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異化主題下的情感因素解析——電影文學
作者:聶曉黎、郭婧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9-10人氣:3326
誰還能記起自己小時候許下的長大后成為飛行員的愿望何時變成了一張有關房子、汽車以及收入的清單;誰能想到我們曾經不惜一切代價所保護著的夢想與尊嚴,有一天會被看作是引誘我們偏離“人生目標”的魔鬼;當我們與當年的小伙伴作了約定,駕駛著小飛機去他們的大農場去做客時,誰又能知道,我們在沒有能力時懷揣的五光十色的夢想,卻在我們即將力所能及時實現了偉大的統一。
一、《死亡詩社》——心靈解放的史詩
《死亡詩社》是一部反映師生關系和校園生活的電影作品。電影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的一所著名寄宿制高中——威爾頓預備學院。故事的主人公是即將進入常春藤聯盟大學的精英青年以及他們的詩歌課教師基廷。學生有著非常明確和輝煌的將來,只要他們能夠摒棄私心雜念,恪守學校的四大信條——“傳統、榮譽、紀律、卓越”。這是一個理性掃除理想、邏輯統籌人生的時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性,塑造了放之四海而皆同的理想。家長們因為看著孩子即將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躊躇滿志,學生通過家長和社會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理想去壓制內心偶爾出現的小的偏離的沖動,并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學業(yè)當中。這是一幅十分和諧的圖畫,就像放在干草堆里的許多枚雞蛋,雖然都只有一個脆弱的外殼,卻也很難打破。他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知識,甚至在暑期期間參加補習班以趕超進度;他們知道取得好的成績與申請常春藤大學的緊密聯系;他們因此熱愛知識,就像熱愛女朋友。
基廷老師的到來給班上的同學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作為教授詩歌的教師,基廷老師公然要求學生們撕掉教材當中作為主要學習目標的所謂的詩歌評價體系。這樣可以用笛卡兒的坐標系來表達的評價體系,可以給予學生什么樣的能力呢?那就是當他在某種場合和某些人談起某首詩的時候,可以迅速利用這個學到的萬能審美工具發(fā)表高論,從而顯示自己的淵博和富有情趣。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申請到好的大學、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以及在社會上左右逢源。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那堅硬而薄脆的外殼變得更加鮮艷而已。撕掉這評價體系之后,基廷老師告訴了同學們一個秘密:“我們讀詩寫詩,并非因為它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醫(yī)藥、法律、商業(yè)、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并且是維生的必要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生存的原因?!?
基廷老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釋放想象力。獨立后的人格就像擁有了一臺大馬力的發(fā)動機,不斷地輸送著熱烈的情感。有了這些情感,基廷老師教授學生們如何讓真情實感迸發(fā)為優(yōu)美動人的詩歌。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fā)生。充沛的情感讓人們樂于去挖掘自己的內心,使之接觸真理,而真理又使人們的內心變得堅強和飽滿,更加樂于去冒險熱情地追求更加真實的自己和更多的真理。學生們不再是把知識當作油彩認真地或是草草地涂抹在自己的外殼上,而是開始了一段將夢想、心靈、情感與真理交融為一體的心路歷程。從此他們開始有勇氣去思考他們所謂的熱情是不是自己的熱情,他們所謂的理想是不是自己的理想。他們開始不顧一切地去追求身為橄欖球運動員的女友,違抗父命去投身理想中的話劇演出,直至當基廷老師被迫離開時,本性內向懦弱的陶德第一個站上了自己的課桌。然而,就在這一部關于心靈解放的史詩就要到達輝煌頂點的時候,尼爾因為違背父命出演話劇與父親發(fā)生沖突,最終自殺身亡;安德森、查理、卡麥龍屈從父母及學校的壓力而簽字指證基廷老師應該對尼爾的死負責;基廷老師最終被校方開除。
二、黑格爾的異化理論
