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對外漢語教學和修辭文化-教學論文

作者: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楊凡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4-13人氣:1674
在對外漢語修辭教學中,修辭的文化性是一個重要的特點。呂必松先生曾經(jīng)指出:“從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的角度研究語言,就必須研究語言和文化的關(guān)系。因為語言的理解和語言的使用都離不開一定的文化因素。文化是一個內(nèi)涵不太確定的概念,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文化包括哪些文化和文化的屬性。例如我們常常說的傳統(tǒng)文化或者習俗文化,或者觀念文化等等,文化有很多種,而很重要的一點是文化的屬性。無論是廣義的文化,還是狹義的文化,也無論是“知識文化”還是“交際文化”,都具有以下幾個屬性。首先是民族性。這就是說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也反映在語言和語言的使用特點上。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對象恰恰就是來自不同民族,必然會出現(xiàn)很大的文化差異,那么這就決定了在對外漢語修辭教學的特點的特殊性。其次是文化的社會性。即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再次是系統(tǒng)性。文化總是表現(xiàn)為一個個的具體現(xiàn)象,但是各種文化現(xiàn)象不是孤立的,而是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的。形成一種社會的統(tǒng)一的文化,成為一種文化系統(tǒng)。這也就決定了文化和語言教學也是息息相關(guān)的。同時,文化還具有階段性。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包括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等,因此,語言里面也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細微的變化,修辭就是體現(xiàn)在其中的。比如,過去曾經(jīng)是表示褒義的,現(xiàn)在就可能是表示貶義的。語言和文化是密切相關(guān)的,語言教學中必然有文化的滲透。修辭中的文化教學是修辭中的難點。因此在整個修辭教學中,文化是貫穿其中的重要因素,并且也是了解一門語言的重要途徑。
二、修辭在漢文化中的地位
文化是人類獨創(chuàng)的,是人類生存的一種特有方式。一定的文化總是在一定民族的機體上生長起來的。我們分析某一個民族的特征,除了描寫其體質(zhì)特征之外,更為主要的就是闡析其文化特征。所謂民族性主要是指文化上的特性。這是剛才我們論述過。這個在我們生活的衣食住行里面都有所體現(xiàn)。而在我們生活中體現(xiàn)最為明顯的恐怕就是食了。比如說大家常常吃的“雞爪子”。為什么不直接說雞爪子,而為什么要說是“鳳爪”呢?并且這一點在廣東地區(qū)更為明顯。我們都知道鳳凰、是代表皇室女性的,也代表高貴的人,而為什么用鳳爪呢?在廣東地區(qū)大家喜歡吃一種小菜叫:“發(fā)菜:,因為這個菜的樣子和頭發(fā)一樣細所以叫發(fā)菜,而諧音為發(fā)財,所以很多人喜歡這個菜。而在香港地區(qū),咸豬手本來是一個菜的名字,但是人們說有非禮女孩子,對其上下其手之意。如果不明白漢文化里面的文化習俗,是不可能明白這些詞語其中的真正含義的,對外漢語的對象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在民族文化上有很大差異,所以修辭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又比如說在生活中的一些表示貶義的詞語我們用一些更加隱晦的詞語來表示。因為在漢族文化里面,大多都是相對保守委婉。不雅的詞語是不可登大雅之堂的。比如說“妓女”這個詞,通常大家都羞于啟齒,所以大家管這個叫“雞”,而所謂“鴨子”就是男性從事不正當職業(yè)的人。但是今年的新規(guī)定是不允許使用這樣的用法,因此這些詞也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還有,比如說大家常常比喻那些自作多情的人叫做“孔雀”。在澳大利亞將孔雀視為“淫鳥”。這些都是修辭中的文化問題。
三、漢文化與修辭教學相互制約相互融合
在漢文化基礎上形成的漢語修辭,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常常出現(xiàn)相互作用與反作用。其中,漢語的語音,語法和詞匯中的修辭現(xiàn)象往往成為教學的難點。而對于一般留學生來說,修辭的語音現(xiàn)象相對比較容易理解。但是一旦有文化的介入,就會加大難度了。
首先是語音方面的,比如之前我們提到的:“發(fā)菜”取的就是諧音“發(fā)財”。還有例如在廣東地區(qū)過年的時候去朋友家里和在自己家里一定要準備大桔(潮州柑),其實在廣東話里大桔諧音“大吉”。
其次在詞匯方面也有許多文化差異。特別是在形容辭的選擇上面,因為有很多詞語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說,在西方國家狗是忠誠的象征,而在中國“狗”一直是帶有貶義色彩的詞語,像“狗仗人勢”“狗腿子”等,但是留學生不知道就會出現(xiàn)類似:“您跑的真快,像狗一樣。”這樣的句子,這些都是和文化差異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再比方說,詞語的感情色彩也是在學生使用中常常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比如說,留學生不知道詞語特別是成語的感情色彩,常常會亂用詞語,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句子:“老師一進教室就東張西望?!蔽覀兡刚Z為漢語的學習者都知道這是一個貶義的,但是他們確很難掌握,因為他們不知道在中國文化里面,坐,站都要有姿勢,不能四處張望,那是小偷的行為。
