,而窗子玻璃為猩紅色。這間房內因過于恐怖,沒有人在這件房間內放縱。僅僅陳列這些房間,顯然達不到恐怖的預期效果,坡于是安排了紅死病的具象化傳播者——“紅死魔”。當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敲響時,人們注意到了一個蒙面人,他的面具非常古怪,甚至是令人嫌惡、反感的。這個身材瘦長的人,渾身上下包裹著壽衣,而其面具也和僵尸的面孔類似,讓人看不清究竟是真的臉孔還是假的面具。而其前額和五官上,都和得了紅死病的病人無異,那猩紅的斑點散布在臉上,令人望而生畏。更過分的是,連他的袍子上也濺滿了鮮血。由此可見,坡充分利用人們的視覺感官來產生刺激,使這個假面舞會充滿了死亡的氣息。坡利用“視覺”刺激來激發(fā)觀眾的想象力,從而達到恐怖的效果。

二、死亡的不可規(guī)避性

在《紅死魔的面具》中,死亡帶給讀者以強烈的恐懼感。但作者并沒有止于對恐懼氛圍的營造,而是以死亡體現了命運的不可掌控性。

首先,紅死魔與人如影隨形,并非高墻深院所能阻擋。小說中,紅死魔在國家泛濫開來,令無數人橫死街頭。而一國之君榮王爺卻并不為此擔憂。在他看來,這種無常的死亡是可以規(guī)避的。在小說中,他希望利用一個封閉的空間,將死亡隔絕起來。那座寺院寬敞宏偉。墻壁高大厚重。為了以防不測。榮王爺與隨從進來后,甚至用熔爐和鐵錘將所有的鐵門焊死。在小說中,不僅高墻深院阻止不了死亡,權貴地位在其面前,也同樣輕若無物。當人們狂歡正酣之時。紅死魔突然降臨。榮王爺見到這一鬼怪后,并不恐懼,而是氣憤。因為他觸犯了其權威和尊嚴。“他氣得前額漲紅。他聲嘶力竭的喝問身邊的門客道,‘哪個膽敢,哪個膽敢用這種該死的玩笑來侮辱我們?。堪阉テ饋?,剝開他的面具——我們倒要瞧瞧,明兒一早綁到城頭上絞死的究竟是個什么人?’??梢?,王爺自信權力與地位是可以戰(zhàn)勝一切的。但在兩者最終的角逐中,王爺卻絲毫沒有反抗之力,“只聽得一聲慘叫,那把短劍亮晃晃的落到烏黑的地毯上,霎時間榮王爺的尸體就仆倒在地毯上”。作者通過這一描寫,表現了人物的滑稽與可笑,也揭示了死亡的必然性和命運的不可掌控性。

其次,在小說中,作者還通過時間這一概念表明了死亡的必然性。時間是個體所無法掌控的。它不隨著某人的意志而停止、減慢或加速,而是遵循著其自身的運行軌跡,為人們帶來死亡的訊息。坡在《紅死魔的面具》里,以那一座烏檀木大鐘,揭示了死亡的不可規(guī)避。鐘在短短的篇幅當中多次被強調,使讀者無法忽視它存在的意義和作者的深層用意。大鐘在西廂的黑屋子中,那間房子安著血紅的窗玻璃,布置著黑色的帷幔。在這間充滿了死亡氣息的房子中間,大鐘是唯一有“生命”的事物。人們在狂歡之時,忘記了世間的一切,也無法逃避烏檀木鐘聲。它每轉一圈,都會發(fā)出“調子和點子又如此古怪”的聲音。鐘聲敲響時,“連放蕩透頂的人都變得臉如死灰”。作者幾次描寫了鐘聲敲響時,人們內心的不安與恐懼。

烏檀木大鐘將死亡與時間聯系在一起。鐘聲每次敲響都表明死亡的腳步越來越接近。時間不受任何約束的前行。鐘在這里成為死亡的象征。時間呆板而單調,與光怪陸離的狂歡之間形成對比。它是死亡的引路人。而人們無論是清醒還是迷醉,只有被動等待的權力??梢姡髡邔⒊橄蟮臅r間具象化為一座陰森可怖的鐘,表明了死亡的不可規(guī)避性和個體在命運面前的被動性。

三、死亡的快感

哥特文學之所以能夠擁有眾多的讀者,在于它的神秘、詭異和復雜的精神向度。讀者總是能夠從那些文字當中實現感官和精神上的雙重快感體驗。愛倫·坡的小說有著濃郁的哥特色彩,坡在繼承歐洲哥特小說死亡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融入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并且,作家對于統(tǒng)一效果論的強調,使得其小說更是充滿了凝練與個性鮮明的語境氛圍。愛倫·坡筆下的死亡是陰森可怖的,是每個人都無法規(guī)避的命運。但同時,死亡也帶來一種快感體驗。死亡意味著痛苦、恐怖和悲哀,他的神秘與未知,又是人們所迷戀和不斷探尋的?!都t死魔面具》中體現的正是這一點。小說的死亡主題帶給讀者的體驗是多層面的和復雜的。

小說中的榮王爺便對死亡充滿了迷戀感的典型。他是人類對死亡復雜心態(tài)的集中反映。為了這個化妝舞會,他將整個寺院布置得怪誕和陰森。特別是那間黑屋子,里面的黑色陳設與腥紅色的窗戶,特別是作者對那窗子的著力描寫,“紅得像濃濃的血一般”。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紅死病與死亡。而這些設計正是依著榮王爺的喜好設計的。這第七間屋子正是走廊的盡頭,象征了生命的盡頭——死亡。但當紅死魔真正出現時,榮王爺的內心卻極其復雜,這其中參雜著恐懼、厭惡和憤怒。實際上榮王爺的情緒變化,正體現了人們對死亡的復雜情感。

對于人類來說,恐懼與快感總是相伴而生的。死亡能夠帶給人極端的恐懼,也就能帶給人以強烈的快感。在《紅死魔的面具》中,人們的狂歡正是在死亡背景下的狂歡。整個國家的人幾乎都要喪命于紅死病,而寺院內的人,正是在無數的尸體與鮮血的包圍中。因此,榮王爺所舉辦的這場假面舞會,并不是慶祝自己能夠在一片死寂中安然的生存,而更像是一場死亡的儀式。它表明了人們對那一未知世界的恐懼與膜拜相交織的復雜情感。小說結尾“香爐的火光也熄滅了。只有黑暗、衰敗和‘紅死’一統(tǒng)天下”,也表明了這場狂歡是因死亡而發(fā),以死亡為結局。

綜上所述,《紅死魔的面具》是愛倫·坡經典的短篇小說。它集中體現了這位恐怖藝術大師的文字駕馭能力與精湛的寫作技巧。坡極為看重一部作品的美學效果,即,讀者是否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的體驗到某種情感認知,獲得震撼心靈的快感。而作者的工作就在于運用一切手段來建構這種能夠激發(fā)讀者情緒的場景、人物、情節(jié)與氛圍等。在這篇小說中,現實與夢境、死亡的恐懼與狂歡的快感相互交織、碰撞在一起,帶給讀者以難忘的閱讀審美體驗。坡是營造小說氛圍的高手,他所倡導的統(tǒng)一效果論,正是其死亡寫作的基點。

本文來源:http://www.12-baidu.cn/w/zw/1534.html  《芒種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