就在安德森站上了課桌、基廷老師被學校開除的一百多年以前,黑格爾提出了他的異化理論。異化理論,簡單地講就是一種由主體創(chuàng)造的卻反過來與主體對抗或者統治、支配主體的現象。[1]黑格爾認為自然界、人類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都是觀念的客觀化即外在的表現。觀念的外在的表現過程是從不充分表現向充分表現發(fā)展。發(fā)展到人類產生之后,就由人類的精神活動成果表現出來,即由倫理、道德規(guī)范、法律等表現出來。再發(fā)展到哲學階段,觀念通過哲學完成了自我認識,完成了向觀念的回歸統一的過程。所謂異化,就是客觀化的過程。黑格爾的異化論有兩個要點:一是客觀事物是觀念的外在表現的觀點,二是從觀念到客觀化再到回歸觀念的三段論觀點。[2]黑格爾在他的辯證體系當中關于社會當中異化現象的理論得到了費爾巴哈和馬克思的發(fā)展和揚棄,并且用來解釋人與上帝、人與社會規(guī)則以及產業(yè)工人與商品生產等諸多社會現象。由于黑格爾的理論把抽象概念與真實混合在一起,所以顯得晦澀難懂,然而異化理論在闡釋具體社會現象的時候往往也使其自身得到更加清晰的展現。
三、異化與反抗
影片的大部分內容都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大部分劇情都浸潤在積極向上的氛圍當中。這是從一所身處百年名校的優(yōu)秀學子身上所應該看到的景象。再加上基廷老師以培養(yǎng)自由思想家為目標的教學方式,人們仿佛看到了一群在水面上奔跑著、即將起飛的天鵝;在快鏡頭下層層綻放的花朵;一種剛剛才被認識的被解放的,面對著無限的可能性而蠢蠢欲動的力量。然而,最終展現出來的畫面卻是有幾只天鵝在離開水面的瞬間被擊落了;有幾朵綻放中的花在伸展的時候被暴風雨撕碎了;有幾股即將得到解放的力量在蠢蠢欲動的時候自我毀滅了。這個時候如果能記起魯迅先生是最好不過的了,他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影片《死亡詩社》正是用了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來展現并發(fā)展這種美好,而用百分之五的時間毀滅了它。
上文提到的黑格爾異化理論可以用來分析《死亡詩社》這部電影所反映的威爾頓預備學院學生的心理狀況,并足以證明這最終的毀滅不僅不突兀,反而是難以逃脫的。威爾頓預備學院的四大信條,事實上便是為大的理性系統服務的小的理性系統當中的絕對精神。學院希望用“傳統、榮譽、紀律、卓越”去塑造學生,同學們也基本上自覺地用這四大信條來自我塑造,同時又惡作劇般地創(chuàng)造出與之相對應的四大信條“模仿、恐怖、頹廢、污穢”來反抗這種塑造。學生進入學校,用前輩們共同創(chuàng)造并且代代傳承的信條約束自己,原本是為了能夠發(fā)展和完善自我。事與愿違的是,他們更多感受到的卻是這些信條的壓迫和束縛。[3]這種情景確實再次契合了黑格爾的異化理論。所謂“異化”就像是一架滾滾向前的馬車輪子,那些附著在輪子上的、渴望著能夠更快更省力前進的螞蟻們只能通過車子的隆隆聲和身邊飛速掠過的景物來感受前進的速度,但卻幾乎無從知道這輪子要去往哪里。它們深知自己已經被那股本來渴望借助的力量所裹挾,同時也深知想要脫離某種強大的力量時所面臨的危險絕不小于遭受其沖擊所帶來的危險。參加過“死亡詩社”的同學們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這種沖擊,尤其是最終走向自我毀滅的尼爾。
如果說那些出現在威爾頓預備學院同學們身上的種種狀況源自根植于工業(yè)社會并觸及生活各個層面的異化現象,那么基廷老師試圖采用誘導學生通過情感領域認識詩歌以及培養(yǎng)自由思想家來解決問題的方式,便暗合了從索倫·克爾凱郭爾開始的一系列存在主義哲學家的觀點,那就是——只有以個人的知識、情感與行動所構成的生命全體,才能夠掌握和經驗真實。在威爾頓預備學院里,基廷老師試圖從以校長為代表的院方以及大部分學生家長的壓迫下解放學生心靈的嘗試,便是存在主義者努力從19世紀劣質的理性主義統治下解救人類靈魂嘗試的縮影。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已經觸及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個人成功的標準和人生的意義已經逐漸統一地被物質財富的多寡和在官僚體制當中所取得的地位來衡量。甚至連詩歌都處在了笛卡兒坐標系和幾何方法的籠罩之下,詩歌的價值也變成了一種可以被計算的一小塊面積。所以說,身處其中的威爾頓預備學院的學生不僅異化出了反對自己的力量,而且個性和理想各不相同的學生也異化出了統一的反對力量。這種情形的出現對人的發(fā)展是十分危險的,就好比是一只落到了豬圈里的烏鴉會以為黑色是最流行的顏色一樣,本來已經意識到這種自身異化出的異己力量危險的人,卻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生活而得到了安慰,從而喪失了自我覺醒的機會。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群體保持一致而不去覺醒,看上去是一種舒適的方法,事實上只是在延緩因為異化而產生的焦慮癥的出現并且積聚起這種焦慮爆發(fā)的力量。克爾凱郭爾及其后來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們持續(xù)地設法幫助別人將其人格從異化巨輪下解救下來,從工業(yè)革命產生的極權式的標準化人生意義下獨立出來。克爾凱郭爾提出“熱情不能與思想分離”,高喊著“遠離臆測,揚棄體系,回到真實”,他堅持認為“真理只為個人存在,它只存在于他的行動創(chuàng)造中”[4]。而從影片中基廷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安德森、納克斯包括尼爾在內的變化當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又是存在主義對于受壓迫靈魂的一次成功的解救。
