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論視角下英語電影片名翻譯方式分析——電影文學
作者:尹亞輝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9-12人氣:4031
作為功能派的重要理論,目的論在各種文學作品的譯本里非常常見。正如世界知名英語語言學家、翻譯學家凱瑟琳娜·賴斯在其報告里所寫到的:功能關系實際上表現(xiàn)在作品中的每一個翻譯的細節(jié)里,是原文和翻譯者之間智慧的交錯的結果。而在《普通翻譯理論基礎》一書中, 作者重點強調了在進行外文翻譯的過程中行為指向的重要性,他認為在文本的翻譯中,以文本為最終目的的翻譯價值巨大,從而首次公開提出了翻譯相關理論中的目的論原則。[1]而著名的英國語言學家Nord通過對這一理論的深入分析之后,以大量的實踐為基礎,在其中添加了忠于原文這一原則,為這一理論的完善提供了新的視角。實際上,目的論相關原則的提出和不斷完善,在事實上為翻譯實踐活動提供了理論支持,意義重大。
一、目的論遵循的原則
筆者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和客觀實踐,認為在我國現(xiàn)階段從目的論視角進行的英語影片片名翻譯中,以下三點值得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
首先,保證文章的整體貫通性,這也就是要求譯文必須能夠保證文章語內的連貫,即譯文的內容必須能夠保證讀者良好理解,而翻譯過程中所采用的詞匯也必須能夠符合文章的整體意境。
其次,保證翻譯符合目的法則。目的法則作為翻譯過程最為重要的原則,在實質上也就是在整體的翻譯過程中,無論是翻譯策略的選擇還是翻譯詞匯的運用,都必須從翻譯的最終目的出發(fā),以翻譯目的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最后,忠實于原文。忠實于原文是翻譯活動的基礎要求,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這也就是要求在譯文中保持原文的語際,而至于具體操作過程中忠實程度以及忠實原文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則是根據(jù)翻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以及翻譯的最終目的所決定的。
作為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的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目的論是對傳統(tǒng)翻譯理論的創(chuàng)新,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在目的論指導下的翻譯行為中,翻譯作為一種帶有人文精神的社會行為,并不局限于言語意義上的轉化,而是上升到了一個能夠從社會角度來看待的創(chuàng)新活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第二,在目的論視角下的翻譯活動,同樣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言語符號的翻譯行為,而是一種融入了翻譯者個人情感和社會經驗以及對原文的理解的跨文化的行為,具有非常明顯的社會價值觀導向意義。最后,在翻譯原則上,目的論視角下的翻譯活動中,首要法則就是翻譯的目的,也就是說,從翻譯的最終目的出發(fā)來獲得言語間的轉化,要求具體的翻譯行為中所采取的詞匯和翻譯方法都必須能夠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翻譯工作者需要結合自身的社會經驗、對譯文的理解等完成整個翻譯行為??梢哉f,在目的論中,翻譯行為被上升到一種文化之間的比較,是一種局限于某一特定語境內的跨文化交際行為。在所有的跨文化交際中,無論語境是否相同,都必須從多種社會文化的角度對翻譯內容和翻譯技巧加以審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翻譯必須從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出發(fā),考慮到文化差異。尤其是對不同文化體系下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核心內容,必須進行全面的把握,從而保證譯文能夠在需要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下為閱讀者的理解和認同提供幫助。
二、電影片名翻譯的目的性
從實際作用角度來說,電影片名等同于廣告。而我們知道,廣告的目的在本質上基本包括如:a引人注目(attract attention)、b令人信服(create conviction)、c敦促行動(getaction)。[2]因此,在進行電影片名的翻譯時,必須考慮到影響該電影的種種因素,如外部環(huán)境、商業(yè)條件、營銷策略等。如在好萊塢的片名翻譯上,就表現(xiàn)出非常明顯的市場導向趨勢,在片名的翻譯中時時刻刻體現(xiàn)著市場需求對翻譯方式的影響。
正如我國知名作家、電影制作人晨曦在其作品中所陳述的:“在好萊塢電影中,該對于市場的被窩是無處不在的,他們的電影行為在實質上就是一種商業(yè)行為。”(1999,56)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我國進入WTO的客觀需求,我國國內電影中,商業(yè)概念的引入已經不再是一種嘗試,“在電影中將消費的概念引入創(chuàng)作, 把電影制作歸于藝術, 把電影欣賞歸于體現(xiàn)藝術的同時,也要表現(xiàn)出市場需求”。(楊遠嬰, 2002,27)