在詞義方面,在漢語文化中有許多歇后語等等修辭方式,都是令留學生頭疼的內(nèi)容。比如我們說一個人心腸很好可是就是嘴巴不饒人叫做“刀子嘴,豆腐心。”學生很難從這里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他們了解了中國文化的一些習俗那么就很容易了解了。又如我們在說兩個人差不多的時候會說:“半斤八兩”,學生就會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那么這是因為在中國過去使用過十六量等于一斤的計量法。因此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意思。這些如果不了解文化,是很難理解的。
在語用結(jié)構(gòu)和語義方面來說,在我們的修辭中我們會使用排比這樣的句式,而這樣的句式往往是從大到小,這是因為中文文化里面重視整體的,重視族類,因此這樣的大局觀造就了這樣的特殊排比方式。在語義方面,如果一個人的腳,特別是女孩子的腳很小,我們會形容說三寸金蓮,不是因為真的是蓮花,而是因為在唐代,女子以小腳為美。所以女子都有裹腳的習慣,所以后來又衍生除了貶義的意思:“懶女人的裹腳,又臭又長”等等這樣的修辭。習俗上的差別導致修辭上的差異。比如說在漢文化里面,如果說一個人心里很難受我們會說心里難受,或者心痛。但是在韓國文化里面,他們會說肚子痛,因為他們認為心是在肚子里面的。這樣因為文化差異引起的歧義有很多。
四、漢語修辭文化的研究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修辭意識與文化意識應該是緊密相連的。長期以來,漢語修辭學的研究總是局限在對各種修辭現(xiàn)象與修辭規(guī)律的描寫上,對漢語修辭現(xiàn)象本身所作的闡釋性研究很少。這種情況很不適應對外漢語修辭教學,因為外國留學生在運用漢語規(guī)則進行言語交際中對漢語知識和漢文化的理解,不同于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人,因此教師在進行漢語修辭教學時,對漢語修辭現(xiàn)象進行必要的文化闡釋是必須的。這也是之前所提過的,文化和語言的關(guān)系。同時,修辭教學應該同文化教學相互結(jié)合。對外漢語修辭學所概括的主要是跨文化漢語修辭交際的原則和規(guī)律,目的是為對外漢語修辭教學服務,而這種教學需要是不僅僅是理解字面意思,而是通過文化教學理解深刻的含義,并且能夠準確的運用。而這種教學是絕對不同于母語是漢語的人的修辭教學。修辭教學要強化語體意識,讓學生了解修辭手法的語體功能。語體是語言課中修辭理論和各種修辭現(xiàn)象的載體。語體,也叫“文體”。它是語言功能的變體,是人們以語言交際功能為依據(jù),為適應不同的交際目的、內(nèi)容、范圍的需要而有意地選擇詞語、句式、語音以及修辭手法等手段所形成的一種別具風格的文體。人們在日常交際過程中,通常不是一句話就能把自己所要說的內(nèi)容表達清楚、明白,而是需要運用詞語組合成話語或篇章之后,才能把所要說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清楚。由此可見,修辭與語體的關(guān)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說,修辭離不開語體,而是寓于語體之中,并為語體服務。不同的修辭手法,適宜于不同的語體,不同的語體,其常用的修辭手法也是不盡相同的。同一種修辭手法,應用于不同的語體,其具體的表達功能是不盡相同的。如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盡管在各種語體中都起到生動形象地表達語意并加深讀者印象的作用,但在記敘性語體特別是文學作品中,具有使人物形象鮮明、場景具體生動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深化主題的作用;在說明性語體中,作為“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則是為了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化,使抽象的事理通俗化;在議論性語體中,作為“比喻論證”的方法,則是為了深入淺出地闡述抽象的道理,使之通俗易懂。排比是為了強調(diào),氣給人勢雄偉的感覺。擬人是為了更加生動。這些都不是簡單的學習,對于母語是中文的學生學習可能比較容易對于外國學生就比較困難因為文化差異是一個重要的區(qū)別。
五、總結(jié)
漢語修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和現(xiàn)象。對于漢語為母語的人來說學習也是很不容易的,而面對的對象是留學生這就更增加了難度。因為在修辭中常常伴隨的是文化現(xiàn)象,其中包括了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到今的文化風俗喜歡等,而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長期的過程。修辭學重視研究不同文化形態(tài)呈現(xiàn)在語言系統(tǒng)的不同層面上的差異,尤其是文化差異在詞匯層次上表現(xiàn)突出,顯示出跨文化交際中難免產(chǎn)生的“文化沖突”。這一點已引起對外漢語的注重,重視語言中文化因素的研究也已成為對外漢語研究的顯著特點之一??缥幕浑H是對外漢語的特點,語言教學中也隨時體現(xiàn)這一特點,這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室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將文化納入修辭教學中。語言的學習是為了交際,修辭是為了更好的更生動的交際。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該將交際和文化與修辭很好的結(jié)合才會讓教學更為生動,將文化教學逐步滲透到漢語教學中不僅可以讓留學生更加明白修辭的意義也會讓漢語更生動有趣。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