四、結 語
雖然存在主義者在不斷努力試圖解救人類的靈魂,但人類通過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而異化出的對立面仍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尼爾在完成第一次成功的“投注熱情,回到真實”的突破之后,卻還是遭到了這股力量的毀滅;安德森他們在深刻感動于自己心靈巨大變化之余,還是沒有抵擋住這股力量的脅迫,而驅逐了基廷老師。然而,畢竟安德森突破了自己閉鎖的心靈;畢竟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接受了內心力量的召喚,站上了課桌。基廷老師在學生們心里埋下的這顆種子,終究會生根發(fā)芽,沖破頭頂之上堅硬的無邊的理性極權的壓迫,讓愛與智慧的陽光灑在每一個人的靈魂之上。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精神哲學[M].楊祖陶,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異化論評點[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327620.htm,2011-10-31.
[3] 張海瑛,董艷萍.電影《死亡詩社》中的反抗精神[J].電影文學,2011(01).
[4] 李斯曼.克爾凱郭爾[M].王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一、《死亡詩社》——心靈解放的史詩
《死亡詩社》是一部反映師生關系和校園生活的電影作品。電影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的一所著名寄宿制高中——威爾頓預備學院。故事的主人公是即將進入常春藤聯盟大學的精英青年以及他們的詩歌課教師基廷。學生有著非常明確和輝煌的將來,只要他們能夠摒棄私心雜念,恪守學校的四大信條——“傳統、榮譽、紀律、卓越”。這是一個理性掃除理想、邏輯統籌人生的時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性,塑造了放之四海而皆同的理想。家長們因為看著孩子即將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躊躇滿志,學生通過家長和社會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理想去壓制內心偶爾出現的小的偏離的沖動,并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學業(yè)當中。這是一幅十分和諧的圖畫,就像放在干草堆里的許多枚雞蛋,雖然都只有一個脆弱的外殼,卻也很難打破。他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知識,甚至在暑期期間參加補習班以趕超進度;他們知道取得好的成績與申請常春藤大學的緊密聯系;他們因此熱愛知識,就像熱愛女朋友。
基廷老師的到來給班上的同學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作為教授詩歌的教師,基廷老師公然要求學生們撕掉教材當中作為主要學習目標的所謂的詩歌評價體系。這樣可以用笛卡兒的坐標系來表達的評價體系,可以給予學生什么樣的能力呢?那就是當他在某種場合和某些人談起某首詩的時候,可以迅速利用這個學到的萬能審美工具發(fā)表高論,從而顯示自己的淵博和富有情趣。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申請到好的大學、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以及在社會上左右逢源。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那堅硬而薄脆的外殼變得更加鮮艷而已。撕掉這評價體系之后,基廷老師告訴了同學們一個秘密:“我們讀詩寫詩,并非因為它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醫(yī)藥、法律、商業(yè)、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并且是維生的必要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生存的原因?!?