作為一種特殊文體,電影片名在翻譯過程中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言語簡練、吸引力強是片名翻譯的首要要求,只有片名能夠引起了觀眾的興趣,電影才能夠取得良好的票房收入,才能夠實現(xiàn)市場價值。在進行電影片名翻譯的過程中,從目的論的連貫性要求來看,雖然電影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但是在進行片名翻譯上我們有必要從譯文觀眾的實際審美需求出發(fā)。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外文電影片名翻譯的實踐活動中集中表現(xiàn)出目標取向策略(target-oriented strategy)。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尊重受眾群體的審美需求,從當?shù)氐奈幕h(huán)境以及思維慣勢出發(fā),重視觀眾效應。而目的論把翻譯活動置于人類行為理論的研究范疇,認為翻譯是具有明確目的和意圖的行為,翻譯是在譯者的協(xié)調下,以原文文本為起點、以譯文觀眾為目標的跨文化交際活動,這一點與電影片名翻譯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3]
實際上,作為一種具體的語言轉換活動,電影片名的翻譯最終的目的指向在于實現(xiàn)市場價值,最大限度通過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來保證其票房,最終體現(xiàn)為影片的商業(yè)價值,這一點是電影片名進行翻譯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最為明顯的目的指向,同樣也是我們進行英語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則。大量的外語影片在市場上的表現(xiàn)證明,對于觀眾吸引力的把握,對于市場需求的追求,要求在片名翻譯過程中必須重視其促銷作用,只有完全符合受眾口味、符合市場實際需求的電影片名才能夠獲得良好的商業(yè)效益。以此為前提,電影片名在翻譯中往往跳出原有的字面意思,用一個別具匠心的名字突出它的祈使功能。如Earthquake用譯名《驚魂奪命》取代直譯《地震》,這樣就讓觀眾突兀地進入一個驚險的災難場景,吸引力一下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三、電影片名翻譯必須由譯文預期目的
在相關的目的論理論中,要求翻譯工作者在具體的翻譯活動中結合翻譯語境和自身的實際理解進行處理,以受眾群體的實際需求作為基本的功能指向。在目的論的相關理論中,一般認為文本可以從其具體的文本功能進行劃分,較為常見的劃分方式為: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信息功能就是通過片名,將影片的內容簡練地傳達給觀眾,使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內容。審美功能就是以語言的優(yōu)美流暢、生動形象打動觀眾,形成觀眾的審美愉悅。
從生活角度上來說,好奇心理基本上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對于新奇的事物人們總是有進一步接觸的欲望和期待。而祈使功能和信息功能的應用,正是感染受眾群體情緒,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有效途徑。
在實際的英語影片片名翻譯過程中,目的論家的首要法則就是目的指向法則,對英語影片片名的翻譯,實際上同樣也是一種在實現(xiàn)基本價值基礎為前提的商業(yè)行為??梢哉f,一個良好的片名翻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一部影片打開國外市場、獲得國外觀眾青睞提供極大的支持,是影片得以獲得商業(yè)價值和市場認同的重要前提。這一點在我國最近幾年引入的外國動畫片翻譯活動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Toy Story《玩具總動員》在我國上映后好評如潮,這樣一來,就導致在以后的電影片名翻譯中,總動員一詞被廣泛應用,如我們所熟知的《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等,[4]這些利用總動員一詞作為片名的影片,在翻譯過程中良好把握了觀眾心理需求,在宣傳上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與此同時,隨著這些影片的上映,片名中個別優(yōu)秀詞匯的不斷強化,更使得諸如總動員一類的詞匯成為優(yōu)秀動畫片的代名詞,具有極高的市場意義。
〖JP+1〗在目的論視角下進行的翻譯行為的首要原則就是目的指向原則,而這一原則在實際上并不是說要拋棄原文內容,隨心所欲進行翻譯,而是要求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翻譯者從對譯文的理解和自身的社會經驗出發(fā)進行的翻譯行為。同時,翻譯行為也不是一種隨意的外語寫作行為,只有能夠真正意義上地協(xié)調譯文目的和作者意圖才能夠獲得良好的翻譯效果。如The ThirdMan,有人把它譯為《第三者》,這樣的翻譯顯然無法真正表達該電影的精髓,如果從該影片的內容出發(fā),那么譯為《第三個人》才是合適的。
四、結 語
目的論視角下的英語電影片名有多種技巧值得我們學習,同樣,作為一種具有非常強烈的目的指向性的人類活動,在翻譯過程中必須把握目的指向原則。翻譯者在實際的翻譯活動中,不僅僅需要從原文原意出發(fā),還必須能夠結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對譯文的期待、交際需要等因素決定譯文的交際目的。電影片名的翻譯作為一種典型的商業(yè)行為,如何迎合觀眾的喜愛成為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因此,從目的論角度對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技巧加以討論,具有極高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2] 陳明生.新實用漢譯英教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3] 杜晗.系統(tǒng)功能觀與辨證論譯[J].中國翻譯,2009(01).
[4] 程子生.翻譯功能理論的啟示:對某些翻譯方法的新思考[J].中國翻譯,2009(04).
[5] 何景明.外國影片名在翻譯過程中的信息和美感功能的再創(chuàng)造[J]
一、目的論遵循的原則
筆者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和客觀實踐,認為在我國現(xiàn)階段從目的論視角進行的英語影片片名翻譯中,以下三點值得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
首先,保證文章的整體貫通性,這也就是要求譯文必須能夠保證文章語內的連貫,即譯文的內容必須能夠保證讀者良好理解,而翻譯過程中所采用的詞匯也必須能夠符合文章的整體意境。
其次,保證翻譯符合目的法則。目的法則作為翻譯過程最為重要的原則,在實質上也就是在整體的翻譯過程中,無論是翻譯策略的選擇還是翻譯詞匯的運用,都必須從翻譯的最終目的出發(fā),以翻譯目的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最后,忠實于原文。忠實于原文是翻譯活動的基礎要求,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這也就是要求在譯文中保持原文的語際,而至于具體操作過程中忠實程度以及忠實原文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則是根據(jù)翻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以及翻譯的最終目的所決定的。
作為當代西方翻譯理論的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目的論是對傳統(tǒng)翻譯理論的創(chuàng)新,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在目的論指導下的翻譯行為中,翻譯作為一種帶有人文精神的社會行為,并不局限于言語意義上的轉化,而是上升到了一個能夠從社會角度來看待的創(chuàng)新活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第二,在目的論視角下的翻譯活動,同樣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言語符號的翻譯行為,而是一種融入了翻譯者個人情感和社會經驗以及對原文的理解的跨文化的行為,具有非常明顯的社會價值觀導向意義。最后,在翻譯原則上,目的論視角下的翻譯活動中,首要法則就是翻譯的目的,也就是說,從翻譯的最終目的出發(fā)來獲得言語間的轉化,要求具體的翻譯行為中所采取的詞匯和翻譯方法都必須能夠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翻譯工作者需要結合自身的社會經驗、對譯文的理解等完成整個翻譯行為??梢哉f,在目的論中,翻譯行為被上升到一種文化之間的比較,是一種局限于某一特定語境內的跨文化交際行為。在所有的跨文化交際中,無論語境是否相同,都必須從多種社會文化的角度對翻譯內容和翻譯技巧加以審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翻譯必須從大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出發(fā),考慮到文化差異。尤其是對不同文化體系下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核心內容,必須進行全面的把握,從而保證譯文能夠在需要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下為閱讀者的理解和認同提供幫助。
二、電影片名翻譯的目的性
從實際作用角度來說,電影片名等同于廣告。而我們知道,廣告的目的在本質上基本包括如:a引人注目(attract attention)、b令人信服(create conviction)、c敦促行動(getaction)。[2]因此,在進行電影片名的翻譯時,必須考慮到影響該電影的種種因素,如外部環(huán)境、商業(yè)條件、營銷策略等。如在好萊塢的片名翻譯上,就表現(xiàn)出非常明顯的市場導向趨勢,在片名的翻譯中時時刻刻體現(xiàn)著市場需求對翻譯方式的影響。
正如我國知名作家、電影制作人晨曦在其作品中所陳述的:“在好萊塢電影中,該對于市場的被窩是無處不在的,他們的電影行為在實質上就是一種商業(yè)行為。”(1999,56)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我國進入WTO的客觀需求,我國國內電影中,商業(yè)概念的引入已經不再是一種嘗試,“在電影中將消費的概念引入創(chuàng)作, 把電影制作歸于藝術, 把電影欣賞歸于體現(xiàn)藝術的同時,也要表現(xiàn)出市場需求”。(楊遠嬰, 2002,27)
作為一種特殊文體,電影片名在翻譯過程中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言語簡練、吸引力強是片名翻譯的首要要求,只有片名能夠引起了觀眾的興趣,電影才能夠取得良好的票房收入,才能夠實現(xiàn)市場價值。在進行電影片名翻譯的過程中,從目的論的連貫性要求來看,雖然電影在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但是在進行片名翻譯上我們有必要從譯文觀眾的實際審美需求出發(fā)。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外文電影片名翻譯的實踐活動中集中表現(xiàn)出目標取向策略(target-oriented strategy)。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尊重受眾群體的審美需求,從當?shù)氐奈幕h(huán)境以及思維慣勢出發(fā),重視觀眾效應。而目的論把翻譯活動置于人類行為理論的研究范疇,認為翻譯是具有明確目的和意圖的行為,翻譯是在譯者的協(xié)調下,以原文文本為起點、以譯文觀眾為目標的跨文化交際活動,這一點與電影片名翻譯具有內在統(tǒng)一性。[3]