基廷老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釋放想象力。獨立后的人格就像擁有了一臺大馬力的發(fā)動機,不斷地輸送著熱烈的情感。有了這些情感,基廷老師教授學生們如何讓真情實感迸發(fā)為優(yōu)美動人的詩歌。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fā)生。充沛的情感讓人們樂于去挖掘自己的內心,使之接觸真理,而真理又使人們的內心變得堅強和飽滿,更加樂于去冒險熱情地追求更加真實的自己和更多的真理。學生們不再是把知識當作油彩認真地或是草草地涂抹在自己的外殼上,而是開始了一段將夢想、心靈、情感與真理交融為一體的心路歷程。從此他們開始有勇氣去思考他們所謂的熱情是不是自己的熱情,他們所謂的理想是不是自己的理想。他們開始不顧一切地去追求身為橄欖球運動員的女友,違抗父命去投身理想中的話劇演出,直至當基廷老師被迫離開時,本性內向懦弱的陶德第一個站上了自己的課桌。然而,就在這一部關于心靈解放的史詩就要到達輝煌頂點的時候,尼爾因為違背父命出演話劇與父親發(fā)生沖突,最終自殺身亡;安德森、查理、卡麥龍屈從父母及學校的壓力而簽字指證基廷老師應該對尼爾的死負責;基廷老師最終被校方開除。
二、黑格爾的異化理論
就在安德森站上了課桌、基廷老師被學校開除的一百多年以前,黑格爾提出了他的異化理論。異化理論,簡單地講就是一種由主體創(chuàng)造的卻反過來與主體對抗或者統治、支配主體的現象。[1]黑格爾認為自然界、人類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都是觀念的客觀化即外在的表現。觀念的外在的表現過程是從不充分表現向充分表現發(fā)展。發(fā)展到人類產生之后,就由人類的精神活動成果表現出來,即由倫理、道德規(guī)范、法律等表現出來。再發(fā)展到哲學階段,觀念通過哲學完成了自我認識,完成了向觀念的回歸統一的過程。所謂異化,就是客觀化的過程。黑格爾的異化論有兩個要點:一是客觀事物是觀念的外在表現的觀點,二是從觀念到客觀化再到回歸觀念的三段論觀點。[2]黑格爾在他的辯證體系當中關于社會當中異化現象的理論得到了費爾巴哈和馬克思的發(fā)展和揚棄,并且用來解釋人與上帝、人與社會規(guī)則以及產業(yè)工人與商品生產等諸多社會現象。由于黑格爾的理論把抽象概念與真實混合在一起,所以顯得晦澀難懂,然而異化理論在闡釋具體社會現象的時候往往也使其自身得到更加清晰的展現。
三、異化與反抗
影片的大部分內容都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大部分劇情都浸潤在積極向上的氛圍當中。這是從一所身處百年名校的優(yōu)秀學子身上所應該看到的景象。再加上基廷老師以培養(yǎng)自由思想家為目標的教學方式,人們仿佛看到了一群在水面上奔跑著、即將起飛的天鵝;在快鏡頭下層層綻放的花朵;一種剛剛才被認識的被解放的,面對著無限的可能性而蠢蠢欲動的力量。然而,最終展現出來的畫面卻是有幾只天鵝在離開水面的瞬間被擊落了;有幾朵綻放中的花在伸展的時候被暴風雨撕碎了;有幾股即將得到解放的力量在蠢蠢欲動的時候自我毀滅了。這個時候如果能記起魯迅先生是最好不過的了,他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影片《死亡詩社》正是用了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來展現并發(fā)展這種美好,而用百分之五的時間毀滅了它。
上文提到的黑格爾異化理論可以用來分析《死亡詩社》這部電影所反映的威爾頓預備學院學生的心理狀況,并足以證明這最終的毀滅不僅不突兀,反而是難以逃脫的。威爾頓預備學院的四大信條,事實上便是為大的理性系統服務的小的理性系統當中的絕對精神。學院希望用“傳統、榮譽、紀律、卓越”去塑造學生,同學們也基本上自覺地用這四大信條來自我塑造,同時又惡作劇般地創(chuàng)造出與之相對應的四大信條“模仿、恐怖、頹廢、污穢”來反抗這種塑造。學生進入學校,用前輩們共同創(chuàng)造并且代代傳承的信條約束自己,原本是為了能夠發(fā)展和完善自我。事與愿違的是,他們更多感受到的卻是這些信條的壓迫和束縛。[3]這種情景確實再次契合了黑格爾的異化理論。所謂“異化”就像是一架滾滾向前的馬車輪子,那些附著在輪子上的、渴望著能夠更快更省力前進的螞蟻們只能通過車子的隆隆聲和身邊飛速掠過的景物來感受前進的速度,但卻幾乎無從知道這輪子要去往哪里。它們深知自己已經被那股本來渴望借助的力量所裹挾,同時也深知想要脫離某種強大的力量時所面臨的危險絕不小于遭受其沖擊所帶來的危險。參加過“死亡詩社”的同學們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這種沖擊,尤其是最終走向自我毀滅的尼爾。