實際上,作為一種具體的語言轉換活動,電影片名的翻譯最終的目的指向在于實現(xiàn)市場價值,最大限度通過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來保證其票房,最終體現(xiàn)為影片的商業(yè)價值,這一點是電影片名進行翻譯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最為明顯的目的指向,同樣也是我們進行英語電影片名翻譯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則。大量的外語影片在市場上的表現(xiàn)證明,對于觀眾吸引力的把握,對于市場需求的追求,要求在片名翻譯過程中必須重視其促銷作用,只有完全符合受眾口味、符合市場實際需求的電影片名才能夠獲得良好的商業(yè)效益。以此為前提,電影片名在翻譯中往往跳出原有的字面意思,用一個別具匠心的名字突出它的祈使功能。如Earthquake用譯名《驚魂奪命》取代直譯《地震》,這樣就讓觀眾突兀地進入一個驚險的災難場景,吸引力一下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三、電影片名翻譯必須由譯文預期目的
在相關的目的論理論中,要求翻譯工作者在具體的翻譯活動中結合翻譯語境和自身的實際理解進行處理,以受眾群體的實際需求作為基本的功能指向。在目的論的相關理論中,一般認為文本可以從其具體的文本功能進行劃分,較為常見的劃分方式為: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信息功能就是通過片名,將影片的內容簡練地傳達給觀眾,使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內容。審美功能就是以語言的優(yōu)美流暢、生動形象打動觀眾,形成觀眾的審美愉悅。
從生活角度上來說,好奇心理基本上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對于新奇的事物人們總是有進一步接觸的欲望和期待。而祈使功能和信息功能的應用,正是感染受眾群體情緒,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有效途徑。
在實際的英語影片片名翻譯過程中,目的論家的首要法則就是目的指向法則,對英語影片片名的翻譯,實際上同樣也是一種在實現(xiàn)基本價值基礎為前提的商業(yè)行為??梢哉f,一個良好的片名翻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一部影片打開國外市場、獲得國外觀眾青睞提供極大的支持,是影片得以獲得商業(yè)價值和市場認同的重要前提。這一點在我國最近幾年引入的外國動畫片翻譯活動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Toy Story《玩具總動員》在我國上映后好評如潮,這樣一來,就導致在以后的電影片名翻譯中,總動員一詞被廣泛應用,如我們所熟知的《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等,[4]這些利用總動員一詞作為片名的影片,在翻譯過程中良好把握了觀眾心理需求,在宣傳上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與此同時,隨著這些影片的上映,片名中個別優(yōu)秀詞匯的不斷強化,更使得諸如總動員一類的詞匯成為優(yōu)秀動畫片的代名詞,具有極高的市場意義。
〖JP+1〗在目的論視角下進行的翻譯行為的首要原則就是目的指向原則,而這一原則在實際上并不是說要拋棄原文內容,隨心所欲進行翻譯,而是要求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翻譯者從對譯文的理解和自身的社會經驗出發(fā)進行的翻譯行為。同時,翻譯行為也不是一種隨意的外語寫作行為,只有能夠真正意義上地協(xié)調譯文目的和作者意圖才能夠獲得良好的翻譯效果。如The ThirdMan,有人把它譯為《第三者》,這樣的翻譯顯然無法真正表達該電影的精髓,如果從該影片的內容出發(fā),那么譯為《第三個人》才是合適的。
四、結 語
目的論視角下的英語電影片名有多種技巧值得我們學習,同樣,作為一種具有非常強烈的目的指向性的人類活動,在翻譯過程中必須把握目的指向原則。翻譯者在實際的翻譯活動中,不僅僅需要從原文原意出發(fā),還必須能夠結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對譯文的期待、交際需要等因素決定譯文的交際目的。電影片名的翻譯作為一種典型的商業(yè)行為,如何迎合觀眾的喜愛成為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因此,從目的論角度對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技巧加以討論,具有極高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2] 陳明生.新實用漢譯英教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3] 杜晗.系統(tǒng)功能觀與辨證論譯[J].中國翻譯,2009(01).
[4] 程子生.翻譯功能理論的啟示:對某些翻譯方法的新思考[J].中國翻譯,2009(04).
[5] 何景明.外國影片名在翻譯過程中的信息和美感功能的再創(chuàng)造[J]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業(yè)經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