如果說那些出現在威爾頓預備學院同學們身上的種種狀況源自根植于工業(yè)社會并觸及生活各個層面的異化現象,那么基廷老師試圖采用誘導學生通過情感領域認識詩歌以及培養(yǎng)自由思想家來解決問題的方式,便暗合了從索倫·克爾凱郭爾開始的一系列存在主義哲學家的觀點,那就是——只有以個人的知識、情感與行動所構成的生命全體,才能夠掌握和經驗真實。在威爾頓預備學院里,基廷老師試圖從以校長為代表的院方以及大部分學生家長的壓迫下解放學生心靈的嘗試,便是存在主義者努力從19世紀劣質的理性主義統治下解救人類靈魂嘗試的縮影。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已經觸及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個人成功的標準和人生的意義已經逐漸統一地被物質財富的多寡和在官僚體制當中所取得的地位來衡量。甚至連詩歌都處在了笛卡兒坐標系和幾何方法的籠罩之下,詩歌的價值也變成了一種可以被計算的一小塊面積。所以說,身處其中的威爾頓預備學院的學生不僅異化出了反對自己的力量,而且個性和理想各不相同的學生也異化出了統一的反對力量。這種情形的出現對人的發(fā)展是十分危險的,就好比是一只落到了豬圈里的烏鴉會以為黑色是最流行的顏色一樣,本來已經意識到這種自身異化出的異己力量危險的人,卻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生活而得到了安慰,從而喪失了自我覺醒的機會。與自己共同生活的群體保持一致而不去覺醒,看上去是一種舒適的方法,事實上只是在延緩因為異化而產生的焦慮癥的出現并且積聚起這種焦慮爆發(fā)的力量。克爾凱郭爾及其后來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們持續(xù)地設法幫助別人將其人格從異化巨輪下解救下來,從工業(yè)革命產生的極權式的標準化人生意義下獨立出來。克爾凱郭爾提出“熱情不能與思想分離”,高喊著“遠離臆測,揚棄體系,回到真實”,他堅持認為“真理只為個人存在,它只存在于他的行動創(chuàng)造中”[4]。而從影片中基廷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安德森、納克斯包括尼爾在內的變化當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又是存在主義對于受壓迫靈魂的一次成功的解救。
四、結 語
雖然存在主義者在不斷努力試圖解救人類的靈魂,但人類通過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而異化出的對立面仍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尼爾在完成第一次成功的“投注熱情,回到真實”的突破之后,卻還是遭到了這股力量的毀滅;安德森他們在深刻感動于自己心靈巨大變化之余,還是沒有抵擋住這股力量的脅迫,而驅逐了基廷老師。然而,畢竟安德森突破了自己閉鎖的心靈;畢竟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接受了內心力量的召喚,站上了課桌。基廷老師在學生們心里埋下的這顆種子,終究會生根發(fā)芽,沖破頭頂之上堅硬的無邊的理性極權的壓迫,讓愛與智慧的陽光灑在每一個人的靈魂之上。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精神哲學[M].楊祖陶,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異化論評點[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327620.htm,2011-10-31.
[3] 張海瑛,董艷萍.電影《死亡詩社》中的反抗精神[J].電影文學,2011(01).
[4] 李斯曼.克爾凱郭爾[M].王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